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位于云南省石林彝族自治县圭山镇的大糯黑村作为一个传统的彝族撒尼村寨,创造并保留了独特的石头建筑文化。其建筑布局自由灵活、错落有致,建筑材料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建筑外观朴实简洁、追求自然。这些建筑特点的形成既与当地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又受当地自然条件的深刻影响,还与当地民族文化传统相协调。研究其建筑特点,能够为村落建筑的营造提供诸多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2.
杨嘉铭先生所著的<西藏建筑的历史文化>一书,是关于西藏建筑文化的学术专著.该书第一次对藏族建筑作了明确的历史分期,并论述了藏族建筑的形制、建筑与自然、社会环境的关系,使藏族建筑文化真正成为藏族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这本书的突出特点,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从“仙人柱”到“蒙古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仙人柱”到“蒙古包”唐戈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由于各地自然地理环境差异较大,又由于各民族文化传统不一样,因而形成丰富多彩的居住文化。其中,中原以北广阔的森林、草原地带分布着一种适合当地各族人民游猎、游牧生活的可拆卸、搬迁的建筑。这种建筑以鄂伦春...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研究晋中大院建筑艺术特色,首先探究晋中大院建筑模式,然后分析建筑装饰艺术的组成和特点,并从私人城堡的角度切入,总结晋中大院建筑艺术特色,不仅规模宏大,而且呈现不同的汉字造型,极大地丰富了传统建筑法式。最后探究晋中大院的地方特色,在良好应对晋中当地的自然气候条件基础上,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晋中大院建筑是华北地区传统民居建筑的典型范例。  相似文献   

5.
传统民居建筑色彩受到自然条件、地域环境、人文民俗的影响,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形成适宜的色彩特征,粤北传统居民色彩也不例外。通过对粤北自然环境、地域文化与人文特点进行分析、归纳,初步探讨粤北传统民居色彩上的地域性、传承与变异性、象征性中形成的质朴、不张扬、吉祥的色彩特点。  相似文献   

6.
传统民居建筑色彩受到自然条件、地域环境、人文民俗的影响,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形成适宜的色彩特征,粤北传统居民色彩也不例外。通过对粤北自然环境、地域文化与人文特点进行分析、归纳,初步探讨粤北传统民居色彩上的地域性、传承与变异性、象征性中形成的质朴、不张扬、吉祥的色彩特点。  相似文献   

7.
少数民族村寨民居是具有地域文化特点的生活居所,承载着本民族的悠久历史和传统文化。通过对广西隆林县猪场乡那伟村洞沟屯苗族村寨的走访调查,记录干栏式花苗民居建筑的现状,分析当地传统民居在保护与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现实问题,提出根本为人、枕栏而居、眼前有景的传承保护设想,以期促进少数民族传统民居的保护、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8.
少数民族村寨民居是具有地域文化特点的生活居所,承载着本民族的悠久历史和传统文化.通过对广西隆林县猪场乡那伟村洞沟屯苗族村寨的走访调查,记录干栏式花苗民居建筑的现状,分析当地传统民居在保护与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现实问题,提出根本为人、枕栏而居、眼前有景的传承保护设想,以期促进少数民族传统民居的保护、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9.
秦耕 《中国民族博览》2023,(13):171-173
中国传统建筑中的装饰艺术与雕刻工艺是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审美价值。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之一,这些艺术形式不仅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更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民对于美的追求和对自然的敬畏。凭借其精湛的技巧和丰富的象征意义,传统建筑中的装饰艺术与雕刻工艺表达了人们对于美好生活和幸福境界的向往。本文主要就中国传统建筑中的装饰艺术与雕刻工艺展开详细论述。  相似文献   

10.
民居揽胜     
维吾尔族民居 维吾尔族遍布全疆,他们根据自身的生活习俗,结合当地地理、气候和建筑材料条件,吸取东西方建筑文化之精华,创造出了本民族灿烂的建筑文化。其民居建筑、清真寺建筑的造型艺术都别具一格。装修、装饰中的木雕花饰及砖雕、琉璃、石膏花、彩画等极具艺术价值。建筑结构体系主要有木框架编笆墙体系和原生土、全生土、半生土建筑体系。 在建筑技术、艺术上,更具有创造性的是维吾尔柱式系统。随着文化的进步,建筑艺术也随之发展、提高。维吾尔人在原新疆传统木柱式的基础上,保持了原来柱子在柱下部装饰的特点,起初柱头形式仅…  相似文献   

11.
中国城乡化建设正在大力发展之中,国际化、城市化、现代化是当今中国发展的主旋律。如今,中国大部分省份、地区正处于大修大建当中,这就对许多城乡原有的地域风貌造成了很大冲击,使得当今社会城乡建筑基本趋于同质。"千城一面,万户同型"成为现代建筑的唯一特色,这对我国多民族的文化特色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地域性建筑的文化内涵是我国从古至今延续在艺术领域中的信息和知识,其主要以实体建筑作为特有的符号、文字,传递一定的信息,它与一个民族的生产方式、政治形态、人们的日常生活、风俗习惯和当地的地势地貌有关,其建筑特色影响和制约着当地人们的行为规范、思想模式、道德准则,以及当地的政治和经济模式。本文对比中国古今城市地域性建筑特征的变化,针对当下很多城市化建设中地域建筑特色不鲜明、文化特征不突出的现状,思考如何将其融入现代化建筑当中,使其在城市建设的改造中保持原有的地域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12.
中国城乡化建设正在大力发展之中,国际化、城市化、现代化是当今中国发展的主旋律。如今,中国大部分省份、地区正处于大修大建当中,这就对许多城乡原有的地域风貌造成了很大冲击,使得当今社会城乡建筑基本趋于同质。"千城一面,万户同型"成为现代建筑的唯一特色,这对我国多民族的文化特色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地域性建筑的文化内涵是我国从古至今延续在艺术领域中的信息和知识,其主要以实体建筑作为特有的符号、文字,传递一定的信息,它与一个民族的生产方式、政治形态、人们的日常生活、风俗习惯和当地的地势地貌有关,其建筑特色影响和制约着当地人们的行为规范、思想模式、道德准则,以及当地的政治和经济模式。本文对比中国古今城市地域性建筑特征的变化,针对当下很多城市化建设中地域建筑特色不鲜明、文化特征不突出的现状,思考如何将其融入现代化建筑当中,使其在城市建设的改造中保持原有的地域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13.
展览建筑是一个城市的文化名片,是现代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它反映了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审美观。在设计过程中要结合自然环境、风俗习惯等地域文化特点来创作。本文从地域文化视角入手,探讨建筑空间设计元素,希望能对未来展览性建筑的设计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不同地域有不同的文化特点,并在历史的长河中成为地域文化的载体与符号。山西在我国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浓重的笔墨,该地区有许多古朴大气、装饰精美的传统建筑。当你了解这些建筑时,可以从中窥探到山西的传统风俗与文化发展。其中,明清时期的晋商会馆属于较为典型的传统建筑,尤其是建筑上的吉祥图纹,在一定程度上将晋商会馆产生的背景及发展历程展现了出来。因此,本文从明清晋商会馆中吉祥图纹的应用进行分析与探讨,能为现代建筑传统元素的运用提供相关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15.
明清以来,外来文化对羌族聚居区域的影响日益加强,形成了羌族传统的宗教建筑勒色与汉族儒教、佛教、道教建筑宫观庙宇比肩林立的文化景象,也形成了不同的宗教建筑之间的文化对话.对话是对传统民族文化的坚守,也是对不同的民族文化之间的认同,汉族儒释道的思想文化对羌族勒色崇拜的建筑形式、释比仪式、神灵形象、语言符号等都产生了影响,使其具有多元融合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良户村是第三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当地的民居历史建筑以三合院和四合院为基本形制,采用不同的组合方式满足功能需求,形成独具特色的建筑群落。进入工业化时代之后,人们更加注重对代表性的历史文化进行深度挖掘,追求具有可辨识度的地方特色,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良户村的古建筑作为当地传统文化的重要物质载体,如何在对其进行保护的同时促进发展是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通过对当代古建筑保护的案例研究发现,实行活化利用式保护是目前较为合理的方案,即倡导保护与利用同步进行。  相似文献   

17.
对广西金秀茶山瑶传统建筑设计与装饰艺术进行研究,总结金秀茶山瑶建筑文化脉络、建筑选址规律、村落布局和建筑功能特点、建筑装饰设计规律和手法.  相似文献   

18.
土家族文化因其独特的地域特色,在我国的传统民族文化中占据重要的地位。特别是土家族传统建筑装饰元素的艺术文化,更是土家族文化的精髓。本文通过研究土家族传统建筑装饰元素的特点原理,探讨其中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9.
宗法制度起源于原始社会末期以父权家长制大家庭为基础的氏族、宗族组织,进入阶级社会后由于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而具有不同的形式和特点.其文化特征主要表现为阶级对立与剥削、妇女沦为特殊性质的财产及宗族共财.港澳台汉族宗法文化延续于他们生养、婚娶、丧葬及祭祀等日常生活的礼俗活动之中,其原因是中国传统宗法意识在当地汉族移民头脑中根深蒂固及当地特殊社会环境和有关政策的影响.传统宗法文化有其正负两方面的社会效应,我们应该正视它的存在,正确评价它在现代化历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20.
女红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鲁西南女红文化是鲁西南广大女性生活劳动和艺术创作的结晶。本文采用田野调查的方法,通过考察、研究鲁西南传统女红文化,总结了鲁西南传统女红文化的特点,分析了鲁西南传统女红文化传承和发展的危机,然后明确了鲁西南传统女红文化的发展前景,最后提出了鲁西南传统女红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策略,旨在推动鲁西南传统女红文化的发展,促进当地经济和文化的繁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