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梁启超著有许多著作,而在《清代学术概论》、《古书真伪及其年代》等著作中集中了其易学思想,他重视《易》义理的阐释,也不否认《易》的占筮,他强调"卦起源于谁画无法确定",认定"十翼"不都是孔子所作,又根据《易》是不同时代、不同人所作而认为《易》是很凌乱的。  相似文献   

2.
梁启超是近代戊戌变法运动的领导人之一,也是近代法治主义的最早宣传者和鼓吹者。他的法治思想既是对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系统总结,更是他在政治实践中对西方近代法治观念大胆接受和吸收的产物,是中西法律文化交流的结晶。梁启超的法治思想在当今仍有极为重要的现实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梁启超近代中国著名的报刊活动家和政论家。他早期的新闻学著作反映了他早期新闻思想日趋成熟渐成体系的变化。他在前人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阐述了报纸的社会政治功能、地位 ,办报原则 ,并且初步形成了具有西方自由主义色彩的新闻自由思想  相似文献   

4.
梁启超章太炎两位佛学大师,在近代中国特定的社会历史环境中,都谋求通过分析改造利用佛法精义,将其作为经世致用的思想武器,构建各自的思想或哲学体系,实现自己的理想与抱负。最终,梁启超在自身浓重的宗教情结中由经世逐步退归书斋,走上了研治佛学探究学理的学术道路,并取得辉煌成就;章太炎则着力于利用佛教提升道德,促发革命,且借之构建自己庞博的哲学体系,终则“回真向俗”,显示出了梁章二人佛学生涯共性之中的巨大差异。  相似文献   

5.
梁启超与李大钊社会主义思想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启超与李大钊是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上两个十分重要的人物。他们二人不仅对社会主义思想在近代中国的传播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而且对中国的社会主义发展问题进行过比较深入的思考。梁启超和李大钊虽然都对社会主义十分向往,但他们二人的社会主义主张却存在很多的差异。这些差异既与他们对社会主义内涵的理解紧密相连,也与他们接纳社会主义的逻辑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6.
晚清著名思想家、政治活动家梁启超在继承前人新闻理论基础之上,经过自己长达27年的报业实践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新闻思想。在某种程度上,梁启超的社会政治理想构成了其新闻思想的根据。随着他主张的君主立宪制的失败到后来对资产阶级共和制的接受,其新闻思想也由早期的封建主义的报史观转变为近代资产阶级报史观,对报刊职能的认识也从报刊的“去塞求通”转变为监督政府、引导国民不断完善的新认识。  相似文献   

7.
约翰·弥尔顿与梁启超的自由主义新闻理论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总的来说,理解分歧大于表述共识,但其最终目的还是一样的:皆满足、服务于各种社会、文化发展之需.此二人之所以能在其所处时代与社会背景中提出有如此巨大的影响的新闻理论与传播观点,其共同原因皆因紧扣了各自社会的文化价值观主脉与时代需求,拥有各自文化传统的鲜明时代性与强烈针对性.  相似文献   

8.
沈家本、梁启超法学思想之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沈家本、梁启超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杰出的两位法学家,沈家本吸收西方法学研究的方法,对中国古代法学作了系统的整理阐释,梁启超在主张中西法学结合的前提下,系统地介绍和研究了西方近代法学理论,将沈家本开创的法学近代化使命向前大大推进了一步。他们的法学思想及实践对我们今天如何看待民族法学遗产和如何借鉴西方法学的有益经验仍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9.
面对近代救亡图存的历史任务和社会现代化的理性诉求,梁启超从思想文化和精神层面思考民族解放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国家振兴之间的内在联系,在辩证扬弃传统思想资源和借鉴吸收泰西学说的基础上,首次提出民族主义的历史命题。梁启超毕生致力于思想启蒙和民族解放,成为20世纪中国民族主义思想的首倡者,也为今人从历史与逻辑统一上认识民族解放和社会现代化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0.
梁启超是近代中国引入社会主义术语的第一人。在中西文明撞击和相互影响的时代背蒂下,他以贯古通今、执中鉴西的学术风格和思维范式,把先秦“轴心期”的大同思想与西方社会主义思想相贯通,深刻揭示大同、小康、和谐、民生等传统命题与社会主义的密切联系,借以批判封建主义、判断资本主义和阐释社会主义,根据中国社会发展趋势和时代进步要求对社会主义进行全面解读。这其中虽有一些误读和局限,但更包含着严肃的思考和独特的创造,奠定了中国社会主义思想的雏形,也为科学社会主义中国化提供了思想文化前提,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梁启超是近代极具贡献的教育家,他的职业教育思想主要表现为,注重职业教育的实用性、人本性、平等性、社 会性、人文性、趣味性和师资培养。这些思想对当今的职业教育发展仍然具有宝贵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梁启超学习思想对学习的目的、内容、方法及所需的内外条件都进行了系统深刻的论述,形成了一套被世人标榜的体系,对当今大学生学习有一定的启发。梁启超学习思想的形成有着深刻的社会根源,包括政治经济因素以及西学的影响,并受到其生活背景、受教育过程特别是家学的影响、从教经历中经验的积累。梁启超学习思想从其产生根源到内容,都使教育者及受教育者受益匪浅,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财富,其学习思想宝藏有待我们进一步挖掘。  相似文献   

13.
梁启超不仅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学者、思想家、政治活动家,而且还是卓越的报刊政论家。在其漫长的办报生涯中,梁启超形成了自己的报刊理论和新闻思想,从中可以透视中国近代新闻思想史的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14.
摘要(Abstract):梁启超学习思想对学习的目的、内容、方法及所需的内外条件都进行了系统深刻的论述,形成了一套被世人标榜的体系,对当今大学生学习有一定的启发。梁启超学习思想的形成有着深刻的社会根源,包括政治经济因素以及西学的影响,并受到其生活背景、受教育过程特别是家学的影响、从教经历中经验的积累。梁启超学习思想从其产生根源到内容,都使教育者及受教育者受益匪浅,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财富,其学习思想宝藏有待我们进一步挖掘。  相似文献   

15.
在政治与文化视角下,对梁启超的编辑思想进行探究,梁启超的编辑思想与新民、救国紧密相联,并一以贯之地体现了他强国的愿望和爱国的情怀。其编辑思想提升丰富了近代报刊编辑理论并有力促进了近代报刊事业的明智发展,同时对推进当代报刊事业的与时俱进与创新发展具有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6.
杨度、梁启超,两个名字均如雷贯耳、都是近代社会叱诧风云的政治人物。不仅仅是生活在同一时代,还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们曾怀着同样的爱国热情促膝共讨救国主张,又曾因相左的政治主张而分道扬镳,本文试图尝试分析二人政治思想上的异同。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康有为和梁启超在政治思想的主旨、宪政思想、启蒙方式和效果、社会变革的动力源、主观唯心论的世界观、思想上的回归等方面思想的相同之处,论证了他们在反满反专制、救国之路径、理论风格、宪政模式、国家政体、尊孔保教等几个方面的相异之点.同时,对康梁政治思想的异同之因进行了分析,并揭示了其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报刊活动家、新闻思想家.他认为报刊文章要注重选题组稿,体现时代潮流,要求革新报刊的文体以贴近读者、贴近生活,主张出版者要认清报刊职责,明确出版原则,强调要规范论说记事,提高职业意识.梁启超的编辑出版思想在中国近代产生了深远影响,在中国出版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康有为和梁启超在政治思想的主旨、宪政思想、启蒙方式和效果、社会变革的动力源、主观唯心论的世界观、思想上的回归等方面思想的相同之处,论证了他们在反满反专制、救国之路径、理论风格、宪政模式、国家政体、尊孔保教等几个方面的相异之点。同时,对康梁政治思想的异同之因进行了分析,并揭示了其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19世纪中晚期,中国正处于一个危机四伏的时代,梁启超以巨椽之笔,鼓吹身体改造对中国救亡的重要,形成了一系列身体政治思想。他认为国土犹如身体,国家和身体一样是自然淘汰的结果,国民身体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强大。他主张建立一种新的身体样式,即新民,为此,首先,摆脱奴隶身体树立国民身体;其次,摆脱个人身体,树立群体身体。他还主张晚婚、胎教与反缠足,主张身体的生产性。梁启超的身体思想植根于中国古代的"修身养性"和近代的"身体救亡"理论。对梁启超身体思想进行系统论述与认真总结,对当前身体研究和身体开发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