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相对论问世以前,人们普遍认为同时性是绝对的,自从1905年爱因斯坦创立相对论以来,同时性则被看成是相对的。爱因斯坦说:“放弃了时间的,特别是同时性的绝对性假设,时空概念的四维性就立即被认识到了。”同时性是相对的说法已经充斥于各种书籍之中,如肖前、李秀林、汪永祥等主编之《辩证唯物主义原理》第84页写道“‘同时’的概念总是同运动着的物质体系相联系,……没有绝对不变的‘同时性’”。“两个事件的‘同时性’却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但是,一想到爱因斯坦和玻尔几十年的激烈论战,我们就怀疑:同时性真是相对的吗?  相似文献   

2.
一问题的提出一九五二年一月,南京堂子街发现了太平天国壁画。那些壁画最特删的地方是有许多画面非有人物不可的地方都不绘人物。例如有一壁山水画,江上正行驶着几只帆船,但船上却空无一人。行驶着的帆船断不可能没有人驾驶。又有一壁绘太平天国江上防守圜,江岸上有一座作瞭望和指挥用的五尺高的望楼,望楼下江面排着一列太平天国战船。在望楼台上、在战船上都必须有防守的太平军,但画面上只有旗帜高扬,而却没有一个人。这一种独特的作风,在中国画史上,是不合常规的。我们根据那一个曾居住过天京(太平天国的首都,今南京)的涤浮道人在清咸丰六年(即太平天  相似文献   

3.
朱熹理学从道德理性的高度审视了南宋的民族矛盾和阶段矛盾,把“正君心”放到治理国家的突出位置,强调君主“自家有这德”。对外抵抗异族的入侵,维护国家的主权和统一;对内“认百姓为自家百姓”,政治上宽民、经济上惠民、思想上教民,充分发挥理学特有的道德功能在治理国家中的作用。同时,朱熹理学的“以德治国”思想是一种“人治”思想,这是现代法制社会提倡“以德治国”思想时人们必须注意的。  相似文献   

4.
叶芳 《江西社会科学》2005,(11):141-143
朱熹是程朱理学的集大成者,其理学伦理思想体系,在中国封建社会后期被奉为神圣教条。要使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在发展变革中得以保存和流传,就要不断发掘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价值。理学之所以是一种宝贵的传统文化资源,就在于它重视家庭伦理关系、注重个人道德修养、富有科学理性精神、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  相似文献   

5.
冯友兰采用中西哲学相结合的方法,对程朱理学进行了改造,使之赋予新的内涵,形成了自己的新理学观。冯友兰之理与朱熹之理存在较大的差异。本文通过两者的比较发现,新理学比朱熹的理更抽象、更彻底。同时,新理学也是对程朱理学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何静 《齐鲁学刊》2012,(3):20-25
王阳明尽管有着不同于朱熹理学的心学架构,但其思维模式、问题意识乃至立论都深受朱熹的影响。阳明心学对朱熹理学的扬弃主要体现在:扬弃朱熹的理本论和心性论,建立良知(心)本体论;摒弃朱熹的格物致知说,先后提出诚意格物论和致知格物论;去除朱熹的知先行后说,提倡知行合一论;借鉴朱熹的立志、静坐、存养和省察的工夫论。  相似文献   

7.
王夫之(公元一六一九——一六九二年),字而农,晚年长期住在他的家乡湖南衡阳县的石船山下,因而后人又称船山。王夫之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唯物主义思想家。他在封建社会末期,代表着进步的社会力量,向变种的孔学——程、朱理学,展开了猛烈的进攻、无情的批判。在儒法斗争史上,他是一位杰出的法家代表人物。 王夫之所处的时代,正是明末清初,被称为“天崩地解”的大动荡时代。封建社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朱熹理学思想的研究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是,朱熹理学思想体系中的实学思想,却仍是一块空白。我所以撰写这篇文章,不仅是为了补朱子学研究的这一空白,而且是想通过解剖朱熹理学体系中的实学思想,具体地说明理学与实学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为研究中国实学史理出一条发展线索。朱熹在自己的著作中,曾多次地使用过“实学”这一概念,并且从不同的侧面阐述了他的实学思想。在《大学章句序》中,朱熹指出,从汉唐以来,“俗儒记诵词章之习,其功倍于小学而无用;异端虚无寂灭之教,其高过于大学而无实。”他的实学思想,是在同俗儒的“无用”与佛老的“无实”的辩论中发展起来的。他的实学思想较为丰富,主要有:实理论、实性论、实功论、实践论和经世论。  相似文献   

9.
宋明理学是我国封建社会后期的统治思想。它形成于北宋,南宋朱熹集其大成;与朱熹同时的陆九渊自成一家。元朝,朱学北传,遂居于统治地位。明初,成祖敕撰《四书大全》、《五经大全》.《性理大全》,都主朱学。但朱学在此鼎盛之际,却开始分化。曹端,薛瑄使朱学向唯物主义发展,到明中期、经罗钦顺、王廷相,至明.清之际,王夫之把我国古代的唯物主义、辩证法推向了高峰;又吴与弼、陈献章.湛若水向心学发展,开王守仁心学之先河。  相似文献   

10.
宋代著名理学家朱熹结撰的数篇童蒙文献,在其理学思想的建构与传播中发挥了很大作用。其编撰是程朱理学体系文本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社会提供了理学的规范读本,摆脱了理学家思想言论散见于书信、语录、文集之弊,十分方便人们对理学的学习,有效地发挥了理学传播的功能。朱熹的童蒙文献化繁难的理学思辨为简明的诗句,将深奥的理学内容分解为朗朗上口的诗句形式教育学生,增强了记忆性和流传性。作为理学启蒙读本,朱熹的童蒙文献不惟适合儿童,而且适合于各种年龄层次文化水平低的广大民众,加强了其理学传播的广泛性。朱熹的童蒙读本理学色彩浓郁,对儿童成长熏陶甚著,加重了其理学传播的深刻性。朱熹童蒙文献对宋代及后世理学类童蒙读本的撰修影响颇大,增强了其理学传播的深远性。  相似文献   

11.
朱熹理学自宋至明清在徽州地域社会各个层面深入人心,广泛而深刻地影响了徽州人的思想观念、行为处事方式,影响了徽州的民风民俗。这种理学的普世化、民间化有深刻的时代和社会原因。朱熹理学在徽州的普世化形成的独具特色的徽州文化生态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生动示范。  相似文献   

12.
朱熹理学对德国哲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嘉理学对德国哲学发生影响,是从莱布尼茨──沃尔夫时代开始的,而这个时代正是近代德国哲学形成的时期。当时,包含朱惠理学在内的中国文化正通过一批学识渊博的传教士传入欧洲。尽管当时的传教士是站在基督教立场批判地介绍包含朱表理学在内的中国文化,但是由于莱布尼茨一生结交了不少耶稣会传教士的朋友,因此,从他们那里,莱布尼茨还是获得了最大量最直接的关于中国的知识,从而使他在近代欧洲的中国文化研究中成绩卓著。按照莱布尼茨的看法,他认为朱衰理学至少在下面几个内容,是西方哲学应当同样具有的本质规定:第一,哲学是探…  相似文献   

13.
南宋建炎四年(1130年)九月十五日,徽州婺源城南明道坊的虹井,升腾起一股彩虹般的紫气,就在此刻,一代哲人朱熹在尤溪郑义斋馆舍诞生了。  相似文献   

14.
赵蓓 《船山学刊》2005,(1):168-170
朱熹理学的科学理性精神是中国儒家文化传统中最宝贵的遗产之一,它上承《大学》格物致知的尊知传统而下启近代知识分子追求真理的独立人格,积淀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有利于科学成长的内在因素。  相似文献   

15.
朱子文集《仪礼释宫》提出营建宫室以宗祠为先,住宅制度之平面布局、立面结构、建房思想以“礼”为中心;房屋定向以“理在气先”之风水观念。 本文以朱子文集《仪礼释宫》内容提出一些有关理学与徽州古民居所反映的一点素材。作为引玉之砖、谨望同仁对“理学与建筑”方面做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朱熹理学与禅学思想从哲学上来看,在多方面表现出如维特根斯坦所说的“家族相似性”。本体论上朱熹的“理”与禅学所说的“性”或“自性”、辩证法观点上朱熹的“心统性情”说与禅学推崇的“一心二门”论、认识论或工夫论方面朱熹的“正心诚意”与禅学提倡的“明心见性”都有诸多方面的家族相似性。与禅学思想互鉴,可以更好地理解、把握朱熹理学的思想实质。从思想史发展的逻辑角度看,朱熹理学思想是儒家思想和禅学等思想各自发展、融通合流的产物。  相似文献   

17.
朱子文集《仪礼释宫》提出营建宫室以宗祠为先,住宅制度之平面布局,立面结构、建房思想以“礼”为中心;房屋定向以“理在气先”之风水观念。 本文以朱子文集《仪礼释宫》内容提出一些有关理学与徽州古民居所反映的一点素材,作为引玉之砖、谨望同仁对“理学与建筑”方面做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朱熹理学是南宋以后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完整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它统治思想界数百年,影响深远。徽州是朱熹的祖籍,加上徽商的扶助,朱熹理学与徽州渊源极深。明末清初,徽州号称“理学之邦”,“东南齐鲁”。今天研究朱熹理学在徽州的流传与影响,对批判继承中国民族思想文化史有着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理学与非理学之间:朱熹对苏轼学术的批评和吸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熹对待苏轼学术的态度, 是理学与非理学之间相互关系的典型表现。作为理学大师的朱熹, 对非理学流派的苏轼学术进行了全面、深入和激烈的批评, 目的是要扼制苏学势力、专树理学一统。这是朱熹之于苏学的主要态度。但朱熹又能认识到苏学的某些内容符合理学发展, 因而在其“集大成”的学术构建中,对苏学作了较多选择性的吸取, 从而较大地丰富和完善了理学体系。这一相反又相成的态度充分说明, 理学与非理学之间主要是对立关系, 但又有统一性, 后者尤其值得今日研究者注意。  相似文献   

20.
论朱熹理学体系的“源头活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熹的理学体系集北宋理学之大成,而又高于北宋理学.因为这个理学体系融儒释道三家为一体,亦即以儒学为主体,又兼采道家的"道"和佛学的"一多相容"思想.这也就是本文所讲的朱熹理学体系的"源头活水".朱熹将这些"源头活水"融合于他的理学体系之中,因而提高了中国古代思想文化,提高了中国哲学的思辩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