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位清瘦的女士走了进来。她笑着对我伸出了手说:你就是夏悲女士吧,我和她的手握在一起正纳闷着不知道怎么去称呼她,然而这位女士却是:梁陈明任。加拿大历史上第一位亚裔女国会议员。她坐定后的第一句话就惊破了天地。她说:“我这个人很平民化。没有人相信我能够成为一个国会议员,但是,我是。”她的开场白完了。简单明了,但却是掷地有声的。她把我心里的问题主动地答完了。她看出了我的疑问?我,不得而知。第一次要采访的10个问题,我一起倒出来交给了她,她在回答完我9个问题的时候,头脑非常清晰地说“还有一个问题,留在下一次…  相似文献   

2.
我从报纸和杂志的报道中得知了奶奶那令我陌生的一面,她为《陈云文选》翻译了初稿,为伦敦出版的《中国大百科全书》翻译了45万字的材料……在我眼中普通的奶奶也瞬间高大起来。在一个幽静的小院子里,有一位老太太正在照料她的花草。和很多中国老太太一样,她有着一头华发,久经风霜的面容,以及一口整齐洁白的假牙,只不过,她的眼睛是蓝色的,她就是我的奶奶,一位华籍美人——吴雪莉教授。熟悉:从国庆节、圣诞节到春节我对我的奶奶很熟悉。小时候,我最喜欢去的地  相似文献   

3.
林清美,一个富有中国味的名字。可她却是一位地地道道60多岁的日本退休教师。她曾随丈夫林正康先生于1993-1995年在我工作的北京机械工业学院任教,同时,也是我教了两年汉语的一位“学生”。林清美老师离开中国回日本已有两年多了,可我总是不由自主地想起她、怀念她。一直打算把我认识的这位日本老师兼“学生”的一些事写出来,第一次见到林清美老师的情景至今令我难忘。那是1993年9月,一位同事打电话给我,请我给刚来中国的日本老师林清美教汉语。当时我没多想就答应了,可第二天去见面的路上,心里不免犯起响咕来。我一句口语都不会…  相似文献   

4.
站在窗边,凝视着远方,在大海的尽头,你现在过得还好吗?
  梅干(Meghan)--我的第一位外籍教师,也是第一位敲开我心灵大门的外教。她来自美国芝加哥一个不算富裕的家庭,来中国的大学担任一年实习老师,每周我都会和她在一起练习口语。梅干长得白白净净,一双湛蓝色的大眼睛,身上散发着一股独特的气息,嘴角常挂着微笑,笑靥如花。她既是我的良师也是我的益友,因为在短短一年的时间里,我从她的身上学到了很多。直到如今,每当看到她送给我的礼物和她每节课写给我的单词讲义,都让我不禁想起她:“梅干,你在美国过得还好吗?”  相似文献   

5.
几眼与几步     
周末下午,我和一位朋友一起逛街。朋友的手机响起,是她的母亲打来的,她的母亲在家里做了好吃的,让她晚上回家吃饭。朋友好客,非要邀我同去。执拗不过,我只好欣然前往。  相似文献   

6.
一位女士参加一个进修班,她接班上要求,请丈夫写下使她可以成为更好的妻子的六个意见,要丈夫在第二天早晨写好,而在第二天早晨,她得到的却是一束鲜花,她丈夫说:“我想不出要你改变自己的六件事,我爱的就是现在的你。”她丈夫对同事说:“你猜,当天晚上我回家谁在门口等我?”“你猜对了。我的太太。她的眼睛里几乎充满了泪水高兴地感谢我对她的赞美。”  相似文献   

7.
美好地活着     
这是我从一位熟人小周那里听来的故事,她是一位护工,一个星期前刚刚送走了一位雇主,是一位年轻的女人,才二十六岁,却不幸得了胰腺癌,已经是晚期了,因为家里还有小孩子,所以打算在医院度过最后的时光,女人说,她不能从家里走,她不想让那个温暖的家留下死亡的痕迹,因为孩子和丈夫还要在那里继续生活。  相似文献   

8.
Sue Kay,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一位英籍文教专家,她有一个好听的中文名字,叫康苏珊。我第一次认识她,是3年前在社科院研究生院英语写作课上。她的课生动活泼,充满激情,优美动听的英语句子像清澈的泉水从她那薄薄的嘴唇流淌出来,滋润着莘莘学子的心田。今天,我慕名来到她的家中,有机会与敬爱的康老师一同分享她不平凡的经历和不寻常的思想。  相似文献   

9.
<正>我是个地道的中国女婿,娶了一位美丽善良大气的中国姑娘,生了一对混血宝宝。2007年,我和我的爱人相识相知相爱在浪漫之都巴黎,当时她在巴黎索邦第三大学留学,当年我就随她回到了她在中国的家乡——安徽大别山,我了解到,那是中国的革命圣地。第一次去她家乡我很不适应,因为那是一个偏僻的小山村,没有超市,交通也不便捷,  相似文献   

10.
前不久,我受邀前往瑞典的一个民间法律服务机构,进行业务交流活动。协会里有一位成员名叫卡斯蒂,她在法院工作,因为曾经在中国留过学,所以与我一见如故,活动一结束,就请我去她家住几天。她告诉我说她们法庭很快要开庭审理一个案子,所以要急着上街去找到几位“最高判官”。  相似文献   

11.
痛苦孕育着新生。在医院烧伤科,我曾目睹到一位双腿被开水烫伤的女孩的救治过程,那位女孩不过十七八岁,听她的母亲说,她正在读高中,成绩棒着呢,求医生用最好的药,不能让她的双腿留下伤疤,往后,她还  相似文献   

12.
《国际人才交流》2020,(11):62-65
<正>2020年年初,我原计划同我的一位中国同事及其家人共度新春佳节。回首数载,我便曾同包括她在内的一些同事们欢度过春节。彼时,她向我发出除夕夜的邀约,我便欣然应允。然而,新冠病毒的消息使我重新审视了这一计划。于是我谢绝了她的邀约,索性决定留在家里。其实,那便是我开始"定点隔离"的时间。我坚持了近3个月,每隔3—4天才会去15分钟左右路程的超市。  相似文献   

13.
一位老编辑也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大姐跟我说:“有一回,我的心情特别苦闷,特别想找个人倾述倾述,可我翻遍了那本厚厚的通讯录,却一个人也没有找到。” 我说那是为什么?起码你可以找我呀! 她说是可以找你,可我付不起一个小时的长途电话费。  相似文献   

14.
有一位影剧界的朋友告诉我一个生活小插曲。某次录影,她打电话叫了无线电计程车回家,下车时计费表上显示的是一百八十元,她拿出两百元给司机,司机默默地收了。  相似文献   

15.
亲爱的白夜先生:这是我的一个顺遂的日子,谢谢你,在《人民日报》第三期《新闻战线》上写了文章介绍我。我很高兴听到丁玲的消息,并向她致以最好的祝愿。1937年,她在延安对我讲了她的生平故事,我已经把这些写到《现代中国妇女》(1967年,摩顿公司出版,海牙,荷兰)中了。同时还有一章谈到冰心。她俩是两位具有领导地位的女作家。我曾同冰心在靠近北京的海  相似文献   

16.
汤森太太是一位小学教师,她在美国德州某个小学教五年级。有一天,她对全班学生说:“我是你们的老师,我爱你们每个人。”说完这句话后,她觉得有点心虚,因为班上其实有个学生,她并不是那么喜欢。这个学生名叫泰迪,他上课不专心,很喜欢捣蛋,常常不交作业,身上还有一股怪味。  相似文献   

17.
多年前,我和她是同一批走进那家保险公司的.做过保险业务的人,大概都知道这一行业的艰辛,尤其是最初的那几年,可我终究没有撑到云开日出的那一天.我在给了一位客户名片后的三个月内,曾七次拜访这位客户.直到客户向我发了火,骂我简直是一个无赖.我对自己说,就是跑到大街上去扫大街,我也不再做保险业务.此后我离开了那家公司,而她留了下来.  相似文献   

18.
老外的幽默     
明镜 《人才瞭望》2011,(10):43-43
招牌菜一位不懂法语的女游客到法国度假。她走进一家饭馆,侍者立刻递上菜单,她不好意思说自己不懂法语,只好胡乱地指着上面一行说:"就来这个吧,我想它一定是你们的招牌菜。"侍者非常吃惊,说:"这是我们的老板。证明这天,威尔太太莫名其妙地把一个乞丐领回家款待了一番。之后,她问:"你愿不愿意娶我?"  相似文献   

19.
正每一个学生来到我们面前时,就如同一个"零"。将来他(她)会成为多大的数字,有多大的成就,我们无法预知。而爱琳始终如一地爱着每一个"零"的孩子。"吹面不寒杨柳风",爱琳给人的感觉就恰似这一缕和风——清新、温暖。6年时光转瞬即逝,初次见面的情景仍历历在目。当时我误把她认作是一位男老师的妻子而叫错了名字。她没有生气,朝我淡淡一笑化解了尴尬。后来我才得知她  相似文献   

20.
仲春时节,按照在电话里被告知的地址,我敲开了燕京饭店一所房间的门。一位装束奇特的女士迎接了我,只见她头绾中国道士的发髻,身着旗袍式的花连衣裙,脚穿黑色大绒中式便鞋。互通姓名之后,她微笑着把我让进了房间。这,就是我要采访的曾经两次竞选法国总统,在海外致力于弘扬中国文化,热心祖国和平统一事业的法籍华人——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