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氏文通》开辟了我国语法学的新纪元,因此,在其问世的百余年间,对它的研究不断深入。但统观这些研究成果,基本都是从传统的句法、语义角度对其进行分析探讨。本文从新的角度,运用新的理论,对散布在《文通》中的零碎的、不自觉的体现语用思想的内容进行了扒梳整理,发现《文通》中的“起词”蕴含着汉语主题结构思想的萌芽,并用《文通》中的观点和例证一一呈现了这一语用思想,展示出这部“开创性不朽之作”的又一开创之处。  相似文献   

2.
《马氏文通》“名字状动字”实际上指的是名词用作状语。据《文通》所举例句,用作状语的名词所表现的语法意义可归纳为以下几种情况:表示比喻、表示对人的态度、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原因、处所、方式、工具或依据等。《文通》对“名字状动字”这一语法现象的归纳和总结是对我国传统小学关于名词用法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马氏文通》的变换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氏文通》已经开始运用变换分析的方法研究语法和修辞 ,其变换分析方法是对中国古代训诂学的继承和发展。笔者在简析了《马氏文通》变换分析概况的基础上 ,指出了变换的作用、来源及其优缺点 ,以期有助于汉语语法学史及修辞学史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1898年,中国第一部语法学专著,马建忠的《马氏文通》诞生了(以下简称《文通》)。它标志着中国从此有了自己的语法学。作为一部开山之作,90年来,《文通》不断地接受时间的考验。它的影响非常巨大,以至于没有任何一位语法家拥有象马建忠一样多的评议者,也没有任何一部著作,能有幸接受《文通》那样多的批评。可是,以往评说《文通》,常常毁多于誉,抨击之词过甚。《文通》中的“助字篇”,是本书论述得最精当、最有成就的一章。本文力求辨证地评析《文通》“助字篇”的历史价值和贡献,指出其缺陷,借鉴和学习其中仍然有用的精华,这对我们今后进一步研究汉语助词有一定的帮助作用。  相似文献   

5.
今年是《马氏文通》出版九十周年,九十年来,不断有人研究它.没有任何一位汉语语法学家能拥有马氏那样多的研究者,也没有任何一部语法专著,能有幸接受《文通》那样多的批评.研究和批评本身就是对作者和著作的历史功绩的充分肯定,就是对马氏这位奋勇拓荒者的敬意,就是对《文通》贻惠后学的赞颂.从语法角度去评价《文通》的功过得失的文章很多,但很少有人谈到《文通》与中国语言学史的关系.因此,本文想从学科领域和研究方法两方面谈谈《文通》对中国语言学的贡献,及其在中国语言学史上的崇高地位,以表示笔者对《文通》及其作者的敬意.  相似文献   

6.
《马氏文通》(以下简称《文通》)的句读问题一直是人们研究和争论的焦点。现总结以下四个方面的研究现状:什么是《文通》中的"读",什么是《文通》中的"句","读"和"句"的关系,句读论矛盾的根源。  相似文献   

7.
论《马氏文通》的句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氏文通》(以下简称《文通》)是我国第一部语法专著。它借鉴拉丁语法的框架,从词法和句法两方面入手,对古汉语语法进行了全面描写。其语法思想,特别是关于句读的精辟论述,多有创见,对近百年来的汉语语法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领会《文通》句读论的深刻内涵,对于汉语语法史的研究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从结构上,《文通》可分为两大部分:字类和句读,即词法和句法两部分。在《例言》中马氏曰:“是书本旨,专论句读;而句读集字所成者也。唯字之在句读也必有其所,而字字相配必从其类;类别而后进论夫句读焉。”可见,《文通》用百分之八十的篇幅论字类,完全是为论述句读服务的,句读问题在全书中的重要地位也就一目了然了。  相似文献   

8.
《马氏文通》是一部汉语语法学的奠基之作,它开创了汉语研究的一个新时期。本文拟从“词”的角度入手,通过分析《文通》里的“词”(sentenceelements)、探讨马建忠的语法思想。一般来说,句子成分是组成句子的构件,确定句子成分则是句法分析的重要步骤。《文通》的词相当于今天的句子成分。它共有九种,即起词、语词、止词、转词、表词、司词、加词、前词和后词。《文通》卷十“句读论”中,只讨论了起词、语词、止词和转词等四种句子成分。  相似文献   

9.
传统看法认为,《马氏文通》的“词”相当于句子成分,“次”相当于西方语法中的“格”,但又不等同于“格”,“次”可以取消。本文认为:《文通》的“词”具有多重性,包括不同层面的概念。起词是语法组合关系层面的概念,相当于主语。从形式上讲,包括名词主语、代词主语、小句作主语等等。从语义角度看,包括施事主语,受事主语等等。因此,不能说起词相当于施事。  相似文献   

10.
中国第一部语法著作《马氏文通》出版(1898) 至今年已经九十个年头了。在这将近一个世纪的漫长岁月里,对《文通》的批评几乎从未间断过。这种批评,以及对其它语法著作、语法学观点、流派等的批评,姑且称之为语法学批评。本文试图对围绕《文通》进行的语法学批评作出回顾与思考。  相似文献   

11.
歧义和结构     
《中国语文》1981年第2期刊登了朱德熙先生《汉语句法中的歧义现象》(以下简称《句法歧义》)一文。这篇文章运用现代语言学的一些方法探讨汉语语法上的歧义句产生的原因,用符号代表语法词类,描写  相似文献   

12.
汉语语法变换分析与变换类型研究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汉语语法传统的变换分析可以追溯到我国古典文献中的变换现象,但现代的变换分析却源于美国的变换理论。我国学者结合汉语语法研究的实际,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了变换理论。本文对汉语语法传统的变换、现代的变换以及变换类型等方面进行了分析述评。  相似文献   

13.
今年是我国第一部语法学著作《马氏文通》出版九十周年.1898年,《马氏文通》问世应该说是一个“奇迹”,只是《文通》的命运却很蹇涩,它受到许多的责难与批评,“较《文通》晚出的一些文法书,不管是讲古文法的也好,讲国语文法的也好,每出一部,几乎都要把《文通》骂一顿.”可是“许多人都批评他照抄西洋语法,这其实是没有细读他的书;又有许多人批评他不合理论(即不懂语法理论),其实是所见不广,用英语语法的眼光来  相似文献   

14.
<正> 在汉语语法学史上,最早制定划分词类标准的是一八九八年出版的马建忠的《马氏文通》。在此之前,人们虽对汉语的词类有些零碎的研究,但都没有对词类进行完整的分类。这主要是因为没有一个明确的、较为全面的划分词类的标准。《马氏文通》(以下简称《文通》)中说:“夫字类与句读,古无论及者。”而《文通》能够明确地提出划分词类的标准,这在汉语语法史上是具有开创性的。它为汉语的语法研究、发展,开创了道路。《文通》的问世,标志着汉语语法研究从不自觉地研究进入自觉地研究时期。  相似文献   

15.
变换分析在汉语语法研究中的运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汉语语法研究中,由于层次分析的局限,自然地引进了变换分析,其结果把汉语语法研究引向了深入,使汉语语法规律得以更好的揭示和描写.目前我们所运用的变换分析来源于美国描写语言学家海里斯(Z·Harris),但是我们并不是拿来就算了,而是根据汉语语法研究的实际加以改造,并形成了一套有关变换分析的理论,发展了海里斯的变换学说.对于变换分析应正确理解、正确运用,切忌乱用、滥用.  相似文献   

16.
一八九八年问世的马建忠所著《马氏文通》(以下简称《文通》),最近被作为《汉语语法丛书》的第一种再版了。为此,吕叔湘专门写了《重印<马氏文通>序》,提出了三点肯定的意见,即“收集了大量的古汉语例句”,“尝试指出其中的规律”,“常常涉及修辞”,认为《文通》还是值得一读。对我国这样一部最早的系统的汉语语法著作,今  相似文献   

17.
吕叔湘、王海在《<马氏文通>评述》中说:“《文通》讲句读,犯了术语不够用,问题说不清的毛病。”又说:“《文通》仅仅依靠‘句’和‘读’这两个术语,怎么能不左支右细,没法把问题说清楚呢?”这些话使我们产生了一些疑惑:《马氏文通》论句读,真的就只有“两个术语”,且“不够用”吗?同时也使我们觉得,对《马氏文通》的句及论句术语作一番认真的研究,很有必要。查《马氏文通》(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书后“词语索引”,得“句、叠句、排句、起句、结句、两商之句、反正之句”等术语1五个。查《马氏文通读本》之“词语索引”,…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马氏文通》的连词“而”的六类语法功能和四类语义关系的归纳,分析了《文通》论述的连词“而”只连接“动静诸字”的语法功能和所连接的上下两个语言单位可以有多种语义关系,从而论证了《文通》的连词“而”已具备完整的、科学的体系,现行的古汉语语法仍未能超出该体系  相似文献   

19.
本文第一部分就种种抨击、攻击《马民文通》的“言”、“行”作了全面检视,发现非“马”者似乎并不比马氏高明;第二部分就语法术语、语法体系诸方面作了全面比较,发现马氏的研究具有开创性、独到性、科学性;第三部分就《马氏文通》应予修正或舍弃的内容作了一些分析。  相似文献   

20.
高更生教授的语法学新著《汉语语法专题研究》(山东教育出版社,1990),由著名语言学家殷焕先教授作《序》。全书共研讨了9个问题:语法与语法学、教学语法系统的制订与修改、语素、词类划分、词组、句子分析、超句、句组、文章的语法分析,共41万字。细读全书,受益很大。作者提出并解决了一些语法研究中的理论问题和一些语法教学中的问题,有创新精神。我们认为,值得称道的约有以下数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