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刘金林  卞之峣  董佳婧 《民族学刊》2023,(10):20-26+149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魂魄,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中华民族众多优秀的传统文化在各族人民的代代传承中延续至今,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它在各族人民的历史发展、生产生活中起着独特的价值引领作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两者相辅相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丰厚的文化宝藏,新时代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激励各族人民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章在深入分析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关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现状的基础上,提出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下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对策,包括四个方面:增强文化自信,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内涵;以人民为中心,激发各族人民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性;强化学校教育,守护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渠道;发展特色产业,赋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  相似文献   

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史久远,对我国其他优秀传统文化的统领作用,是中华文明成果的结晶。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解决矛盾冲突及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有重大意义,本文从理论特质及当代价值两个方面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深入剖析,希望对延续华夏文明、社会的进步、民族的发展有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3.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史久远,对我国其他优秀传统文化的统领作用,是中华文明成果的结晶.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解决矛盾冲突及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有重大意义,本文从理论特质及当代价值两个方面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深入剖析,希望对延续华夏文明、社会的进步、民族的发展有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4.
在民族复兴中,青年作为担当大任的时代新人,必然需要坚定文化自信、增进文化认同,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的道路中,作出应有的贡献。基于此,本文阐述新时代背景下,青年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同的内涵与必要性,提出当代青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同的路径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来,文化热潮与互联网的兴起形成巨大的文化市场需求,而优秀传统文化所占市场份额较小、文化产业分布高度集中、地区发展不平衡和行业同质化严重等问题,都导致了优秀传统文化市场发展愈发艰难。本文结合文化产业的运行机制等方面,提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策略,旨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改变目前社会上"重物质而轻文化"的现象,让人们明白文化的重要性,从而珍重我们自身民族的璀璨文化,坚持传承与弘扬富有社会正能量的中华传统文化,进而增强民族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来,文化热潮与互联网的兴起形成巨大的文化市场需求,而优秀传统文化所占市场份额较小、文化产业分布高度集中、地区发展不平衡和行业同质化严重等问题,都导致了优秀传统文化市场发展愈发艰难。本文结合文化产业的运行机制等方面,提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策略,旨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改变目前社会上"重物质而轻文化"的现象,让人们明白文化的重要性,从而珍重我们自身民族的璀璨文化,坚持传承与弘扬富有社会正能量的中华传统文化,进而增强民族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7.
在过去几年中,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在重大场合提及文化自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文化自信的基石,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的推崇。传统工艺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物质载体,在文化传承中起着重要作用。本课题对文化自信、传统手工技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间的联系展开调查,分析传统手工技艺的现状及发展困境,针对传统手工技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困境,提出传统手工技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继承与发展的多条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8.
<正> 侗族人民以自己的聪明智慧创造了独特的、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它对于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仍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但是,我们也应清楚地意识到,侗族传统文化产生于封闭的自然经济基础之上,必然是优劣并存,精华与糟粕混杂。我们知道,现代化是现代化的商品经济对落后自然经济的取代,是先进生产方式对落后生产方式的改造、更新,是现代意识  相似文献   

9.
高利 《中国民族博览》2023,(24):154-156
在五千年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彰显出了强大魅力,而之所以能够在当今时代更迭中经久不衰,保持深厚文化根基和价值底蕴,必然有其特殊性存在。核心价值观是在深刻总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之上所形成和发展的,并有效结合了中华当代文化,延续和深化了中华优秀传统中对自由、责任、道德的关注,是中华儿女智慧的结晶。可以说,核心价值观中的深刻内涵是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脉相承的,并在当代社会发展过程中得到了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0.
张虎 《中国民族博览》2023,(11):130-132
现阶段提升文化自信的教育融合性尤为关键,以现代流行音乐形式自身有其特点性,在结合中国传统诗词过程中往往过于片面,缺乏对文化自信的关注与元素融合。另外,文化自信是民族复兴的重要精神动力之一,现代流行音乐的发展创新便于体现文化的价值性、传承性及激励性。在文化自信的背景下开展中国传统诗词与现代流行音乐的融合研究,对流行音乐文化价值性、传承性具有重大意义。本次研究中采用调查分析、小组探讨的方式,对中国古诗词、文化自信、现代流行音乐等概念进行解读。从现代流行音乐发展的困境入手,提出具有融合策略、融合方法,实现中国传统古诗词在现代流行音乐当中的文化引领,推动民族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1.
土家族滚龙连厢于2009年被列入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作为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文化自信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滚龙连厢课程的构建和推广两方面出发,去研究其在高校中传承的价值。课程建立在教材的基础上,滚龙连厢教材扎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型于舞蹈教学实践。课程采用线上与线下相混合的模式推广,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一种新的姿态出现在学生视野,能激发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对热爱,使学生用实际行动加入到非遗舞蹈的传承中来,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一座文化富矿,是我们树立文化自信、民族自信的突出优势,服饰文化是其中一颗熠熠生辉的明珠。汉服,汉民族传统服饰的统称,近年来作为一个文化符号为人津津乐道。从蒸蒸日上的汉服复兴运动到设立“国家汉服日”议案的提交,这是汉服这一服饰文化从小众走向大众的趋势,也是新时代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方面,是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果。  相似文献   

13.
河北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民间游戏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教育价值和社会价值。通过制定保护措施、培养教育传承人、用创新手段促进与现代社会的深度融合,实现民间游戏的活态传承。  相似文献   

14.
李树新 《民族学刊》2021,12(2):41-51, 97
中华多民族谚语指的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或“一族多群”的谚语系统,它既是一个多元的结构,指称组成中华民族成员的众多民族的谚语形态,又是一个集合概念,是在一定数量基础上对中华谚语一体性和共通性的综合和概指。中华多民族谚语内容上具有经验性、哲理性和科学性的特征;形式上具有口语性、异变性、艺术性和民族性的特征;使用功能上具有俗传性、权威性和教育性的特征。中华多民族谚语的传承与扩布,显示了其创作主体多元性与历史悠久性,其自身发展的辐射性与吸纳性以及调适性和变化性。中华多民族谚语具有文化认同价值和多民族共有精神的建构价值,潜沉在中华多民族谚语这一载体中的中华民族精神品质和民族精神特性是推动中华文化向前发展的内在动力,是中华各民族的共同财富,是具有文化价值的“中国经验”。全方位开展中华多民族谚语的整理与研究,对保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发挥语言文化引领风尚使民族文化血脉薪火相传,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相融合,不仅可以帮助大学生建立文化自信,更能够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和社会责任感。通过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入了解与传承,大学生能够更好地认识和把握国家的历史文脉,进而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积极贡献。本文将探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融合的意义和具体方式,以期为培养有爱国情怀的高素质人才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正文化体现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价值取向、道德规范、思想风貌及行为特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独特标识。中华民族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产生和形成的优秀传统文化,为中华民族的生息、发展和壮大提供了丰厚的精神滋养。随着时代的变迁与发展,传统文化也在持续散发着其博大精深的魅力,并成为当代人们生活中所必不可少的精  相似文献   

17.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而中国传统文化的弘扬一直是社会和学术界热议的一个话题。文化,中国文化一方面具有强烈的历史性、传承性;另一方面又具有随时代变迁更新的现实性。~([1])那么,重新审视中国传统文化后我们到底需要传承什么,这个问题直抵灵魂深处,急需挖掘和深思。本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进行了论证与分析,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中的积极意义进行了深度阐述。  相似文献   

18.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历史悠久、文化博大精深,在大力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今天,传统中国民族元素体现在生活中的各个领域。作为最具有代表性的衣着方面,越来越多的设计师不断从传统的中国民族元素中寻找设计灵感,将中国各个朝代的传统民族元素融合在现代礼服的设计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现代礼服中加入传统的中国民族元素不但可以向世界传送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而且也向世界展示当代中国设计师对中国传统民族元素的自信,将中国传统民族元素运用在现代礼服的设计中处处体现着中华民族的人文主义情怀。本文主要介绍了中国传统的民族元素,并针对传统民族元素在现代礼服设计中的应用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大河上下、长城两边,斗转星移、岁月沧桑。文化是一个民族的魂魄,文化认同是最深层的认同,是民族团结的根脉。我们要坚定中华文化自信,增强做中国人的自信心和自豪感;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把中华文明中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提炼展示出来;要赓续中华文脉,不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有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故事。无疑,在各民族共同开拓辽阔疆域、共同书写悠久历史、共同创造灿烂文化、共同培育伟大民族精神的进程中,那些彰显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那些诠释正确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那些体现中华文明五大突出特性,那些昭示中华民族共同体发展路向和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演进格局,把我们紧紧凝聚在一起,代表我们经历的非凡奋斗、坚守的理想信念和建设的美好家园的历史文化遗产,还有使我们得以安身立命、心灵所系的山川大地,都属于各民族共有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  相似文献   

20.
我国民族文化的构成要素是古老的传统图形元素。为了传承与发扬传统文化,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现代Logo设计当中,凸显设计的文化性与社会性,更能体现其民族传统文化精神。以Logo在社会生活中的文化和信息传播作用为出发点,分析了在多元文化背景下,Logo设计寻求现代设计风格的发展方向,分析了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Logo设计中的体现,不仅是样式的怀古和沿袭,更是对优秀传统文化思想的继承和发扬。文中以中国传统图形为出发点,结合当前传统快消品牌牡丹饼的Logo设计为例,系统分析了在今天如何设计具有民族性、文化性、现实性、时代性的Logo,并进一步阐明了这种具有传统文化意义的现代Logo的美好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