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重农不抑商”是元初特有的经济政策思想,与当时的时代和社会结构直接相关,对社会经济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统经济结构在成长过程中形成了一套成功适应前现代生产条件的经济行为准则,使中国在世界历史中创造了辉煌的文明但反倒不利于现代生产方式的发育和成长.中国传统经济结构对早期现代化的延误作用主要有:小农生产抑制了现代生产方式的形成,重农抑商的传统束缚了现代生产方式的扩展,工商业的依附性阻碍了现代生产方式的成长,落后的金融制度制约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中国传统重农抑商政策评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传统重农抑商政策有一个产生形成乃至破产消亡的历史过程,既有其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和历史合理性,也有其历史的暂时性.中国传统重农抑商政策有着明确的政策目标.也有着明显的政策缺陷和必然的执行失效.这一传统政策对当今社会也不无启示.  相似文献   

4.
重农抑商(后来又叫重本抑末)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训条,形成于战国时期,为以后绝大多数封建思想家奉为圭臬。但自西汉至鸦片战争爆发,历代有人对此提出异议。他们处于不同的社会地位,针对各个不同的社会现实,出于各自的思想动机,发表了自己的反抑商观点。他们有的认为对农工商要一视同仁,有的认为发展商业有利于国家财政,有的认为抑商会激化社会矛盾,有的则肯定了工商业应该发展,但对工商业的概念作了特定划分。对于这些因人而异、错综复杂的反抑商思想,本文先作简略的归纳介绍,然后再进行理论上的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5.
农本思想即重农思想,是康熙经济思想的基本内核。但是,是不是象有的学者所说:“康熙时期的经济政策,仍然是传统的重本抑末政策。农业和家庭手工业受到重视,独立手工业和商业的地位低下?”①康熙推行了“严格的重农抑商政策?”②从大量事实和康熙本人的言论看康熙的农本观和传统的视农为本,视工商为末的农本观有着重大区别。  相似文献   

6.
封建主义“重农抑商”思想剖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重农抑商”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经济思想。它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重农”,强调农业是根本,要以农立国;另一方面是“抑商”,认为商业是投机取巧,不是正业,它的发展会损害农业。封建社会的一切经济措施,都是以“重农抑商”这一根本思想为出发点,以达到这一目标为目的的。所以批判封建主义,必须对“重农抑商”思想进行剖析,才能肃清其对现代社会经济生活的影响。“重农抑商”思想产生的原因农业是封建社会最基本的经济部门,小农经济是封建社会的基础。因为小农是封建赋役的主要承担者,封建国家财政收入和兵源的主要来源。“国之彝伦,资于版籍”,所以检阅户籍,把小农控制在封建国家手中,一直是社会动乱之后统治阶级首先要抓的大事。如果“版图脱漏,人如鸟兽飞走莫制”(《通典·食货典》),国家就失去了统治的基础。为了稳定  相似文献   

7.
汉武帝重农抑商驳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武帝重农抑商驳论孙忠家汉武帝是重农抑商还是重农重商,史家对此已有研究,但论者多认为重农抑商是汉武帝制定财经政策的基点,汉武帝是重农抑商主义者。笔者认为从汉武帝所施行的各项财经政策的实质与客观效果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汉武帝重农但不抑商,他是...  相似文献   

8.
重农抑商作为地主阶级的经济思想,首先由商鞅提出,后来荀况韩非等又从理论上作了论证和发展。但战国时期,它还只是地主阶级法家学派的理论。在实践上,也只在秦国贯彻实行了。其他诸候国实行了重农政策,但并没有真正抑商。秦统一全国后,二世而亡。所以重农抑商思想和政策只是在西汉时期才得到了全国规模的贯彻执行。  相似文献   

9.
王婷 《船山学刊》2006,(1):43-45
中国传统社会中,民本思想与王权主义始终联系在一起,其根本目的在于维护和肯定君主专制主义,这种现象的产生与中国传统社会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公私两无的政治格局和家天下的宗法观念等因素是分不开的,反思中国传统民本思想,对于加强政府权力的合法性,巩固党的执政之基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0.
刘春玲 《阴山学刊》2007,20(4):55-59
晚明社会发生重大变化,士商渗透是一显著特点。这种现象强烈冲击了中国古代传统的社会等级结构,也否定了中国封建社会长期以来所实行的"重农抑商"政策,对晚明社会风气、封建政权、教育事业和商业活动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一“崇本抑末”是中国封建社会重农派的经济思想.王船山作为一个地主阶级思想家,其思想难免不会受到这一传统的、占统治地位思想阿影响.因此,我们要研究王船山的崇本抑末思想.首先必须弄清“崇本抑末”这一传统思想的来源.基本内容及其历史意义,再分析王氏的崇本抑末思想与它的异同.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崇本抑末思想是伴随着井田制经济的崩溃,封建地主制经济的产生而出现的.马克思说过:“农业是整个古代世界决定性的生产部门.”①中国自井田制瓦解后.建立在封建土地所有制基础上,以一家一户为生产单位的、耕织相结合的小农经济,  相似文献   

12.
浅析“重农抑商”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农抑商”是中国封建社会源远流长、影响深刻的经济思想和经济政策.从历史上看,最■“贱商”的是孟子,孟子把商人叫做“贱丈夫”(《孟子·公孙丑下篇》).“重农抑商”思想是在战国时期基本形成的,到秦王朝时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以后历代封建统治者虽然在一些具体方法措施基本  相似文献   

13.
中国封建社会是一个身份等级森严的社会,其中父权就是这个等级社会的一大特征,父权是指封建社会的家长对其家族中一切人和物的最高支配权,具有无以伦比的权威。本文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角度剖析了封建父权维系千年的原因,认为封建父权乃至封建社会维系的关键在于维护重农抑商政策下的自然经济基础。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代义利观对重农抑商法律传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义利观的演变是中国正统法律思想对政治、经济等的反应的演变。中国古代义利观对重农押商法律传统的影响表现在:颁布了许多强调农业重要性的政策与法令;蠲免徭役,减轻租赋;以律法贬低商人的社会政治地位;重征商税;不断改变币制等。  相似文献   

15.
该文将孙中山早年的重农思想置于一个广阔的历史背景下,从不同的层面深入分析了其重农思想的五个特点及其内在价值与合理性,进而分析了这一思想的演变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近代中国遭遇到了“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一批先进的中国人通过比较与反思 ,认为对商业的不同态度 ,导致了中西贫富强弱的差异 ,从而在否定重农抑商传统的基础上提出了以商战固本、商为国本、以商立国的重商思想。重商思想在晚清逐渐成为社会主流意识 ,并进而影响到清廷的公司立法。清廷的公司立法也在一定程度上回应了重商主义者的法律要求 ,进一步拓展了重商思潮的影响层面。  相似文献   

17.
近代以来,国内学术界对西方文明的源头——古希腊罗马的经济发展道路和经济思想,产生了误会。认为古希腊罗马是"海洋文明"或"蓝色文明",从开始就走上了海外贸易的发展道路,从而"重商轻农";而我们是"大陆文明"或"黄色文明",一直是农业社会,所以"重农轻商"。其实这是极错误的观念。从古希腊罗马作家的言论和现代学者的研究来看,古希腊罗马社会和我们一样是极重视农业的;而且从神话学角度分析,古希腊罗马人对农神得墨忒耳和酒神、丰收之神狄奥尼索斯的特别崇拜也反映出他们对农业的重视。因此可以断言,古希腊罗马社会的重农思想是毋庸置疑的。  相似文献   

18.
“重本抑末”新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重本抑末,或者说重农抑商,在中国经济史和中国经济思想史的研究中久为人们所熟知,而且一直成为分析古代人物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他们为防止土地兼并,缓和阶级矛盾和巩固封建统治所经常采用的一剂药方。在这个药方中,尽管“重本”各有不同的重法,“抑末”也有花样翻新的抑末措施,但是,几乎直到今天,人们在为这一思想作出评价时,简直可以说是异口同声,给它来了个“全盘否定”。有的人甚至更其干脆彻底,他们  相似文献   

19.
满清入主中原后,继承前朝的政治经济文化体制,采用了儒家重农的政治经济思想,实施了一系列农业政策.这一方面维护、巩固了其在全国盼统治,另一方面,对中国传统社会经济及其在近代的转型产生了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20.
明清之际,商业经济的发展,江南地区资本主义的萌芽出现以及新市民阶层的崛起,使得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遭到破坏,出现了"工商亦为本业"的思潮,传统士商关系开始发生巨大裂变.士商渗透、官商融合、弃儒就贾、亦贾亦儒渐成风气,中国特有的儒商精神也在商业实践中日渐形成,在明清社会经济思想文化领域都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