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契丹人早期墓葬形式为"无墓葬",至辽朝建立前后逐渐实行"墓穴葬",在墓葬的选址,下葬吉时的选择上,多参用汉俗中的"风水"因素,沿袭唐宋相关风水理念.契丹贵族依风水下葬的习俗的形成,正是中原丧葬礼仪与契丹人原始信仰相结合的产物,对辽代社会变迁、民族交融起到了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
汉画像石是汉人在墓室、山崖、石阙等以石为地,用刀作笔雕刻的艺术品。这是一种独特的雕刻艺术,简单来说就是在石材上雕刻的画作。这种艺术形式多是古代一些有钱的人家为自己的墓室雕刻的,多半是墓室的主人和家属同画工们一同创作,前者提供自己的目标和理想,由后者完成雕刻等创作。汉制规定,皇帝和王侯被封后第二年就可以开始建墓,可以用征租税收入的1/3建造墓室。墓室主人生前可以开始营建祠堂、墓室。其实,汉人对自己去世以后的居所是十分在意和重视的,从这点可以判断墓主很有可能也参与了汉画像石的设计,至少提供了自己的想法和目标。尤其是作品中的历史故事和祥禽瑞兽很可能就是墓室主人自己拟定的。墓室主人及其家属在提出自己的目标后让画工以及石工根据自己的目标和理想来创作。画像石制作的流程是:石工预制石材—画工在制好的石板上绘好线条底稿—石工用刀、钻等按照画稿雕刻—画工彩绘。其中最能体现汉画像石艺术特点的则是匠师们复杂多变的雕刻手法。  相似文献   

3.
笔者由一篇《格套、榜题、文献与画像解释——以一个失传的"七女为父报仇"汉画故事为例》的文章受到启发,发现文中出现一处错误。根据文中所贯穿的线索,更加体现了美术史与考古学联系的密切性,汉画像石的解读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状,随着出土文物的发现,美术史的研究也受其影响。美术史与考古学互为交叉学科,它们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在没有文字资料作为佐证时,美术史的解读如何发挥其作用。  相似文献   

4.
山东昌乐是汉画像石的重要出土地,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当地也在积极探索汉画像石及拓片的保护与利用。山东昌乐汉画像石数量多、分布广、特点鲜明,具有较长的发展研究历史。汉画像石的拓片制作工艺流程复杂,拓片的拓印需要注重很多细节工作。山东昌乐汉画像石的保护存在重视程度不足、自然侵蚀严重、公众保护认知度不高、资金保障不足等诸多的问题,应当采取有效举措推动山东昌乐汉画像石及拓片的保护与利用。  相似文献   

5.
汉绣吸收民间美术养分的基础上,强调本土气息及自有艺术韵味,善于把其他艺术优点吸收进来形成自己特有技法。汉绣师多数是从绣工慢慢成长起来的,兼任画师和绣工工作。现在年轻人从业稀少,手工老艺人渐渐老龄化,口口相传的技艺出现青黄不接的境遇,需要实施抢救性保护,加强接班人培养,整理收集汉绣流传下来的珍贵资料,绘成绣谱,确保汉绣艺术得到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汉绣吸收民间美术养分的基础上,强调本土气息及自有艺术韵味,善于把其他艺术优点吸收进来形成自己特有技法。汉绣师多数是从绣工慢慢成长起来的,兼任画师和绣工工作。现在年轻人从业稀少,手工老艺人渐渐老龄化,口口相传的技艺出现青黄不接的境遇,需要实施抢救性保护,加强接班人培养,整理收集汉绣流传下来的珍贵资料,绘成绣谱,确保汉绣艺术得到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历史、逻辑与理论的统一是社会历史辩证发展的一种表现形态,社会观念史亦是如此。古代中国人的家国天下的想象遵循自身的话语体系、阐释逻辑、历史语境与演进路径,形成了一种自在观照体系。近现代,随着西方殖民势力冲击、封建帝制倒垮以及新型政制建立,中华民族意识全面觉醒,中国人国家观念中的客体对象逐渐断裂,从王朝国家转向现代国家,其内在国家逻辑既延续传统中国政治文化逻辑,又与剧烈的社会变革保持同频共振,加速新中国观成型。当代中国人国家观从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中获得理论涵养,展现新的生机与活力。  相似文献   

8.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为人们的工作、生活以及娱乐带来了非常大的便利,很多东西可以通过网络进行传播,音乐同样如此,通过传播让不同的听众听到种类丰富的音乐,同时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音乐观。本文分析了音乐网络传播的特点以及其对当代人音乐观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为人们的工作、生活以及娱乐带来了非常大的便利,很多东西可以通过网络进行传播,音乐同样如此,通过传播让不同的听众听到种类丰富的音乐,同时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音乐观.本文分析了音乐网络传播的特点以及其对当代人音乐观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汉族理想的死亡是在"后世"(阴间)幸福生活的条件.理想的死,需要具备生前长寿、临终前的必要准备、寿终的正常死亡及成为被子孙祭祀的祖先等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1.
二战结束后国际社会上出现了德国、朝鲜、越南、也门等民族分裂国家.以主权统一原则为标志,民族分裂国家的统一进程可以分为"武力统一"、"吸收统一"、"政治优先一体化统一"、"经济优先一体化统一"四种模式.以"统一环境"与"统一成本"为分析视角,本文认为在当今全球化趋势日益增强的环境下,"武力统一"模式已不符合时代潮流且将造成巨大损失;"吸收统一"模式与"政治优先一体化统一"模式会面临很大的阻碍且成本较高;相比较而言,"经济优先一体化"模式所受到的内外阻力最小且成本最低,因而是当今时代的最优统一模式,对尚未统一的国家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2.
林铁 《民族论坛》2010,(12):46-48
聂元松的《湘西叙事》是一部图文并茂的精美散文集,充满了自然风景与人文历史的的二重奏。在历览湘西胜景的行走中,作者怀着女性特有的温柔与悲悯抚摸这块土地曾经所承受的苦难。在过于沉重的过去和过于喧哗的现在之间,努力地寻找一个生命的支点。对湘西民族文化遗产的叙事中,作者既保持一份炙热而执着的激情,同时也满怀一份深沉的现代性的忧虑。对美的眷恋,对生命的关爱,对历史的缅怀,对文化的倾心,是聂元松《湘西叙事》中散发的迷人品质。  相似文献   

13.
从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的洱源县城出发,翻越云遮雾绕的罗坪山,沿蜿蜒的盘山公路前行90公里,便到了素有“歌舞之乡”之称的西山。西山乡总面积512平方公里,以贫困而闻名全省,是全省506个扶贫攻坚乡镇之一。但它却也是民族文化的宝库,大理地区的神话传说、民族歌舞有很多源于此,因而,这里又被称为“仙女撒歌的地方”、“民歌之乡”和“神话王国”,其中,西山“里格高”舞则被称为“原始舞蹈的活化石”。西山人视歌舞为自己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茶余饭后、劳作闲暇、婚丧嫁娶、逢年过节,他们总要用歌舞这一形式表现他们的喜怒哀乐,抒发内心中那一些本真的、质朴的情愫,表达自己对生命的感悟,诠释自己短暂却又热烈奔放的一生。 走在西山的羊肠小道上,穿梭于莽莽苍苍的森林中,呼吸着潮湿而青新的空气,耳畔是各种不知名鸟雀的呢喃,仿佛又回到了洪荒远古,回到了生命的原初。诚然,西山是贫困的,人均收入水平偏低、受教育程度低和交通闭塞等因素制约着它的发展,而这里却照样生息着热爱生命的人们,他们用歌、用  相似文献   

14.
伊斯兰文明观强调宗教信仰与科学知识的融合,既反对唯信仰主义也反对唯科学主义,认为判断一个社会是否文明离不开两个标准:一个是价值理性,即体现宗教信仰诸价值实体的理性;另一个是科学理性,即反映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由科学技术知识来定义的理性。西方世界的文明观强调的是技术理性(或称工具理性),技术理性和以它为基础的商品主义实际上操纵着现代西方人生活的方方面面,从而导致了价值理性的丢失和传统道德的解体。  相似文献   

15.
生命的吟唱与舞蹈——摆手舞与传人张明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一低矮残破的农家木屋,晦明晦暗,这个木然坐在矮凳上的老人,因患脑血栓,意识早已模糊不清,目光呆滞神情茫然,生命似乎已然失去了意义。谁又能想到他曾经是一位于土家摆手堂前叱咤风云的舞者?然而,此后的一幕却令人惊异万分,当他的徒弟张明光,一位年逾7旬的土家摆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新疆南部维吾尔族农民和汉族农民在包地、用水、请工、技术学习几方面交往的描述与分析,说明维汉农民在生产中的合作与竞争关系,并讨论利益对族际关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民族识别之前的汉族是融合了若干少数族群的统一体,这个统一体的表达是华夏之汉;民族识别以来作为中华民族众多民族或族群之一的汉族更趋向于成为与其他少数族群并列的、单一的族群.王明柯关于历史上少数族群通过攀附汉以实现身份认同的论述与张兆和关于近代以来苗族拒绝汉族身份而宣称苗族身份的认同的论述均显示了华夏之汉与族群之汉的差异,忽视二者的差异是后来学者对许烺光"民族错失"误读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青海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杂居的地方,各民族语言间的互相接触为各自的语言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记,青海汉语与青海蒙古语的互相影响也不例外。本文试图通过青海汉话的“着”与青海蒙古语——屯的对比,探讨一下蒙汉两种语言互相影响的情形。  相似文献   

19.
<正> 自秦、汉以后,我国就是一个由多民族组成的国家。经过长时期的发展,到了清代乾隆中期,已经是一个幅员辽阔、疆域巩固、多民族空前统一的中央集权封建帝国。这种局面的出现,就其近因来说,与康熙年间平定“三藩”叛乱和统一台湾有着直接的关  相似文献   

20.
<正>非我原名贺彩云,来自湘南一个景色如画的静谧小山村。乡村相对于城市来说,地处边缘。但边缘并非落后与野蛮。反之,边缘一如它的原生态自然坏境,有着淳朴的民风,洁净的思想,质朴厚重且人人向善的传统。正是这原生态的文明,侵染着非我的血脉,使她保持了一颗本真的心,一双洁净如泉的明眸。不管到哪里,她都用自己的真心、童心、明眸阅读世界,思考人生,判断人世间的真、善、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