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结合自己多年对敦煌壁画临摹、研究、学习的体验,浅谈敦煌研究院80多年以来,几代美术工作者总结出的三种敦煌壁画临摹方法与特色.并以榆林窟第29窟《水月观音》整理临摹为例,详细解读整理临摹的过程方法及其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2.
花鸟画是中国画中的一种,以花、虫、鸟为描绘对象,通过"工笔""写意""兼工"三种画法来展示花卉鱼虫的姿态和意境。宋代是花鸟画的成熟和鼎盛时期,临摹宋代花鸟小品是学生学习中国花鸟画的重要途径。在临摹教学中,教师要着重注意范本的挑选,要引导学生工写结合,达到"淡妆浓抹总相宜"的作画效果。  相似文献   

3.
中国画是我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国画创作过程中,笔墨文化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元素及内容,赋予了中国画最内在的灵魂。对于笔墨所具有的内涵,不管是从纸、笔等工具的狭义意义上来讲,还是从抽象绘画形态这种广义意义来讲,都体现了中国画与我国传统笔墨文化之间相互影响、相互感染和相关联系的相辅相成性。所以,在国画的创作过程中,对笔墨的融会表达必须有十分严格的要求,以此才可充分将现代绘画的那种审美艺术特点呈现出来,此同时也才能不断探索出未来的前景与规律。中国画是一种有着中国特色的传统艺术,它不仅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与灵魂,而且也包含了各种中国艺术刻印的元素。本文重点探讨中国画在创新发展的过程中,其神韵风姿、精神特质与我国传统笔墨之间的密不可分性。  相似文献   

4.
花鸟画是中国画中的一种,以花、虫、鸟为描绘对象,通过"工笔""写意""兼工"三种画法来展示花卉鱼虫的姿态和意境。宋代是花鸟画的成熟和鼎盛时期,临摹宋代花鸟小品是学生学习中国花鸟画的重要途径。在临摹教学中,教师要着重注意范本的挑选,要引导学生工写结合,达到"淡妆浓抹总相宜"的作画效果。  相似文献   

5.
传统的中国工笔花鸟画色彩学习,讲究的是"随类赋彩",也就是根据物体的固有色来描绘。其外,是通过对古代名画家优秀作品的临摹,以及在大自然的写生中得到体会和认识。20世纪80年代初期,不少学者和学生到西方国家留学,带回了西方设计色彩的理念,从而影响和开拓了我国工笔花鸟画色彩表现的新时代。因此,工笔花鸟画从注重传统的中国画笔墨转向为注重色彩的表现。目前,我国的艺术院校美术学科,均以物体写生和创作课程作为色彩学习的途径。本文从工笔花鸟画色彩构成的和谐美和配色的色彩计划等方面,从新的角度领域,探索工笔花鸟画创作色彩构成高度美感的和谐配色。  相似文献   

6.
张彦远论顾恺之用笔为"意存笔先,画尽意在",本文就此评论结合古今一些名人画论和美术思想,以及学生们包括作者本人在学习中国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浅谈"传神论"对我们品画和创作时产生的影响,得出有关学习中国画的一些感受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传统的中国工笔花鸟画色彩学习,讲究的是"随类赋彩",也就是根据物体的固有色来描绘.其外,是通过对古代名画家优秀作品的临摹,以及在大自然的写生中得到体会和认识.20世纪80年代初期,不少学者和学生到西方国家留学,带回了西方设计色彩的理念,从而影响和开拓了我国工笔花鸟画色彩表现的新时代.因此,工笔花鸟画从注重传统的中国画笔墨转向为注重色彩的表现.目前,我国的艺术院校美术学科,均以物体写生和创作课程作为色彩学习的途径.本文从工笔花鸟画色彩构成的和谐美和配色的色彩计划等方面,从新的角度领域,探索工笔花鸟画创作色彩构成高度美感的和谐配色.  相似文献   

8.
张彦远论顾恺之用笔为"意存笔先,画尽意在",本文就此评论结合古今一些名人画论和美术思想,以及学生们包括作者本人在学习中国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浅谈"传神论"对我们品画和创作时产生的影响,得出有关学习中国画的一些感受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湖南省古丈县是苗族、土家族聚居的山区县,这里的苗族绣花艺术历史悠久。古丈县苗族妇女从八九岁开始学习刺绣工艺,母教女,亲教亲,邻教邻,互相临摹,因袭相传。在学习传统刺绣、绘画艺术上,取他人之长,不断修改充实。花纹内容既保持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在发展中形成了自身独有的文化表现载体,其中,国画花鸟创作就是极具中国味的艺术载体之一,在中国绘画表现体系中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在国画花鸟创作写生表现上,主要掌握的是创作者对不同事物的感悟,花鸟画表现中的传统写生形式可以划分为工笔花鸟写生、白描花鸟写生等,绘画创作者主要是通过自身的观察,进而在纸张上创造表现出极具神态特征的形象内容。由此,本文以"国画花鸟创作写生方法及创作探究"为研究视角,希望通过本文研究,提升国画花鸟创作表现的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11.
中国历史上下五千年,中国画具有优良的传统和悠久的历史,其在世界美术领域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当前,在全球化背景下,动漫技术、多媒体的发展以及西方美术教学模式的浸染,具有传统民族特色的中国画教学在艺术传承方面的影响不断减弱,部分学生甚至觉得中国画学习枯燥无聊,这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是不利的,必须对中国画教学改革给与重视。中国画教学改革要从自身实际出发,结合民族文化特点,借鉴和吸收西方美术教学中的积极因素,在凸显传统文化和坚持民族性中,促进中国画教学改革。本文在对中国画教学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画教学的改革。  相似文献   

12.
<正>彭增文简介彭增文,1951年生,斋号"皖石斋"。高级美术师。现任中国红色文化画家协会理事,中国三百书画研究院国画高级画师,中国民族国画院特邀画家,中央九三学社书画院画家,河北国画院副院长,河北省中国画研究会秘书长,中国历史博物馆画廊客座教授,河北省美协人物画研究会秘书长,河北省美协山水画研究会秘书长,石家庄市美术专业职称评审委员会职称评委,石家庄市美协副主席。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释道文化直接影响了中国画的形成与发展。传统文化产生发展过程中,儒家文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当中国人运用道家的基本思想阴阳学说与五行水、木、金、火、土的理念来处理日常事务的同时,渗透在内心深处的佛家与儒家思想起着相应的作用。中国画的发展过程中,阴阳五行成为中国画艺术的基础,从绘画表现技法中,以"中庸"为核心的儒家思想与倡导"中道"的佛家思想直接影响着中国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中国历史上下五千年,中国画具有优良的传统和悠久的历史,其在世界美术领域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当前,在全球化背景下,动漫技术、多媒体的发展以及西方美术教学模式的浸染,具有传统民族特色的中国画教学在艺术传承方面的影响不断减弱,部分学生甚至觉得中国画学习枯燥无聊,这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是不利的,必须对中国画教学改革给与重视。中国画教学改革要从自身实际出发,结合民族文化特点,借鉴和吸收西方美术教学中的积极因素,在凸显传统文化和坚持民族性中,促进中国画教学改革。本文在对中国画教学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画教学的改革。  相似文献   

15.
1996年作为第一个在“现代美术之父”——塞尚的故乡埃克思·昂普罗旺斯、“欧洲硅谷”格勒诺布尔和大学城南锡等法国名城举办过个人画展的中国画家,周志龙用自己极具个性的桂林山水画让众多从未见过中国画的法国人喜欢上了中国画。  相似文献   

16.
从题材选择、构图创新、水墨出"新"、装饰趣味几方面来阐述阳太阳的国画创新.认为阳太阳是中国著名的老艺术家,极具独创精神,近百岁高龄时,将西方色彩体系和形式感引入国画,创造了一种独特的绘画语言.  相似文献   

17.
我国国画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山水画作为国画中最常见的主题之一,其色彩运用在悠久的历史过程中逐渐完善和成熟。我国国画重视创作意境,所谓"意存笔先,画尽意在",色彩运用是山水画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意境表达的主要载体,在国画艺术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将对国画山水中的色彩运用进行研究,简述山水画色彩运用的历史变革,分析中国古代思想对国画创作的影响,并探讨国画山水色彩运用的借鉴创新和现代化发展。  相似文献   

18.
水墨画作为一种独特的中国绘画方式,具有不可替代性。虽然表现建筑的中国画——界画古已有之,然而界画所描绘的只是山林建筑,或者说是画中带有亭台楼阁的山水画。算得上表现都市景观的古代中国画作品似乎仅有《清明上河图》之类的典范之作——但那也只是农耕社会型态的都市。到了20世纪50、60年代,都市一时成为歌颂新中国的重要题材,新兴的都市还与林立的烟囱演绎成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图景。不过那时当代性的艺术观念还不可能产生,因而并没有出现都市水墨或"城市山水"等概念。因此,堪称表现现代都市景观与生活方式的都市水墨,成为中国画科中的全新概念,都市水墨是近几十年发展起来的新的水墨样式,也是中国画现代性转型的一个范例。它往往是与传统山水画相异乃至于对立的姿态出现。概而言之,都市水墨就是传统水墨的一种当代表现方式,是反映都市人文内涵、形式趣味、文化心理的一种新型艺术门类。本文对都市水墨的界定、表现内容、当代沿革做了较为细致的梳理。同时还对都市水墨的绘画语言突破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并通过对王秋童、赵绪成、聂危谷等代表性画家的作品分析,阐述了都市水墨在笔墨语言、作品题材、审美意境等方面的探索。最后,通过自己《都市意象系列》的构思、创作实践表达了自己对都市水墨诸多方面的理解。笔者以为,随着不可阻挡的都市化前进步伐,一方面,都市水墨将会成为中国画多元发展趋向中的重要一员,另一方面,都市水墨的表现内容与形式语言探索将为中国画"笔墨当随时代"提供有益的例证和参照。  相似文献   

19.
我国国画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山水画作为国画中最常见的主题之一,其色彩运用在悠久的历史过程中逐渐完善和成熟.我国国画重视创作意境,所谓"意存笔先,画尽意在",色彩运用是山水画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意境表达的主要载体,在国画艺术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将对国画山水中的色彩运用进行研究,简述山水画色彩运用的历史变革,分析中国古代思想对国画创作的影响,并探讨国画山水色彩运用的借鉴创新和现代化发展.  相似文献   

20.
水墨画作为一种独特的中国绘画方式,具有不可替代性.虽然表现建筑的中国画——界画古已有之,然而界画所描绘的只是山林建筑,或者说是画中带有亭台楼阁的山水画.算得上表现都市景观的古代中国画作品似乎仅有《清明上河图》之类的典范之作——但那也只是农耕社会型态的都市.到了20世纪50、60年代,都市一时成为歌颂新中国的重要题材,新兴的都市还与林立的烟囱演绎成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图景.不过那时当代性的艺术观念还不可能产生,因而并没有出现都市水墨或"城市山水"等概念.因此,堪称表现现代都市景观与生活方式的都市水墨,成为中国画科中的全新概念,都市水墨是近几十年发展起来的新的水墨样式,也是中国画现代性转型的一个范例.它往往是与传统山水画相异乃至于对立的姿态出现.概而言之,都市水墨就是传统水墨的一种当代表现方式,是反映都市人文内涵、形式趣味、文化心理的一种新型艺术门类.本文对都市水墨的界定、表现内容、当代沿革做了较为细致的梳理.同时还对都市水墨的绘画语言突破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并通过对王秋童、赵绪成、聂危谷等代表性画家的作品分析,阐述了都市水墨在笔墨语言、作品题材、审美意境等方面的探索.最后,通过自己《都市意象系列》的构思、创作实践表达了自己对都市水墨诸多方面的理解.笔者以为,随着不可阻挡的都市化前进步伐,一方面,都市水墨将会成为中国画多元发展趋向中的重要一员,另一方面,都市水墨的表现内容与形式语言探索将为中国画"笔墨当随时代"提供有益的例证和参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