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政府—公民"互动共治模式是更为契合当前中国治理现状的治理模式,也是通往善治的必要阶段。构建"政府—公民"互动共治模式有三个主要对策:第一,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提升共治能力;第二,培育公民社会,建立合作机制;第三,发挥媒体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2.
对政府行政权力的监督一直是政府在对国家进行治理的过程中所要关注的话题,特别是在当代中国所处的转型社会中,如何让政府的行政权力真正的做到"权为民所用"更是被推上了政府有效治理的高点。本文主要从我国当前对行政权力的监督所存在的问题入手,来说明强调行政权力的外部监督和内部监督,建全对行政权力监督方面的法制,推行行政问责制,以德制权这多方面的监督手段对建全我国的行政权力监督体系的作用。研究如何更有效地对我国政府行政权力的监督是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3.
如何防范群体性事件是政府有效运作亟待解决的重大社会问题之一。政府信息公开在保障公民知情权、防止权力滥用、扩大公众参与等方面具有独特功用,发挥该功用可有效防范群体性事件。  相似文献   

4.
采英拾贝     
《领导文萃》2012,(16):38
常看有报道用"倒逼"一词,一直觉得怪怪的。现在的用法,多用于公民监督政府之类。那意思,政府监督公民才是"正逼",才顺理成章。而公众也长期这样默认,所以才有了"倒逼"一词。以后请大家改过来,公民监督政府是理直气壮,是天职,是"正逼"。  相似文献   

5.
李凡 《领导文萃》2012,(16):25-28
现在谈软实力的人越来越多。其实,不仅在国际关系中,各国政府内部治理中也同样有软实力的问题。软权力和软实力由同一个英文词soft power而来。国际关系中称软实力,但在国内政治治理中,称为软权力更合适。什么是政府治理中的软权力?它不是通过强迫或物质收买,而是让对方在无形中接受自己的  相似文献   

6.
任何权力不受制约必然导致腐败,对国家权力的行使缺乏必要的监督制约,则会形成对公民权力的侵害。20世纪90年代腐败犯罪的一个显著动向就是涉棠的高级干部的明显增加、涉及的金额越来越大。为什么这些犯罪动向有增无减、屡禁不止呢?我因的监督体系机制还存在那些不足与缺陷?我们又如何更好地监督政府,实现权力的制约?这都是本文试图探讨的对象,以寻求克服权力拥有者腐败现象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善治,即善于治理,犹善政,是国家在公共利益最大化社会管理过程中,政府与公民对公共生活的合作管理,是国家与公民社会的一种新颖关系。善治有合法、透明、责任、法治、回应、有效等特点。善治理念下的政府治理,是政府运用政府权力和管理方法,更好地对公共事务进行控制和引导,有效管理社会的治理。  相似文献   

8.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规范政府及领导干部的权力,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这意味着地方政府权力空间将进一步受到约束,领导干部的权力进一步受限,也势必对政府的运转和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领导干部如何在权力受限的情况下,用好手中权力,发挥更大作用,成为亟须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合理运用权力,适当下放权力,擅长借用权力,敢于晒出权力,统筹配置资源,努力做到"限权而不限能"。  相似文献   

9.
<正>公众参与,是指政府在制定公共政策、决定公共事务或公共治理时,由相关机构通过开放途径,从公众和利害相关人或组织获取信息、听取意见,并通过直接与政府互动,对公共决策和治理行为产生影响的各种行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一个基本前提就是政府职能体系的科学化、规范化界定,逐步建立政府的有效限权、放权和分权体系,即建设有限政府。政府既要"有限",对权力加以限制和规范,  相似文献   

10.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推行地方各级政府及其工作部门权力清单制度,依法公开权力运行流程"。权力清单势在必行,它的意义不仅在于理顺政府职能、政府还权于市场、社会,更在于成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支点。格局决定结局,高度决定力度,对权力清单有什么样的认识,就有什么样的决心、什么  相似文献   

11.
陈雪龄 《经营管理者》2013,(22):286-286
作为一种以国家权力形态为主要关注对象的理论,公民社会理论成为了西方社会中比较热门的学术话题之一,在进入中国后,引起了学者的高度重视,并从不同角度进行阐释分析,找出公民社会理论在我国的理论以及实践意义。公民社会的基本主张使得我国社会治理的发展应该遵循以下三点:充分发挥公民社会的纽带作用,借助公民社会完善政府社会治理,为公民社会的发展提供制度环境。  相似文献   

12.
随着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服务型政府的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构建服务型政府已不再仅仅是一种被大家所共同追求的目标,而是已经成为各级政府实实在在的行动。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当务之急是努力实现政府权力的深层次转型,构建服务型政府的新型权力。这种新型权力需改变高高在上的刚性权力形  相似文献   

13.
公民参与服务型政府的关系是一种良性互动的关系。公民参与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基础,能有效监督与制约政府,还可以有效弥补政府缺陷。针对当前公民参与在意识、制度、信息和渠道及法律等方面的障碍,本文认为应从转变思想观念、完善参与制度以及扶植社会中介组织等层面入手,以提升公民参与的水平与质量,进而推进服务型政府的建设。  相似文献   

14.
2011年7月23日发生的"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再一次集中反映出我国政府在应对事故中政府公信力的缺失。本文以此次"铁路事故"为研究个案,深刻剖析了公共危机治理下政府公信力从缺失到弥补,再到提升的路径探索,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政府在处理事故中要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引导公众的有序参与、建立"成立调查组+公布调查进程+处置人性化"的机制等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15.
未定稿     
《领导文萃》2009,(11):9-9
批评政府哪怕失实,也不能以“诽谤”治罪 杨涛撰文指出,政府是由民众赋予其权力,并由民众纳税养活的,政府的唯一目的就是为民众服务。但政府一旦组成.就容易滥用权力侵犯公民权利。所以,宪法和法律就要鼓励公民批评和监督政府,保证政府权力在正常轨道上行使。从严格意义上讲,政府作为公法人不具备私法人享有名誉权的基础,政府在社会上安身立命依靠的是公信,而不是名誉。  相似文献   

16.
严羽 《决策探索》2003,(10):46-47
"二政府",是群众送给一些借助政府权力为非作歹、残害百姓的非政府行政部门的称号.这些非政府部门,却行使着政府的权力,甚至比政府的权力还要大,这样的现象虽然不普遍,然而在一些地方却也很典型."二政府"成了一些政府部门的代言人,它不但严重损害了政府的形象,而且严重伤害了人民群众的感情,造成了政府与群众的严重对立.因此,对"二政府"的现象,各地党委、政府部门都不可等闲视之.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人民自己当家作主的政治,要做到人民自己当家作主,公民有效的参与政府管理是一重要实现手段。同时这一手段对于政府建设以及完善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但是由于中国的特有国情公民参与政府管理的形式和普及程度受到了很大的影响。本文围绕公民有效参与政府管理及实现途径,首先介绍了公民有效参与政府管理的条件,也就是在有一定的物质基础的同时还要有精神觉悟,然后介绍了公民有效参与政府管理的方法,比如建立健全的相应制度,最后介绍了公民参与政府管理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一、建立和完善法治政府管理体制 建立和完善法治政府的基本要求是: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政府与公民个人的关系基本理顺,政府职能转变基本到位;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基本形成;行政权力与责任挂钩、与利益脱钩.  相似文献   

19.
加强服务型政府建设中的公民参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服务型政府建设正如火如荼的进行,致力于转变政府的职能,实现政府职能和制度的创新,把我国建设成精简高效的"小政府,大社会"的国家。服务型政府是以人为本、公开透明、具有回应性的有限政府,本质上要求广泛的公民参与。本文从法律法规建设、参与意识和能力、参与渠道等方面找出了目前我国公民参与的不足,并针对这些不足总结了加强公民参与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正>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推行地方各级政府及其工作部门权力清单制度,依法公开权力运行流程"。由此,权力清单制度进入公众视野。而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强调"建立权力清单制度,一律向社会公开;清单之外的,一律不得实施审批"之两个"一律"的坚决态度,表明实行权力清单制度,已经成为政府改革的新谋划。民之所望,施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