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般说来,马克思的政治立场由革命民主主义转变到共产主义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认为,深入的科学研究是马克思能够最终完成这个转变的直接原因。正如保尔,拉法格指出的:“马克思虽然同情工人阶级的痛苦,但引导他信仰共产主义观点的并不是任何感情上的原因,而是研究历史和政治经济学的结果。”(《回忆马克思恩格斯》1957年版,第68页) 马克思立场的转变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即大学时期、《莱茵报》时期和巴黎时期。列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早期对费尔巴哈哲学改造的思想演进过程包括 :1 843— 1 844年 ,马克思在《德法年鉴》时期 ,对费尔巴哈持维护态度 ,其批判采取的是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 ;在《1 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 ,开始了新世界观的探索 ;1 844— 1 845年 ,在《神圣家族》中 ,马克思开始用现实的人的观点代替了费尔巴哈抽象的人的观点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 ,马克思对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作了最后的清算。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对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有一个由否定到肯定、发展的转变过程,在这个转变过程中,异化劳动理论起了决定性的作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便是这一转变的关节点。马克思在研究政治经济学的初期阶段,对劳动价值论是持否定态度的。马克思曾这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我国学术界在对马克思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到《关于费尔巴哈提纲》(以下简称《提纲》)的思想发展的认识上存在着一个问题,这就是,《手稿》时期,马克思受费尔巴哈人本主义影响,主要是从经济学观点上表现出来的;而《提纲》对人本主义的批判,主要是从哲学上作出的,这中间,马克思思想发展的内在机制是什么呢?我认为,近年翻译出版的马克思1845年3月写的《评弗里德里希·李斯特的著作<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以下简称《评李斯特的政治经济学》)一文,为我们提供了这种思想转变的主要线索。在这篇文章中,马克思第一次  相似文献   

5.
商逾 《文史哲》2003,40(3):104-109
马克思的历史决定论依次经历了从理性历史决定论、人性历史决定论到唯物主义历史决定论三个理论形态的演进和深化的过程。从大学时代的法哲学研究到《莱茵报》时期 ,是马克思的理性历史决定论的形成时期。从《莱茵报》到《184 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时期 ,是马克思的人性历史决定论的形成和发展时期。从《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到《哲学的贫困》时期 ,是马克思的唯物主义历史决定论的形成时期  相似文献   

6.
我今天要讲的是1850年到1860年这段时期的马克思的笔记。这些笔记涉及到马克思从青年时代到成熟时期的过渡阶段,也就是马克思从写出《巴黎手稿》和《共产党宣言》到写出《资本论》这一时期的思想。我们通过这一时期的马克思的笔记看到的不是马克思的思想成就,而是马克思研究的过程,他的思想演变的过程。翻开这些笔记,展现在我们眼前的象是一个智慧和思想的实验室,一个理论形成的车间。在这片思想的工地上我们可以发现许多马克思主义中新的、迄今尚未被发掘的方面和领域,这些新的发现对我们认识马克思的思想方法很有启迪。我先讲讲我发…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从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转变,是从1842年年底至1843年春在《莱茵报》工作期间开始的。他在这家报社,经常接触到许多经济上和政治上的根本问题,其中最关键的是如何看待国家。 马克思原来对国家的观点,大体上与黑格尔相类似。但这种观点与他所遇到的活生  相似文献   

8.
国外学者关于劳动价值理论讨论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3 0多年来围绕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争论从来没有停止过 ,西方国家的学者对作为《资本论》理论基础的劳动价值论更多地持否定态度 ,而维护劳动价值论者对反对者也给予了针锋相对的批驳。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从 1 9世纪末到 2 0世纪 3 0年代 ,西方学者大肆攻击、篡改、歪曲和诽谤《资本论》,主要代表人物是庞巴维克、凯恩斯、伯恩斯坦等 ;第二阶段 ,从 2 0世纪 40年代到 60年代中期 ,西方学者开始对《资本论》进行解说 ,总体上承认其科学性 ,但在具体问题上往往否定之 ,并企图用现代西方经济学来解释马克思的基本理论 ,代表人物有…  相似文献   

9.
伟大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以下简称《选集》,一卷,5页),是无产阶级的思想体系,是其时代的产物和反映。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处的时代,从1848年到1895年,属于无产阶级革命的准备时期。马克思恩格斯经历了资产阶级争得完全统治地位和走向没落的时期。当时资本主义虽然尚未过渡到腐朽的帝国主  相似文献   

10.
一、马克思和恩格斯思想发展的基本出发点在西方,从二十年代始,在对恩格斯的非难中就指责他不重视人,只重视自然界.指责恩格斯把辩证法扩展到自然界是“对辩证法的误解”.这种曲解成为以后资产阶级学者加以发挥的中心议题.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这种观点进一步得到发展.近十几年来,达到了新的高潮.一些资产阶级学者竟以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对立作为他们的研究课题.1972年,西德出版了一套比较百科全书,名曰《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与西方社会》,其中写有恩格斯的专章,论述恩格斯同马克思的对立.1975年,美国学者弗雷德里克·本得尔出版了《对马克思的背叛》一书,把恩格斯在《反杜林论》和《自然辩证法》中的哲学观点称作是“对马克思的背叛”.  相似文献   

11.
1843—1846年是马克思比较集中地探讨过人的本质问题的时期,也是马克思的唯物主义历史观初步形成和初成体系的时期。研究这一时期马克思有关的本质的一系列提法及其相互联系,对于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把握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真谛,不是没有意义的。“人是人的最高本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的提法1844年2月刊登在《德法年鉴》上的《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通常被人们看作是马克思的世界观发生根本转变,即从唯心主义转向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转向共产主义的标志。在这篇文章  相似文献   

12.
周露平 《中州学刊》2014,(5):116-121
马克思有没有本体论,是什么样的本体论,一直存有争议。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到"资本论"(《资本论》及手稿)时期,马克思从批判异化劳动与私有财产关系出发并向批判大工业生产与工业资本的转变,其理论立场一直对本体论进行批判,而《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已经内置了本体论的批判话语,即对国民经济学的"异化劳动本体论"批判,并作为一种拒绝性姿态一直延伸至《资本论》中。马克思并未构建任何意义上的本体论,他在否定意义上拒绝了那些构建本体论的企图。  相似文献   

13.
在博士论文中,马克思认为实践只是理论批判和客观的理性活动,开始从唯心主义向实践唯物主义过渡。在撰写《黑格尔法哲学批判》时,马克思再次对唯物主义实践观进行了探讨。《德法年鉴》时期,马克思实现了从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的彻底转变。考镜《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德意志意识形态》、《神圣家族》、《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等马克思经典文本,可以发现,马克思对于"实践"概念的阐发,伴随着理论研究和革命运动的深入发展逐步走向了清晰与明朗。"实践"范畴一经确立,就标志着马克思科学实践观的真正诞生。  相似文献   

14.
<正> 马克思在他为恩格斯《反杜林论》写的该书第二编第十章《<批判史>论述》中认为,1691-1752年这段时期是一个"出现了很多杰出思想家的时期,对研究政治经济学的逐渐产生来说是最重要的时期".①可是,杜林在他的《国民经济学批判史》一书中,却把这个时期许多重要的思想家简单地从历史上勾销了.马克思批判道:"杜林先生大笔一挥,把1691年到1752年这一时期勾掉了."②马克思说的这个时期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从威廉·配第(1623-1687)到亚当·斯密(1723-1790)之间的发展时期.从配第到斯密的一百年间,英国的一些哲学家、实业家、政治家和经济学家对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③其中影响较大的有洛克、诺思、马西和休谟.马克思把这一时期定为1691年到1752年,是因为他们的著作出版于这些年份.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与东方学及其它》(载《社会科学战线》1983年第3期)一文,分析了从亚里斯多德到孟德斯鸠、黑格尔等等马克思以前的西方学者对东方的偏见。对马克思以后的形形色色的“东方学”观点作了批驳。有助于人们对这些问题的了解。以下就马克思提出的亚细亚生产方式究竟指的是什么生产方式;马克思是否从对印度公社的研究中推导出了原始氏族社会;文章中引用的马克思关于农村公社的论述是否可以证明“封建制——东西方社会的矛盾统一体”等,与余树声同志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16.
目前在我国马哲史学界,对马克思早期哲学思想发展是否存在主线,若存在,其主线是什么等问题存在重大分歧,认识极不统一。本文拟对此谈点看法,就教于马哲史学界。(一) 马克思早期哲学思想发展有没有主线呢?有的人持否定的观点。这种观点值得商榷。如果说马克思早期哲学思想发展没有主线,即没有围绕一个中心问题开展他的哲学改造活动的话,那么,按逻辑推论就要承认,马克思的各种哲学观点之间的关系处于并列的地位。同时。这种观点也不符合史实,1859年马克思在谈到他研究政治经济学的经过时曾指出,他在《莱茵报》时期产生了“苦恼的疑问”。以后,他就围绕“苦恼的疑问”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而对此研究的结果就是创立了唯物史观。因此,没有“主线”的观点是难以成  相似文献   

17.
试论“尺度”与“美的规律”的关系———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学习扎记张运贵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写于1844年4-8月的巴黎,外国学者将它称为《巴黎手稿》,我国习惯简称为《手稿》。当时,马克思正在巴黎研读经济学家的著作,写...  相似文献   

18.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第一次试图从唯物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立场出发对资产阶级经济学理论作批判性的考察,综述了他当时的哲学、经济学的观点和对共产主义的理解,一方面它表明是马克思观点的转变和马克思主义产生过程中的一个中间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大学毕业时的博士论文——《论德谟克里特的自然哲学与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差别》,完整地体现了马克思当时的世界观,也是他的政治、哲学思想进一步发展的起点。因此,认真研究《博士论文》,对于探讨马克思的早期思想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形成,有重大的意义。 纵观以往对《博士论文》的探讨,我以为有两种观点是错误的:一是把此时马克思的世界观完全等同于黑格尔的世界观,例如普列汉诺夫和德波林就持这种观点。二是捷·伊·奥伊则尔曼的观  相似文献   

20.
童星,1948年8月生于南京。1982年五月毕业于南京大学哲学系,现任该校社会科学处处长、江苏发展研究院副院长、社会学系教授。童星的学术研究经历了由哲学向社会学的转变。1987年以前专注于认识论和唯物史观的研究;1987~1988年间注重于运用哲学观点研究社会现实特别是研究中国的改革;此后便转向以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社会问题和社会控制。在哲学研究阶段,对马列原著研究较深,论文《具体分析马克思早期和后期的异化理论》提出了马克思早期异化理论是他由人本学唯物论向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转变的中间环节,马克思后期的异化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