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关于《金楼子》的成书时间 ,迄今尚无定论。文章就陈振孙的“湘东王时”说、王鸣盛的“元帝即位后”说和余嘉锡的“此书当作于未平侯景之前”说提出了不同看法。从萧绎撰写《金楼子》的具体情况和《金楼子》内文的年代记载以及萧绎著书宗旨等方面考辨 ,文章得出《金楼子》全书各篇写作时间先后不一 ,全书最终绝笔于承圣三年 (5 5 4 )的结论 ,从而为研究《金楼子》的思想史价值和文献学价值提供了前提  相似文献   

2.
现存东晋南朝梁元帝萧绎所撰《金楼子》,以清鲍廷博所刻知不足斋本为最善,萧绎的不少占决实例见于该书《自序篇》。经由对萧绎占筮实例的分析,可以一窥以萧绎为代表的南朝梁皇室好易、研易,以及受周易思想影响的情况,探知萧绎痴迷周易之缘由,进而全面诠释萧绎的周易情结。  相似文献   

3.
《梁书》不载《金楼子》考--兼论《梁书》编撰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元帝萧绎撰写的《金楼子》是南北朝时期的一部重要子书,但却不载于《梁书*元帝本纪》.其原因恐有三一是《金楼子》成书时正遇梁末战乱,姚察撰《梁史》时所据"国史旧文"本无记载;二是江陵亡陷,《金楼子》被西魏于谨大军掠至长安而入秘阁,姚察不得见;三是姚思廉续补时恐因唐太宗之故,而不得载《金楼子》于《梁书》.  相似文献   

4.
南朝萧绎所著《金楼子》具有很大的研究价值和研究空间。从校雠学角度来看,历代诸家著录为此书的辨章学术、考镜源流提供了依据;迄今所见的《金楼子》众版本有优劣之分,其中鲍廷博的《知不足斋丛书》本为最善;此书现在仍存在一些讹误,有待方家进行校勘、整理。  相似文献   

5.
还在本世纪初,刘师培就已经发现萧绎文学思想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地位和作用,把萧绎的代表作《金楼子》列为编写全国通用的中国文学教材所必须参考的文献之一,在《中国中古文学史》中,他又多次征引萧绎的理论观点来证明南朝文学的发展规律。之后,鲁迅、黄侃、范文澜、郭绍虞等人都对萧绎的文学思想进行过研究。不过,由于种种原因,已有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萧绎的文笔之辩上,尚未顾及到其他方面,因此很难看出萧绎文学思想的本来面目。实际上,萧绎的文学思想虽然博  相似文献   

6.
先说萧绎的绘画作品,《南史·梁元帝纪》称:“帝工书善画,自图宣尼像,为之赞而书之,人称三绝。”萧绎自己也说:“臣簿领余暇,窃爱丹青。云台之像,终为仿佛,宣室之图,更难议拟。”(《谢上画蒙敕褒赏启》)关于萧绎的书法作品,除《南史》提到的宣尼像赞外,还有《上东宫古迹启》和《金楼子·聚书》篇所载他于东林寺智表法师处写得的“二五”法书,但俱已失传,现在基本上还没有什么具体材料可供分析。  相似文献   

7.
南朝梁元帝萧绎博综群书,多才多艺,著述词章,多行于世,展现了南朝梁贵族极高的文学素养和崇文的风气.其一生著述近四十种,然多散佚,今存《金楼子》六卷本系从《永乐大典》中辑出,以鲍廷博知不足斋本为最善.此书具有极高的文献、史料和文论价值.  相似文献   

8.
梁元帝萧绎的许多行为,历史上对其评价多执以贬词,然而结合萧绎自身的残疾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考察,可知残疾为萧绎带来了自卑,自卑又使萧绎一生中有着许多被时人和后人指责的消极行为;但另一方面,也应看到自卑同时也促使萧绎积极进取.应历史地、客观地对萧绎进行评价、分析.  相似文献   

9.
《金楼子》运用寓言说理有三种情况。《金楼子》所创作的寓言,代表了六朝寓言创作的成就。它不仅继承先秦传统,数量比较多,而且借鉴了《圣经》中的寓言,在中外文化交流中起了轻骑作用。  相似文献   

10.
"徐娘半老,风韵犹存",俗话中的"徐娘"就是此文所要说的徐娘。徐娘乃是南朝梁元帝萧绎的皇妃徐昭佩,出身名门。出于家族的政治目的,徐娘嫁给了湘东王萧绎,居住在江陵。据《梁书·世祖徐妃传》记载,徐娘并不是"第一眼美女",姿色一般,也不是"第二眼美女",气质不佳。萧绎则是圈中颇有名气的文学青年,喜欢搞搞  相似文献   

11.
《法宝联璧》编者箋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萧绎《法宝联璧序》中记载了38位《法宝联璧》编者的详细信息,是研究梁代中期文学以及士人活动的重要文献。本文对照《梁书》、《南史》,考订这些信息与史书记载的异同及其正误。  相似文献   

12.
梁代文学思想大致可分为三派,其中萧纲和萧绎代表趋新派.但长期以来存在一种看法,认为萧绎应该更接近以萧统为代表的折衷派.这种说法,出于对一些基本文献的误解和萧绎创作风格的忽视.从根本意义上说,萧绎应属于以宫体为创作方向的趋新派.  相似文献   

13.
对萧绎所存的 12 3首诗歌进行了分类 ,从而得出结论 :萧绎的诗以表现男女情爱为主要内容 ,且带有明显的娱情、游戏的倾向 ,因此 ,他是齐梁宫体诗创作思潮的代表。继而探讨了萧绎诗歌的艺术特色 :香艳而纤巧 ,意简而文繁 ,工整而圆润。  相似文献   

14.
在南朝文坛上,萧衍、萧纲、萧绎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目前,学术界对于萧氏父子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一些热点问题上,如萧纲、萧绎与宫体诗的研究等,但从总体上来讲还显得有些薄弱。本文拟对萧衍、萧纲、萧绎的诗文作品及文艺思想研究进行全面考察。  相似文献   

15.
《与湘东王书》是萧纲写给萧绎的一封书信。《书》不作于中大通后期,因为东宫文学集团的构建情况和萧纲当时的处境与这封书信的相关内容不符;而应作于庾肩吾任太子中庶子时,即大同六至八年。此一结论有助于了解宫体蔓延京师的时间,还原梁代文学发展的真实面貌。  相似文献   

16.
梁代是辞赋史上出现的另一个创作高潮期,以萧衍、萧纲、萧绎、萧统为代表的萧梁皇族的赋学批评,守旧、趋新、折衷的三种倾向并存,而且构成了梁代赋学批评的主要内容。代表当时的创作趋向的则是以萧纲、萧绎为代表的趋新派。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文学史上,身为帝王而爱好文学者不乏其人,但能以其创作及对文学的认识而影响一代文学者,则推汉魏时三曹父子,梁时三萧兄弟及南唐季氏二主.三萧兄弟,以编辑《文选》的昭明太子萧统为最著,影响也最大,至后世形成“文选学”。简文帝萧纲、元帝萧绎兄弟,以倡导宫体而闻名,致使梁陈时文学风气日趋淫靡,在当时形成  相似文献   

18.
南朝萧绎的边塞诗内容丰富,数量可观,体裁众多,不仅能反映南朝文人写作边塞诗的一些普遍情况,还与唐朝边塞诗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文章试对萧绎的边塞诗进行分析和研究,将之还原进其历史文化背景,并结合其个人因素,运用文献研究法和描述性研究法,探究其边塞诗在边塞诗史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9.
《后百鸟朝凤图》是青年花鸟画家涂少辉(1977-)近年来的一组力作,为中国花鸟画史,打开了一扇新的窗子,深刻的表现了自我,反映了时代,是一系列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组画。中国花鸟画,在六朝时,已出现单幅独立绘画作品,如顾恺之的《凫雀图》、史道硕的《鹅图》、顾景秀的《蜂雀图》、萧绎的《鹿图》等。到了唐代,花鸟画已独立成科,画史著录的花鸟画家约有八十多人,各有所长。如薛稷画鹤,曹霸、  相似文献   

20.
南朝文坛,文学名家风起云涌,而四萧(萧衍、萧统、萧纲、萧绎)举足轻重。王世贞《艺苑卮言》指出:"自三代而后,人主文章之美,无过于汉武帝、魏文帝者,其次则汉文、宣、光武……梁武、简文、元帝……凡二十九主。而著作之盛,则无如萧梁父子。"充分肯定萧梁父子的文章之美与著作之盛。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则进一步认为:"古今人主才美之盛,盖无如梁武者。阴阳、算历、弈射、琴书,靡不冠代。而赋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