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从社会网络的概念出发,诠释了社会网络的内涵、不同的度量方式以及在微观行为中的影响。具体而言,作为一种社会资本,因共享信息、提供担保或分担风险的优势,在平滑消费、增加投融资、促进就业、减少贫困和改善收入分配状况等发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作为一种非正式制度,它在资源配置方面可以弥补正式制度发展不足的缺陷。更为重要的是,正式制度(如正规金融体系、民主选举)的逐渐发展可能减弱也可能加强原有社会结构中的社会网络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激发社会组织活力是推进新时代社会治理创新的历史使命。制度环境是激发社会组织活力的关键变量。本研究基于2019年对贵州、湖南、广东三省988个社会组织的问卷调查数据,揭示制度环境对社会组织活力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正式制度中的法律制度、激励政策和监督制度对社会组织活力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非正式制度中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和文化传统对社会组织活力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因此,无论是正式制度还是非正式制度,均是社会组织活力的重要解释变量。本研究的结论对于激发社会组织活力、促进社会组织发展具有深刻的政策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文认为,社会资本理论是非正式制度的延伸,该理论拓展了转型国家经济发展的研究思路;经济转型需要发挥社会资本的功能,构造政府、市场与社会资本相结合的经济治理模式;在全球化背景下,转型国家应当培育与本国经济发展相适宜的社会资本。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治体制经历了从社会管理到社会治理的转型,在社会变革的过程中,人们对正式制度的变革更为关注,认为正式制度是理性的,而诸如文化的非正式制度是不理性的。从中国汉代到清,中国的基层治理中总有儒家文化的思想,如保甲治理、乡约治理、宗族治理等,新疆在历代中央王朝的治理中是很独特的,新疆的基层治理方式自汉代以后,是少数民族宗教文化与汉文化相结合的方式,如羁縻制度、伯克制度、督护制度、军府制度等,这些治理模式最大的特点是遵循文化的特性。可以说,非正式制度在实现治理的过程具有理性的成分。当前,我们应该从重视正式制度安排转变到重视非正式制度融合.这对我国的基层治理实现“善治”提供了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党群治理与群众路线的实现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群治理是一种新型的党群关系处理模式,它既是群众路线实现的内在逻辑发展,同时也让群众路线的实现获得了意义。因此,群众路线需要在党群治理中实现,而它实现的根本机理是政党的社会属性与能动性政治成分,一般机理是中国共产党作为群众型政党的社会工作的内在要求,直接机理是转型社会的基层治理需要引介群众力量,特殊机理是党群之间需要建立一种政党信任。  相似文献   

6.
论社会资本概念的分类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资本"是社会科学界争论最多的概念之一。其争论主要集中在两方面:一是社会资本概念的内涵;二是社会资本的承载主体和所要解决的问题。根据承载主体和所要解决的问题的层次可以把社会资本分为个体层次的社会资本和集体层次的社会资本两类。这种分类是认识社会资本的理想类型,可以为经验研究提供一个清晰的概念工具和分析框架,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7.
陈公海 《兰州学刊》2007,(3):116-118,87
本文对非正式网络的有关文献进行了分析和评价,运用社会网络理论有关的术语和概念对非正式网络的概念及其主要特征进行了介绍,并且强调了非正式网络对正式组织的意义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8.
正式规则是乡村治理走向现代化的基石,非正式规则是乡村社会不可或缺的秩序维系者。民族乡村良好的社会治理样式应该是在坚持正式规则权威地位的前提下,推动正式规则与非正式规则实现相互兼容以弥补治理缺漏、相互吸纳以提升治理效力、相互对接以实现治理目标。  相似文献   

9.
治理视野下的中国社会资本整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全军 《江汉论坛》2005,(8):134-138
社会资本与治理是当今社会科学发展中的两个重要概念,它们的出现为解释和解决当代社会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路。从关系上看,两者相互关联,治理的形成必须以相应的社会资本为前提,社会资本的发展也受到治理水平的影响。但目前我国社会资本存量和结构都还存在缺陷,要建立公民社会与政府对公共事务的合作治理显然还有诸多现实的困难。所以,抓住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契机,在充分挖掘中国传统社会资本积极功能的基础上,大力推进公民社会和第三部门的发展,逐步培育起公民的自主意识和参与精神,形成良好的人际沟通网络和互信的价值观,既是建构治理型公共管理模式的现实需要,也是实现社会资本与治理良性互动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李娜 《云梦学刊》2021,(3):119-124
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都是协调行为的重要规范,两者是相互配合的关系。决定规范是正式制度还是非正式制度实现形式的是投入的边际社会收益。乡土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维系依赖的是非正式制度,因此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不仅需要正式制度,还需要意识形态、价值观念与乡土文化、风俗乡规、伦理道德等非正式制度。为推进非正式制度建设,助力乡村振兴,需要发挥意识形态的引领作用,做好政策的宣传与教育;寻找"乡土基因",实现乡村文化振兴与乡村振兴的"共振";借鉴风俗乡规,实现乡村善治;发挥伦理道德的作用,促进乡风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