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体”或“本体”是张载哲学中的重要范畴。张载通过“体”与“本体”,从不同的层面规定“气”范畴,论释自己认定的事物本原,建构自己的哲学系统。在张载的著作中,“体”与“本体”的范畴的意蕴并不完全相同,需要深入地解读与辨析;这种解读与辨析,既需要注意张载著作中“体”与“本体”范畴出现时的语言环境,又需要注意张载建构其哲学体系的基本思路与理论追求。惟有如此,才能避免对张载哲学中的“体”与“本体”范畴的误读与误释,从而正确地论定张载哲学的旨趣与价值。  相似文献   

2.
审美也是一种终极关怀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人类的终极关怀主要有三种形式:一种是给多样的现实世界以统一之本体存在的哲学承诺;一种是给有限的个体生命以无限之价值意义的宗教承诺;一种是给异化的现实人生以情感之审美观照的艺术承诺。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哲学之本体论和宗教之形而上学分别面临着学理和信仰上的危机,在这种情况下,艺术之文化形式需要自觉地承担起为人类提供终极关怀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3.
费尔巴哈的"宗教"情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费尔巴哈的"宗教"情感和传统的宗教情感有本质区别,是费尔巴哈作为一个无神论唯物主义者热爱自然、热爱人类、热爱生活的崇高精神境界.他试图建立"新宗教"取代旧宗教,实质上是要建立新的哲学取代旧的哲学,也意味着用新的文化取代旧的文化.他反对宗教,但不否定宗教的精华,实质是反对过时的旧的思想、理论.他提出的用爱的情感取代宗教的思想,对今天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现代格律诗与自由诗共同创造了百年现代汉诗的辉煌.现代格律诗诞生于草创期白话新诗过于散漫随意、放纵情感泛滥而彰显诗艺粗疏的20年代初期,它是自觉从诗的本体出发重新面对诗歌的形式和语言要求的现代性追求和诗艺提升的探索.其产生发展演变的漫长历程,伴随着几代诗人和诗论家的艰辛跋涉和拓殖,他们肩负着新诗艺术建设的责任,提出独到诗观并以卓有成效的艺术实践,使现代格律诗在今天获得广泛认同并在新诗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5.
以环境哲学为研究视域的文化自觉是站在明确的生态整体主义立场的学科文化自觉。它以哲学为衔接点,把环境与广义的文化联系在一起,努力为环境哲学寻求新的增长点。而弱的非人类中心主义观念作为观念侧翼,更细致地修复破碎染尘之人心。让人类有效地从社会走向自然,又从自然回归社会。审视以环境哲学为研究视域能否实现文化自觉?它必须立足以环境哲学的语境与方式思考文化自觉的可能与必然,并应用环境哲学的方法与逻辑阐释文化自觉的内涵与趋向。环境哲学所固有的自然之翼,是其学科存在的本质特征。但如若停滞于自然界的现象,而无文化元素的参与和交融,环境哲学的困顿将会在现象与抽象之间迷失。而文化元素的加入,又必须在自觉的前提下进行,它一方面是为融合确定边界,另一方面是为渗透找到根据。以对人类与自然界高度负责的精神,文化自觉与环境哲学都有着共同的使命:欣赏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6.
庄子的气论及其哲学、美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是中国哲学的一个本体论范畴,也是庄子哲学的一个核心范畴。庄子的"气"具有三种基本的意义。庄子认为人生的理想境界就是通过"听之以气"的途径而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真人、神人、至人的境界。庄子的"气"论对中国哲学影响巨大,奠定了"气"的宇宙文化在中国文化世界中的重要地位。它生成了中国文化的审美理想、审美范式及其美学的独特品质,对中国美学也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20世纪以来,中国知识分子对现代性的诉求引发了三次文化高潮,其中"五四"新文化运动产生于外源性文化危机,是以少数知识精英为主体的一场文化革命;80年代"文化热"源于市场经济体制下知识分子的文化自觉;而近年来的"国学热"则是在全球化背景下知识分子与普通大众的共同选择.从新文化运动到"文化热",再到"国学热",三种文化现象显示了在文化转型过程中文化主体正从少数知识精英扩展到普通大众,在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不断整合过程中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强大生命力.  相似文献   

8.
对文化优化的内涵与实践进行了探讨和研究,认为文化优化是高度自觉的文化主体,按照"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相统一"原则,对文化本体的自主控制、设计、管理和调节。文化优化实质是直面文化本体的文化创造,是基于文化自觉之上的文化自为,是人之本体存在的主体性建构,是文化发展的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是一种不可低估的文化力量。  相似文献   

9.
以蒙培元、李泽厚为代表的当代中国学者认为,道德理性主体不仅存在压制情感的现实弊病,而且其本身就是一种缺乏实质内容的抽象概念,因而存在着脱离现实世界的本体论缺陷。为此,他们提出了各自的情感主体理论予以矫正。其中,李泽厚提出的“情本体”立足“历史人类学本体论”,确立了情理调配的经验性心理情感的本体地位;蒙培元构建的“情感儒学”以弘扬儒家道德价值的实存意义为目的,确立了寓理于情的先验性真情实感的本体地位。然而,这两个思想进路不同的情感主体理论仍然是一种主体哲学的论说,因此,无法有效摆脱主体哲学的普遍困限。尽管如此,蒙培元、李泽厚的情感主体理论蕴含的生存论意味也预示着新的理论可能,这正在成为当前中国哲学主体观念重建的一个方向。  相似文献   

10.
西方哲学以客观主义形而上学为主线,从形而上学本体到形而上学主体的演变始终脱离不了先验理性的禁锢,语言哲学史见证了不同人本观的更替。古希腊传统哲学寻求形而上学本体,语言工具论得以产生。近现代肇始于笛卡尔的形而上学主体演变为康德的能动先验自我、黑格尔的绝对自我,他们的唯理论、先验论的哲学根基推动了现当代语言哲学先验语言逻辑的蓬勃发展,直至“体认语言观”的出现,学者们才认识到语言和认知的本质,开始重新审视主客体的双向互动。  相似文献   

11.
道体、性体和心体是牟宗三道德本体论构建的核心概念,是牟宗三构建"道德形上学"的理论支点。道体是形而上的根据,是牟宗三道德本体论的逻辑前提,性体是从道体养成心体的必要环节,是不同主体成德的内在根据,心体是具体化的性体,是在社会实践中培养起来的道德之心,是人性的具体体现。因此,只有从道体、心体与性体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出发,才能从先验的层面上理解牟宗三的"道德形上学"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哲学从本质上讲是一种实践本体论哲学,但传统的教科书体系仅从物质本体这个意义去理解和诠释马克思主义哲学,有很大的局限性。造成这种物质本体论局限的根源主要有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史实根源和物质本体论局限的方法论根源。传统教科书的物质本体论局限对从理论层面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及对实践层面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应用和教育都有很大的危害。  相似文献   

13.
高等教育本体价值追寻与高等教育思想转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大学思想由自由教育向通才教育再向文化素质教育转变的分析表明,高等教育思想的转变是以高等教育本体价值为"轴心"。当下提出的文化素质教育是对高等教育本体价值与工具价值本末倒置、体用不分的反向思维结果,并认为,"人本化"的高等教育价值取向是当今高等教育的价值依归。  相似文献   

14.
教育即人性建构——教育本体建构的新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本体建构是人类历史和教育发展的必然。教育本体是教育独立、教育科学知识建构的根本所在。笔者认为,教育本体就是人性建构。人性建构作为教育本体,是教育科学研究发展的必然。  相似文献   

15.
论太极范畴的自然哲学意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太极是用来统一阴阳、五行观念的最高范畴,它既是自然的本体,又是自然的存在样式。自然本体是混沌与有序的统一体,太极既是本体混沌的样式,也是其有序的样式。太极内部的阴阳对立统一,既是自然事物解体走向混沌的原因,也是自然事物自组织发展转化为新事物的原因,因此太极是自然有序的源泉。太极既是具体自然事物开始,又是具体自然事物的终结,同时,又是具体自然事物的极至。  相似文献   

16.
红色旅游的政治性和教化性在旅游者中形成了一种心理定势,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它的旅游吸引力,也影响了红色旅游的市场化和国际化进程,有关红色旅游价值的讨论备受关注。从价值论角度,红色旅游包含本体价值和认识价值两个层面:本体价值揭示的是红色旅游"存在"的意义,它包括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遗产价值;认识价值体现的是人们对红色旅游当今价值的一般认识,它包括政治价值、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红色旅游的本体回归是以本体价值为理论基础提出的,并通过历史回归、文化资本再生产和人类共同精神财富的传承等途径开展,从而增强红色旅游的本真性、文化性和国际性,提升红色旅游的品质内涵,进行旅游产品的升级换代。  相似文献   

17.
新世纪文艺理论的建构如何推进?细审近30年来学科反思成果,最重要之一是对20世纪美学、文艺理论逻辑基点囿于“大哲学”之实践(劳动)论、经济基础决定论局限的认识。与此同时,文化作为历史与现实的共时结构体系及本体性功能日益揭示凸显出来。文章就人的文化存在、文化对审美艺术活动的本体意义与文艺理论的创新建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关于本体论演化的历史考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虽然本体论一词近代才使用,但本体论思想却自古以来就有。从历史上考察,可以把本体论分为古代本体论、中世纪本体论、近代本体论和现代本体论。本体论的现代意义表现在:变"本体是什么"的提问方式为"本体应该是什么",变描述本体的存在状况为评价本体对人的活动的意义。所以,本体论在现代哲学语境中只是思维的逻辑前提,是一种与传统本体论截然不同的"本体论承诺",合理性与非实体性是其主要原则。  相似文献   

19.
我能够期待什么——论审美价值的本体论承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审美价值的本体论内涵是一种期待,它一方面不同于知识所承诺的真理, 另一方面也不同于伦理学所承诺的信仰, 同时它还不同于现代主义美学所承诺的拯救。从符号角度讲, 它既不是指向客观世界的工具性文化符号, 同时也不是指向主体结构的人文性伦理形式。对于审美价值的本体分析来说, 它的前提是首先清理掉上述三种历史的承诺方式。生命最高的审美原则就是存在本身, 而既非作为人类内在性的道德主体结构, 也非与此相对而生的外在的人的对象化力量。它本质上是一种由消解主体结构之后而得到的松驰与平静, 是康德所指出的无功利的自由,是存在本身的美。  相似文献   

20.
中国和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都经历了从认识论向本体论的跨越。卢卡奇把社会存在当作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从这种本体论出发讨论了审美(艺术)特性,但他的本体论没有给自然留下应有的位置,因而没有对自然美,对美的感性本质做出合理的说明。李泽厚把他的本体论叫做人类学本体论,并把审美与艺术置于人类本体之上,但有关“工具本体”与“心理本体”的二元设定,使它失去了内在的统一性,并最终导致了美与美学本身的解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