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针对人才培养这一核心问题,在地方高校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办学指导下,对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进行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究与实践.结合专业特点,通过“一课组一技能”的打造,分类别培养数学教师技能扎实化、专业知识学习深入化、数学创新能力提升化、知识应用能力拓宽化的多元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2.
论文从中外合作办学的内涵出发,分析了我国当前合作办学的现状,指出了思想认识不到位,师资能力不适应,培养目标不明确和学生外语水平不达标等问题。提出了统一思想认识营造合作办学的校园氛围,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外语水平,挖掘各方潜力创建国际化师资,双向交流提高育人质量,面向市场制定国际化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强化管理提高“合作办学”的管理水平等措施。  相似文献   

3.
审核评估视角下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对高校本科教学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审核评估与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在设计思想上存在契合之处,高校可以通过提升高等教育质量,促进高校个性化发展,强化高校办学自主权三个方面加以关注,实现整体优化的“学习人”培养目标,以推动高等教育实现内涵式发展。  相似文献   

4.
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师资队伍、教育模式上比较特殊,具有课程组织模块化、课程设置职业化、培养目标应用化、办学定位地方化的特点.虽然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排异反映”明显,但为提高国内高校整体教育质量,还是应该在宏观政策、人才培养模式上寻求创新的理性发展之道.  相似文献   

5.
肇庆学院立足于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将培养应用型人才确定为学校培养目标的基本定位:在办学实践中,围绕办学理念更新、培养方案制定、课程结构调整和实践教学改革等环节,不断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办学特色日益突出。  相似文献   

6.
徐哲俊  刘子健 《延边大学学报》2023,(5):95-102+143-144
人才培养模式是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建立起来的一种相对稳定的关系样态,对人才培养质量产生重大影响。通过总结归纳和梳理国内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借鉴其他高校经验,探索民族地区高校经济管理类“三三一三”人才培养模式,详细剖析该模式的内涵、培养目标和培养类型,提出具体的培养路径。民族地区高校为了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实践能力、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素质的经济管理创新人才,可以根据“宽口径、厚基础、重能力、求创新”的培养理念,着力科学确定“三能”培养目标和“三型”培养类型,构建“三时段一贯通”人才培养路径,明确“培养目标—培养要求—课程体系”之间的内在逻辑和有效支撑,完善科学、规范、开放的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7.
中外合作办学旨在通过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在中国境内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复合型国际化人才。如何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高国际化人才培养质量,是中外合作办学的核心内容。目前中外合作办学仍存在"国际化"与"本土化"缺乏有效融合、培养目标定位不明确、课程体系不合理、师资水平有待提高、专业化管理人员队伍建设仍需加强等问题。为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应从加强"国际化"与"本土化"的有效融合、确立明晰的人才培养目标、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加强学生管理工作和专业化管理人员队伍建设、完善质量评价体系等方面深化改革,实现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国际化人才的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8.
民族地区高校艺术设计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存在着培养目标不够全面、课程设置不够细化、教学内容不够系统、教学方式不够多样化、办学模式不够开放等问题。创新“民族文化+”的“多元一体”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做到多元化育人理念、多元化课程模块、多元化实践平台、多元化管理机制的有机统一,有利于提升民族地区高校艺术设计类专业的核心竞争力,培养高素质应用型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并促进民族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9.
适应产业需求的软件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为例,提出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理念和培养目标;在探索校企合作培养软件人才过程中,校企双方共同制定和实施人才培养改革方案;根据培养适应产业需求的软件工程人才要求,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形成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的办学特色;并以数据说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来,取得毕业生就业率高、就业质量好,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好评的办学效果。  相似文献   

10.
国际贸易主体和业务的多元化需求与高校国际贸易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趋同化导致引发该专业人才供求矛盾。普通高校应该运用差异化策略——根据学校自身的办学层次和办学优势,实施富有特点的专业定位,形成各具特色的国际贸易专业培养目标和模式。国际贸易专业本科人才培养调整教学内容、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向应用化方向发展,是妥善解决我国国际贸易人才的供需矛盾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1.
合肥学院坚持"育人为本,教学为纲"的办学理念,将德育工作置于学院各项教育工作之首,坚持科学发展观,树立"大教学观"的意识,将学院的一切育人活动纳入整个教学体系管理之中,将德育工作融入学校整个"大教学"活动过程中,以"大教学"支撑"大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12.
随着以科技创新为主要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 ,继续教育要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必须在教育观念、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师资队伍等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 ,探索出适应知识经济时代需要的创新人才继续教育培训模式。  相似文献   

13.
生态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和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生态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我们以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生态学本科专业为例,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对生态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规格、培养模式进行探讨。认为人才培养的基本思路是实施通识教育即"‘通才’+‘专才’"的教育模式,强化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和就业针对性。在此基础上,依据社会需求、学科发展、办学定位、办学条件和传统特色等确立自己相对稳定的培养规格,探索基础研究型、管理决策型、技术应用型等三类生态学专业人才的不同培养方案,实现培养模式多样化,突出培养特色。  相似文献   

14.
大工程观教育是体现办学特色,深化教学改革的积极构想。深入开展大工程观教育还需要在统一思想,加强领导,完善培养目标,建设和谐校园文化等方面很下功夫。要在求实创新中推动大工程观教育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15.
科技创新人才多元化培养路径的战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科技创新人才是科技创新的主体,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是提高国家科技创新能力的关键。本文从科技创新人才的含义和特征入手,分析了当今我国科技创新人才培养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多元化培养路径,并阐述了实现科技创新人才多元化培养路径的策略,以期为科技创新人才的战略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6.
2009年教育部增设国际商务专业硕士学位,财经类高级专业人才培养又增加了一个新的培养途径。地方院校有必要开展国际商务专业学位培养工作,以适应宏观上经济发展的新要求、中观上区域经济面临的新机遇和微观上提升国际商务人才的培养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地方院校开展国际商务专业学位建设,应该有良好的国际经济与贸易领域的人才培养历史和基础,完善的硬件设施和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并强化培养工作的实践教学环节,而从政府到学校的多层面支持,是国际商务专业学位建设实施的制度保证。厘清专业学位教育与科学学位教育的差异之处,强化办学模式的实践导向,重视学位论文选题的应用价值和培养对象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是实施国际商务专业学位教育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7.
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属起步阶段,尚未形成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人才培养体系,特别是高等农业职业技术教育人才培养还存在许多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本文结合山西农业大学的办学实践,对高等农业职业技术教育的专业设置、人才培养目标、制定教学计划、以及实践教学等有关问题进行了探讨,以期为高等农业职业技术教育的加速发展和不断完善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8.
高职教育要想突出办学特色 ,实现跨越式发展 ,其关键在于制度创新。而创建现代高职制度平台 ,实现办学机制由学校本位转为市场本位、人事制度由身份制转为岗位制、管理体制由过程管理转为目标管理、教学体系由学历教育转为技术教育“四大”转型 ,是增强高职竞争制胜的综合实力的治本之策  相似文献   

19.
对推动我国高校管理体制国际化进程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动我国高校管理体制国际化进程是提高办学水平的客观需要。目前我国高校管理体制在思想观念、组织结构、管理队伍、依法治校等方面与教育国际化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为推动我国高校管理体制国际化进程,我国高校应从以下方面加以探讨:树立科学发展理念、规范管理组织结构、提升管理队伍专业水平、建立依法治校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20.
独立学院是我国近几年来兴起的一种全新的高等教育办学形式,是中国特色的按成本收费的以民营机制运作的民办院校,它不仅是高校本科招生规模量上的增加,而且是人才培养类型上质的补充,其人才培养目标的科学定位决定着它的可持续发展和健康成长。从高等教育的分类依据和对人才培养的规定性,从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以及独立学院的生源特点等方面提出了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就“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从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实践教学、教学方法诸方面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