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题解 (一)《喇嘛棍噶扎勒参传略》为《至尊慈氏图多普棍噶扎勒参善祥传宝藤》(rjebtsunbjams pa mthustobs kun dgav rgjal mtshan dpal bzang Povi rnam thar nor buvi vkhri shing)的改写本。原书作者为贡巴寺赤哇热旦加措的转世化身格桑图丹加措。原稿收藏于甘肃拉卜楞寺,据说贡巴寺也有手抄本流传。现经甘南州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组织有关人员核订、删节、缩写于1988年以藏文长条本铅印。本文依据新版翻译。 (二)有关棍噶扎勒参的事迹,见于《清实录》等史籍者,为了使历史事件更加确切、详实,有连续性,笔者在翻译过程中引来为译文作了注释。 (三)译文尽可能忠于原文,文中一些不合适的提法及伤害感情的用词,一般未作回避,仅作参考,特此说明。人名、地名等的参照藏文用拉丁代字转写。 (四)关于棍噶扎勒参名称的音译,一般习惯用“更噶坚参”这几个汉字。然《清实录》等汉文史料中均用前者。为了读史之便,故沿用之。 棍噶扎勒参,(kun dgav rgjal mtshn)又名喜穆巴图多普。佛号“喇嘛尕若”,蒙语  相似文献   

2.
本文翻译了甘肃拉卜楞寺高僧阿莽班智达·贡却坚赞所著《善巧至尊历辈夏尔·噶让噶居传——云中天雷》,该著主要介绍第一至第四世噶让活佛的生平.噶让活佛是青海卓仓藏族部落噶让拉康的寺主活佛,也是清代河湟名刹瞿昙寺性相学院卓仓寺的著名高僧.本传为研究瞿昙寺的历史文化及清代青海历史提供了重要史料.  相似文献   

3.
王沂暖教授主编的《藏汉佛学词典》(青海民族出版社,1986年),对发掘藏族文化遗产,研究藏族历史、宗教、文化艺术及藏语文教学、藏文典籍的阅读提供了许多方便,是至今最好的一部藏汉佛学词典。为使它更充实,更完美,我们就有关康区红教圣地噶拖寺的建寺年代及有关问题,发表点意见,请予指教。一、《词典》对“噶拖寺”条的论述  相似文献   

4.
历代噶玛巴活佛与中央政府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噶玛巴是藏传佛教噶玛噶举派黑帽系继承人的称谓。噶玛噶举派黑帽系是塔布噶举传出的四大支系之一,这一支系在西藏最早采用了活佛转世制度,其实力很大,分布较广,在藏传佛教史上有很大的影响。噶玛噶举派黑帽系的创始人都松钦巴(1110—1193)于公元1147年在西藏噶玛地方修建了噶玛丹萨()寺,噶玛  相似文献   

5.
他已在西藏嘎丹寺度过了八年的喇嘛生活了。每天,不仅要背诵藏经,观看“生死轮回”的壁画,还要象奴仆一样地背水、扫地、做杂活儿,稍不留意,就鞭棍加身。在这劝善的佛经与现实鞭棍的矛盾之中,唯心主义的神鬼之说,在这颗小小的心灵中,卷起了阵阵疑云……一九五二年,修筑川藏公路的金珠玛米来到了嘎丹寺附近。这个小喇嘛经常好奇地偷偷跑去。战士们喜欢这位藏族小兄弟,请他一起进餐,教他讲汉语,教他看书看报,带他看电影。这些崭新的生活,使他第一次窥见了自由平等的人间,他渴望着这种生活,望眼欲穿地期待着自己快长成一个有力气的  相似文献   

6.
噶当派是公元11世纪藏传佛教后弘期最早出现的藏传佛教派别,是由阿底峡奠定,仲敦巴开创,那措译师和俄·勒贝喜饶扩展,再由他们的弟子和再传弟子发扬光大而形成的。包括上噶当传承、下噶当传承、桑普寺传承三大支脉。本文不仅介绍了噶当派三大支脉的各自传承,而且对其各自的思想特点作了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7.
大智法王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明代封授藏族僧人的最高封号为“大法王”。曾先后封授噶玛噶举黑帽系活佛得银协巴(de-bzhin-gshegs-pa)为“大宝法王”,封萨迦派高僧衮噶扎希(sa-skya-pa-kun-dgav-bkra-shis)为“大乘法王”,封及格鲁派宗喀巴大弟子释迦也失(shrva-kya-ye-shes)为“大慈法王”,号称“三大法王”。鲜为人知的是明代宗景泰三年(1452)还曾封过一位“大智法王”,即明代著名著传佛教高僧班丹扎释(dpal-ldan-bkra-shis)。本文在广泛参阅明代汉藏史料及历史文物的基础上,从班丹扎释身世、拜师学经、奉旨西行及在北京建寺译经授徒传教等方面对大智法王班丹扎释的生平事迹作系统而详细的评述。  相似文献   

8.
作为藏传佛教后弘期发祥地之一,洛多杰智合寺不仅在黄南尖扎甚有盛名,在藏族历史上也有一席之地。此寺是拉隆·贝吉多杰的隐蔽之地,也是他和三智者的修行场地。后来萨迦班智达贡嘎尖参受阔端汗王邀请,远赴凉州途中经过此地时修建了一座本康,被萨迦派管理。而后由格鲁派的活佛拉莫夏茸尕布重建,修建了洛多杰智合寺所有佛殿,并收复为拉莫德乾寺子寺。  相似文献   

9.
藏传佛教(俗称喇嘛教)的活佛“转世”,最早是由噶举派(白教)的噶玛噶举创始的。噶玛噶举的宗教领袖噶玛巴喜(公元1204—1283年)于1253年在绒域色堆地方见过元世祖忽必烈。1256年,他又在喀喇和林见到了元宪宗蒙哥皇帝。蒙哥赐他金边黑帽一顶,后世称为噶玛黑帽派。噶玛巴喜后来回到西藏,于1283年(元世祖至正二十年)死于楚布寺。据藏文史料记载:噶玛巴喜死后,于1284年“转世”,名昂迥多吉(公元1284—1339年),成为噶玛派(黑帽派)的第三  相似文献   

10.
喜绕嘉措是清朝后期拉卜楞寺(以下简称拉寺)一位著名高僧,原籍青海蒙古和顾特部河南亲王所属十一达参之一的库畏牧部,蒙古族,生于1803年,卒于1875年,终年73岁。他终生勤学苦修,知识精博,德行高妙,赢得僧俗的虔诚敬信。同时他培养了数以百计的优秀弟子,撰写了不少见解独到的佛学论著,为继承和弘扬民族宗教文化做出了贡献,在拉寺乃至安多地区的格鲁派教法史上占据了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