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皖春同志在《安徽日报》上回答一个读者的问题时,提出了这样的论点:——人在认识过程中,必然要犯错误;错误必然有两极;两极必然要转化;因此人的认识通过“左”右摇摆而达到正确,是客观规律。这个论点,引起了很多人的兴趣,有的赞成,有的反对。为了答复反对者的批评,皖春同志又写了—篇文章,题为《正确与错误的辩证法》。在这篇文章中,皖春同志不仅肯定了原来的论点,而且还补充了一些新的论点,其中最重要的,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2.
皖春同志在探讨识发展过程的时候,继“经过左右偏离达到正确”这个提法之后,又提出了“正确——错误——正确”这个公式。他把这个公式说成是认识发展的—般规律、普遍规律。这个公式的核心,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错误“是两个正确之间的一个必经的中间阶段,是达到下一个正确的必由之路”;他并且在结束语中说,关于这个问题,“其实在经典著作中早就解决了”。皖春同志还说,否认了这个公式就是否认了正确与错误的辩证法,就是否认了认识过程的曲折性,就是违反了辩证法,就是认识论上的形而上学。  相似文献   

3.
人们在认识过程中是不是必然要发生错误?这是关系到人们在理论和实践中如何正确地认识、防止和克服错误,从而力求不犯或少犯错误的重大问题。对于这个问题,皖春同志在《怎样理解“矫枉必须过正”》(以下筒称第一篇文章)和《正确与错误的辩证法》(以下简称第二篇文章)两篇文章中,不仅作了完全肯定的答复,而且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群尽论证,我不同意他的看法,下面就这个问题发表一点意见。皖春同志在第一篇文章中说:“从人类认识的规律来看,从不认识到认识,从错误认识到正确认识,从不完全的认识到完全的认识,是一个曲折的  相似文献   

4.
近来,学术界在真理和错误的关系问题上,提出了一些不同的看法。陈翰伯同志认为,相对真理是包含错误的,他并从多方面作了论述。我觉得这个观点是值得商榷的。一陈翰伯同志认为,从真理是过程原理来看,相对真理是可能包含错误的。他说,正因为真理是一个过程,在“还没有完成一次认识运动以前”,认识中“正确的部份和错误的部份往往互相渗透、互相依存、互相制约、互相排斥。因而,……某些相对真理包含错误”,不能“从一次认识运动的终点上来看真理和错误的对立。”又说,如果承认真理是一个过程,就应该对认识过程中出现的理论(如燃素说)“作历史主义的评价,就应该承认其中包含相对真理,也包含错误。”  相似文献   

5.
什么是“自由”?什么是科学的自由观?马克思主义为何观察自由?我们应当如何认识自由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发展?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回答这些问题,是当前理论界的一个重要任务.一、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是自由的基础在自由理论发展的历史中,德国古典哲学克服了法国唯物主义的机械决定论和宿命论,在辩证地理解自由及其与必然的关系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为马克思主义辩证的、历史的唯物主义自由观的形成准备了条件.黑格尔认为必然是自由的前提,把自由和必然抽象地对立起来是错误的.“这种不包含必然性的自由,或者一种没有自由的单纯必然性,只是一些抽象而不真实的观点.”他说:“自由本质上是具体的”,  相似文献   

6.
革命导师列宁在长期的革命实践和理论探索中从不同角度论述了自由。其中他从哲学的高度对自由这个概念的论述在马克思主义自由观中具有显著的地位。在哲学发展史上,最早触及自由与必然的关系问题的是洛克。后来斯宾诺莎较为深入地论证了自由与必然的关系,为自由理论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而对自由与必然的关系问题进行更为全面、深刻地阐发的则是黑格尔。恩格斯说:“黑格尔第一个正确叙地述了自由和必然之间的关系,在他看来,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黑格尔不仅正确地表述了自由与必然的辩证关系,而且他还把自由对必然的认识视为一个过程。但是,  相似文献   

7.
《社会科学》1984年第9期高潮升同志的《真理的价值性与阶级性》一文断言:“价值认识完全以阶级刺益和意志为转移”,“它所要分辩的”是“是否得当的问题”。企图说明价值认识没有客观标准,无所谓正确、错误,真理、谬误。 我想,这种断言似有片面性。利益对立的阶级对同一事件的不同评价的完整表述并非完全没有客观准绳而循。由社会的生产关系所决定的社会生活实际就是一种不由主体的主观意志所能任意转移的客观标准。比如在对太平天国的评价上,即使在封建社会的价值观念中,也存在着两种带规律性的认识:对于农民阶级来说,是好的;对于地主阶级来  相似文献   

8.
真理与错误的关系问题,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本文就当前讨论中提出的两个问题,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一) 真理和错误的关系问题,是认识领域中的问题。在认识领域中,真理和错误都是有确定的涵义的。真理是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在人们思维中的正确反映,错误是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在人们思维中的歪曲或颠倒的反映。因此,在人们的思维是否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及其规律这个问题上,真理和错误之间,是不可调和的、对立的两极,两者有着根本性质的不同,不能混为一谈。真理不能说成是错误,错误不能说成是真理。  相似文献   

9.
施平同志在本刊1982年第一期发表的《论知识分子的历史运动和作用》中明确指出:“知识分子,有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自身发生、发展、消亡的历史过程和运动规律”;“知识分子担负着继承、发展科学文化的特殊任务,是社会发展的精华力量”;“知识分子越来越发展,在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显要,这也是社会发展的标志之一”;“把知识分子的流动笼统地说成动摇性是不妥当的”;“把工人阶级与知识分子的关系当作皮毛关系的认识是不对的”;“体力劳动者养活脑力劳动者的观点是错误的”。经过一年多来的实践的发展,证明那篇文章的观点是正确的,站得住脚的。当前人们正在广泛议论知识分子问题,记者想再听听施平同志的意见,所以去走访了他。  相似文献   

10.
读了李振伦同志在《河北学刊》1983年第2期发表的《主观真理和客观真理》(以下称《李文》),受到一定的启发,但是我们认为,该文提出的许多重大观点不仅不能达到他所愿望的“澄清长期围绕真理讨论所出现的众多分歧”和“捍卫辩证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反而会将人们引向他途,所以在此同李振伦同志商榷。 一 从五十年代起,我国哲学界就围绕着什么是真理(包括主观真理和客观真理)的问题,展开了讨论。经过讨论,对于真理的“普遍”(《李文》的用语)看法是:真理是与客观世界及其规律一致的认识;或者真理是客观世界及其规律在人的意识中的正确反映;简单地说,真理就是人的正确认识。同《李文》相反,我们认为这个“普遍”的看法是符合马克思主义的、正确的。首先,真理是一种认识,因而包括所谓主观真理和客观真理,就都既不是人们的主观意识自身,也不是客观世界本身,而是主观对客观的反映,其中既带有人们的主观形式,也有不依赖于人们的意识为转移的客观内容;其次,真理作为认识,当然只是人们的主观对客观的正确认识,或正确反映,而不是错误的认识或错误的反映。既然真理是人们的主观对客观的正确认识,属于主观的范围,因此人们有时称其为“主观真理”。譬如,马克思就讲过“思维的真理性”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  相似文献   

11.
指出,“发展才是硬道理”是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一个重要科学论断。而要完整、准确地坚持这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必须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第一要辩证地看“发展”。邓小平同志谈“发展”,总是把发展同对国际国内形势的正确分析和科学估计联系起来。他谈“发展”,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是统一的,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是统一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是统一的,经济发展中的速度与效益、后劲是统一的。他认为我国目前特别需要集中精力发展经济;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的发展,“关键是看能不能争得较快的增长速度,实现我们的发展战略”。由此可见,邓小平同志的发展论是唯物的,辩证的,任何以  相似文献   

12.
孙月才同志在《实践决定论——自由的真理》一文中把马克思主义自由观归结为实践决定论,我十分赞同;但在他的论证中,有几个问题值得商榷。第一,在确定哲学史上决定论和非决定论观点的具体归属问题上,孙月才同志断言:“决定论一般是唯物主义的主张,斯宾诺莎就是机械唯物主义的决定论者。黑格尔可以说是唯心主义中绝无仅有的决定论者。”我认为,这一说法是不科学的。从逻辑上说,决定论与非决定论的对立既不等同于唯物论与唯心论的对立,也不等同于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其实质仅仅在于是否承认“不  相似文献   

13.
张道俊 《理论界》2007,(8):222-223
声母错误的本质在于广义的音位对立,声母缺陷与声母正确的本质在于非对立。缺陷是非对立中的比较相似,正确是非对立中的极其相似。广义对立原则可以衍生出四条评定声母语音的规则,这四条规则可以统领绝大多数与声母语音评定有关的错误细则、缺陷细则、非错误非缺陷细则。  相似文献   

14.
一、真理和谬误对立的绝对性 真理和谬误对立的相对性,是相对于真理和谬误对立的绝对性而言的。因此,在论述真理和谬误对立的相对性之前,先需谈一下真理和谬误对立的绝对性。真理和谬误作为矛盾的双方,当然是对立的,这种对立,在一定条件下是绝对的。在什么条件下是绝对的呢?条件有二:一、在真理和谬误的定义上,两者的对立是绝对的。因为就定义而言,真理是对客观对象的正确反映,谬误则是对客观对象的错误反映,在真理的定义里面是不包含有错误认识的,同样,在谬误的定义里面是不包含有正确认识的。真理和谬误在定义上的对立,也就是抽象的真理和抽象的谬误的对立。抽象真理是一种想象中的纯粹的真理,抽象谬误是一种想象中的纯粹的谬误。这种想象中的纯粹真理和纯粹谬误  相似文献   

15.
凡是值得思考的事情,没有不是 被人思考过的;我们必须做的只是试 图重新加以思考而已——歌德 赵紫阳同志在党的十三大政治报告中指出:“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在近代中国的具体历史条件下,不承认中国人民可以不经过资本主义充分发展阶段而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革命发展上的机械论,是右倾错误的重要认识根源;以为不经过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就可以越过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革命发展问题上的空想论,是“左”的错误的重要认识根源。”赵紫阳同志的这个论断,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对近一个世纪中国革命和建设斗争经验的科学概括和总结。它再次从历史辩证法的高度,为我们正确认识我国社会的性质和全党的奋斗目标指明了方向,也为我们克服各种“左”的和右的干扰提供了锐利的思想武器。这里,实际上提出了中国革命发展的超越与不可超越的理论问题。笔者认为,深刻  相似文献   

16.
<正> 长期以来,由于“左”的思想影响,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特别是把商品经济同资本主义经济等同起来,因而人们对发展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存在着许多不正确的传统观念,妨碍着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由于实行了对外开放和对内搞活经济的政策,带来了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对发展商品经济的重要性逐步有所认识;但是,要大力发展商品经济,还必须进一步清除那些妨碍发展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错误认识,树立正确观念。下面就发展商品经济需要树立的几个观念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关于批判地继承人类一切优秀文化遗产的理论,早已被实践证明了是科学的、正确的。这个理论,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毛泽东同志所继承和发展,并结合中国实际作出了自己的理论贡献。不可否认,“毛泽东同志晚年犯了错误”,致使他在批判继承的实践上与他的批判继承的理论发生了相背离的情况,但是正如《关于建国以来党  相似文献   

18.
(一)关于“人及其需要”斯大林同志在《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一书中,多次谈到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在具体的表述上也不尽完全相同。他在“雅罗申柯同志的其他错误”一节中说道:“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不是利润,而是人及其需要,即满足人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斯大林同志不把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表述为“人的需要”,而说成是“人及其需要”,这是为什么呢?斯大林同志在《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一书中的用语是非常严谨的,因此他这样讲,而不那样  相似文献   

19.
1985年4月,邓小平同志总结了我们过去干社会主义的最根本的经验教训:“我们建立的社会主义制度是个好制度,必须坚持.……但问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我们的经验教训有许多条,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搞清楚这个问题.”(《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16页).“要搞清楚这个问题”与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认识和把握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社会主义社会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决定着社会主义运动和发展的走向.因此,要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就要真正认识社会主义的基本矛盾;要解决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就要把握住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运动.而要能真正认识和把握住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必须在实践中对其“作深入的具体的研究”.对此,邓小平同志在1979年就深刻指出:“关于基本矛盾,我想现在还是要按照毛泽东同志在《关于正确  相似文献   

20.
自胡曲园同志的“对立的统一是辩证法的核心”一文在本刊发表后,先后接到好几篇与胡曲园同志商榷的文章,除舒煒光同志的文章和胡曲园同志的答复已分别在本刊第六期和本期发表外,其余来稿,因篇幅关系,未能全文登载,特摘要综述如下: 一、林天明、林丹明同志来稿: 1.根据胡曲园同志的说法,似乎只有对立面的统一才是辩证法的核心,而研究对象本身的内部矛盾却不是辩证法的核心。他们认为,这种说法是不能成立的。 2.胡曲园同志为辩证法的核心下的定义——对立的统一是辩证法的核心——有缺陷。因为,“对立面的统一”这个概念有二种含义,在通常的情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