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元代戏曲理论中的"娱乐"说经过三个发展阶段,从以"娱乐"说为主到戏曲"娱乐"功能与政治功能并重,再到"娱乐"功能从属于道德风化功能,反映出元代戏曲理论发展的历史轨迹.  相似文献   

2.
娱乐性是大众文化的一个突出特点,正因为这一特点,大众文化在满足人们的娱乐休闲、缓解负面情绪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然而在市场逻辑的支配下,大众文化开始只追求娱乐效果,放弃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即出现了过度娱乐化倾向。促使大众文化从娱乐到过度娱乐这一转变的主要因素,是表现为无聊、郁闷、焦虑的社会负面情绪和媒体商业化运作。  相似文献   

3.
中国电视已然走向一个全新的娱乐传播时代。这一时代正见证着传统媒介的衰落、数字网络媒体的勃兴;曾经的电视文化与美学追求在收视率和市场化的悬崖边摇摇欲坠,来自欧洲、美国的娱乐秀蜂拥而至,从歌手到准歌手、从运动员到业余运动员、从形单影只的宅男宅女到星光黯淡演艺明星,都在这一波娱乐狂潮中寻  相似文献   

4.
新闻娱乐化是市场经济特定发展阶段的必然产物,是符合新闻传播规律的自然现象.都市报的新闻娱乐化是以灵活多样的形式、趣味性丰富的内容、强烈的视觉冲击以及富有刺激感的娱乐效应,为受众提供轻松、愉悦的阅读氛围并满足其多元的文化需求.然而,对都市报娱乐功能的过分强化,会使新闻与娱乐之间的界限变得日益模糊,最终导致新闻与娱乐的错位.  相似文献   

5.
刘英姿 《兰州学刊》2010,(7):151-153
媒体娱乐化的趋势日益明显,影响了受众对现实世界的认知和判断,尤其是深刻影响了大学生的生活规则和文化道德的养成。文章采用社会统计调查的方法分析娱乐新闻泛化对大学生媒介素养的影响,并探讨了对大学生进行媒介素养教育的方法与措施。  相似文献   

6.
程肇琳 《学术探索》2004,(3):106-109
报纸的娱乐报道应有自己的文化追求,那就是要彰显独立个性,拒绝跟风赶浪;要追求高雅,摒弃低俗;要传播人文关怀精神;要从娱乐感官上升到追求娱情娱心。如此,一张报纸才有望在其文化品质上"不同凡响",真正成为一张广受读者喜爱与重视的大报。  相似文献   

7.
1920年代的中国电影界,开心公司"专门以引人开心为唯一之目标",大中华百合公司"欧化"而时尚、华丽、好看,天一公司"用娱乐做主观去消遣(历史)",加之"武侠神怪片热"强调"惊心悦目的 娱乐"等等,形成了势力最强大、持续时间最长的"娱乐"电影思潮."娱乐"电影思潮注重开心和消遣的艺术追求,尤其是舆论界围绕"娱乐"思潮展开的探讨,对于中国现代民族电影的观念建构和创作实践,在正反两个方面都有深刻的教训和启示.  相似文献   

8.
在西方传播学者对大众传播媒介功能的经典论述中,"提供娱乐"是大众传播媒介不可或缺的四大功能之一。让观众在忙碌之余得到快乐放松,是电视节目娱乐秀的核心价值。中国内地电视的娱乐节目形态,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单一到多元"的演进过程。20世  相似文献   

9.
新闻娱乐化现象产生于19世纪30年代的美国,近20年来,新闻娱乐化在中国逐渐步入兴盛时期,尤其是在90年代以后达到了一个高峰,引起了社会各界广泛的关注。理论界对此众说纷纭,有人举双手欢迎,也有人深表担忧。本文试从新闻娱乐化的综述评价与正面引导角度作一简略分析。  相似文献   

10.
国内抗战剧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各大电视频道,成为引人注目的电视文化类型之一,呈现出遍地开花的独特景象.如今的抗战剧娱乐化现象日益明显,已呈现出类型化、模式化的泛化发展态势.抗战剧卸下了宣传教育的“包袱”,变为纯粹的娱乐品,自是有其内在逻辑.在探寻抗战剧娱乐化现象背后的逻辑时,可以发现这一现象不是受某一个单方面因素的影响而出现的,而是多个主体共同推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娱乐化视角下的商业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娱乐被认为是企业获得持续竞争优势和盈利不可或缺的添加剂,娱乐化商业模式已成为现代企业超越竞争及获取成功的重要手段。近些年来,我国企业的娱乐化经营方式多样且逐渐发展为一种主流趋势,企业在进行娱乐化经营过程中显示了活动上清晰定位、环节上创新设计、运作上整合造势等特点。企业在采用娱乐化商业模式之时可从下面几个方面把握:以清晰定位匹配娱乐形式、以整合资源锻造独特品牌、以构建互动机制开创赢利渠道以及立足创新应对多变挑战。  相似文献   

12.
试论电视新闻娱乐化的策略和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走到今天的电视新闻娱乐化,应该如何提高自身?本文从电视本身的特性,和电视新闻娱乐化自身的优势等方面,为电视新闻娱乐化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一些看法,并指明电视新闻娱乐化是一种新的新闻叙述方式同时它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新闻策略。  相似文献   

13.
晚清上海开埠后西式娱乐大量进入,其传播路径包括文明示范的精英文化传播、商业盈利的大众文化传播、教会学校的教育传播,西式娱乐的传播路径与西方近代文明的传播轨迹重合。在中西文化的交汇中,旅居上海的传统文士们习惯性地用传统文化参照系统来认知西式娱乐活动,要么斥之为“奇技淫巧”、“古已有之”的娱乐;要么将各种西式娱乐活动与军事、政治纠结在一起,推敲出“舒筋力”和“尚武”的意义,在文化和政治的束缚下忽略了娱乐消闲放松这一重要功能。而普通大众因处于传统文化的边缘地带,趋新鹜奇的心态让他们坦然接受了西式娱乐,但容易在享乐中忽视人生积极意义的探索,沉溺于世俗生活,滑向享乐主义和消费主义。  相似文献   

14.
西汉俗文化的昌盛为史家之公认,它与汉代崇雅的文化大传统相并行。西汉俗文化的盛行集中表现在娱乐之风的昌炽。考察西汉娱乐之风昌炽的时代动因,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原因:一是雅乐衰微,楚风劲吹,这一文化背景为娱乐之风的勃兴提供了肥沃土壤;二是皇帝雅好,身体力行,皇室成员成为娱乐之风的强劲推手;三是炎汉盛世,经济发达,娱乐需求的激增促成了娱乐之风大炽;四是经学昌明,神话政治,歌舞娱乐发挥着安世化民的政治功能。  相似文献   

15.
瓦舍文化是一种娱乐文化,宋元戏曲是在瓦舍勾栏成熟起来的我国民族形式的戏剧,它必然带有娱乐文化的某些特点。本文主要从喜剧品格和大团圆结局两个方面,观照宋元戏曲的娱乐趣尚。  相似文献   

16.
胡晓溪 《理论界》2006,(5):129-129
本文结合实际阐述了娱乐化是整个人类文明发展的大趋势,而大众传媒中受众面极大的电视与娱乐是天生的一对。它既引领社会向上,又与大众亲和,具有娱乐功能。  相似文献   

17.
短信是一种新出现的语言现象,而其中受人们喜爱的是娱乐短信。从新兴修辞格的角度来分析娱乐短信,同时兼以语用、语法等辅助手段对短信中的修辞格如换算、添加、释语、设图、合语、同字等进行具体分析,探索其中的规律以及表达效果,这对理解这种语言现象是有积极意义的。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新闻界,日益明显的新闻娱乐化趋向已形成一种潮流,大有左右新闻传媒之势.有人对此持反对意见,将新闻娱乐化视为洪水猛兽,认为新闻的娱乐化必将导致媒介的庸俗化.也有人完全赞同,将新闻娱乐化看做争取受众和市场的法宝.应该如何看待当前愈演愈烈的新闻娱乐化现象这个问题,需要我们深入地分析它的成因和利弊,从而正确地认识这一现象,处理好新闻与娱乐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汉语社交称谓语"先生"的古今嬗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汉语社交称谓语"先生",在发展中发生了很大变化.指称对象从有德识的长者到普通人,呈现通用、泛化的趋势;与交谈者之间的身份差距以及亲疏程度等相呼应,"先生"这一称谓使用的原则从"等差"演变为"情感"."先生"演变的原因不能从称谓自身中去寻找,而应该到称谓之外的社会和交际的人中间去寻找.其使用形式的多样性为称谓者根据不同的需要而有所选择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20.
<正>2010年1月,中华书局出版了王永平先生的大作《游戏、竞技与娱乐——中古社会生活透视》(以下简称《游戏竞技》),以一段精彩的历史回顾,向世人奉献出了中华大地娱乐文明的学术成果。过去,人们总是把娱乐游戏当作生活的点缀,很少有人下功夫去发掘中国古代的游戏内容,考察其中蕴含的社会意义。而王永平先生独辟蹊径,从游戏、竞技和娱乐三个范畴来探索社会生活现象,获得了很多新发现,得出了很多新见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