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1 毫秒
1.
王夫之(1619—1692)是我国封建社会后期法家的一位重要代表人物。是明清之际一位唯物主义哲学家、杰出的进步史学家和进步的政治思想家。他的文学思想是他的整个法家唯物主义思想的一个组成部分。 在阶级社会里,“一切文化或文学艺术都是属于一定的阶级,属于一定的的政治路线的。”一种文学理论或文艺思潮,作为艺术实践的指导,它总要受到哲学和政治思想的制约,并且为现实的阶级斗争和一定的政治路线服务。王夫之正是在深刻批判后期儒家唯心主义反动思想宋明理学的斗争中,在深刻批判复古守旧、借古非今、分裂倒退的儒家反动政治路线斗争中,产生了他的法家唯物主义的进步文学思想。王夫之在文艺理论方面对于儒家思  相似文献   

2.
王夫之是我国明清之际一位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他的著作很多,共有一百余种,在学术上成就很大,尤精于经学、史学,主要贡献是哲学。他继承和发展了荀况、王充、柳宗元、张载的唯物主义思想,把我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推向了高峰。他是我国古代哲学家中把朴素的辩证法和唯物主义结合得较好的代表。他对程、朱、陆、王的唯心主义理学作了比较系统的批判。他批判了程朱客观唯心主义的“理一元论”和陆王主观难心主义的“心一元论”,发展了唯物主义的。“气一元论”宇宙观。他也批判了佛家“刹那生灭”、“生死轮回”的“寂灭说”和道家“方生方死”、“有生于无”的“虚无说”,提出了“气无生灭”的“元气不灭说”,发展了我国古代朴素唯物辩证法。他的认识论也达到了中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最高水平。  相似文献   

3.
明清之际的诗学批评家王夫之以其批评视角之独特、观点之锋芒毕露而闻名,通过王夫之对复古派的前后七子诗学思想批评的系统梳理,来认识他对明代诗学发展历程的深刻反思。并尝试分析王夫之对复古派批评尖刻的深层原因,从而凸现他在明清诗学转型之际的典型意义。  相似文献   

4.
王夫之(1619—1692年)是明清之际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他不仅在哲学和史学上有很高的成就,在中国美学史上也作出了重要贡献。王夫之的美学思想集中表现在他的诗论中,自谓“十六而学韵语,阅古今人所作诗不下十万。”(《姜斋诗话》卷二)有所点定,有所评论,他在美学上的主要成就是深刻全面地论述了情感在艺术创作和欣赏中的重要作用,阐明了情、景在艺术构思中的辩证关系,反对否定艺术抒写感情,主张禁欲窒情的道学唯心主义,因而具有一定的启蒙意义。王夫之的美学思想和他的哲学一样,是对宋明道学的批判。本文仅就其诗论中的美学思想,讲两个问题。  相似文献   

5.
明清之际的诗学批评家王夫之以其批评视角之独特、观点之锋芒毕露而闻名,通过王夫之对复古派的前后七子诗学思想批评的系统梳理,来认识他对明代诗学发展历程的深刻反思。并尝试分析王夫之对复古派批评尖刻的深层原因,从而凸现他在明清诗学转型之际的典型意义。  相似文献   

6.
今年,是我国杰出的唯物主义哲学象王夫之(1619-1692)逝世290周年,为纪念这位哲人,武汉大学哲学系部分教师和79级学生结合中国哲学史教学,举行了王夫之哲学思想讨论会.多数同志肯定王夫之哲学思想在许多方面展示了“六经责我开生面”的思想锋芒,不愧早期启蒙思想的哲学代表;但不少同志指出,王夫之在不少地方未能越出封建思想藩篱,他的哲学思想中的矛盾,是我国十七世纪时代矛盾的一面镜子.现将部分同志发言摘要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7.
“人为万物之灵”。人的意识问题,一向在中国哲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王夫之是中国明清之际伟大的哲学家。他的元气本体论诚可谓博大和丰富,而他的意识论同样有许多精采的东西。可以说,他的意识论和本体论一样,反映了中国古代唯物主义的最高成就。中国古代对意识问题的研究,涉及到形神关系、心物关系、见闻和思虑的关系,以及意识修养与意识能动性的问题。王夫之由于继承和发扬了先秦以来朴素唯物主义的优良传统,而对历代唯心主义又能以扬弃的方式分析批判,因此在所有这些方面,他都有自己杰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王充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唯物论者,他在自然观方面坚持了唯物主义路线,把两汉时代唯物论的发展推向新的高峰。无可否认,王充如同一切旧唯物论者一样,在社会历史观方面也不能冲破唯心史观的藩篱,命定论是王充思想局限性的集中表现。而王充命定论思想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它与汉儒正统  相似文献   

9.
王夫之是我国明清之际涌现出的典型的法家人物。他的一生,主要是在以农民革命为主流的阶级斗争和民族斗争的风雷激荡中度过的。剖视一下明末清初农民革命运动对王夫之生活道路和思想发展的影响,会有助于我们了解封建社会中农民战争对儒法斗争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0.
王夫之是我国明清之际涌现出的典型的法家人物。他的一生,主要是在以农民革命为主流的阶级斗争和民族斗争的风雷激荡中度过的。剖视一下明末清初农民革命运动对王夫之生活道路和思想发展的影响,会有助于我们了解封建社会中农民战争对儒法斗争的推动作用,了解法家进步思想的真正源泉。  相似文献   

11.
顾炎武与王夫之是明清之际的重要思想家,针对明末政治腐败和明清易代的大变乱,他们的政治思想表现出强烈的时代特性。在“君权”观念、赋役苛重、法令繁多等问题上,他们都提出了明确的主张乃至解决问题的措施。总体而言,顾炎武、王夫之都以爱国者身份出现,政治主张的进步性是一致的;具体而言,二人在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方面,又有着明显的不同。这主要导源于其学术理念的差异。顾炎武、王夫之都对作为封建社会后期统治思想的宋明理学进行反思,但王夫之偏重总结,从而建立起庞大的哲学思想体系,顾炎武则偏重批判,从而体现出带有近代性质的启蒙意味。  相似文献   

12.
秦汉之际的特殊时代造就了刘安,使他成为汉初黄老思想主张的集大成者:阶级出身和政治地位决定了他法律观的倾向;朴素的唯物主义宇宙观和进化的社会历史观形成了他在政治倾向和法律观上进步的特点。探讨他的法律思想,正是研究秦汉法律思想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了解他对法律基本问题的观点和具体的法律主张对于进一步认识封建正统法律思想的本质和特点,全面把握西汉时期法律思想的发展水平和特征,都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3.
今年,是我国杰出的唯物主义哲学象王夫之(1619—1692)逝世290周年,为纪念这位哲人,武汉大学哲学系部分教师和79级学生结合中国哲学史教学,举行了王夫之哲学思想讨论会。多数同志肯定王夫之哲学思想在许多方面展示了“六经责我开生面”的思想锋芒,不愧早期启蒙思想的哲学代表;但不少同志指出,王夫之在不少地方未能越出封建思想藩篱,他的哲学思想中的矛盾,是我国十  相似文献   

14.
王夫之是我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朴素辩证法的集大成者 ,他的气本论主要是在张载气本论思想体系的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通过对二者气本论思想的论述 ,从气之实有性、能动性、规律性等三个方面 ,对王夫之是如何具体的继承和发展张载的气本论进行了详细论证。  相似文献   

15.
王夫之(1619—1692年)是我国十七世纪的一位杰出思想家。他的哲学思想,在自然观和认识论方面是唯物主义的,并且达到了当时所应有的最高水平;在发展观方面,他也有相当丰富的朴素辩证法思想。这些都为学术界所公认。但是对他的历史哲学的整  相似文献   

16.
唐甄(1630—1704年),四川达州(今达县市)人,是我国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家。他所著《潜书》是我国早期启蒙思想的代表作之一。唐甄在《潜书》中的军事思想独树一帜,对明清之际频繁的军事活动进行了理论上的概括和探索。 唐甄军事思想中的朴素唯物主义观点,表现在他从政治、军事、天时、地利等客观具体情况去分析“知兵”的“自然之理”,而不是靠天命迷信;特别是对于战争的胜负,唐甄主张正确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力除以谈论鬼神来代替谈论人事之兵。  相似文献   

17.
王夫之(公元1619-1692),字而农,号薑斋,湖南衡阳人。晚年居衡阳西北石船山著书讲学.世称船山先生。王夫之是我国明末清初伟大的思想家之一,其学识博大精深,举凡哲学、宗教、艺术、天文历算,无不洞其精微,贡献卓然。他是我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朴素辩证法思想的最杰出的代表,其哲学体系,从本体论到认识论,从人性观到历史观都洋溢着伟大哲人思想睿智的光辉。他的诗学思想集中体现在他的三部诗歌评选集:《古诗评选》、《唐诗评选》、《明诗评选》以及《薑斋诗话》中,余则散见于《尚书引义》、《诗广传》等著作。他的诗学思想是多方面的,本文仅就其诗学本体论略作阐发,以纪念这位伟大思想家  相似文献   

18.
关于中国历史上一些进步思想家的历史观有哪些内容、起了什么作用,为什么他们的历史观归根到底是唯心史观等问题,过去出版的一些思想史著作,对此探讨的还不够充分。而关于历史观的问题,又是中国思想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的方面,是不能忽略的。本文拟以明末清初的进步思想家王夫之为例,试着对他的历史观作些分析和解剖。  相似文献   

19.
明清之际的历史振荡,促使王夫之等人掀起对传统思想进行理论反思的潮流。而清王朝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在武力镇压汉民族反抗的同时又实行思想钳制,一方面继续尊奉程朱理学为正统,一方面大兴文字狱。在这一背景下,便出现了乾嘉年间致力于训诂考据的经学派别。然而,历史的回流并未能阻挡明清之际诸大家掀起的批判总结理学的思潮继续按其固有的轨道发展。戴震便是乾嘉学派中在考据形式的隐蔽下反对程朱理学的思想家。也许他  相似文献   

20.
明清之际是一个“天崩地解不汝恤”(《放杜少陵、文文山作七歌》,《王船山诗文集》第533页)的大时代,也是中国文化史上堪与春秋战国相比美的又一个灿烂辉煌的时期。由于农民战争和民族战争的双重袭击,中世纪某些被视作金科玉律的制度、原则和学说,发生了动摇;又由于生产水平的提高、自然科学的进展,加之西洋近代文明的输入,学术上呈现一种可以“坐集千古之智,折中其间”(方以智:《通雅·考古通论》)的佳境。这一切,都促成了明清之际“别开生面”的启蒙思想家的涌现,而王夫之便是这批人当中的精深博大者。 如果说,王夫之的同代人黄宗羲、唐甄以猛烈抨击封建专制制度显露其夺目的思想光耀,顾炎武以深研民生利弊著称于世,那么,王夫之以更加严密的哲理思辨,在自然观,历史观、文化观诸侧面作了意境开阔的理论探索。王夫之的朋友刘献廷曾这样赞扬夫之学识的宏富:“其学无所不窥,于六经皆有发明,洞庭之南,天地元气,圣贤学派,仅有此一脉,仅有此一线耳”(《广阳杂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