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茶坪瑶族村至今流传盘王神话.最初瑶民奉盘瓠为其先祖,后在与其他民族的文化交流中,盘瓠与盘古杂糅,盘王的身份发生转变.上世纪80年代,罗仙岭上的老盘王庙得以重建,近年当地又在茶坪瑶族村建成新盘王庙,新老盘王庙是茶坪举行"还盘王愿"仪式的重要场所.当地借助申报非遗项目拉动旅游产业,实现对盘王神话、信仰和祭祀仪式的开发,但仍面临一系列急需解决的难题.  相似文献   

2.
"还盘王愿"是盘瑶人民为缅怀始祖盘王的功德、祈求盘王的保佑而举行的隆重的祭祀活动."盘王舞"是"还盘王愿"祭祀仪式中全部舞蹈的总称.文章分析了"盘王舞"的典型舞蹈中具有增强瑶族族群认同、沟通神人关系、宣泄宗教感情等宗教舞蹈的功能.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分析瑶族还盘王愿仪式,认为盘瓠崇拜仅存图腾崇拜的形式,其内容已严重道教化,成为瑶传 道教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4.
瑶人历史上的迁徙在瑶族史诗《盘王大歌》中有较详细的记载,相关的官修史籍也可旁证。瑶人的迁徙在文化意识上的特征主要体现在迁徙的被迫性和始终伴随着伤感与辛酸.瑶人每一次迁徙都是走入更遥远的山林.走入莽荒.离中原文明愈来愈远。另一方面,他们迁徙时也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在苦难中体现出一个民族坚忍、自强、奋斗、不屈的精神。  相似文献   

5.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实施的背景下,一些民族的传统文化得到了传承与保护,并在新环境下得以再生产。受到当地政府资助的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恭城瑶族自治县首届五冲瑶盘王节,展示了当地瑶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还盘王愿。盘王节过程包括展示性庆典、还盘王愿、民众活动3个方面,未变要素与已变要素两个方面反映了还盘王愿仪式在盘王节中的再生产过程,显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背景下民族文化再生产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瑶族长鼓舞的文化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鼓舞是瑶族的民间舞蹈,是瑶族人古老的原生态艺术表演形式,它融歌、舞为一体,反映了瑶族独特的文化内容与特征,是瑶族民族历史、情感、精神与价值观的再现与记忆,反映出瑶族人民的民族心理、审美情趣、风俗习惯和理想追求。  相似文献   

7.
作为我国少数民族文学丛书之一的《瑶族文学史》,是一部在瑶族文化视野下 ,全面系统、客观详实地评述瑶族文学史的专著。展现出瑶族文学的发展规律和艺术魅力、瑶族历史的演进历程、瑶族宗教信仰发展史以及瑶族传统文化中独有的族群意识、结构等丰富内容 ,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对瑶族文化发展有着划时代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瑶族服饰自古以来便五彩斑斓,绚丽多姿,是瑶族文化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研究瑶族服饰文化的特点及其功能,对弘扬瑶族文化具有重大意义。一、瑶族服饰文化的特点瑶族服饰与瑶族文化的发展息息相关,它将瑶族的民俗风情、宗教信仰、审美观念、工艺技能等文化传统浓缩汇集于一身,从而形成了鲜明特点,其表现是: (一)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各地瑶族由于所处的地理环境不同,经济生活各异,在服饰上形成了众多的款式和鲜明的地域风格。  相似文献   

9.
瑶族民间组织是指在瑶族社会中,由瑶民自发组织形成的,调整瑶族社会关系的村寨机构。瑶族民间法是指瑶族人在处理和调整民族成员之间的关系时,用以约束全体成员,维持社会秩序,解决争端和纠纷,逐渐形成的共同行为规则。瑶族民间组织和民间法在当今瑶族社会中仍有现实的影响,这些影响是多方面的,既有维护社会治安、促进瑶山经济发展、传递民族文化的正面影响,也有阻碍瑶族社会发展的守旧、保守落后的负面影响,我们必须因势利导,发挥其积极作用,消除其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0.
运用文献分析及跨文化交流理论,结合实地考察,探讨了美国瑶族文献与世界瑶族迁徙地之关系。指出中国、东南亚、美国是世界瑶族迁徙的三大要地,美国瑶族文献中藏有大量瑶族迁徙文化信息,通过对这些文献作文字与书写方式、纪年方式、人名与地名以及内容与类别的考释,证明文献的所有者是明清时期由中国陆续向东南亚一带迁徙的瑶人。对这批瑶族文献进行抢救性发掘与比较研究,便于从更广阔的文化视野探讨世界瑶族文化的特质,找出其间的文化异同,促进世界瑶族文化的发展与繁荣。  相似文献   

11.
汉文在瑶族社会中长期的传播并已广泛地被瑶族所使用。汉字究竟是原来意义上的汉字,抑或已演变为瑶文,还是具有双重性质的文字?客观地研究和认识这些问题,无疑对当前在瑶族社会推行拚音文字,学习汉语文和对瑶族古藉文献的整理出版都将是有益的。 一 汉文在瑶族社会中的传播 1、汉文传进瑶族社会的时间 汉文传进瑶族社会的历史十分久远,这为瑶族知识分子和瑶族问题研究者所公认,记述瑶族社会历史和宗教生活的重要文献  相似文献   

12.
瑶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并以勤劳勇敢著称的山地民族。由于瑶族没有自己的文字,汉文献对瑶族的记载不仅是零碎的,而且往往把瑶族先民与壮、苗、畲等族的先民混杂载入史书中,所以使后人对瑶族族源的研究感到非常困难。关于瑶族的来源问题,目前学术界分歧较大,概括起来主要有三种:一是主张瑶族源于长沙武陵蛮,学术界多数接受此说;二是主  相似文献   

13.
中国境内的瑶族,现有142万余人。瑶族在形成和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赖以生存的物质财富,创造了灿烂的民族文化。绚丽多彩的民间文学,是其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瑶族民间文学是瑶族劳动人民的口头创作。它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反映了瑶族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感情,表现了他们的审美观念和艺术情趣,是瑶族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作才能的结晶。瑶族民间文学大致包括神话、传说、故事、歌谣、说词等种类。近年来,笔者在研究瑶族民间文学过程中,发现瑶族民间文学与宗教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无论是神话、故事传说,或者是歌谣,无不渗透着宗教的内容与色彩。本文拟通过对这一现象的分析,试图阐明宗教与瑶族民间文学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瑶族是历史悠久、文化丰富的居住在我国南方的民族。在长期的社会发展中,瑶族形成了内容全面、功能突出、影响深远的刑事处罚习惯法。瑶族刑事处罚习惯法包括处罚方式、处罚种类、处罚执行等内容,表现出瑶族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瑶族是历史悠久、文化丰富的居住在我国南方的民族。本文通过对广西金秀瑶族自治县六巷瑶族村规民约的分析,指出受到瑶族固有习惯法影响的六巷瑶族村规民约与国家制定法基本一致,瑶族村规民约与国家制定法也存在冲突和矛盾方面,需要加强瑶族村规民约与国家制定法的协调。  相似文献   

16.
瑶族传统禁忌作为一种民俗文化事象,具有自我保护、心理调适、社会整合和存在解释等民俗功能。瑶族传统禁忌产生的原因是十分复杂的,最主要的是源自瑶族先民对生存经验的总结和记取、对天地万物的崇拜和畏惧和对人生欲望的克制与限定。瑶族传统禁忌对瑶族社会的经济和文化生活既有积极的意义,亦有消极作用,二者相依相存。  相似文献   

17.
瑶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有1400万人口,瑶族铜鼓舞是瑶族文化的精华,它广泛地流传在瑶族民众之中,成为一种必不可少的,影响深远的群众性文化娱乐项目,并在兄弟民族当中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桂西北的都安、大化、巴马、东兰等地,瑶族铜鼓舞更是广泛普及,代代相传,经久不衰。每逢红白喜事,瑶族同胞便跳起铜鼓舞,以示庆祝或者哀悼,或者  相似文献   

18.
瑶族是我国古老的民族之一。瑶族的“打卦”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对瑶族人民的社会生活和思想意识有着一定的影响。整个“打卦”活动共21天,分为两个阶段,其中主要阶段的活动具有较强的观赏性,它不仅是瑶族人民增强体质的一种方法,而且是瑶族人民进行传统教育的一种方式;同时也是对瑶族人民的民族性格、意志及民族向心力进行塑造的一种手段。  相似文献   

19.
长鼓舞是瑶族地区流传最广泛、影响最久远的民间表演艺术,是融入瑶族同胞血脉之中的身体记忆和生活常识,是瑶族人民精神信仰和社会生活的形象载体。瑶族长鼓舞深厚的文化积淀、丰富的共性语汇,在经济社会转型和城乡生活空间急剧变化的当下,有着标志族群形象、促进文化自觉、凝聚民族力量等重要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20.
广西南丹县里湖瑤族公社岩洞葬调查及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瑶族地区的岩洞葬,对研究瑶族历史、了解古代瑶族政治、经济、文化、风俗习惯、宗教信仰、体质特征以及瑶族与其他民族的关系等等将有很大帮助。过去,古籍文献有关瑶族岩洞葬的记载甚少,目前史学界对这方面的论述也不多见,有些学者则认为悬棺葬(含岩洞葬)乃是百越族群和濮、僚的一种葬俗。对于瑶族是否也有此种葬俗,则未遑考证。因此,对瑶族地区岩洞葬进行一次调查,很有必要。我们于一九八二年七月廿一日到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