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恩格斯晚年在其著名的历史唯物主义通信中详尽阐明了法的相对独立性思想.恩格斯的阐述对于历史唯物主义法律观的完善做出了新的重要贡献.学习恩格斯晚年的法律思想不仅可以澄清思想理论认识,而且对于指导当前社会主义社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恩格斯后期理论开拓的着重点,在于历史唯物主义。这是理所当然的。这不仅是因为历史唯物主义的现实意义,而且也因为历史唯物主义处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核心地位。它是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的理论基础;而马克思主义哲学又正是从历史观中突破了旧唯心主义历史观的束缚而实现革命性变革的,它也必须由历史观的完善而最终完成。因之,恩格斯后期的理论贡献,在历史唯物主义方面也就特别地突出。  相似文献   

3.
恩格斯晚年在其著名的历史唯物主义通信中详尽阐明了法的相对独立性思想。恩格斯的阐述对于历史唯物主义法律观的完善做出了新的重要贡献。学习恩格斯晚年的法律思想不仅可以澄清思想理论认识,而且对于指导当前社会主义社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申亚萌 《理论界》2022,(5):23-29
从“唯物史观”概念的系统完善到“历史唯物主义”概念的提出彰显了恩格斯的伟大贡献。恩格斯晚年的历史观是基于对历史唯物主义进行研究工作的方法逻辑,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紧密结合的唯物辩证逻辑,以及追求自己目的的、历史的、人的活动的现实逻辑的有机统一。全面把握恩格斯晚年历史观的思想逻辑进路有利于正确认识恩格斯晚年的历史唯物主义贡献,加深对唯物史观基本原理的理解,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也有重大现实性意义和启示。  相似文献   

5.
<正> 恩格斯晚年针对资产阶级学者对唯物史观的歪曲和德国社会民主党内的“青年派”对唯物史观的简单化、庸俗化理解,以及由此造成的理论界的思想混乱状态,在其有关的书信和文章中,重新强调了唯物史观的基本原则,同时对以往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作了重要的补充性阐发,从中显示出恩格斯晚年一整套全面科学的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因此,对恩格斯晚年的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进行深入分析和总结,不仅有助于人们全面地准确地理解和把握唯物史观的真实原理,而且对于解决目前哲学理论界正在热切讨论的一些重大课题,如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性与人的自觉活动的关系、历史必然性与随机偶然性的关系、历史发展一般规律与历史多线发展的关系等也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6.
如果把政治经济学批判视为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最终形式,那么作为第二提琴手的恩格斯似乎对此贡献很少.然而,在今天纪念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公开出版150周年的时候,我却愿意把恩格斯作为讨论的主题.  相似文献   

7.
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是马克思多年诚实探讨的结果,恩格斯独立地参加了这一理论的创立,并从另一条道路得出了同一结果。一部历史唯物主义史,就是以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双翼的双桅船不断前进的历史。本文拟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历史唯物主义的各自的思想线索作一比较考察,以深化我们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历史唯物主义是由马克思与恩格斯共同创立的。在这一过程中,恩格斯不仅以他独特的道路和方法对马克思的思想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启发、推动作用,而且还独立探索并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部分重要原理。但不能因此否认马克思在历史唯物主义创立中的主导地位,广松涉的“恩格斯主导说”错误地理解了这一关系。“恩格斯主导说”提醒我们要客观公正地评价恩格斯。  相似文献   

9.
李厚羿 《理论界》2013,(10):9-11
恩格斯在《费尔巴哈论》)中宣告了黑格尔历史哲学的终结.本文从历史的动力、主体、规律和目的四个层面来揭示恩格斯所理解的历史唯物主义,以此探讨如何从黑格尔的历史哲学发展到唯物史观的历史科学,如何从古典历史主义进而转变到历史唯物主义,进而阐明历史唯物主义在理论气质上所具有的古典情怀和所开启的现代意蕴.  相似文献   

10.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的第一个伟大发现,也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贡献给人类的伟大的认识工具。十九世纪九十年代,历史唯物主义受到直接的挑战,遭到来自两方面的歪曲。一方面,以保尔·巴尔特为代表的资产阶级学者把历史唯物主义称作“经济唯物主义”、“技术经济史观”,把承认历史必然性同机械决定论、社会宿命论混为一谈,把历史唯物主义歪曲为只承认经济是唯一的决定因素,否认一切观念和人的力量的  相似文献   

11.
李醒民 《学术界》2006,1(3):220-230
爱因斯坦与德国有着千丝万缕、难分难解的关系。他出生在德国,并在那里读小学和中学,后取得瑞士国籍。成名后又受聘为普鲁士科学院院士,附带取得德国国籍。纳粹上台后,他不得不离开欧洲前往美国,并取得美国国籍。作为一位世界公民,他对德国国家主义和军国主义、对德国人和德国知识分子的劣根性一直持批判态度。  相似文献   

12.
诗性预构与理性阐释--海登·怀特和他的《元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新 《河北学刊》2005,25(2):188-192
海登·怀特的<元史学>代表了20世纪下半叶西方历史哲学的成就,也表达了他本人的学术理想.在<元史学>中,怀特认为自己获得了两项理论成果,一是确立历史作品普遍存在着诗学本质,二是展示了一种被称为"历史的"思想模式的一般性结构理论.的确,<元史学>自圆其说,本身也是实践这两项理论成果的典范.同时,怀特启发我们,在历史学领域内,诗性与理性的结合依然有待探索.他的学术实践进行了一次积极的尝试.当怀特强调历史叙述中诗性行为的重要性时,他也在努力对这种诗性行为进行理性解释,将它纳入到认识论的范畴中来.这样做意味着,诗性地预构某种理论乃是为了对原本未纳入到理性认识中的事物进行理性解释.反过来说,只要历史需要解释、进行解释,它就与预构理论的诗性思维、想象不可分离.  相似文献   

13.
孙庆斌 《北方论丛》2004,(5):100-103
他者(autre/other)问题为上个世纪法国著名的哲学家埃曼纽尔·勒维纳斯思想的核心.勒维纳斯凭借深厚的现象学功底,又从犹太思想找到立言依据,从现象学出发最终又超越了现象学,通过反思现象学的他人学说,形成了对他者问题的独特理解.他的他者其实就是一种形而上学的伦理学,他的全部努力就是企图把伦理学确定为第一哲学.  相似文献   

14.
刘冰冰 《东岳论丛》2001,22(2):137-141
黄遵宪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外交家、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杰出诗人。他忧国忧民 ,抱负远大。但是历史怠慢了他的政治热情 ,拒绝了他的经天纬地之才 ,而不无凄怆地成就了他的诗名。黄遵宪生活于近代中国 ,是故国家园屡遭磨难的见证者。他以诗歌的形式悲愤地记录了中国近代社会的巨大事件 ,其诗作有“诗史”之誉。他主张诗歌创作应“复古人比兴之体” ,在对古典诗歌形式的改造中 ,进行了“以单行之神 ,运排偶之体”的可贵探索。黄遵宪喜爱民歌重视民歌 ,他所创制的“新体诗”还接受了来自民歌方面的艺术影响。黄遵宪的诗歌不仅体现了晚清时期诗界革命的实绩 ,而且显示了中国古典诗歌向现代诗歌转化的历史足迹  相似文献   

15.
任承达 《阴山学刊》2002,15(1):47-48
莫奈是早期印象主义的创立者之一 ,终其一生都在坚持印象主义的原则和目标。印象主义就是由他的《印象·日出》而得名。在莫奈的作品中 ,完全以视觉经验感知为首要考虑 ,在追求的过程中 ,他否定并忽视了传统的概念。在掌握瞬间印象以及对光与色的实验上 ,莫奈都做出了许多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6.
吉登斯和他的现代性思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现代性是社会学研究的核心问题。在当今西方社会思想领域 ,英国社会学家吉登斯的现代性思想以其深刻的分析、完整的体系和独到的观点而倍受人们瞩目。在本文中 ,笔者总结了现代性的含义 ,并着重分析、介绍了他的“非连续性的现代史观”和他关于现代性的四个维度的理论。在此基础上 ,笔者把吉登斯的现代性思想放在现代社会学理论的背景之中 ,将这种思想与利奥塔的“后现代”思想、法兰克福学派的社会批判理论、丹尼尔·贝尔的“后工业社会”理论等当代研究现代社会的主要理论流派进行了比较和评价 ,还结合哈贝马斯与利奥塔关于“现代性”的论争总结了吉登斯现代性思想的特点 ,明确了这些理论研究现代社会的不同侧重点和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17.
老子美学抱朴说在“名”的批判性的反思过程中展示了对人之为人的始源性本质的内省。“名”在“无名”的“为道”视域内升华为生命固有的“大朴之真”。静观说则从审美方法上提供了可能性和必然性思路。“知”在“不知”的扬弃中实现了从单纯的工具理性递升为价值理性的转变。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晚年的错误同其早年的思想性格有着深厚的渊源。笔者认为毛泽东青年时代的思想跃变对其一生的活动趋向和思想发展轨迹都产生了至为深刻的影响。毛泽东早年是一个唯心主义者 ,强调通过改造人心进而重铸民族精神的意义与价值 ,实现最高的自我价值就是改造国民精神和社会状况理想的实现 ,因而他的着眼点是改造哲学、伦理学。毛泽东早期伦理观的核心是“实现自我”的思想。他提出该思想的根本目的是想从伦理道德变革入手来改变社会 ,实现的途径是强调自我道德的提升 ,即道德主体性的发挥。其思想的实质就是企图从个人道德的完善走向社会的…  相似文献   

19.
莫言 《文史哲》2003,(2):149-152
作家的创作态度应该由标榜“为老百姓写作”变为“作为老百姓”写作 ,这样才容易写出好作品。好的作品应该具备的要素是语言的开创性与独特性 ,故事的独创性与多义性 ,思想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20.
康德至善论与康德伦理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德的"至善"通常被理解为"最高的善"和"完满的善",即德性及其与幸福的统一。但除此以外,这一概念还指"共同的善"和"最高的本源的善",前者指"伦理共同体",后者指上帝。四种内涵及其逻辑关系不仅形成了康德的至善论思想,而且构成了康德伦理思想的主要内容体系,反映了康德伦理学的主题及其逻辑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