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礼”与“史”的关系,一直以来备受争议。熊十力在评价柳诒徵的史学著作《国史要义》时,指出了柳诒徵“言史一本于礼”的特点。柳诒徵还在其著作《中国文化史》《中国教育史》,以及刊发在《学衡》杂志上的10余篇文章中,也涉及到了这一话题。他力图揭示中国史学与经学互为贯通、儒学即史学的文化特征。柳诒徵“以礼释史”思想背后的五个学术理论就在于他认为:一切学术皆从史出,礼由史掌,史官秉笔直书之法受到了礼经根深蒂固的影响,礼经之精义贯穿于史之所载的典籍文献,以及史书的价值和作用也在于弘扬“礼”。  相似文献   

2.
国学与时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学与时代张岱年前年北京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编印大型杂志《国学研究》,《人民日报》发表了关于国学在燕园兴起的文章,颇引起人们的注意。在此之前,辽宁教育出版社出版了“国学丛书”,已出十几种;江西百花洲文艺出版社编印了“国学大师丛书”;同时有关单位分...  相似文献   

3.
《劬堂学记》一书是著名历史学家柳诒徵先生长孙柳曾符教授“费了多年,才搜集到而编写成的。”(见蔡尚思《代序》)此书对柳诒徵生平行事及其学术成就有很大参考价值。但该书223页在《评〈中国文化史〉》的题目下,出现“梁濑溟等”字样。这显然是个错误。“潄”印成了“濑”。“潄”是含水洗之意,如潄口。亦可作洗涤讲,《礼记·内则》:“冠带垢,和灰请潄。”而“濑”意为湍急的水,且读音不同。最近书店正好有《梁漱溟》传记出售,“漱”、“潄”,异体字也,当通。《劬堂学记》,柳曾符、柳佳编,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书店出版社出版发行,2002年9月…  相似文献   

4.
被海内外学术界称为世纪之交“规模最大的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研究工程”《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重要阶段性成果,其中150部装帧精美的评传著作,日前已由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并向社会发行。 《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由中国著名教育家匡亚明教授晚年创意并亲自主编。该《丛书》根据毛泽东同志于1938年提出的“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的指示精神而组织撰著。  相似文献   

5.
大可先生的《司马迁评传》是匡老发起、组织并担任主编的“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之一。《丛书》为我们建造了从孔夫子到孙中山这两千余年问中国思想家宏大的碑林。长期从事司马迁与《史记》研究、成就斐然的大可先生撰写的《司马迁评传》,可以说是遗碑林中的一座丰碑。匡亚明先生在《丛书》序言中申明了他的入选标准,这就是下面的一段话:  相似文献   

6.
《学衡》是柳诒徵一生中所参与时间最长的刊物,在其个人事功里,占有重要的一页。与此相应的,柳诒徵在《学衡》中也占有不可或缺的位置,无论是从其发稿量来看,还是从其在学衡派群体的影响来看;柳诒徵都是《学衡》中仅次于吴宓的另一关键人物。没有吴宓的《学衡》固然难以为继,而无柳诒徵的《学衡》同样不能成其为《学衡》。  相似文献   

7.
《高校社科动态》2006,(5):39-39
《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被誉为世纪之交“规模最大的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研究工程”,由已故南京大学名誉校长、著名教育家、中国思想史专家匡亚明先生主编,由南京大学中国思想家研究中心组织海内外200余位知名学者撰写,南京大学出版社整体出版并向海内外公开发行。《丛书》从1986年匡亚明先生亲自写作《孔子评传》开始,到2006年茅家琦教授完成《孙中山评传》结束,历时20年,总计200部,涉及270位著名的思想史人物,历史跨度2500年,篇幅达6000万字,全面总结了从孔子到孙中山的中国传统思想的演进历程,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多元发生、多极并立、多…  相似文献   

8.
《国风》是柳诒徵继《学衡》后创办的另一重要刊物,柳诒徽在其中担当了精神领袖的重任,切实主导了《国风》的办刊取向;在民族危亡日甚一日的20世纪30年代,他主张回归传统,发扬本国固有文化,以解救时弊.这既是柳诒徵原有文化保守主张的延续,也是柳诒徵后学衡时期思想动向的一次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9.
学界对《学衡》主要人物的研究中常常忽视柳诒徵,或是将其在文化保守主义角度上等同起来。事实上,柳诒徵是除吴宓之外唯一一位《学衡》自始至终的支持者,但同时他在学衡社中处境特殊,思想主张也与《学衡》主流有很大差异。仔细梳理柳诒徵与《学衡》的关系,探讨其间异同,对于更全面地了解《学衡》,了解20世纪20年代丰富多彩的思想世界,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0.
赵景深指出“冒辟疆是复社著名文人”(见《文学评论丛刊》第七辑)。许增、张治如、陈三立、柳诒徵对余怀作品评价很高,都曾为一九二八年国学图书馆影印的余怀《玉琴斋词》写了跋。许说,余怀的“《板桥杂记》一字一珠,一字一泪,非寻常说部可比”,“《味外轩诗》、《感旧集》放言在弦指之外”。张云,《玉琴斋词》是“留将家国兴亡泪,付与秦淮曲曲流”,“白头庾信肠堪断,黄叶江南一片山”。这些评价引起学术界的注意,同时也对《中国文学史》长编的纂写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范红霞 《南都学坛》2005,25(5):29-33
吴宓和柳诒徵都是我国著名学者,他们都是《学衡》杂志及“学衡派”的重要成员,对《学衡》他们都付出了自己不同的努力和牺牲。吴宓与柳诒徵1921-1933年间围绕《学衡》而产生的恩怨情结及二人产生此种情结的种种因缘,学界少有论及。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坚执,对新文化运动的激烈反传统的不满,使他们在反对新文化的潮流中求同存异,缘此而成学谊。  相似文献   

12.
张謇和柳诒徵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人物,为中国近代化做出了不容忽视的贡献。张謇兴办实业,亦强调教育救国,积极支持教育改革并兴办了一系列新式学堂;柳诒徵不仅是历史学家和中国图书馆事业的开拓者,也是长期亲执教鞭战斗在第一线的教育家。他们的人生存在着交集。1901年柳诒徵至南京江楚编译局任职,得到文正书院山长张謇的赏识。1903年柳诒徵和张謇都赴日考察教育,回国后倾力于新式学堂教育,并在一些学校中共事,有着良好的合作关系。至1922年,张謇关注到了新兴的“学衡派”并认同其部分观点,与柳诒徵是“学衡派”的中坚不无关系。张謇与柳诒徵之间的交往,不仅有共同的交往圈,更是相互赏识且志同道合,在这种基础上的交往推进了教育近代化。  相似文献   

13.
被学界泰斗季羡林先生称为“作者多半是著名的专家,学有素养”,“以大专家写小书籍,得心应手,游刃有余,再辅之以插图,更能提高读者的阅读兴趣,众美集中于一书之内”的“插图本中国文学小丛书”,年初由春风文艺出版社隆重推出。“小丛书”收书100种,举凡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著名作品皆网罗无遗,可谓中国古代文学的小百科全书。其论述则如国学大师程千帆先生所评:“厚积薄发,深入浅出,即小见大,以故为新。”“小丛书”之三种系苏州大学教师所著:杨海明教授的《李王景与李煜》、王永健教授的《洪昇》、王英志编审的《袁…  相似文献   

14.
《四明丛书.张苍水集》(四明本)的《月夜重登普陀山二首》,标题中有"重"字,意味着张苍水曾经两次登上普陀山。而1934年广东黄晦闻、邓秋牧编校之国学保存会刻本《张苍水集》(国学本)则无"重"字,意指"初登"。经笔者考析,当以国学本为是。  相似文献   

15.
柳诒徵图书分类思想与《国学图书馆图书总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柳诒徵是我国现代一位出类拔萃的图书馆馆长。他以其学识、才干和勤勉 ,在全国首先编出了一流的图书总目 ,为改革图书分类、振兴国学图书馆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由已故老校长匡亚明先生主持的《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 ,收有不少历代文学家的评传 ,我所看到的如曹虹《惠远评传》、杨明《刘勰评传》、莫砺锋《杜甫评传》、陈祖美《李清照评传》、巩本栋《辛弃疾评传》、许志刚《严羽评传》、王英志《袁枚评传》等 ,都写得充实饱满 ,具有集当代研究之大成的意义。张瑞君教授的《杨万里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 2 0 0 2年版 )是新刊的又一种作家评传 ,用近 3 5万字的篇幅全面评述了南宋文学家、思想家杨万里的生平、思想和创作 ,内容丰富 ,研讨细致 ,是近年不多见的扎实而有特点的作家研究专著。杨万里是宋…  相似文献   

17.
1922年《学衡》杂志在东南大学创刊,柳诒徵以南高师、东南大学资深教授身份参与其事,成为学衡派重要成员,起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尽管柳诒徵与其他主要成员在个人经历、学术背景、学术渊源和治学志向等方面有很大不同,但他们在"昌明国粹、融化新知",建设中国新文化的共同信念下,求同存异,形成了中国学术史上一个重要的学术派别——学衡派。  相似文献   

18.
宁波大学学报编辑部徐定宝教授撰写的《黄宗羲评传》不久前由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这部学术专著是我国已故著名学者、原南京大学校长匡亚明主编的《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中的一部 ,属中宣部、教育部联合组织的国家重点社科研究项目。包括《黄宗羲评传》在内的《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被海内外学术界誉为本世纪初“规模最大的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研究工程”。《黄宗羲评传》对三百年前的这位文化巨子进行了全方位观照 ,重在表现其传奇般的生命历程与博大宏阔的学术胸怀 ,着意凸显黄宗羲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理性思考与具有时代意义的人文情结 ,…  相似文献   

19.
史学家柳诒徵的学术贡献与道德风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世纪30~40年代蜚声海内外的著名史学率柳诒徵著作等身,其中以《历代史略》、《中国文化史》、《国史要义》三书最为重要,学术贡献非同一般.柳先生不但“学问功夫深”,而且“道德文章美”,在门生中乃至学术界都有很高的声望.  相似文献   

20.
新时期以来,我国丛书的出版形成了一个颇为壮观的局面。各种大型综合性丛书、地方性丛书、科普知识从书、学术丛书纷纷编辑出版,规模之巨、品种之繁,一时在出版界蔚为大观。既有《走向未来丛书》、《祖国丛书》这样的大型综合性丛书,也有《国学大师丛书》、《现代西方学术文库》这样的学术精品丛书,还有一些中断多年却影响颇大的丛书,如《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外国文学名著丛书》等。仅就1997年第三届国家图书奖初选入围书目看,166种人选书中丛书就有40余种。其中尤以文学类、教育类、少儿类丛书所占比例为高。在社科类34种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