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左传》的语言特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左传》是一部具有较高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的历史著作,生动地描绘了春秋时期三百多年诸侯争霸的历史画卷,内涵之丰富,文章之简洁,令人叹服。文章从语言的简洁精炼、省略、节缩手法的大量运用等方面,探析了《左传》简洁与博大和谐统一的语言特色。  相似文献   

2.
刘知几不以《左传》名家,却对《左传》研究做出了突出成绩。《史通》中不少篇章论及《左传》,其重要性不容忽视。刘知几把《左传》从经学纳入史学的范围,开拓了《左传》研究的新视野,在历史观念、史书体裁与编撰、叙事与语言诸方面都对《左传》作了相当精粹的论阐,改变了过去专从微言大义评衡三传的传统习惯,树立了新的评衡标准和方法,对唐以后的《春秋》经传学的研究有不小影响。  相似文献   

3.
<正> 《左传》被刘勰推崇为“记籍之冠冕”①它比较详尽地记载了春秋时期各诸侯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等方面的活动及有关言论,是当时新型的历史散文——史传文学的第一部杰作。“文学是藉语言文字来作雕塑描写的艺术。”②《左传》的语言生动形象、简洁凝炼,叙事状物各具特色。尤其是外交辞令,“其文典而美,其语博而奥。”③变化无穷,委婉尽致,从而增添了这部历史散文著作的艺术魅力。南宋陈骙曰:“辞以意为主,故辞有缓急轻重,皆生于意也。”④《左传》正是“以意为主”来写人物语言的,《左传》中的外交辞令,和说话人所处的环境地位十分吻合,细致地表现了人物心情,鲜明地刻划了人物性格,生动地塑造了人物形象。其特色是非常显著的。  相似文献   

4.
说《左传》     
《左传》是我国古代一部伟大的历史名著,也是一部优秀的历史散文杰作。唐人刘知已《史通》对《左传》评论说:“著述罕闻,古今卓绝。”传说《左传》是春秋末期鲁国史官左丘明编写的。但是,《左传》作者到底是谁?两千余年来,众说纷纭,到今天还是个悬案。《史记》作者司马迁(《史记·十二诸侯年表序》)、《汉书》作者班固(《汉书·艺文志》)都认为《左传》是左丘明“恐弟子各安其意以失其真”而著,  相似文献   

5.
《左传》在记叙战争、政变等宏大的历史事件的同时,也零零散散地收录了大量的贵族生活的轶闻趣事,它们是中国古代志人小说的源头.《左传》中的志人小品与春秋时代的贵族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反映了贵族生活的方方面面.《左传》志人小品大多语言简练,韵味悠长,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它们对同属贵族文化产物的《世说新语》有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左传》是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它不仅思想内容丰富,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而且也是一部文学成就很高的叙事散文作品。《左传》作为先秦叙事文学的重要作品,在我国散文发展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对其文学成就今天仍然还有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必要。               一《左传》的文学成就首先就表现在它的故事性强。具有故事性是叙事散文的重要特点。我国的散文从早期的甲骨卜辞到《易》卦爻辞,从金文到《尚书》,从《春秋》到《左传》,其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从叙事的角度看,虽然甲骨卜辞、《易》卦爻辞中有叙…  相似文献   

7.
我国古代很早就有“左史记言,右史记事”的制度.《尚书》是我国留存的第一部著作,《春秋》是我国第一部记事的著作.而《左传》著者则冲破传统的束缚,采取言事相间的手法来书写历史.这就使《左传》的语言,表现出和诘屈聱牙的《尚书》与谨严的《春秋》十分不同的特色.我们可以说《左传》的语言既是历史家的语言,也是散文家的语言,其中又夹杂着不少小说家言.《左传》,本来作为记载春秋时代历史的一部编年体史书,它所记载的应当是真人真事,强调所谓“不虚美,不隐恶”,要求作者用平实的语言,乃至抽象的议论来描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一般说不容许有象后世历史小说“三顾茅庐”那样的渲染和夸张,更不容许有象“草船借箭”那样的杜撰和虚构.然而产生在我国史学和文学童年时期的  相似文献   

8.
《左传》是历史著作,然而它又包含着丰富的叙事文学成份,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这种现象表明:历史写作和叙事文学存在着部分交叠关系.从这种交叠关系切入研究,有助于加深理解《左传》在叙事文学方面的重要成就.  相似文献   

9.
清前期《左传》文学评点是《左传》评点学史上的全盛期,这一全盛期的结束当以《四库全书总目》的编纂完成为标志。通过分析《四库全书总目》对《左传》及其评点的立场和评价,不仅可以认识清前期《左传》文学评点由盛转衰的历史原因,而且有助于进一步研究《四库全书总目》在清前期《左传》文学评点史上的重要地位与特殊价值。  相似文献   

10.
《左传》是研究春秋史的重要典籍,是先秦史学的最高成就。《左传》不仅具有史学价值,还有文学价值;不仅对当时社会,亦对后代产生了重要影响,“君子曰”论赞就对为后世史学论赞奠定了基础。本文基于对《左传》“君子曰”的摘录、梳理、分析从“谁之论”、“如何论”、“论什么”三个方面对其进行了解读。  相似文献   

11.
无论是研究先秦历史 ,还是研究先秦历史散文 ,大都《左传》、《国语》并提 ,但长期以来 ,研究学者多习惯于把《国语》作为介绍《左传》而连带的一个附庸 ,它的价值似乎也只在于它是《左传》巨大成就的一个有力的反衬。而事实上 ,就历史研究而言 ,《左传》重在记事 ,分年编写 ;《国语》重在记言 ,按国叙述 ,两者可相互参证 ,相互补充。就文学价值而言 ,无论是记事、记人 ,还是记言 ,《国语》都有可与《左传》比肩之处。  相似文献   

12.
《左传》是我国古代一部伟大的历史名著,也是一部优秀的历史散文杰作。唐人刘知几《史通》对《左传》评价说:“著作罕闻,古今卓绝。”《左传》记事详备,文采华赡,在文学方面有巨大的价值。我国文学史家刘大杰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中认为,《左传》是一部承上启下的著作。《左传》作者善于通过故事情节、人物言行记述历史事件,描写历史人物。  相似文献   

13.
《左传》乃经学之一种,又为史学、文学的典范。从批评史的视野来看,对《左传》的批评,事实上已经形成了一个独特的文学批评系统,一些概念、范畴、命题而有了广泛的文学批评史意义。范宁以“富艳”而论《左传》,提要勾玄,堪称允当。《左传》合经学、史学、文学为一体,因而富艳内涵丰溢,涵盖义旨之精微丰厚,义法之高妙、内容之丰富生动以及结构之整饬迭宕、叙事之深婉、语言之奇异、艺术之华美,以及由此而形成的强烈艺术感染力。《左传》之富艳,乃为情而造文,其经学的本色和思想底蕴,成就了堪称伟大之文学。文章申而论之,以期有所发覆,彰显这一范畴的意蕴,有裨益于文学批评及《左传》之研究。  相似文献   

14.
徐中舒在系统考察西汉时代《左传》流传情况的基础上,进一步申论了作为古文一系的《左传》之可信,有力批驳了晚清以来今文经学家刘歆伪造《左传》的谬说。在经学史学化的影响下,徐氏发挥章学诚六经皆史的观点,以《春秋》、《左传》为史,其意义不仅在于试图从根本上解决经学传统下的《左传》经史之争,同时也为新的学术背景下,回归原典《左传》学初步奠定了理论基础。徐氏由此重新考察《左传》与《春秋》、《国语》之间的关系,提出一系列独到的见解。徐氏根据《左传》所用有别于《春秋》周正的夏正和《左传》中预言资料推测,《左传》就是魏国霸业鼎盛时代的作品,其成书年代在公元前375年—公元前351年之间,《左传》的作者可能就是子夏一再传弟子,不失为一种较为合理的假说。徐氏的某些推论得到了马王堆汉墓出土文物《春秋事语》和湖南慈利楚简《国语·吴语》的印证,结论的科学性日益受到学术界的重视,与此同时,徐氏《左传》学的学术价值亦在长期的学术争鸣中日渐得到彰显。  相似文献   

15.
《左传》作为中国叙事文学的真正起点和开篇,对于中国叙事结构的形成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并引申出如何看待“文史不分”与中国叙事传统的关系问题,以全知叙事、纯客观叙事和限知叙事三个方面对《左传》叙事结构的生成过程进行了辨析;认为《左传》的叙事并非以“文学性”的实现为目的,而是担负“史”的功能,其“文学性”的实现是一种历史的发生,也是一种解释的迁延;同时,在叙事上摒弃了单一的记事或记言的旧制,以“言事相兼”为手段,真正实现了中国历史记叙从账簿似的大事记向以写人物活动的历史叙述的转移,将中国史学记叙推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在文史互见的基础上,发见了中国叙事的“由史入文”、“允文允史”的基本特质。  相似文献   

16.
《左传》是我国一部传世的编年体史学名著。全称为《春秋左氏传》。它记载了我国春秋时期二百多年间的历史,举凡当时的政治、军事、经济、外交、学术文化、自然科学、巨细悉备。是研究春秋时期历史的主要史籍。本文拟从《左传》记载的传统道德这一侧面,加以梳理、分析、研究,以期继承和弘扬这份传统道德,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服务。  相似文献   

17.
《春秋左氏》,堪称“三传”之“雄霸”,“立言之高标,著作之良模”。它被奉为儒家经典,沾溉后人,流惠深远。它亦史亦文,反映了春秋时期翻天覆地的社会变革,与《战国策》一起成为先秦史家之文的两座高峰。而《左传》的外交辞令尤其受到历代学者的推崇。它不仅表现出春秋外交人员的精神风貌,而且语言美妙传神,为《左传》增益光彩。探究这一问题,无疑有助于对《左传》的全面研究。  相似文献   

18.
《左传》是我国古代一部著名的编年体春秋史,也是一部优秀的散文著作。它比较系统地记载了自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到鲁哀公二十七年(公元前468)各诸侯国的政治、军事、外交和文化等方面的情况。《左传》全书共十八万余字,而很大一部分篇章是描写战争的,可以说说《左传》中大小战役不计其数,涉及战争的文字几乎比比皆是。这也是《左传》最大的特点。我国很早就有人把《左传》称为“相斫书”,是有一定道理的。根据《春秋》记载:在二百四十二年里,列国间军事行动,就有四百八十三次;从鲁隐公元年到鲁僖公二十三年,共八十五年间,中原诸侯与戌、狄发生战争,就有三十余次。  相似文献   

19.
《左传》记述了春秋时期自鲁隐公元年到鲁哀公二十七年间二百五十五年的历史。《左传》不仅是一部划时代的历史巨著和文学巨著,而且是春秋时期思想文化的重要载体。因而通过对《左传》的分析研究,我们可以了解春秋时期价值观念的形成、发展和演化,从而把握当时的历史脉搏。 周室东迁,王权渐渐衰落。为了抵御犬戎的威胁,周室反而要仰仗诸侯的力量来维系统治。为了加快兼并的步伐,齐晋郑鲁楚等国相继完成了土地制度和军赋制度的变革,一场新的社会制度的革命宣告开始。当时,周室尽管衰弱,仍然保持着  相似文献   

20.
会盟和征战是《左传》中的重要题材。焦延寿在创作《易林》时,便援引了《左传》中的部分会盟和征战典故溶为林辞。焦氏对《左传》会盟、征战典故的引用自有其深刻用意。通过对《易林》所引《左传》盟战典故的考述,可以得出焦氏具有不同于《左传》作者的明显的反战思想,这与西汉初期及焦氏生活时代之战争频仍的历史和现实是分不开的,且这一思想在当今仍有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