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宗教仪式与财富消费密不可分,它们是一种互动的关系。瑶族宗教色彩浓郁,宗教仪式贯穿生活,仪式中的财富消费也就愈来愈受关注。为了探究瑶人对这二者关系的态度,文章将立足于公母山瑶族社会中的各类宗教仪式,将仪式中的消费情况作为关注重点,试图去了解瑶族人的消费观,尤其是与宗教密切相关的消费观,并试图去分析瑶族社会宗教仪式与财富消费的社会与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2.
薛氏藏族是冕宁多续藏族吴尼汝都的克撒在西昌地区定居后繁衍形成的,是目前多续藏族中仅有的保持藏族本教传承的群体。为了对薛氏藏族的宗教传承和宗教仪式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并研究薛氏藏族甚至整个多续藏族的宗教情况,笔者于2013年7月对薛氏藏族所传承的本教进行了专门的民族学田野调查。由于调查时间短,没有看到完整的宗教仪式,材料大都来自于访谈。  相似文献   

3.
瑶族祭祀盘古的宗教仪式与祭祀其他保护神的仪式一样,均记载于现存的汉族文献之中。瑶族在接受他们现在所信奉的宗教时,便学会了道教的这一套宗教仪式。然而,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过去数十年中许多观察者都未能看到这些仪式的全过程,以及这些仪式所依据的经书与神像。只有一二十名曾到过瑶山的中国研究人员在叙述他们所观察到的某些仪式时,认为它们“与道教相似”。但是,大多数人类学家都把瑶族宗教解释为一种原始的、当地固有的部落传统信仰。这种解释令人惊奇,因为只要略懂一点中国传统宗教基本常识的人就能明白:瑶族宗教及其宗教仪式只能是从一个更为强大的传统中借鉴而来,这个传统就是  相似文献   

4.
宗教乐舞羌姆--"法王舞"是塔尔寺绚丽多彩的宗教文化艺术作品中富有独特魅力和独特艺术特征的作品,它集绘画、面具、服饰、音乐、舞蹈等艺术手段及藏传佛教仪式为一体,以动态雕塑的形式、理性的构思、严谨的结构秩序、精湛的工艺手法,惟妙惟肖地创造出时护法神的构想塑造及对藏传佛教生命观的深刻解读与表达.尽管"法王舞"是一种宗教仪式形式,表现了一定的宗教观念,宗教精神、宗教情感和宗教教理.但生命感受脉络是以崇仰意向、生存欲求、审美情绪三个层面为主体的交合结构.因此,在"法王舞"的创作、表演过程中,自始至终都蕴藏着藏传佛教独特的艺术创作技法、手段,古老、质朴、简洁、凝重的创作意识与审美理念.  相似文献   

5.
在藏族的传统文化中,藏族舞蹈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藏族舞蹈从总体上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民族民间自娱性舞蹈,另一类是宗教舞蹈。宗教舞蹈是在祭祀礼仪中才会跳的一种舞蹈,大多是为了祈福,这也符合了藏族"多神崇拜"民族信仰的特点。藏族舞蹈是藏族人民生活发展的缩影,沉淀了藏族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以及民族的信仰,成为了藏族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藏族舞蹈随着整个藏族民族的发展而发展,在这发展的过程中,宗教文化对藏族舞蹈的发展起到了十分重大的影响,正是因为藏族宗教文化的独特性,才创造出了现在的藏族舞蹈,本文我们将对宗教文化和藏族舞蹈进行分析探讨,看看宗教文化对藏族舞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前学对宗教经验的研究为出发点,结合凉山具体案例,从宗教经验产生的基础、获得途径、特征三方面对凉山彝族宗教经验进行了初步探讨。笔者认为,凉山彝族的宗教经验以当地彝族宗教观为基础,以参加宗教仪式为主要获得途径,具有其自身特点。  相似文献   

7.
从结构化理论的视角可以将宗教理解为信仰性资源与合法化规则的神圣同盟。教理教义是宗教的合法化规则,教规、戒律、禁忌是宗教的支配性规则,宗教仪式是宗教的表意性规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就是要减弱宗教合法化规则中的神秘主义和蒙昧主义,加强宗教表意性规则中的文化功能,发挥宗教支配性规则中的伦理规范功能和心灵净化功能。  相似文献   

8.
苗族宗教仪式音乐形态中的道德观蕴含了人伦道德、自然道德与社会道德。在苗族宗教仪式音乐形态中,经书的念白及吟唱内容体现了苗族道德与宗教的紧密粘连性,以及道德规约的朴素性等。苗族宗教仪式音乐形态中的道德观要与当代社会道德相适应,实现其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9.
平原  张妍 《中国民族博览》2017,(12):143-144
在藏族的传统文化中,藏族舞蹈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藏族舞蹈从总体上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民族民间自娱性舞蹈,另一类是宗教舞蹈.宗教舞蹈是在祭祀礼仪中才会跳的一种舞蹈,大多是为了祈福,这也符合了藏族"多神崇拜"民族信仰的特点.藏族舞蹈是藏族人民生活发展的缩影,沉淀了藏族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以及民族的信仰,成为了藏族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藏族舞蹈随着整个藏族民族的发展而发展,在这发展的过程中,宗教文化对藏族舞蹈的发展起到了十分重大的影响,正是因为藏族宗教文化的独特性,才创造出了现在的藏族舞蹈,本文我们将对宗教文化和藏族舞蹈进行分析探讨,看看宗教文化对藏族舞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认为,图腾起源就是宗教的起源;图腾观念是人类最早的宗教观念;图腾神话是人类最早的宗教神话;图腾仪式是人类最早的宗教仪式;图腾圣地是人类最早的宗教圣地;图腾制度是人类最早的宗教制度;图腾崇拜是人类最早的宗教形式。原始宗教的起源问题,历来是宗教学界争论较为激烈的一个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反映了宗教学者在宗教研究中的不同态度。从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来看,图腾起源就是宗教的起源,图腾崇拜是人类最早的宗教形式。一、图腾崇拜是人类最早的宗教形式1885年,罗伯逊·史密斯在其研究阿拉伯人和闪族人的宗教著作…  相似文献   

11.
<正>还傩愿是以许愿还愿为基本形式,集驱鬼、禳除、祈福、娱神、娱人为一体,带有宗教戏剧表演性的宗教意识和信仰体系的宗教仪式。这种宗教傩仪式活动广泛流行于我国西南地区,特别是在湖南桑植县更具有普遍性。桑植县位于湖南省西北部,是一个自然风景奇特秀丽的山区县,澧水及澧水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田野调查,系统梳理了西乡县的回族人口及分布、伊斯兰教活动场所、伊斯兰教育、宗教管理和寺坊情况,主要讨论了西乡县伊斯兰教的派别特征、宗教互动、宗教仪式、婚姻问题、宗教教育、民族涵化、宗教管理、宗教资源配置等问题,认为处于川陕交接地带的西乡县散杂居回族社区相较于西北其他省区的回族社区是一种陌生的存在。  相似文献   

13.
以黑龙江流域诸民族的传统宗教信仰为视角,从中探寻宗教和民族舞蹈的内在关系,并以满族、赫哲族和鄂伦春族为例说明宗教和舞蹈相互依赖、共生共荣的关系.随着社会的发展,原始宗教意识在舞蹈中逐渐弱化,但它的影响并未终止,而是深深地沉积于当代舞蹈艺术中,并对舞蹈艺术的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在川西甘孜州康巴藏族人民的生活中,舞蹈是不可或缺的内容。藏族的舞蹈种类繁多,内容丰富,有着不同的形式、跳法和功能。康巴藏族舞蹈,从总体上可分为民族民间自娱性舞蹈和宗教舞蹈两大类。它们都有各自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具特色的舞蹈风格  相似文献   

15.
在关于犹太人民族集团的讨论中,我强调过与其说是犹太人的一般文化因素或物质基础加强了民族的团结,不如说是宗教方面的作用更为贴切。人们只要查阅一下有关犹太人社会问题的著述,对宗教仪式的重要性就会留下印象。宗教和民族集团的关系并不仅限于犹太人。关于世界本质的基本假定  相似文献   

16.
张谛 《中国民族博览》2016,(4):149-151,179
跳鼓舞是云南红河州绿春县牛孔乡和红河县车古乡等地居住的彝族尼苏颇支系所跳的一种以牛皮鼓为舞具的特色舞蹈,从舞动的名称和动态上分析,娱乐功能指向性非常明确,模拟农业生产特征明晰。但是,当我们从舞蹈生态学的角度进行深层次研究时发现,此舞种产生的源流以及舞体潜意识认知中,似乎与宗教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基此疑惑,我们提出宗教生态项是影响跳鼓舞产生的主要原因的假定性,以此对该彝族支系的原生型民间跳鼓舞蹈进行探索,此路径不失为一种民族民间舞蹈研究的新视角,供舞业专家学者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7.
藏戏作为我国少数民族中独具风格的民族戏剧之一,它产生于藏族人民生活之中,是藏族人民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形式。从藏戏的剧本、舞蹈、唱腔、服装和面具等各方面来看,是在藏族民间歌舞,说唱艺术(“喇嘛玛尼”)和宗教仪式的酬鬼娱神等各类  相似文献   

18.
跳鼓舞是云南红河州绿春县牛孔乡和红河县车古乡等地居住的彝族尼苏颇支系所跳的一种以牛皮鼓为舞具的特色舞蹈,从舞动的名称和动态上分析,娱乐功能指向性非常明确,模拟农业生产特征明晰.但是,当我们从舞蹈生态学的角度进行深层次研究时发现,此舞种产生的源流以及舞体潜意识认知中,似乎与宗教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基此疑惑,我们提出宗教生态项是影响跳鼓舞产生的主要原因的假定性,以此对该彝族支系的原生型民间跳鼓舞蹈进行探索,此路径不失为一种民族民间舞蹈研究的新视角,供舞业专家学者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9.
仪式的效力:理论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宗教人类学对宗教与人类心灵关系的讨论分为两类,一类把焦点放在心灵的思维层面上,另一类则关注于心灵在宗教实践中的全面性经验.前者讨论的对象涵括神话与仪式,后者则聚焦于仪式研究.Durkheim对宗教研究的方向做了两个重要的扭转,第一个是把宗教研究变成了社会研究;另一个则是把宗教研究变成了仪式研究,忽略行动者主观的信念.对于仪式研究学者们关注仪式的效力,仪式展演的效力,以及萨满仪式的效力和音乐、舞蹈与身体动作的效力.由此可见,仪式是一种宗教的实践活动,它正是人们用以体验、建构宗教真理的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20.
王志豪  阿旺嘉措 《中国藏学》2024,(1):173-182+219-220
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藏传佛教中国化是我国宗教中国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甘青河湟地区东北段位于青藏高原东北缘,是青藏高原东部多文化互动的典型区域,历史时期和当代都处于宗教中国化的前沿地带。文章基于多次实地调研获得的材料,在借鉴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主要从当代实践方面对甘青河湟地区东北段藏传佛教中国化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其发展态势。研究发现,目前,甘青河湟地区的藏传佛教继续保持着爱国爱教的优良传统,同时信教群众日趋多元,宗教仪式汉藏交融,寺院神灵汉藏共处,宗教建筑、宗教艺术也更加本土化,这些都无不体现出这一区域宗教中国化的特点。甘青河湟地区的藏传佛教在历史时期已经走出了一条以中华文化为底色、融合区域特点的宗教中国化道路,在宗教中国化的当代实践上也正在呈现出具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点的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