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国两制”构想是党的统一战线理论的发展 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大陆十亿人口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这是我们党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同志为维护祖国和全民族的根本利益,从尊重历史和现实的实际出发,运用他丰富的政治经验和智慧,创造性地提出了“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伟大构想。具体地说,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大陆主体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及澳门地区实行资本主义制度。这一构想首先运用于解决香港问题的实践中,为最终完成祖国统一迈出了历史性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3.
“一国两制”构想,本来是邓小平同志为解决台湾问题而设计出来的,只是由于香港回归的紧迫性而首先运用于解决香港问题的。虽然“一国两制”构想主要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形成的,但我们追溯历史就不难发现,早在建国初期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处理西南民族问题,特别是和平解决西藏民族自治问题的十条政策中,就包含着“一国两制”构想的萌芽。深入研究邓小平民族自治思想与“一国两制”的关系,对于我们进一步全面理解,自觉实践邓小平同志“一国两制”的构想是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的。  “一国两制”构想的思想渊源  邓小平同志在19…  相似文献   

4.
“一国两制”构想的现实意义李清德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这个特色,很重要的一个内容就是对香港、澳门、台湾问题的处理,就是‘一国两制”’。“一国两制”是中国共产党和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和平统一祖国的科学构想和重大战略...  相似文献   

5.
“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是邓小平同志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在尊重中国的历史与现状,考虑到中华民族的经济、政治和民族利益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一国两制”具体地说,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和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这一伟大的战略决策,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对统一祖国大业,解决某些国际争端,都将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一国两制”的构想,绝不是随心所欲提出来的,而是具有坚实客观基础的科学决策。“一国两制”构想的理论基础“一国两制”的构想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当前的实际情况相结合的产物,  相似文献   

6.
本文结合香港历史问题的由来,阐述了邓小平同志为及时地正确地解决香港问题、恢复中国政府对香港行使主权所采取的重要措施,充分肯定了“一国两制”方针在其中所起到的积极作用,并进一步分析了“一国两制”方针是对马克思主义的补充和完善。同时,“一国两制”的方针与邓小平同志的“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等构想互为补充,为当今解决国际争端提供了重要的理论。  相似文献   

7.
“一国两制”是我们党、邓小平同志为解决香港和台湾问题,为实现中华民族的统一和振兴而精心提出的一种政治设计。实行“一国两制”,必将大大地扩大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将使统一战线内部发生新的重大变化,使它增加了许多新的内容和特点,因而极大地丰富发展了新时期的爱国统一战线。  相似文献   

8.
早在一九七七年八月,邓小平同志在谈到教育制度和教育质量问题时指出:“我们现在要把风气扭转过来,这就要求学校培养好的风气。要有爱劳动、守纪律,求进步等好风气、好习惯。”同时针对实行“开放政策”后出现的新情况,邓小平同志又多次强调学校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明确提出“学校应该永远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要求“我们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决抵制外来腐朽思想的侵蚀,决不允许资产阶级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同志指出:“一国两制”,具体说,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对大陆十二亿人口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及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这一构想,在解决港、澳问题上的成功运用,不仅使中国人民在和平统一祖国的道路上迈进了一大步,而且还为国家之间解决历史争端提供了新经验,为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开拓了道路。因为,这一构想是遵循实事求是和从实际出发的辩证唯物主义基本原理提出的解决港、澳、台问题的重大方针政策,并且香港回归祖国一年多的事实也充分证明这是一项英明正确的重大决策,它不仅有国家法律为根据,而且也有国际法为…  相似文献   

10.
文章论述了邓小平同志对解决香港问题的原则和立场。他倡导的“一国两制”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本国策。  相似文献   

11.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简称“一国两制”,是一种关于国家制度的政治设计。这是邓小平同志提出来的,其目的是为了和平地解决香港、澳门和台湾回归祖国的问题。这一政治设计具有深刻的历史根源、坚实的理论根据和广泛的现实基础,是一种科  相似文献   

12.
“一国两制”构想,是邓小平同志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创造性发展,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坚持实事求是、把和平共处的原则用之于解决一个国家统一问题,是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国两制’构想是在争取祖国完全统一的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是实事求是的产物。“一国两制”构想最初是为解决台湾问题提出来的,但首先被用于解决香港问题。香港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十九世纪中叶,英国帝国主义借口保护英商进行鸦片贸易的所谓“利益”,以武力入侵我国,迫使清王朝先后签订了《南京条约》(…  相似文献   

13.
迄今在论及第二次国共合作的组织形式时,一般都以“无统一的组织形式”或“无固定 的组织形式”而定论。笔者认为,在抗日战争这一特殊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国共合作方式是 “一国两制”。 当然,“一国两制”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它是指在一国之内允许有两种不同社会制度存 在。“具体说,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十亿人口的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台湾 实行资本主义制度。”邓小平同志在形成这一科学构想时,先是用“一个中国,两种制度”;后 用“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提法。“‘一个国家,两种制度’较之‘一个中国,两种制度’的提法更 具有普遍意义。这一提法的变化,反映了邓小平把这一构想延伸到解决国际争端上的思考。” 既然可以把“一国两制”延伸到解决国际争端上去思考,那么,也可以把“一国两制”延伸到中国 不同历史时期,特别是延伸到抗日战争时期解决国共两党的争端上去思考。 抗日战争时期,在国共两党合作方式问题上没有、也不可能有“一国两制”的概念,但  相似文献   

14.
论“一国两制”的哲学思想和系统原理叶峻邓小平同志所倡导的用“一国两制”的伟大战略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政治构想,已经成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和国家所实行的一项重大国策。随着香港和澳门按“一国两制”的方略回归祖国即将变为现实,“一国两制”这一政治格局将...  相似文献   

15.
乔石指出香港的明天会更加美好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乔石在接受美国《世界观点》主编采访时指出,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用“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办法解决祖国统一问题,是邓小平同志的一个伟大创造。这为香港等问题的解决奠定了基础。1984年中英两国政府就香港问...  相似文献   

16.
十月底从香港访问归来,适逢《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在全国发行。联系在香港所见所闻,学习邓小平同志关于“我们在内地还要造几个‘香港’”的论述(《要吸收国际的经验》),使我更加深了对“亚洲四小龙”之一的香港的认识。何以在内地还要造几个“香港”?我想着重从经济的角度来分析令世人瞩目的“香港现象”。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一国两制”思想的伟大胜利——香港回归祖国的时代启示●辛言1997年7月1日,中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香港问题的解决,是邓小平“一国两制”思想的伟大胜利。我们应当站在时代的高度,充分认识这一思想留给我们的时代启示。坚持实事求是的根本立场。“...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文选》著成于我国伟大的历史转折时期。在历史的新时期,邓小平同志运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正确地解决了全党和全国人民面临的一系列新的重大问题,指引着我们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其中,关于社会主义时期的重大改革也是一场革命的提法,就是一个崭新的纲领性命题,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 (一)在突出改革的基础上强调革命早在十一届三中全会期间,邓小平同志就强调要实行“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改革。”(《邓小平文选》第142页,以下只  相似文献   

19.
“一国两制”是邓小平同志集中全党的智慧,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为解决香港问题而提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这个决策,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我国实际情况结合起来,把原则的坚定性与策略的灵活性高度统一起来,从而为解决香港问题,也为解决澳门和台湾等问题,指出了切实可行的途径。按照“一国两制”的构想,一九八四年九月二十六日中英两国政府草签了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一九八五年五月二十七日中英两国政府互换了关于香  相似文献   

20.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政治体制改革的逐步进行,从整体上改革国家干部人事制度成为非常紧迫的任务。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所有的改革最终能不能成功,还是决定于政治体制的改革,因为事情要人来做。”解决“事情要人来做”的问题,就要建立一套与政治体制改革相配合的干部人事管理制度。建立国家公务员制度,正是我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