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上、明代后期江南城镇市民经济的成长在明代后期的反封建斗争中,江南城镇的士民曾热烈的参加这一个运动,并在反专制、反勒索、反科举、争田价的斗争中,起着一定的作用,构成早期市民运动的另一种斗争形式。为什么明代后期的下层士民的分裂运动,我们不视为单纯的封建统治阶级的内部斗争,而认为其在一定程度内含有一种启蒙运动的意义。那末,要估计这一个事实,就必须从当时的社会阶级关系进行说明。  相似文献   

2.
3.
南宋时期,江南市镇掀起一个发展热潮,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农村传统自然经济自给自足模式和封闭单一的社会形态,呈现出城镇文明的部分特征和发展趋向。但发展水平有限,仍处于起步阶段。  相似文献   

4.
5.
城镇化是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促进城乡一体化的内在动力,是推动城乡经济发展的有力支撑。在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中,提出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合理引导人口流动,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这种人的城镇化既要有量的要求也要有质的飞跃。城乡建设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快速城市化,城乡发展中出现的问题也日益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人的城镇化在释放内需、促进制度创新、实现农民工市民化等方面起着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文章对江南古典园林所特有的山水画美学意境进行分析和阐述 ,主要从造园史、园林的主持设计者以及所遵循的透视原理、体现出的色彩风格、主要塑造对象、营造的意境等角度 ,阐述江南古典园林所具有的那种参差自然、藏漏互补、恬静淡雅、虚实相生、诗情画意的山水画美学意境  相似文献   

7.
明清时期东南城镇是我国商品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作为明清时期最大的商帮的徽商的经营活动离不开东南城镇。东南城镇是徽商商业活动的中心,徽商采用种种手段,获得了丰厚的商业利润。明清东南城镇经济对徽商资本的积累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本文所论及的东南城镇是指明清时代的江宁府、镇江府、常州府、苏州府、太仓州、松江府、杭州府、嘉兴府、湖州府八府一州的大小城镇。  相似文献   

8.
新型城镇化的提出是在我国城市化已达到一定水平的前提下,对以往城市化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问题以及城市本质的重大反思,是对以往发展思路的一次重大调整。在新型城镇化的具体实现过程中,需要将农民工的梯度转移与我国城市的不同层级结构结合起来考虑,从而实现农民工的迁移意愿和不同层级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协调对接,既能使不同的农民工群体为不同层级城市的发展贡献力量,又能以恰当的方式实现不同的农民工群体向不同层级城市转移的意愿。  相似文献   

9.
新型城镇化和区域协调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以新型城镇化引领区域协调发展是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必由之路。通过建立城镇化与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因子分析法和协调度模型,对辽宁省城镇化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协调度进行测算,并对其时间和空间特征进行分析,指出辽宁省城镇化与经济发展经历的两个明显的阶段以及辽宁省城镇化与经济发展协调度表现出的显著地区差异。  相似文献   

10.
房地产、建材、铁路基建、水泥为代表的“新型城镇化”题材股提前大盘结束调整,并领涨本轮行情,充分显示了投资者对于新一轮城镇化的憧憬。 A股这轮行情起源于城镇化主题崛起,房地产、建材、铁路基建、水泥为代表的“新型城镇化”题材股提前大盘结束调整,并领涨本轮行情,充分显示了投资者对于新一轮城镇化的憧憬,也给低迷已久的A股行情点...  相似文献   

11.
城市生态美学是针对世界性的城市化快速发展而提出的,特别是当前城市人口急剧增加,各种环境问题层出不穷,城市生态环境亦面临严峻的考验。文章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环境角度探讨了城市建设中的生态美学,并阐释了环境与生态审美观对于目前城市建设的重要作用,以期对我国城市建设的科学发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2.
徐州城市群的建设和发展是中国城市群、江苏省城市化战略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通过回顾和反思徐州城市文化建设的现状,提出徐州城市群建设应该凸现生态审美的指导性原则,注重对历史文化传统与现代城市文化的美学建构,不断提高城市的审美文化能力,形成以传统、区域文化认同为基础的多样性城市文化形态,以此体现徐州城市群独特的个性魅力。  相似文献   

13.
巴西是世界上经济较为发达的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相当高.它的城市化先于工业化,属于过度城市化模式.在其城市化发展过程中产生了诸如城市化水平区域差异明显、城市贫困等问题.相比之下,中国工业化滞后于城市化,属于滞后型城市化模式.纵观巴西城市化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促进中国城市化的健康发展要注重城乡统筹,加快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并且走生态城市化之路.  相似文献   

14.
本文着重论述中国的城市化发展趋势及相应而来的城市住宅问题 ,探讨 :1.城市化带来的问题 ;2 .可持续发展的人居环境 ;3 .城市住宅的发展方向及问题。  相似文献   

15.
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和成都贫困调查的实地访谈资料,对城镇化的贫困消减作用进行研究。通过比较城市原住居民与农转非居民的贫困发生率,研究发现:与城市原住居民相比,农转非居民的贫困发生率显著更高,且农转非居民内部的贫困发生率存在群体差异,被动市民化者的贫困发生率显著高于主动市民化者。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是户籍变更的贫困消减作用存在制度滞后效应,且被动市民化者居住地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更差,市民化的收益相对较小。这意味着新型城镇化建设应该让有市民化意愿的农村居民先进入城市,再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将城郊变为城市,将农村居民变为城市居民。  相似文献   

16.
近现代西方城市化进程中出现过很多问题,例如城市人口大爆炸、贫民窟问题、贫富差距加大、城市环境恶化等问题。造成的原因很多,主要是由于工业革命的爆发和城市化进程加速引起。近年来,中国在城镇化进程中也出现了类似问题,针对中国城镇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借鉴西方城市规划理论经验,得出以下启示:从我国社会问题出发,利用西方优秀思想理论,解决问题,总结出一种符合中国国情的、多元化集约型协调发展的城市化模式,从而可持续地发展下去。  相似文献   

17.
为深化新型城镇化理论问题研究,2014年9月,中央编译局、重庆工商大学等单位联合举办了“第五届比较研究工作坊:新型城镇化与城乡发展一体化”学术论坛,与会专家学者围绕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城乡关系与城乡一体化、农民工市民化、城市社会治理等内容展开了深入研讨。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出现了城市群。所谓城市群是指在特定的区域范围内云集相当数量的不同性质、类型和等级规模的城市,以1~2个特大城市为中心,依托一定的自然环境和交通条件,城市之间的内在联系不断加强,共同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城市“集合体”。由于城市群可以扩大聚集经济的优势,城市群有利于统筹规划,实现产业结构的调整,城市群有利于不同模式城市之间优势互补,城市群可以扩大城市化中的辐射作用,因此,统筹规划、发展和建设城市群是城市化战略的优势选择。  相似文献   

19.
农业文化遗产常被看作是传统农村生产性、生活性与生态性的集合体,其美学价值却一直未受重视。农业文化遗产学初创期并未将审美纳入致思范畴,后经典美学为农业文化遗产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但自身话语存在解释力不足的问题,直到大众化的乡村审美活动兴起并确证了农业文化遗产的大美所在。农业文化遗产具有不同于传统审美对象的美学特性,其独特性的根本来源是功利性和群体性的农民生产实践,这也决定了农业文化遗产无法脱域,须介入式审美以引发审美经验。美学价值的重塑为农业文化遗产活态传承提出了新的内在要求,构建农业文化遗产美学理论与话语体系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20.
新实践美学和实践美学的审美发生理论都是以哲学方法取代科学实证方法,消解了哲学作为方法论的指导意义;都违反了辩证唯物主义立场,以意识性的哲学概念为物质性的审美发生的原点;都将现代人类的知觉混同于动物的知觉,不能解释为审美所必需的形式知觉力的发生和作用.认知科学美学认为:审美发生要以人类智能的高水平发展为物质基础;以现代人类特有的形式知觉力的形成为决定性的主体条件.审美情感、审美价值、审美属性都依据这一条件而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