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有一位农民,为人处世踏实,但他说的一段话影响了我的一生:"我们很多人和别人交往,总觉得自己吃亏了,但实际上,在旁人看来,你们彼此得失相当,你既没吃亏也没占便宜;如果你觉得自己不亏也不赚,那么在旁人看来,你一定占便宜了;如果你觉得自己占便宜了,而对方没有跳起来,那么要么对方很伟大,要么你很伟大!"  相似文献   

2.
有两个人在树林里过夜.早上突然从树林里跑出一头大黑熊来,其中一人忙着穿球鞋;另一个人时他说:"你把球鞋穿上有什么用?我们反正跑不过熊啊!"忙着穿球鞋的人说:"我不是要跑得快过熊,我是要跑得快过你。"故事听起来有点无情,但竞争就是如此残酷。因为,我们面对的世界,是一个充满变数并且竞争非常激烈的世界,跑得快不快,很可能成为决定成功与失败的关键."快"、"好"、"能干"、"聪明"其实都是相对的形容词,有的时候知道我们竞争对手是谁非常重要。在太阳出来的时候,非洲草原上的动物就开始跑了。狮子知道如果它跑不过最慢的羚羊,它就会饿死。对羚羊来说,它知道  相似文献   

3.
如何让人相信自己能干,要注意以下几点:1、将说话内容归纳为三个重点,可令人感觉你的组织能力很好;2、每一件事都在3分钟内说明,是一个聪明的谈话秘诀;3、让对方有“我因你的话才想到”的感觉,意见就很容易被接受了;  相似文献   

4.
正"皇帝心理"是什么?恐怕做过皇帝的人最有发言权。手头就有这样一个资料:我国末代皇帝溥仪"文革"期间曾对在一块接受"劳动改造"的著名演员新凤霞说:"人在当权的时候容易独断专行",并现身说法,称自己这个末代皇帝"也有过这种唯我独尊的独裁心理"。他举例说,当年在宫里,曾有一个小太监姓黄,叫  相似文献   

5.
1.作家海明威有一句名言:"人用两年时间学会说话,却要用一辈子学会闭嘴。"请你就此谈谈自己的看法和想法。测评要素:综合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评分参考:(1)这句话是说,人们从呱呱坠地到学会说话,一般只用了一两年的时间;但是,能够尊重他人,保持沉默,不用语言激怒和伤害他人,却需要一辈子才能学会。(2)说话,其实也是一门艺术。什么话能说,什么话不能说;什么话对这个人能说,对那个人不能说;什么话在这个场合可以说,什么话在那个场合才可以说……这些都需要说话的人能够正确把握,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说话要有分寸。  相似文献   

6.
<正>作主管的压力不是一般作部属的人能够体会的。作主管的压力不是一般作部属的人能够体会,不要把主管的情绪认定成个人情绪,应该只是短暂工作上压力没有办法抒发而已。如果一遇到主管在生气,觉得害怕就不去接触,不是一个很好的方式,因为你也许有一个很急的事情要马上处理,马上决定。当然有的时候,可以把事情缓一下,如果是势必要在眼前处理的事项,还是要鼓起勇气去找主管。 惹火主管不要怕 如果不小心触怒主管的时候,当下不要再说话了,不管是不是在骂你,或是批评你的报告,当下不要连连道歉,不然只会让主管骂得更凶,因为主管当时的情绪无法确认你的  相似文献   

7.
生活领导学     
松下幸之助说:"当你领导10个人的时候,你要站在前面干;当你领导100个人的时候,你要站在中间协调;当你领导1000个人的时候,你就要站在后面观察。"一般高速公路要下来的时候,都是弯路下来,不是直路下来,世界上高速公路没有直直下来的,为什么?在高速路上车速太快,再怎么给你标志减速,再怎么给你画个骷  相似文献   

8.
苏东坡在最落难的时候,在岸边写下“大江东去,浪淘尽”写出最好的诗句出来。受到皇帝赏识时,他的书法好漂亮、工整、华丽,而且得意。因为他是一个才子,才子总是很得意的。但是他从来没有想过,他让很多人受过伤。他得意的时候,很多人恨得要死,别人没有他的才气,当然要恨他。但是他落难写的书法,这么笨、这么拙,歪歪倒倒无所谓,却变成中国书法的极品。 此时苦味出来了,他开始知道生命的苦味,并不是你年轻时得意忘形的样子,而是在这么卑屈、所有的朋友都不敢见你的时候,在河边写出最美的诗句。 他原来是一个翰林大学士,但因为政治,朋友都避得…  相似文献   

9.
<正>有一则妇孺皆知的笑话:从前,有个善于拍马屁的人,皇帝、百官都被他拍得团团转。阎王听说后,派小鬼把他捉拿到阎王殿,准备判他"下油锅"。这人两眼骨碌碌一转,  相似文献   

10.
处世哲学     
<正>很多年前,人们若认为哪个人油嘴滑舌、花言巧语,就会说这个人的处世哲学有问题。所以不少人认为,人应该想什么就说什么,不要说一套做一套。可问题又来了,但凡你自己认为很周全、很得体的事,别人都可能有不同的看法,评价标准十分混乱。不少人只好不说话或少说话,免得惹事,多嘴多祸。然而,不说话也极为不妥,因为你已不是在处世,而是在进行隔世的举动了。说话前怕狼后怕  相似文献   

11.
方军 《领导文萃》2006,(12):135-137
拉里·金可能是世界上最善于说话的人,他也可能是世界上最善于不说话的人。在他的电视访谈中,我们经常看到:名人嘉宾答完了他的问题,但拉里·金不急于接着提问,他只是盯着对方的眼睛看,然后,那些名人又开始说出许多根本没准备要说出来的话。如果拉里·金来教我们如何说话,他能教什么?无非是“别害怕”、“要真诚”、“别担心出错,谁都会犯错”等等老生常谈。但先别急着换台,等拉里·金开始讲了,我们就真的不害怕、不怕犯错了。在《拉里·金沟通现场》中,他讲了不少故事。拉里·金从小就一直想做电台DJ,他终于等到了一个机会。可是,第一次坐…  相似文献   

12.
职场智语     
正1.搞政治就像骑自行车,弯腰但要看前方,保持沉默但要拼命骑踏。2.权力最好的延续是选准并培养好忠诚而能干的部下,他越成功,你越辉煌。3.当红的时候,享受成功;不红的时候,享受生活。4.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运气总是留给有勇气的人。5.少说话会更有威严,不揽权会更有权,勤交心会更同心。6.有一种人永远不会走错路,那就是原地踏步的人。7.不敢生气的人是懦夫,不去生气的人才是智者。8.人的不幸,在于他们不想走自己的那条路,总想走  相似文献   

13.
朱屹 《领导科学》2015,(7):47-49
<正>据《独异志》记载,唐太宗曾于宫中设宴招待大臣,说:"谁认为自己是座中最尊贵的客人,谁就先喝酒。"当时,皇后的哥哥长孙无忌、宰相房玄龄等相互看了看,都没有说话,而座中有一人却立即伸手端起了酒杯。唐太宗便问道:"你有什么理由吗?"此人答道:"臣是梁朝天子儿、隋朝皇后弟、尚书左仆射、天子亲家翁。"唐太宗听罢,拊掌大笑,群臣也极欢而罢。说话的这个人就是唐高祖、唐太宗时的宰相萧。唐代共有369位宰相,而五次  相似文献   

14.
张宏杰 《领导文萃》2008,(6):117-120
皇帝是天下最自由的人,因为他的权力没有任何限制。皇帝又是天下最不自由的人,同样因为他的权力没有边界。皇帝十分清楚他的一切都是来源于自己的权力。为了保持自己的至高尊荣,皇帝必须牢牢把握住权力,一丝一毫也不能放手。利益的焦点必然是力量的焦点。普天之下有多少精英人物在日夜  相似文献   

15.
轶名 《经营管理者》2007,(11):124-124
人生有的时候是这样:幽默因生活而生,生活本身处处包含着幽默。善于从生活中发现幽默的人会快乐,而能够把这些幽默上升为哲理的人更是智者。无论你是否听到过这些笑话,我都希望它们能教会你我在生活中学习、在调侃中成长,也许有了这许多"顿悟",生活会更充满韵味、别具光彩。  相似文献   

16.
还有个棋子     
正俗话说:伴君如伴虎。这话用在北宋围棋高手贾玄身上最恰当不过了。贾玄是宋太宗时的翰林院棋待诏,就是陪皇帝下棋的人,这可是一个吃力不讨好的苦差事,尤其是与对围棋还有点研究的皇帝下棋,赢了呢,皇帝没面子;输了呢,皇帝又不乐意,说你是故意放水、弄虚作假,得在不让而让上把握好分寸,这就是一个需要高智商的脑力活,弄不好,不但会丢了饭碗,甚至连脑  相似文献   

17.
正清代的官员"引见"制度自清世祖时(顺治十二年)正式用于清代官制之中,经过康熙、雍正两位皇帝不同程度的推广,至乾隆时期基本成熟定型。按照清制,四品以下官员的任用、升迁或降职,都需要面见皇帝,亲自接受皇帝的旨意,期间需向皇帝呈上该官员的"引见单",内容涉及籍贯、年龄、出身、做官履历等。皇帝一边阅读"引见单",一边对官员进行面试,进而将其评价等用朱笔批在"引见单"(称之为朱批引见单)上。雍正皇帝十分重视人才,特别善于用人。他认为:"天下之  相似文献   

18.
张良 《领导文萃》2010,(2):124-126
<正>面试官在招聘中惯用"冷场"这一"杀手锏",因为这能有效检验应聘者的心理素质和办事能力。此时,如果你胡乱说话,你就会处于一个即将被淘汰的危险期,"命悬一线",甚至功亏一篑。  相似文献   

19.
<正>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善于与人打交道这种本领需要不断地学习、积累。如果你认为自己在这方面不是游刃有余,那就对照一下如下提示:1、把注意力从自己身上移开,与人说话、办事首先想到自己的人,会让别人很不舒服。  相似文献   

20.
四指的距离     
哲理的故事一日朝毕,印度皇帝阿克巴突然给群臣出了一道题:用不超过三个字来说明真理和谬误的区别。群臣听罢,纷纷开始议论,但却无人应答。看到这种场面,阿克巴便对伯博说:"伯博,你怎么也沉默不语啊,这很少见呀。"伯博并不谦让:"陛下,我之所以沉默不语,是想给别人一个说话的机会。""别人都没有答案,你就快说说吧,真理和谬误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