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春艳 《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3(2):57-60,65
中国道德价值观与西方道德价值观存在诸多的差异,其中最为突出的有:中国道德价值观的核心是强调集体主义和奉献精神,以德性和仁爱为显著标志,而西方道德价值观则注重个人主义和平等精神,以理性和正义著称。探其根源,二者之差异主要是由中西方经济基础、历史传统以及社会结构的不同造成的。 相似文献
2.
中西悲剧在悲剧冲突选择上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西悲剧最根本的不同就是选择悲剧人物和悲剧冲突的不同。中国悲剧的悲剧冲突主要表现在外在的正义力量战胜邪恶势力的过程中,西方悲剧的悲剧冲突则主要表现在内在的人性善战胜人性恶的过程中。中西悲剧的悲剧冲突的解决却是相当一致的。这就是它们都追求历史的进步与道德的进步的统一。因为中西悲剧的悲剧人物不同,中国悲剧的悲剧人物是完美的,所以中国悲剧是通过否定和拒绝邪恶势力来完成这个统一的,而西方悲剧的悲剧人物是有缺陷的,所以西方悲剧是通过否定人自身的缺陷和罪过来完成这个统一的。 相似文献
3.
悲剧是一个文艺理论著作中广泛使用的概念。在中国传统戏曲理论中,与西方悲剧概念相对应的只有“苦戏“、“哀曲”、“怨谱”之类说法。中国古代的“苦戏”与西方古典悲剧在创作实践上有各自的特点和差异,主要表现在悲剧人物的选择、悲剧冲突的展现、悲剧结构的安排、悲剧结局的设置等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技术与伦理的冲突根源一直是人们争论不休的焦点。但从总体上看,无论是切入问题的视角还是挖掘问题的深度都值得进一步探讨。从技术的定义出发,通过对技术的五大特征及两大属性的归纳,揭示出技术的本质,并认为技术的本质是其与伦理冲突的根源。在当今高技术主导的社会,功利主义是两者发生冲突的催化剂,高技术与传统伦理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两者的冲突。 相似文献
5.
孙久荣 《辽宁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4):54-55
研究英国诗歌的人对这首名诗中对公爵那高贵与冷酷又兼势利的性格的描述印象颇深。然而 ,本文将从一个全新的视角探讨诗中的公爵夫人作为公爵夫人和作为普通女人所遭受的悲剧的根源 相似文献
6.
尼采探索希腊悲剧的本质是为了最深刻地揭示希腊的创造精神的深层原因。悲剧的日神因素和酒神元素这一对立在悲剧中被扬弃而归于统一。在悲剧中,酒神因素比之于日神因素,显示为永恒的本原的艺术力量。悲剧所给人的形而上的慰藉就是:现象的毁灭丝毫无损于意志的永恒生命。 相似文献
7.
黄定华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6(4):66-69
席勒从艺术的层面把审美快感而不是道德视为悲剧艺术的目的,道德则是作为达到审美快感的途径。悲剧的道德观念又是通过目的性和反目的性的矛盾冲突实现的,从而奠定了黑格尔悲剧冲突理论的基础。同时,悲剧又区别于其他艺术形式,它以自身的“悲剧形式”(特征)来实现其道德和理性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9.
熊元义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27(1):53-59
黑格尔总结和概括了三种悲剧冲突类型,但他提倡悲剧表现两种对立的理想或"普遍力量"的冲突和调解,而冲突的解决就是使代表片面理想的人物遭受痛苦或毁灭。悲剧人物作为个人虽遭到毁灭,他所代表的理想却不因此而毁灭。所以悲剧的结局是一种灾难和痛苦,却仍是一种"调和"或"永恒正义"的胜利。 相似文献
10.
谢永鑫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3,(3):113-116
“勇”是伦理学与存在论领域的重要问题,综合先秦儒家与古希腊哲学家的观点,“勇”可以分为血气之勇与义理之勇两类。前者是感性意义上的情绪,后者是受理性指导的心境。孟子通过“知言”、“集义”而达到的大勇境界把勇气的生理、心理、社会、宇宙层面合而为一,解决了智慧的勇气如何可能的问题。今日中国,众多追逐欲望的人们沉沦为“大众”、“小人”,充满血气之勇却缺乏义理之勇。重视学习孟子的勇论思想,对于改善当前社会浮躁、贪婪、暴戾的不良风气,提高个人品德,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1.
伦理实体的诸形态及其内在的伦理—道德悖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樊浩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6,(6)
伦理实体是黑格尔在《精神现象学》和《法哲学原理》中提出并充分阐发的重要概念。在黑格尔道德哲学体系中,伦理实体是由家庭———市民社会———国家诸形态构成的辩证发展的体系。家庭是直接的或自然的伦理实体;市民社会是过渡的和否定性的伦理实体;国家是复归的和否定之否定的伦理实体。在伦理实体的这三个结构中,都存在着由“伦理的实体”蜕变为“不道德的个体”的可能与危险。伦理实体的概念与现实中存在的伦理—道德悖论,要求进行道德哲学的转向,由对个体伦理、个体道德的关注,进展到对实体伦理、实体道德的追究,建立以个体伦理—实体伦理为二维坐标的道德哲学体系和伦理精神体系。 相似文献
12.
鲁品越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1997,(1)
文明建构模式是该文明中人类创造世界所追求的基本目的与所采取的基本手段的总和、追求个人和集体生命的生存与发展这一普遍目的.在华夏文明与西方文明中有不同体现,从而造就不同文明、华夏文明的建构范式,是以社会目身生命的生存与稳定为目的,以“整体系统逻辑”和综合方法以及负反馈杜全机制为手段所构式的总体。由此而创造了“集体生有稳定型”文明、而西洋及明的建村范式,则是以个体生命的外向扩张为基本目的(以个作为本位的生存目的指向身外的彼岸世界或金钱).以命题推理逻辑、分析方法以及正反馈社会机制为车段所构成的总体,由此而创造出“个体外向扩张型”文明。现代西方社会正是这种文明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的表现。 相似文献
13.
马小朝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2(1)
内心冲突是中西悲剧精神最有代表性的审美要素,它是中西文化内在矛盾的结果,也是中西悲剧精神英雄主义的变异.西方悲剧精神的内心冲突是理性主义文化框架深刻裂痕的审美表现,中国悲剧精神的内心冲突是"礼"与"理" 深刻悖论的审美表现. 相似文献
14.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1)
《安提戈涅》是古希腊著名悲剧,《窦娥冤》则是中国元杂剧中的优秀悲剧,二者在故事的母题或题材、主人公的性格和精神境界、戏剧情节的组织结构等等方面有不少相似之处,但因古希腊戏剧和元杂剧各自产生于不同文化背景,有不同的文学渊源,因而在人物的精神境界、表现手法和表演方式上呈现诸多不同。 相似文献
15.
钱广荣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9(2):24-26,43
本文阐明了古代中国用礼、规、训、经之类的制度形式来规范和约束人们的道德行为,使整个封建社会的道德生活处在一种制度调控之中。制度化是中国传统道德的最突出特点,也是传统道德建设的一条重要经验,它对当前现实的道德建设有着切实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刘喜珍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7(1):125-128
老龄社会关怀的中西差异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崇祖尽孝与敬神博爱的文化根源差异;家庭养老与社会养老的实践形式差异;德行不朽与回归上帝的终极目标差异.人口结构老龄化与经济全球化的共同背景决定着中西老龄社会关怀具有一定的互补性并将趋同. 相似文献
17.
潘延昊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26(3)
网络和现实生活中均存在形式多样的以道德胁迫他人的行为.探究此类现象的本质属性,需要确立合理的道德评价尺度,最终能够将其界定为"道德绑架".现阶段,多种因素致使不同文化观念并存,部分公民没能树立现代公民意识,另一些相对较好地实现了传统文明观念向现代文明思维的转变,理念的冲突导致一方受到另一方道德观念的束缚.道德绑架与现代公民道德规范相悖,破坏社会风气,应对其进行深刻的批判. 相似文献
18.
乔艳丽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4(1):93-95
通过对中西方悲剧在主人公选择、剧情冲突和结局设计等方面的差异对比,发现中西方悲剧精神的不同主要表现为:中华民族的悲剧精神因源于\ 相似文献
19.
随着网络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变化,网婚现象就是其中之一。已婚者网婚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其本人要改变沉闷的生活,寻求精神慰藉的心理渴求。但是,已婚者的网婚现象影响到了现实家庭的忠诚、责任和夫妻生活,危害到现实家庭的稳定。因而,网婚者个人、家庭和社会必须携起手来共同解决这一问题,创造稳定和谐的家庭关系。 相似文献
20.
当前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社会,存在不容忽视的道德失衡现象。现象界中有着诸多无视道德责任、任意践踏社会道德的行为。见诸于个体与社会群体的道德意识淡漠和道德缺失现象,带来了严重的社会危害,为社会的安定和谐埋下重大隐患。道德失衡的局面折射出人们内在精神世界价值认同的危机状态。积极进行历史反思,结合特定时代背景对道德失衡现象追根溯源,努力探究其深层根源,这于新时期道德重建而言是极其必要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