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墓志铭是一种独特的文体,它有纸上和石上两个文本.纸上墓志铭并不完整,留有不少空格,且信息量有缺有失,有待上石填写.在从纸上进入石上的过程中,志主及其先世名讳得到填写,其先世事迹被完善,志主本人事迹得到增补修正,其年岁生卒、后嗣及卒后安葬情况得到具体交代,最终完成墓志铭的文本生产.但同时,一些事迹被掩盖遮蔽,撰写者的评价遭到篡改,并因石材及书手等主观因素造成一些改变.墓志铭畸形的商品化,包括墓志铭撰写的模式化,职业墓志撰稿人的出现及墓志铭的产业化、商品化使得"谀墓文"大量出现,而一些撰写者不得不接受墓志铭丧家被篡改的事实.考察墓志铭从纸上到石上的生产过程,首先在于强调墓志铭有两个版本,其次在于加强人们对石上墓志铭的认识,三是突出墓志铭的商品化,加深人们对石上墓志铭文体独特性的认识,四是分清撰写者与丧家各自在墓志铭完成过程中的贡献和各自的责任.墓志铭从纸上到石上的改变,不足以否定墓志铭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戴震倡导以文字声训贯通经史研究,其<方言疏证>就是这一主张的切实体现和具体成果,在清代语言学史上有着很高的地位和影响.钱绎的<方言笺疏>不仅能够充分利用<方言疏证>的注释方法和材料,最重要的则在于发扬了戴震治学实事求是的精神,而体现出了不蹈成见、信而有征的特点.钱绎<方言笺疏>就是在戴震<方言疏证>奠定的条例和格局基础上,再加申发和补充所取得的硕果.不仅如此,<方言笺疏>还吸收了更多前人和同时代学者们的研究成果,既保存了许多有益的训诂材料,又对这些观点和材料进行了批评.从这个角度来说,<方言笺疏>无疑汇集了乾嘉时期最前沿的训诂研究成果,体现了独有的文献及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3.
在《文物》上读到潘吉星同志连续发表的几篇有关我国古代造纸技术史方面专题研究论文,对作者的劳绩和努力十分感佩。我国是发明纸最早的国家,关于造纸技术历史的研究却实在太荒寂了。潘吉星同志这种开创性的研究,令人欣慰、振奋。但他在一九七九年《文物》二期上发表的《中国古代加工纸十种》一文中,提到水纹纸时,曾引据明人杨慎(一四八八——一五五九)《丹铅总录》:“唐世有蠲纸一名衍波笺,盖纸文  相似文献   

4.
刘宋孝武帝孝建元年(454),吏部尚书谢庄写作了《与江夏王义恭笺》。《宋书.谢庄传》云:"庄素多疾,不愿居选部,与大司马江夏王义恭笺自陈。"后世学者基本认同这一判断。笔者认为他对吏部尚书"意多不行"、"唯奉行文书"的现状不满才是辞职的根本原因。这篇笺文凸显出谢庄"顺人而不失己"的处世态度。"顺人而不失己"是士族领袖谢庄在新的历史情势下选择的一条人生道路,它表明了高门士族精英对孝武帝政治的清醒认识和理性抗争。  相似文献   

5.
《孔乙己》是鲁迅先生在五四运动的前夜继《狂人日记》之后发表的第二篇白话小说.这一篇小说,无论当时还是现在,对于认识孔孟之道和"学而优则仕"的科举制度的罪恶,认识封建制度的吃人本质,都有很深刻的意义.对于这篇小说的研究已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有些问题还须要进一步探讨.现在把在教学中遇到的几个问题以及自己对这些问题的理解写出来,求教于读者.一、"孔乙己"这个名字的反孔意义在小说中鲁迅先生明确地交代了"孔乙己"这个名字是从初学习字的描红纸上的"上大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围绕着政治立场问题展开的探讨,为理解阮籍《为郑冲劝晋王笺》提供了诸多启示,但也带来了视角单一的障蔽.将该文返置于中古文章学发展的脉络,能够在客观认识其文本属性、贴切归纳其文本特质的基础上,探知其进入文学史脉络的机缘,体会阮籍的一系列公牍书写对于两晋南朝文士提升"笔"体内涵,进而改善自身社会地位和文化生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7.
"减负爱生"是推行素质教育的具体行动,如果不能从思想观念上认识其意义,行动上就只能搞"一阵子",而且必将出现加重学业负担的"反弹".澄清教育对象观,明确教育、教学目标,唤发学生生命活力,是"减负"行动中的应有话题.  相似文献   

8.
1983年至1984年,中华书局相继出版了两部校勘、笺疏《世说新语》的重要著作,一是余嘉锡先生所著《世说新语笺疏》(周祖谟、余淑宜整理),一是徐震堮先生的《世说新语校笺》.两位先辈各花了二三十年的时间从事《世说》及孝标注的校勘、笺疏,完成了两部各具特色的大著,这在我国《世说》研究史上都有重要的意义.余徐两家的笺疏与校注有一些共同点,例如他们所取的底本、参照本都是现今所知、所存的善本和精校本,如影印唐人写本,影印日本金泽文库所藏宋本,明嘉趣堂本,近代王先谦校本、沈宝砚校本等等,可以说汇集了各种善本的长处.其次,两家都重视注释.他们对《世说》原文与孝标注文的语言文字疑难、文物制度的不明难晓处都作了必要的诠释,为阅读提供了很多方便.第三,《世说》原文与注文涉及到大量史实和众多人物的社会、学术、文化活动,不少出自私家杂记,其史实正误、史地律令沿革、文物制度和变迁都有待考证.余徐两位文史名家于此都十分着力,都有许多重要的发现与收获.故无论余氏的《笺疏》或徐氏的《校笺》,都是集校、笺、疏于一体的研究著作.  相似文献   

9.
黄大宏<八代谈薮校笺>一书,于2010年4月由中华书局收入"古体小说丛刊"出版,理清了该书的作者、书名和时代问题,对原书文字进行了精详的校勘考订,笺证了原书所涉及到的史实,并通过详细的比勘,凸显了该书的文献学和小说史价值,是一部古体小说研究的重要著作.  相似文献   

10.
一般医家论《易》与中医关系,多受后出《易传》及卦图影响.本文则上取原始经卦及卦爻辞,广泛联系历史生活,勾勒上古先民的朴素医学认识:既重视"身",更重视"心"的健康;不仅注意病发后的治疗,更注重病前的防微杜渐,即保健、养生与预防;又坚持养之以正,扶正去邪,身心康泰,益寿延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