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人类语言的一个基本特征是“人类中心主义”或“自我中心主义”。言语行为中讲话者总是处于中心地位,一切时空关系、交际参加者的相互关系以及语言外各种事物现象的相互关系,均以讲话者为中心参照。指示语所体现的正是以讲话人为中心的那些最基本的语境因素,指示语提供的信息来自言语环境。没有特定的语境,没有语境信息,话语的指示信息就无从表达,甸子就不可能得到正确的理解。  相似文献   

2.
指示语是联系语言结构同语言使用的语境之间的纽带,对指示语的正确理解是成功交际的必要条件之一。在此将从顺应论的角度对人称指示语中的映射现象进行讨论并分析其原因。最后得出结论:人称指示语中的映射现象体现了人们在交际过程中的动态顺应,而心理方面的顺应则处于核心地位。  相似文献   

3.
指示语概说     
指示语问题是极其复杂的,一直以来是哲学、语言学共同关注的问题。文章对指示语的研究历史、指示语的分类、意义以及指称特点等问题进行了梳理,详细论述了指示语的指称特点,深层剖析了对指示语意义的理解产生分歧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4.
指示语研究由来已久,其自我中心性和语境依赖性已得到广泛认同。在此以认知语用学为视角,探讨分析政治语篇中的指示映射;以2012奥巴马获胜演讲为例,运用指示语转移理论(Deitic Shift Theory),建构分析该类语篇的多层结构,旨在揭示其在结构和指示语使用上与其他类语篇的不同,以期为政治演讲语篇的语用分析带来启示并丰富认知语用文体学研究范围。  相似文献   

5.
指示语:自我中心性和主观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我中心性是指示语的最基本的特性。自我表达是说话人的主观性的反映,所以主观性亦为指示语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6.
语言哲学的难题——指示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指示语是一种特殊的语义类型 ,它将不可根除的主观性引入了自然语言的语义结构。指示语向传统意义理论和指称理论提出了一系列不易解答的难题 ,因此它在哲学、语言学、逻辑学、心理学等学科中都具有不可低估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第三人称指示语概念内涵的理解是复杂的认知过程。依据Langacker的情境定位理论建立认知框架,针对英汉日常生活语言分析研究第三人称指示语的本质属性,认知规律及语用功能。研究发现,人们在日常会话中广泛使用第三人称指示语以实现移情、离情及构建社会信息等交际目的。同时,跨文化交际是理解和使用第三人称指示语的必要参考要素。  相似文献   

8.
周蔷  张萱  李斌 《河北学刊》2008,28(4):211-213
心理距离是空间指示语的语用基础.远、近指示语的语用异常一般以"礼貌的方位转移"来解释.心理空间理论可以形象地阐释人们在使用远、近指示语时指示中心如何转移从而产生映射的复杂的心理过程.  相似文献   

9.
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广告在社会生活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广告作为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时代的一种社会现象,它已经深入到经济、文化等很多方面,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指示语在广告中的应用也是作为设计者想要激起消费者购买产品的一种手段。通过对指示语的研究,不仅能帮助广告生产商设计出更科学、更合理的广告,达到广告的目的,使广告的效果具有持久性,而且也能让普通大众更加关注语言的使用。  相似文献   

10.
人称指示的变化表明了说话者心理状态的变化.在此基于语料库研究,对人称指示语在28篇美国总统提名演讲中的使用情况进行探讨,指出:在不同情况下应用不同类型的人称指示语体现了说话者与听话者之间的社会距离.通过定性和定量数据分析,发现如美国总统提名演讲这种正式文体人称指示语在某种程度上是遵循一定的模式的.  相似文献   

11.
指示的交际功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有的语用学理论对指示进行界定,并集中描写与解释了人称、时间、空间、社会及篇章等几类指示语。而从交际本身着眼,参照话语意义的建构过程,重新思考指示的本质及其在会话中的重要作用,发现指示不应仅仅看作是简单的指称现象,它是话语意义实现的一个支点,是话语与交际意图实现关联的根本方式。  相似文献   

12.
On Person Deixis     
Deixis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topics in pragmatics. Deixis can be classified into different types, but this paper only focuses on person deixis. Through the detail analysis of the usage of it we come to the conclusion that in order to understand utterances better we need to make clear the complexity of person deixis.  相似文献   

13.
人称指示的语用投射及其交际功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取韩礼德的人际功能视角研究人称指示的语用投射现象及其交际功能,扩展了对人称指示语用投射的理解,将所有违背指示自我中心性的称呼认定为语用投射,揭示了其蕴涵的丰富的人际意义并发现了其实施的多种交际功能,比如语用含蓄和拉近会话双方交际距离的功能等等,最后分析了人称指示语用投射产生的机理,认为移情是其产生的主要心理动机。  相似文献   

14.
本文旨在从语用学的角度研究心理距离和人称指示借用用法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通过分析语用学的定义及经典研究领域如指示、会话含义、言语行为、预设及语境等,探求语用学研究的核心问题.即映射了交际意图的话语意义问题。文章论证了所提出的观点,并对语用学的接续研究提出设想,希望有助于明确语用学的研究指向,使语用学的研究更加专注于综观视角。  相似文献   

16.
郑大华 《齐鲁学刊》2006,4(2):24-29
抗战时期钱穆的文化复兴思想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历史虚无主义的批判,反对清末以来一些“革新派”的史学家和思想家以西方文化为评价标准,不加分析地把中西历史文化传统与性格的不同,看成是先进(西方)与落后(中国)的区别,把自秦以来二千年的中国历史都说成是“中古时代”或“封建时代”的历史,否认中国历史文化的发展和进步,甚至自我菲薄,把中国历史文化说得一无是处,而主张对中国历史文化要有“温情与敬意”;二是对中国文化特殊性的阐释,在考察中国文化赖以产生的独特环境的基础上,就中国文化与欧洲文化在政治、经济、人生观念和宗教等方面的不同进行了比较,并提出了自己独特的中国文化演进过程的四期说;三是对文化复兴之道路的探索,主张以“儒家思想为中心”来接纳或吸取西方的科学。  相似文献   

17.
通过语料库和文化关键词相结合的方法,对中国传统文化关键词在不同英语方言区的使用分布情况进行检索,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在英语国家的影响力差异?发现中国传统文化对不同英语方言区国家的影响力表现出很大的地域差异;不同英语方言区的国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度和接受度差异很大?这些发现与对中国传统文化关键词进行语料库检索之前的预期有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