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 毫秒
1.
元朝统一中国,汉藏两族文化交融的步伐空前加强。在此背景下,内地文物源源不断地输入藏地,对藏族人民的物质、精神和政治生活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与此同时,内地宫廷和民间使用的器物也受到藏族文化的浸染,汉藏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在这些文物材料上得到鲜明的体现。本文通过对藏地存世和内地受藏族文化影响的元代瓷器进行梳理,结合图像器汉、藏文史料,从汉藏文化交流和元代西藏特殊政教环境的视角,对元代瓷器所映射的特殊功能进行剖析。 相似文献
2.
明代的茶马贸易虽然是明政府为了获得马匹控制"西番"民族的方式,但茶马贸易发挥的作用远远大于其目的.茶马贸易不仅满足了汉、藏民族间的物质需要,还对当地的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文章以茶马互市为中心,主要探讨明代以茶驭番的治藏政策,并分析了汉藏茶马互市在治藏方面所起的作用。最后得出结论:汉藏茶马互市制度的实施,是明代有效统治藏区的关键。历代汉藏两地之间单纯互补的经济贸易活动,到明代承载了更多的政治功能,从而达到了良好的治藏效果。 相似文献
4.
明代丝绸对藏区的输入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丝绸一直在汉藏艺术交流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明代丝绸通过官方赏赐和民间贸易大量输入西藏及其他藏区,被广泛运用到藏族的宗教活动和社会生活中,不仅改善了藏族人民的物质生活,而且对其精神生活也产生了显著影响,这在藏族金属工艺、佛经装帧、绘画、雕刻等艺术上得到体现。 相似文献
5.
明代以前的各个朝代以及明代繁盛的汉文文化,对朝鲜一直有巨大的影响力,从朝鲜的角度来讲,这是一种内在的对汉文文化的向心力,由此形成了对汉文图书的长期需求。同时,在明代,朝鲜半岛的李朝和明政权保持着密切的关系,这种关系超过了以前历朝历代,双方的政治经济文化往来密切。可以说,这些是明代书业对朝鲜汉文文化形成影响的内因。本文继续从明代书业的繁荣入手,认为明代图书种类和图书数量的庞大,为朝鲜引进汉文书籍提供了必要的内容条件。同时明代图书流通发达并有突出的商业特点,为图书的流通提供了便利条件,构成了明代书业对朝鲜汉文文化形成巨大影响的外在条件。 相似文献
6.
明代对云南社会政治、文化快速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一个重要要素是儒家思想在云南的传播和流布.在这个时代里,儒学的流布与移民的涌入改变了云南原有的文化结构,进而影响了云南的人口构成、民族分布、社会结构.促使云南社会结构与中国内地逐渐趋于一致,云南与中国内地的一体化进程加速. 相似文献
7.
企业文化对企业兴衰存亡的重要性已开始为越来越多的企业所认识.在西藏国有企业的文化建设中,现代企业文化与西藏传统文化的碰撞、吸收、融合是不可避免的,但在碰撞、吸收和融合中我们必须注意坚持取其精华,弃之糟粕,使西藏传统文化中的积极成分为企业的繁荣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8.
在北京故宫博物院浩如烟海的藏品中,一些器物明显具有藏传佛教风格,它充分体现出自元明清以来,由于历代帝王对藏传佛教所采取的扶植政策,使得藏传佛教文化对中原文化产生了极大影响.本文着重讨论的是清宫旧藏中属于元明清时期的大量带有藏传佛教风格的瓷器,以丰富的档案资料,力求从帝王的宗教信仰,及其对瓷器制作的影响等角度进行更广泛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文明的接触是否一定会带来冲突?这是非常值得去探讨的问题。从中国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东方文明曾经多次面对外来文明的冲击,传统中国文化对外来文化的立场是怎样?究竟是和谐的聚合还是矛盾的分歧?本文通过对早期伊斯兰教在中国传播及明代文化多元的背景,探讨儒家文明与伊斯兰教文明接触时所产生的“化学反应”,从而分析文化理论背后的客观性和局限性。 相似文献
10.
金代红绿彩瓷器是我国最早的釉上多色彩绘瓷器,它的出现在我国彩瓷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金代红绿彩瓷器釉彩装饰的形成一方面与金代稳定、繁荣,兼容并蓄的社会环境有关,另一方面,与女真文化中潜在的生命意识和中原文化中的吉祥观念有很深的联系,抑或可以说是女真文化与中原文化的深度融合促成了金代红绿彩瓷器这一独特彩瓷品种的产生。金代红绿彩瓷器产生之后,釉彩装饰风格从初期的精雕细琢,到不拘一格再到简约、粗放的过程,其中,金章宗泰和年间是红绿彩瓷器釉彩装饰的顶峰,之后便逐渐走向衰落。 相似文献
11.
明清时期,广西北部湾地区成为中国私人海上贸易较为兴盛的地区,一批商船往来于北部湾近海和南洋各地,为广西北部湾移民海外提供了交通条件;华侨华人在海外的广泛分布,为北部湾海商建立了一个商业网络,并为广西北部湾地区的持续海外移民奠定了基础。广西北部湾海商文化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身的特色,明清持续的移民潮为海商文化的发展提供了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12.
文章扼要记述作者考察的元明清时期北京藏传佛教艺术的主要遗存,分析了与之相关的北京史籍文献。根据以寺庙、佛塔、绘画、雕塑和相关僧俗人物及其文献建立起北京藏传佛教艺术发展的线索,重点考察不同时期北京藏传佛教艺术发展的特点及规律,指出北京藏传佛教艺术在汉藏政治文化交流、在各民族共同创建中华文明史以及在整个中国艺术史上的地位,并提出了若干以前学界未曾关注的观点:如覆钵塔与中国城市空间表达与标志,元明北京寺院的藏传佛教神灵体系,元至明永宣时期藏传雕塑对中国雕塑史的推动,明罗汉图像在藏区的流布,明清衮服与藏传金铜佛衣饰配置制度等。 相似文献
13.
将影视艺术介入发掘和抢救西藏传统文化的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影视纪录的方法不但可以将那些非物质遗产和濒临消失的物质遗产进行真实记录 ,用数字技术将其保留在新型介质上 ,进行永久性形象保存 ,给子孙后代留下原物的形象资料 ,同时 ,还可以通过大众传媒进行宣传 相似文献
14.
人独特的脑生理机制带来了人的终极需求,这只能通过文化的情感价值系统,尤其是终极情感价值满足并形构人的意义系统。终极情感价值作为文明共同体的根基性理念或轴心,在共同体意识培育中发挥巨大的精神作用。中华文化在独特的地理和历史时空中形成自然精神崇拜,表现出"生生""人仁""和合"的终极情感价值及其价值系统。这对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传播具有重要启示:以终极情感价值统领共同体意识培育与传播,文化的层次性决定着传播的分层性。 相似文献
15.
明清时期,回族古代文学已发展到繁荣阶段。从事诗文创作的回族作家大批涌现,诗集迭出,诸体兼备,作品繁多,风格多样,琳琅满目,不管是创作技巧还是文学理论都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绩。针对以往重个案轻整体、多名家少其他的研究现状,文章试对明清回族诗人及诗歌作品进行梳理,力求从全面和宏观的角度总结其创作成就。应该说,这一时期文学实绩的取得是回汉文化交流不断加强的结果,更是回族文士积极学习汉文化、努力创新的结果,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16.
反思的艺术人类学——《绘文化》对艺术人类学研究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绘文化>是一本反思性的艺术人类学民族志代表作.本文主要结合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民族志书写这三个方面,思考此书对当前艺术人类学研究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网络时代民族文化保护与开发互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卫星通讯技术、跨国广播电视、计算机通信网络等新媒介的发达和普及,形成了一个全球性的信息传播系统,人类进入了全球化传播时代。受全球化传播的影响,民族文化呈现出全球化、同质化、动态化和大众化等特点。在外来文化的影响和冲击下,民族文化发展遭受严峻考验。面对新的形势和挑战,许多国家纷纷利用全球化传播手段,展开民族文化保护战。我国亟需借鉴别国经验,发展和保护优秀的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18.
刘俊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23(5):87-89
语言与文化是动态发展的,它们与一定的历史时期相联系.过去我们在对文化差异现象研究中所枚举的如招呼语、称赞与称赞回应、人际观念、禁忌、隐私观等,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的变迁,已发生了很大变化.事实充分证明,随着世界性的跨文化交际的频繁发生,各个文化系统相互补充、互相吸纳、互相融合的现象会越来越多.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论述了宋代时期横山马市的兴起及繁荣,横山马市与民族文化互动交流的过程和发展,横山马市对民族文化互动与交流的意义.横山马市的兴起及繁荣,与民族文化互动交流有着极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