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试析两岸关系中的日本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地缘政治的原因、日本独特的“台湾情绪”,以及战后日台之间的紧密联系等,在解决两岸关系问题上,日本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明显提升日台关系,在对华战略上利用台湾问题牵制和遏制中国的倾迥明显加强。日本成为除美国之外的另一个制约两岸关系和重要外部因素。在台湾问题上潜伏着中日冲突的隐忧。  相似文献   

3.
孙敬亭 《社会科学》2004,(12):39-45
欧盟东扩改变了俄罗斯与欧盟传统的关系模式,俄欧双方都要为此进行政策调整。俄罗斯与欧盟在经济关系上得到加强,但在政治和安全战略上合作的步伐并没有加快。中东欧国家的对俄关系,对欧盟既有的对俄政策产生负面影响。如何处理“新的中间地带”成为俄罗斯与欧盟关系新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4.
普京执政后俄罗斯对国家利益的寻求与俄中关系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维护国家利益是一个国家制定和推行对外政策的基本依据,是其实施对外职能,开展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二战后五十多年间,俄中关系经历了复杂的发展历程,归根结底是国家利益使然。普京执政后重新对国家利益进行了梳理。俄国家利益优先次序的调整给俄中关系带来很大影响,但由于俄中两国相似的国际地位和利益索求,俄中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将保持稳定良好的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5.
胡延新 《学术论坛》2012,35(1):62-65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发生的巨变涉及到了国家的各个方面:政治、经济、社会关系和精神生活中。在这种情况下,国家和地区都需要国家认可统一的民族管理体制和民族政策。其任务在于最大程度地促进社会的统一,保证不同民族人们的利益的协调以及在此基础上的统一俄罗斯的各民族发展和民族间合作。  相似文献   

6.
对某一国家进行研究时,从不同学科的视角进行研究得出的结论不尽相同。研究日本也是一样,从宽泛的角度观之,研究日本的实质是对日本人“生活的方法”进行客观的研究。至于研究方法,应该是以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南,采取多学科交叉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7.
相形于起步较早、成果丰硕的上海学,日本文学研究视域中的北京尚未被学界予以问题化,系统研究付之阙如.对于日本而言,中日战争的爆发使上海作为资本主义最前线的意义随之消散,北京继之而起,成为东亚建设的基地.这一身份与中华故都、文化古都的本土身份相叠加,成就了北京在特定历史语境下的文化意义;相应地,日本文学中与之相关的文学表达也呈现出多维交杂的色彩,值得深入研究.日本文学北京学可借鉴上海学的经验,但更应立足于具体问题,在材料、视野与方法上作出更大程度的开拓和超越.对于本应成为日本文学研究之主力的中国日语学者而言,如何发挥自身双边语言文化优势,扬长避短,在中日之间确立自身的学术坐标,是亟待反思的.  相似文献   

8.
从日本早期与中国的文化交流背景,可以明了中日间的文化渊源,也可以窥见日本在20世纪前及20世纪初的楚辞研究状况.虽然日本早期的楚辞研究尚在初级阶段,成果本身并不显著,但我们已能从中窥见其大致的研究风格与特征,可资中国学者了解参考.  相似文献   

9.
维特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罗斯帝国重要的政治家、改革家和国务活动家.他在担任财政大臣期间采取措施加速了俄国实现工业化的进程,领导了一系列社会改革,并积极参与远东外交决策.俄罗斯学界非常重视维特的研究,在帝俄时期、苏联时期和当代俄罗斯时期,学者们的研究涉及其生平活动、发展工业和社会经济政治改革、外交政策及回忆录等各个方面,并且正在不断走向深化和成熟.  相似文献   

10.
我国哲学界对俄罗斯哲学 (苏联时期马克思主义哲学 )研究的称谓要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体系是由苏联哲学家创造的 ,这是不容否定的事实。苏联哲学带有政治化的特点 ,它导致苏联哲学某些学科的研究被忽视。我国从事苏俄哲学研究工作者应重视这方面研究 ,以使世人真正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真谛。  相似文献   

11.
刘凤华 《兰州学刊》2011,(2):163-168
从全面抗战爆发至中国联合准备银行成立,日本的华北币制政策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七七事变后初期,日本方面出于各种考虑,决定由朝鲜银行单独负责战地军费支付,军票及河北省银行充当备选方案;而在1937年8月至9月朝鲜银行金券大幅贬值后,遂决定实行以河北省银行为中心、中方银行协力的方案,但实际运行中,由于中方银行的反对,则实行了由朝鲜银行和河北省银行并行共同负责侵华各项费用支出的政策。上述政策只是作为战时华北币制政策的暂时过渡性措施,最终于1938年3月建立了作为华北地区中央银行性质的中国联合准备银行。  相似文献   

12.
日本对外来文化有选择地吸收借鉴,使其文化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日本对外来文化的吸收和利用在不同历史阶段有不同的价值取向,其社会文化的变迁一直深刻地影响着日本外交。  相似文献   

13.
国际关系心理学语境下的俄印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关系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国家行为,核心要素是把微观心理融入宏观国际关系中,三个层面是个体心理、国家心理和国际心理。国际关系心理学语境下的俄印关系,表现为:俄印相互借重、制衡来自西方压力;大国心理根深蒂固,主张世界格局多极化;把国家安全作为与民族、国家紧密相关的主题。21世纪初国际背景下的俄印关系则体现为:政治与外交高层互访频繁;经济与核能大型合作;军事技术分享深入对东亚、南亚地区乃至国际政治与安全格局产生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4.
杨宁一 《学术界》2001,(2):52-63
一个民族的自我认识对于正确地对待自己、正确地对待邻族至关重要.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人进一步发扬自我认识的传统,在深度和广度上远远超过了以往,提出了"杂种文化论"、"照叶树林文化"、"纵式社会"等许多新观点,极大地丰富和深化了日本人对自身的认识.当代日本人的自我认识不断根据时代的需要自我反省,有利于克服国民性中的不足,弘扬国民性中的优点,起到促进战后日本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也有助于让世界了解日本民族.同时,随着经济的成功,也出现了全面肯定传统文化、忽视与亚洲邻族的比较等倾向.日本人的自我认识值得借鉴,其中的缺陷有待于日本民族今后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5.
袁素莲 《齐鲁学刊》2003,1(6):128-133
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炮声,唤醒了广大中间势力,使其转变了一贯依附于蒋介石集团的政治立场,积极行动起来投入抗日救亡运动。他们建立各种组织,凝聚起抗日救亡力量;抨击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误国政策,竭力呼吁停止内战,共御外侮;首倡和维护国共合作、联合抗日;积极创办刊物,宣传抗日救亡;抢运战区物资,努力开发后方经济;奔赴抗日前线,血洒疆场,为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为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6.
日俄战争期间清政府“中立”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喻大华 《文史哲》2005,75(2):118-126
在百年前因争夺东北而爆发的日俄战争中,清政府宣布局外中立。长期以来,人们对此不予深究,简单否定。然而,清政府局外中立的表象掩盖着形形色色的真相和矛盾。事实上,出于维护东北主权、联日拒俄的考虑,在战争中,清军和奉天当局暗中为日军提供了帮助或便利,全国舆论更是袒日拒俄不加掩饰。同时,日俄两国也并未尊重清政府的中立,破坏中立的举动屡见不鲜。可见,对于中日俄这三国来说,所谓对中立的“恪守”和“尊重”主要是一种煞有介事的姿态,以避免战争的扩大化,这也折射出当时英美等列强的意图和复杂的国际关系。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从"日本建筑文化的源流"、"日本传统建筑文化的‘和魂汉才'之路"、"日本建筑文化的特点和可借鉴之处"三个方面进行阐述,比较了中日传统建筑文化上的某些相异之处,并探讨了相异的内涵,反映了日本建筑文化在学习和借鉴中国的同时,积极寻求具有自身民族特色的发展之路.这对于我国处于对外开放时期的城市建设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日本政府钓鱼岛事件对策的演变及其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翟新 《社会科学》2012,(4):21-28
20世纪70年代以来,日本政府的钓鱼岛事件对策,虽基本立场未有微动,但在具体方式上却经历了从政治处理、政治和司法二元处理到司法处理的转换。这种转换之所以可视为有其必然性,主要在于日方对钓鱼岛事件在对华关系格局中的定位和成为决定事件处理方针制约要素的日本政治及国际政治的状况已发生重大变化。  相似文献   

19.
在公共日语教学中引入日本文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国际交往的迅速发展,跨文化交际越来越普遍。但是,在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交际失败、受挫或产生误解,甚至造成关系恶化的情况时有发生。为了消除文化冲突,应该大力加强对交流对象国文化的理解,以尽量避免交际中可能产生的误解、冲突或其他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20.
意识的强化与中日比较文学研究的再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日文学比较研究首先必须强化理论意识 ,突破实证研究的终点 ,把一种“事实”的证明上升为“意义”的阐释 ,“事实———异同———原因———模式”研究思路才是文学关系研究的完整过程。其次 ,在意义研究中必须强化批判意识 ,确立文化的现代化价值取向。中国在东方文化价值论面前必须保持足够的清醒 :当年“东亚一系”、“同文同种”的文化逻辑最终走向了“大东亚共存共荣“的政治逻辑。第三 ,比较文学的思想本质是对民族主义的超越 ,应强化人类意识 ,以促进文学与思想的世界视野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