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云裳诉》是陕西筝派中一首极具代表性的筝曲,此曲不仅有着凄美爱情故事的取材,而且与陕西地方音乐风格相融合。曲中“碗碗腔”艺术表现手法展现了陕西筝派独具的特色,加上与钢琴的相互交织,更加富于戏剧性和强大的感染力,是一首不可多得的现代作品。本文将从《云裳诉》作为立足点,对作品的作曲家及创作背景、主要音乐材料进行分析和研究,以小视角浅谈陕西筝曲的特色音乐风格。  相似文献   

2.
《云裳诉》是陕西筝派中一首极具代表性的筝曲,此曲不仅有着凄美爱情故事的取材,而且与陕西地方音乐风格相融合。曲中碗碗腔艺术表现手法展现了陕西筝派独具的特色,加上与钢琴的相互交织,更加富于戏剧性和强大的感染力,是一首不可多得的现代作品。本文将从《云裳诉》作为立足点,对作品的作曲家及创作背景、主要音乐材料进行分析和研究,以小视角浅谈陕西筝曲的特色音乐风格。  相似文献   

3.
客家音乐是客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客家音乐中,客家筝具有重要地位。客家筝曲以古朴典雅、文静优美见长,《出水莲》是典型代表之一。文章对《出水莲》的演奏特点及文化内涵进行分析,以期为客家音乐的研究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4.
客家音乐是客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客家音乐中,客家筝具有重要地位.客家筝曲以古朴典雅、文静优美见长,《出水莲》是典型代表之一.文章对《出水莲》的演奏特点及文化内涵进行分析,以期为客家音乐的研究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5.
现代筝曲《林泉》通过新颖的创作手法和传统的审美意味,体现出了深远的中国哲学道理,本文从乐段结构的散聚相合,水之意象的变幻多样,哲学意境的虚实相生、情景相即,以及乐曲的现代化创作思维四个方面出发,分析筝曲《林泉》的音乐审美与内在意义,并兼论《林泉》对当代民族音乐作品创作的可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高慧 《中国民族博览》2023,(24):145-147
古筝早在秦朝时就出现,有些古筝作品创作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民族民间音乐有了很好的发展,从而也弘扬了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筝曲《木卡姆散序与舞曲》就是在发扬民族民间音乐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这首乐曲是古筝西域流派的开端,极具有研究价值。本文以《木卡姆散序与舞曲》为例,从它的创作背景、音乐特征、演奏方面来进行具体分析,从而对后来新疆音乐风格作品的创作及演奏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王建民是80年代以来在民族器乐创作领城中颇有建树的一位中青年著名作曲家,他以独特创新的创作思想创作了多首具有极高艺术价值的优秀作品。笔者多年来通过对王建民古筝作品的演奏和学习,产生了一些个人感悟,并进行了研究和总结。本文主要论述了王建民筝曲风格的形成原因,对他作品中新颖的创作方法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总结。同时本文,还论述了现代筝曲创作中对传统音乐的继承和对西洋音乐的借鉴的关系,并对现代筝曲创作的发展方向做了一定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古诗十九首》是汉代文学史教学的重要内容.它因作者佚失,缺少相关的创作背景,且每首诗之间无逻辑关系,故难以理解和把握.教师在讲授《古诗十九首》时,可以依据物象、情感、四时这三项,梳理19首诗歌的内容,使之成为一个有逻辑性的系统,以便于学生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对其进行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10.
11.
王晶 《中国民族博览》2021,(15):152-154
在数不胜数的钢琴作品中,占有比重最大的就是经过改编的曲目,其中钢琴作品《我的祖国》就是由蒋泓教授根据同名歌曲改编而成的,后经钢琴家郎朗在音乐舞台上进行了演奏.它的音乐中充满了爱国情感,优美的旋律让人难以忘却,由此可见,其经过改编变后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本文针对《我的祖国》的创作背景、音乐风格和演奏方法进行了深度的分析.  相似文献   

12.
陈珂 《中国民族博览》2023,(14):127-129
勃拉姆斯是一位德国著名的浪漫主义时期作曲家,对西方音乐史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勃拉姆斯与巴赫、贝多芬并称为3B组合,也是仅有的一位在浪漫主义时期正处于高峰期的反潮流作曲家,当古典主义将要被淹没在浪漫主义的潮流中时,勃拉姆斯始终坚持古典音乐的创作传统,在音乐风格创作中崭露头角。本文以勃拉姆斯其中的一首钢琴作品《升f小调第二钢琴奏鸣曲》为例,从而对勃拉姆斯的音乐风格进行研究和学习,以之多方位的了解该作品,分析在勃拉姆斯身上出现的古典主义音乐风格与浪漫主义音乐风格的同时呈现,对自身的演奏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3.
何欢欢 《西藏研究》2012,136(6):58-66
梵本《中观心论》及其藏译古注《思择焰》阐释了清辩对中观思想的独特理解,描述并批判了小乘部派佛教、大乘瑜伽行派以及数论、胜论、吠檀多、弥曼差等"外道"的主要理论,是我们了解五、六世纪印度佛教内外诸学派情形和思想流布的宝贵资料。详细介绍《中观心论》、《思择焰》的梵、藏文本的同时,对其主要思想内容、研究现状等进行较为详尽的叙述,并以两论对数论派、胜论派、吠檀多派的记述与批判为例展示其独特的学术价值,探讨出印藏佛学研究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4.
仓央嘉措情歌是藏民族灿烂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它的广泛流传是民族文化互相融合、互为依存的缩影。对仓央嘉措其人其事的不同认识,会使人们对他的情歌产生不同的理解。这些不同的理解反过来又给人们留下了许多可以遐想和发挥的空间,从而使得对《仓央嘉措情歌》做出多种解释具有可能性。  相似文献   

15.
扬琴是中国民族乐器,是明末清初从波斯传入中国的乐器。随着中国与东亚等地国家的来往,名叫"桑图尔"的乐器经海传入我国,形成最早期的扬琴。后经过在中国四百多年的发展,吸收中国各地民间音乐的特点和历经民间艺人的改造,渐渐形成现在我们所用的扬琴。所以说,扬琴是一个具有世界性的乐器。后世音乐家创作大量扬琴作品,有古典风格、移植作品。近年来,作曲家在吸收西方音乐技法的基础上,结合中国音乐风格而创作的现代风格作品让人眼前一亮,扬琴曲《春》便是现代作品中的一首代表作。本文从艺术风格、演奏手法等方面分析这首现代作品,为扬琴现代风格作品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以吴冠中不同时代作品《春曲》《藤花》《花雨》作为分析主题.《春曲》为素白时期作品,《藤花》为艳黑时期作品,《花雨》正值抽象作品巅峰时期,是他抽象绘画成熟作品,三幅墨彩画作为他不同时期的绘画表现.20世纪80年代以后,他以空间的虚实的极端表现、绘画的线条性为主轴及基本色彩的使用,成为作品构图的元素.空间的虚实、形式的点线...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对15世纪突厥语言学名著《两种语言之辩》(Muhakεmεtul-Luεtεjn)的内容及其句法特点进行研究。本文作者认为,15世纪维吾尔族语言大师阿里希尔·纳瓦依公元1449年撰写的《两种语言之辩》不仅仅是一部比较语言学著作,而且它又是一部阐述了纳瓦依本人的语言观、创作思想及其主要文学作品的自我评价和总结的佳作。因此,该著作对于纳瓦依散文语言的研究,乃至突厥语言发展史的研究都有着很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8.
苏轼早期创作以诗歌为主,留存至今的作品将近三千首,《荆州十首》是其出仕前的重要作品。读懂《荆州十首》,几可读懂苏轼一生。然而,笔者在阅读的时候,感觉有一定困难,想找一些参考资料而不得。排除作品本身因素外,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苏学专家以诂训诂。因此,笔者在反复阅读《荆州十首》之后,把自己的解读与读者诸君分享,以期共同学习。  相似文献   

19.
仅保存在藏文大藏经中的<思择炎>是目前所知最早系统介绍并批判胜论派思想体系的佛教文献.<思择炎>第七<入抉择胜论之真实品>"序论"和"前分所破"分别详细介绍了胜论派的解脱理论,"后分能破"则一一破斥了"前分所破"提出的解脱观.对清辩论师所传之胜论派解脱思想,尤其是"后分能破"对其的批判进行深入分析解读,探究5~6世纪胜论哲学的发展潮流及其与佛教的论争,可更加系统地理解这部作品.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