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放风筝     
今天是周末,妈妈带我到乡下的麦田边放风筝。我放的是一只“奥特曼”风筝。妈妈先帮我把风筝放到了天上。我牵着风筝线跑了一会儿,风筝飞得时高时低,有时它还想往下落。我赶紧拉手中的线,它又飞了上去。风筝越飞越高,我放了一次又一次的风筝线。  相似文献   

2.
风筝大赛     
春天到了,春风吹绿了小草,有许多小朋友在草地上放风筝。他们正在进行风筝大赛。你看,有一个小女孩正在放一个"大蝴蝶"风筝,这个蝴蝶风筝很奇怪,它一到天上就可以吐出许多香泡泡,还可以吐出许多蝴蝶宝宝和美丽的花,你看,天上多美呀!一阵风吹来,还飘来很多的香味,蝴蝶风筝就是这样赢得胜利的。  相似文献   

3.
一位父亲牵着小男孩的手在都市的街心花园广场上散步。广场上空除了白鸽,还飘飞着许多风筝。小男孩的视线完全被那些五彩缤纷的美丽风筝吸引住了。小男孩央求父亲:“爸爸,我也想放风筝!”在广场的一侧,恰好有人在卖风筝,于是父亲  相似文献   

4.
我是一名风筝爱好者,今年已是八十岁高龄了。每当春天唤醒了大地,也唤来了天上的风筝。风筝把孩子们的幻想系上了蓝天,我的思绪也飞回了童年…… 嫩嫩的竹枝,细细的麻绳,薄薄的藤片,轻轻的彩绸,拴着我孩提的欢乐。我从小酷爱风筝,自幼就开始学习扎制风筝,我的业余时间,几乎全花在风筝上,不惜投入大量精力和财力。有时制作风筝,一天就长达十几个小时,真是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蚊龙、蜈蚣、老鹰、蝴蝶等造型各异的风筝陆续在我的手中诞生了,当我看  相似文献   

5.
中国是风筝文化的发源地,中国三大特色风筝产地潍坊、天津和北京都集中在环渤海地区,这就使环渤海地区形成了璀璨的风筝传统文化。近年来,三个地区风筝文化的开发方式不同,使得风筝文化、经济、社会生活的结合程度迥异;其在当地经济与社会生活中所起的作用也有很大区别,最终导致风筝文化的发展和繁荣程度出现较大差异。坚持风筝文化为经济与社会生活服务的理念,贯彻保护与开发并举的思想,是繁荣与发展风筝文化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6.
清代高鼎的"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勾勒的是儿童尽情嬉耍风筝的场景。我国是风筝的故乡。古往今来,风筝与人们的生活结下了不解之缘,形成了情趣盎然的风筝文化。风筝诗风筝牵动了诗  相似文献   

7.
正4月20-22日,第36届潍坊国际风筝会暨第15届世界风筝锦标赛在山东潍坊举行,温州市风筝协会选派、温州刘氏风筝制作的羽毛风筝"飞翔的翅膀"摘得创新风筝项目金奖。刘氏风筝在温州历时百载,漫长的岁月里,刘氏家族通过风筝图腾造型,给人带来祝福和愉悦,亦参加各类赛事赢得了业内的荣誉和口碑……如今,第四代传人刘力坚对于"风筝"有着新的思考和追求。  相似文献   

8.
风筝与乌鸦     
孙悦  高睿宁 《新少年》2022,(Z2):46-49
<正>春天的风,呼啦啦地刮起来。一夜之间,树被刮绿了,小草被刮绿了,湖水被刮绿了。万物叽叽喳喳地苏醒,虫儿们钻出地面,四下里张望,鸟儿们欢快地鸣叫,在空中飞高飞低。一切都充满了笑意。一只风筝在傍晚的春风里起飞。它是只非常年轻的风筝,浑身还带着缕缕浆糊的清新和竹枝的幽香。这是它的第一次飞行,它既期待,又紧张。风筝给自己打气:“别怕,深呼吸,你是风筝,你天生就会飞。”风筝感觉有一股力量正连推带顶地把自己托起来,越托越高,它很想喊“嘿,悠着点儿”,可是又把话咽了回去。  相似文献   

9.
正孩提时我喜欢风筝,用压岁钱买了一只沙燕风筝,但一次也没放起来,见别人的风筝飞上天空,好不羡慕。而立之年的我,常领着女儿去天安门广场看别人放风筝,广场上的风筝各式各样。超大型风筝由几名壮汉操纵,微小型风筝只见老叟手牵细线,千姿百态,令人目不暇接。看别人放风筝,成了我的一种乐趣。离休以后,我对风筝仍怀"旧情",拜师求艺学会制作沙燕风筝。如今,做风筝和放风筝已成我生活中最  相似文献   

10.
风筝的传说     
风筝的发明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它出现在秦汉之间。古代传说,风筝的发明者是楚汉相争时的韩信。唐朝赵昕的《息灯鹞文》说垓下之战时,韩信制成风筝,叫张良坐风筝上天,高唱楚歌,楚歌传到楚营,动摇了项羽的军心。宋朝的《事物纪原》记载有韩信曾利用风筝测量距离之事。在2000多年以前,中国早已使用丝绸、麻布、竹子等,而这些是制造风筝的原料,所以风筝在此时出现是可信的,并且韩信出于军事需要考虑而发明风筝也是可能的;至于说叫张良坐风筝上天,则是令人难风筝的传说@罗磊  相似文献   

11.
正"福禄寿、嫦娥奔月、小放牛、天女散花以及麻姑献寿……"这些出现在中国传统故事中的形象,被一位老人以风筝为载体展现在了我们眼前,他就是家住天津市河西区四季馨园小区的尹福生,一位怀揣着风筝梦想,带着风筝走出国门的老人。今年79岁的尹福生对风筝的热爱,还要从他的幼年时期说起。从小他就对传统的风筝表现出了浓厚的兴  相似文献   

12.
《老友》2009,(4):47-47
风筝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据说汉朝大将韩信曾利用风筝进行测量。这说明,风筝在中国的历史至少有2000年。从唐朝开始,风筝逐渐变成玩具。到了晚唐,风筝上已有用丝绦或竹笛制成的响器,风吹声鸣,因而有了"风筝"的名字。也有人说"风筝"这名字起源于五代,从李邺用纸糊风筝,并在它上面装竹笛开始。每年春季,在户外开阔的场地放风筝是一项很好的健身运动。市场上出售的风筝品种多样,色彩斑斓,但自己动手制作一个,会更加乐趣无穷。  相似文献   

13.
我们老两口儿都是“风筝迷”,酷爱风筝、爱放风筝、爱扎制风筝、爱收藏风筝……十几年来,不仅扎制风筝和放飞风筝技术提高了,而且身体也健康了。放风筝是一种娱乐与健身相结合的活动,当风筝在天空展翅飞舞时,会使人顿感心旷神怡。这种乐观的情绪,可将任何忧虑烦恼之事,随着风筝高飞,全部置之九霄云外,这种精神上的愉快,可以增强人体的免疫功能,延缓和推迟衰老,促进心理和生理的健康。扎制风筝用手又用脑。常言道:“脑是手之师、手动而用脑,脑子是个宝,愈用愈不老。”确实是这个道理。医学家认为:多用脑可延缓脑功能的衰退,…  相似文献   

14.
正风筝在我国有"南鹞北鸢"之说,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据史书记载,风筝的最初功用是用于军事,后逐渐转向娱乐。近年来,放风筝开始作为体育运动项目和健身娱乐活动普及起来。动物是风筝题材的重要内容,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无所不有。如:仙鹤风筝、孔雀风筝、十二生肖风筝等应有尽有。  相似文献   

15.
步入知天命之年的哈亦琦目前正在考虑哈氏风筝传人的问题。他说:"现在还没有理想的徒弟,我的要求高,这方面比较谨慎。但我会在有生之年带出接班人的,哈氏风筝到我这儿不会断,到下一代也不断,因为人们喜欢它。"  相似文献   

16.
今年83岁的麦景彬,一辈子酷爱风筝,一年四季不停地做风筝,一年四季有风他就放风筝。1996年在参加潍坊第13届国际风筝比赛时,他参赛的硬翅带响风筝获得一枚金牌,板式类风筝获得一枚铜牌,并被第13届国际风筝协会授予“风筝老人”的称号。 麦老从童年开始就喜欢做风筝,如今已有  相似文献   

17.
《追风筝的人》风筝意象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民族精神与道德传承、社会文化变迁与伦理关怀等角度深度解读《追风筝的人》中的风筝意象,在这部文学作品中风筝意象发挥了重要的叙事功能,是一个承载多元隐喻的载体。  相似文献   

18.
张祺 《社区》2013,(20):39-39
这个海滩之所以成为世界六大海滩之一,是因为每年都要在这里举办天体海滩节,同时现场还举行沙雕、风筝比赛,吸引了大量来自世界各地的旅客。  相似文献   

19.
乡村的风筝     
应文武 《老友》2008,(4):16-16
记得小时候,每到放风筝的季节,"风筝客"便摇着响鼓走村串户卖风筝。只是那时老百姓吃饭穿衣都困难,哪有闲钱买风筝?又哪有闲情放风筝?所以风筝的销路不是很好。"风筝客"走村串户很辛苦,却赚不了几个小钱。爷爷做风筝的手艺名气大,人送外号"风筝王"。只  相似文献   

20.
中国是风筝的故乡,风筝文化对龙的传人的影响是久远而深刻的。我是一名风筝爱好者,已是90岁高龄了,尽管鬓发已经花白,但精神矍铄,步履稳健,思路清晰,肤色红润,几十年放飞风筝的实践使我受益匪浅。我酷爱风筝,健康也得益于风筝。归纳起来,放飞风筝对身体的健康有如下益处。风筝与运动生命在于运动。运动是人类生命活动过程中的一种本能,宋代李石云“:春日放鸢,引线而上,令小儿张口仰视,可泄内热”。的确,放飞风筝,动形体,畅气血,集运动健身于一体。在宽阔的广场郊外,沐浴着阳光,呼吸着清新空气,仰首远视,彩云无际“,鸟儿”飞翔,凝神专注,牵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