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留守儿童问题近几年来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国内研究者对“留守儿童”的关注、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1994年上官子木《“留守儿童”问题应引起重视》率先提出了“留守儿童”这一问题。此后,关于“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研究逐渐展开。研究内容涉及道德品质、学习、心理健康、情感、安全问题等方面。本文对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研究进行梳理,以加深对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目前,流动人口呈现出以下特点:流动人口数量庞大;流动人口分布集聚;流动人口的主体是育龄青壮年;流动人口以务工经商为主;流动人口开始呈现出“不流动”现象;流动人口的生殖健康水平亟待提高;流动人口是城市中的弱势群体;流动人口中的“三留守”(“留守老人”、“留守儿童”和“留守妇女”)现象突出。  相似文献   

3.
儿童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为了让留守儿童得到关爱和帮助,感受到亲情和温暖,贵州省赫章县教育局、人口计生局、计生协、妇联、团委、关工委6家单位联合开展以“奉献你的爱心、牵手留守儿童”为主题的关爱留守儿童活动,并举办了“关爱留守儿童万人签名”活动仪式。  相似文献   

4.
农村留守老人的供养制度主要包括以种植或养殖为基础的自我供养、以晚辈支撑为基础的后代供养和以福利支持为基础的社会供养.对中国留守老人而言,“居家养老”仍会是未来一段时间符合乡村现实的养老方式.目前,“居家养老”所依靠的自我供养和后代供养逐渐呈现衰微的趋势,社会供养也十分有限.文章通过对留守老人社会角色的重新认知,可以发现他们并非“废弃的生命”,而是乡村重要的根基.立基于留守老人生命价值的供养制度应当包含:基于“分享”理念的福利制度,使留守老人从社会财富中分得应有份额;基于“大健康”理念的医疗制度,对留守老人的健康进行防微杜渐式关照;以“自下而上”理念为基础的文化制度,使留守老人真正获得精神喜乐.  相似文献   

5.
河南省镇平县不断加大对农村留守老人、留守儿童和留守妇女的关怀关爱,在全县406个村成立“爱心驿站”,并以此为平台,开展系列关爱活动,为农村留守人群撑起一片蓝天。  相似文献   

6.
广西富川瑶族自治县人口计生局积极组织计生专干深入农村开展“ 关注农村育龄妇女,关爱农村留守女孩”活动。指导帮助留守女孩家庭改良品种、优化种养结构,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机插秧等先进农业科学技术。积极宣传兑现落实计生利益导向政策,使农村留守女孩和妇女沐浴“ 计生阳光”。  相似文献   

7.
前不久,天津市蓟县人口计生委、天津市蓟县人民武装部联合在驻蓟66318部队举办“军队独生子女与蓟县留守儿童共享蓝天、亲情拉手”活动。北京军区、天津市警备区和天津市人口计生委分别为“结对子”家庭赠送了礼品,“结对子”家庭互换亲情联系卡、小朋友互赠小礼物,并在军营里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联谊活动,孩子们度过了非常愉快的一天。留守儿童蒋鸣晨深有感触地说: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湖南省农村留守妇女调查”数据的分析,本研究探讨了农村留守妇女的婚姻稳定感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农村留守妇女的婚姻稳定感处于较高的水平;就其影响因素而言,有无被欺凌的情况、与家里长辈的相处情况、家庭生活满意度、丈夫打工期间的联系频率、探亲频率、丈夫汇钱时是否直接汇给自己、是否担心婚姻感情会发生变化、丈夫外出打工后夫妻感情的变化等变量对农村留守妇女的婚姻稳定感都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CEPS基线调查数据,采用泛精准匹配模型(CEM),考察了留守经历对农村儿童非认知能力的影响效应,构建中介效应模型,考察父母时间投入和家庭教育投入的中介作用,并基于倾向得分匹配法(PSM)进行了异质性分析。研究发现:留守经历显著降低了农村儿童的宜人性和情绪稳定性,对农村女童、独自留守儿童的负效应更大,寄宿制和同伴支持一定程度上弱化了留守的负效应。此外,农村留守儿童并未获得较多的家庭教育投入,且家庭教育投入对非认知能力发展的作用不显著,留守经历完全通过减少父母时间投入,负向作用于农村儿童非认知能力。构建减少“留守”的制度体系和有利于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全面发展的社会支持体系,以最大化消除留守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0.
针对麦收以后外出打工人员日益增多的现状,杜林乡于近日及时启动“春蕾助学计划”,确保了近百名“留守女孩”无一辍学。  相似文献   

11.
河南省南阳市宛城区人口计生委、计生协把走访慰问流动人口、留守儿童、计生困难家庭与节目庆祝宣传活动有机结合,为“暖冬行动”加热升温。  相似文献   

12.
亓圣华 《西北人口》2009,30(1):51-56
运动不足、精神紧张、营养不平衡、环境污染构成了现代生活中妨害大众健康的四大因素,相比生理健康,现代人的心理健康问题更为严重,越来越多的现代人受到心理问题的困扰。这已经成为了突出的社会问题。目前影响我国农村大众健康状况的社会心理问题包括环境污染、农村社会变迁、以及“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等问题:影响我国城市居民健康状况的社会心理问题包括生活方式现代化导致的“文明病”、环境污染、拥挤、精神负荷超重等问题;影响我国学生健康状况的社会心理问题包括学生个体内在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家庭方面的原因、学校方面的原因、同辈群体方面的原因以及社会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由中国电影家协会和中国人口宣传教育中心联合摄制的影片《马东的假期》于2008年底拍摄完毕。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彭佩云为影片题写了片名。影片通过描述一个湘西农村少年马东的“留守”生活片段,反映了我国在改革开放实现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中,广大农村留守儿童在心理、精神、生活、学习上所面临的方方面面的压力和问题,  相似文献   

14.
据统计,我国目前有2000多万留守儿童,在留守儿童中,至少一半是女童,女童由于其特殊的生理和心理因素,性格脆弱、心理承受能力差,容易产生各种成长中的问题。目前,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转型,各种文化的相互碰撞,社会环境的日益复杂化等,存在各种问题的留守女童日益增加,这已经成为农村社会、学校与家庭教育的突出问题,也是农村女性未来发展的重大问题。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关注留守“问题女童”的生存,不仅是国家和社会的责任,也是学术界的良知所在。  相似文献   

15.
2012年11月,科技部副部长张来武在“农业科技协同创新”培训班上表示,中国务农人口严重老化,需发展职业农民发展现代农业。目前,中西部地区很多农村的中青年人群进入城市务工,农村基本是留守的老人和儿童。这些农村留守的老人大多只选择生产条件好的、离家近的田地耕种,离家远的坡地和早地则撂荒;  相似文献   

16.
6月1日,荔浦县龙怀乡计生服务所开展“关爱女童”行动,给该乡5名计生服务对象、贫困女童、留守女童送去学习用品、生活用品、食用油、慰问金等,给她们带来了节日的快乐。  相似文献   

17.
关于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的大量研究表明学习成绩最差的不是父母均外出的留守儿童,而是父亲在家、母亲外出(以下简称仅母外出)的留守儿童。主导观念认为这是“养不教,父之过”的反映,但基于后天形塑论的理论视角不能在实证层面完整解释此现象。基于经验观察,结合基因社会学的理论逻辑,认为这一现象应是此类留守儿童在健康状况、认知能力、非认知能力三类个体特质上的先天性不足导致的。本文通过逐步线性回归分析中国教育追踪调查(CEPS)基线数据检验三类特质对学习成绩是否有独立影响,进一步通过固定效应模型(FEM)分析CEPS两期追踪数据,尽可能消除在估计先天与后天影响时可能存在的内生性偏误,对理论判断进行交叉检验。实证结果表明:仅母外出类留守儿童不仅健康状况(患先天性特征更强的慢性疾病数)最差,且认知能力水平、非认知能力水平(尽责性)最低,共同导致其成绩最差;认知能力与父母的教养和教育参与无显著关联,非认知能力少部分受到父母教养和教育参与的影响,认知能力对学习成绩的影响远大于非认知能力,此类留守儿童成绩最差的主因并非“养不教、父之过”,而应是先天遗传性的不足。由于父母后天努力对此作用有限,这类儿童的境况亟待社会各界的重点关注和特别帮扶。  相似文献   

18.
姜又春 《西北人口》2010,31(3):27-31,36
文章以湖南潭村为田野点,探讨了该社区在打工经济背景下留守儿童的养育模式。由于抚育留守儿童的功能需要,潭村的家庭结构由以核心家庭为主转变为以主干式家庭、扩大式或者联合式家庭为主。家庭关系也发生了深刻变迁,婆媳关系趋向陌生或融洽,妯娌关系变得淡漠或利益化,家庭的“抚育性社会化”功能弱化导致了亲予亲密关系日益疏远。在此背景下,潭村为解决留守儿童养育问题,形成了五种养育模式,即祖父母养育模式、单亲养育模式、外祖父母养育模式、叔伯养育模式以及母系亲属养育模式。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陕西为例,运用计量经济模型对留守儿童学习成绩变化对其父母回流决策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留守儿童学习成绩持续下降会显著影响父亲回流,但对母亲的影响并不显著;除此之外,家庭孩子数量、耕地面积及父母个人特征也是影响父母回流决策的主要因素。为此,积极发展地方经济、开放城镇优质教育资源、在农村开办更多的住读学校或学生托管机构从而为外出农民解除后顾之忧,是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与其父母外出矛盾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0.
全国老龄办称,到2015年,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2.16亿,约占总人口的16.7%,年均净增老年人口800多万,超过新增人口数量,在城市或乡村,老年人因为生活环境和条件的差异而面临各自不同的问题,“空巢老人”、“失独老人”、“留守老人”等的养老问题都相应地引起了关注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