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经济高增长为主导的中国国力的综合性提升,绘制出海外华人新移民内心深处中华民族复兴的愿景,他们从中看到自身地位提高的发展机遇和心理动力,在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得到总体性提高的同时,也期盼祖籍国——中国通过坚定的政治体制改革等举措解决中国大国成长道路上存在的问题,进而推动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基于跨国民族主义而形成的对崛起中国的总体正面的国家形象认知,使海外华人新移民在维护和优化中国形象以及为中国的发展建官献策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朱平  熊惠平 《甘肃社会科学》2007,(2):199-200,223
中国的家文化是一种扩展性和包容性极大的伦理规范.海外华商通过它构建了广泛而密切的社会网络,提高了华人家族企业聚集资源的能力,增强了华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3.
罗向阳 《东南学术》2008,(3):171-176
因应全球化与国际化趋势,海外华人社团跨国活动得以蓬勃发展,它的形成与发展促进了海外华人社团和华人社会的国际化进程,而且作为非国家行为体一种独特的形式对中外关系的发展,地缘政治的演变、全球化格局走向以及对国际关系进程产生积极而又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1978年以来,海外华人与中国大陆的联系日趋密切和多元化,其中,海外华人与中国大陆的经济联系,如直接和间接投资,对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日趋繁荣发挥了不可替代的推动作用。本文探讨了海外华人投资对中国大陆经济发展的具体影响、发展趋势和存在问题,并提出了改进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海外华人文学作为当今学术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已经取得了重要成就,但是作为海外华人文学重要支脉并具有特殊意义且日呈繁荣之势的海外华人获得语创作,却没有得到研究者应有的关注和重视.文章对海外华人获得语创作的历史渊源与发展现状、创作特征及其特殊的文学意义和文化价值,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梳理、描述、分析和概括,并对其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进行了评估和展望.  相似文献   

6.
海外华人写作已经成为21世纪遍布全球的文化景观与文学存在.其创作理念不断演进,美学风貌不断衍生,但批评与理论界定却相对薄弱.本文试图对20世纪以来,中国大陆出身的欧、美、澳华人写作进行历史性梳理与类型化整合,并从东方性与人类性、感伤性与乐感性、名利性与非功利性、浅白性与深刻性、真挚性与虚假性、继承性与创新性等六个方面阐释其对立与统一,为构建海外华人写作批评体系提出己见.  相似文献   

7.
现代海外华人社会的形成与中国小说、戏曲的传播、接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苗怀明 《河南社会科学》2012,20(2):79-84,107,108
就中国传统小说、戏曲的传播、接受而言,中国本土之外的海外华人无疑是一个十分特殊的文化群体,他们既是接受者,又是传播者。这种传播和接受伴随着华人移民海外的步履而展开,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各个历史时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它还参与了海外华人文化的重塑。对中国传统小说、戏曲的译介,不仅满足了海外华人了解本民族传统文化、延续文化薪火的愿望,也使中国文化在世界各国更为广泛地传播。在对传统小说、戏曲的研究中,海外华人学者是一支独特的学术力量,他们的研究成果颇多可借鉴处,与国内学者的相关研究形成一种有益的互补。  相似文献   

8.
宋晓英 《河北学刊》2007,27(3):156-158
海外华人女作家的网上写作以“怀乡体”、“漂泊史”、“现代女性的私人生活”等为主要内容,其文学宗旨与创作倾向代表了“民间文学”的新的主张,代表了“网上写字”式的休闲写作,代表了“告别家国文化”的生存策略、“国际漂泊一族”的文化立场与“流散作家”的创作视角。  相似文献   

9.
胡春艳  张锐 《兰州学刊》2005,(2):204-206
影响海外华人与侨居民族关系的因素有多种,在这诸要素中又有轻重之分.那么这些因素到底有哪些?他们各自的位置又如何?我们又该如何利用这些因素?本文拟从文化、经济、政治、社会几个方面做出分析,力求找到能更好处理好两者关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海外华人学者在中西文化交融、中西比较诗学语境下对中国文论、中国诗学、中国美学的阐释与研究,是一个极富学术价值和文化战略意义的课题.这一研究,不仅开启了一扇研究中国古典文论、中国古典美学的“南风窗”,为目前的文论研究吹进一阵清新的海外之风,而且对我们所热议的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中国古典美学的当代参与,提供有了力的经验和启示,有助于我们找到中国文论的源头活水和文化本位.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中国文艺理论是在西方近现代文论和思潮影响下发展生成的。在纷繁众多的西方思想和流派中,中国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并确立了马克思主义文论的主导地位,这有着深刻的历史内在原因。而市场经济所伴随的经济全球化浪潮必然使当代中国文论的建构具有更深邃的历史眼光和更阔大的全球意识,同时也为我们建构有中国特色当代文论提供了新的契机。  相似文献   

12.
试析新世纪华侨学府侨生的文化双向传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越来越重视对外文化传播和交流,因此我们不应忽略在中国华侨学府求学的侨生群体。侨生是传播中国文化的桥梁,是一群特殊的传播使者,由于身份特殊,他们在国内高校的学习和生活就具有了特殊的文化双向传播特点。侨生本身既是中国文化的接受者,同时也是海外文化的传播者,这种文化的传播不仅是双向的,而且是自觉的、主动的、相互的输出和接收。在双向文化传播中,最受益的当属中国文化的传播。  相似文献   

13.
当代文学媒体化生存论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田皓 《北方论丛》2005,(4):44-49
媒体的变革彻底改变了文学的生存方式,文学的数字化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文学的本质.数字化媒介的引入,特别是文学的网络化生存,是技术革命对传统文学的一次从观念到现实的颠覆.它不仅改写了传统的文学创作的真实性原则,而且正在解构文字决定一切的传统文学的生产与消费模式,一个新的"图像时代"即将到来.  相似文献   

14.
罗大正 《齐鲁学刊》2001,6(4):95-99
辛亥革命时期,海外华侨在建立革命组织、宣传革命思想、发动武装起义、资助革命事业和声援、支持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等方面,对辛亥革命做出的了大贡献,展示出海外华侨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的英雄气概。  相似文献   

15.
莫让华文文学等于华人文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龚鹏程 《东南学术》2004,(2):158-159
周宁先生"走向一体化的世界华文文学"一文,反对以往"海外华文文学"的观念,提出多中心、跨国界,以文学想象为疆域的"文学中华"新设想,我当然是赞成的.我稍早在"华文文学新世界"诸文中也就是如此主张,故同声相应,颇有行空谷而闻足音之感.  相似文献   

16.
翻译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需要吸收其他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以发展和构建自己的研究方法。从语言学理论基础入手,概述了当代中国翻译理论研究中所涉及的语言学问题,并讨论了该研究模式的研究范围、研究重点以及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7.
石蓉 《江汉论坛》2006,(1):34-36
传统社会主义经济学的弊端已被人们充分认识和批判。但是,我们在对传统社会主义经济学进行清算的时候,理应给予马克思主义以应有的评价。实践在发展,马克思主义也在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对当代中国经济学的走向依然在发挥着重大影响,这个影响是如此真实,以至于在当代中国经济学所关注的所有重大问题中,无论人们承认与否,马克思主义的“幽灵”都无处不在。实践证明,中国经济学的发展和构建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  相似文献   

18.
华侨谱牒的档案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达宏 《东南学术》2003,(6):141-146
本文在阐明华侨谱牒的档案性质和特点的基础上 ,着重从档案功能的角度阐述了华侨谱牒对侨史研究的历史凭证价值及文化传媒价值 ,提出 ,在现代文明社会里要加强华侨华人档案的立法建设 ,更好地开发、利用华侨人文档案信息资源  相似文献   

19.
2000年5月,台湾民进常上台后,即对侨务政策进行了调整。除安排民进党人和亲民进党人担任“侨务委员会”主要领导和“侨务委员会”委员外,又推出明显带有“台独”倾向的“侨民三等论”等政策。这一倒行逆施的政策一出台,立即遭到海外华人的普遍反对和抨击。  相似文献   

20.
海外华文文学与比较文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海外华文文学是一种世界性文学现象。海外华文作家都是在双重文化背景中写作,他们的作品中常常有两种文化的“对话”,需要以跨文化的眼光去对其审视和观照。为了探究海外华文文学丰富多样的文化和美学的价值,应当引进比较文学的多维比较方法。在海外华文作家笔下,有一些不同族群的人物形象,这是一种文化的现实描述,是一种文化对另一种文化的解读和诠释,对其进行分析、追问,会给海外华文文学提供新的理论研究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