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从达坂山麓到秃尾河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陕北佳县与神木县交界的地方,有一条弯弯曲曲的急流,老百姓叫它"退河"."为什么叫退河?"我问.答:"太弯曲了,有时候觉得它好象退着流,其实它还是向前的."我立即想到历史,历史不也是这样吗!然而我还是不想信它叫"退河",于是查地图.啊,原来叫"秃尾河";老百姓念快了,便说成"退河".为什么叫"秃尾"呢?从地图上看,这河的尾巴伸进辽  相似文献   

2.
《山海经》是中国先秦的重要古籍,保存了包括夸父逐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大禹治水等脍炙人口的远古神话传说和寓言故事。书中记载了很多精灵古怪的异兽,充满了神奇荒诞的想象力,成为中国古代许多神话的灵感和母题。本文对其中的部分异兽形象进行了列析和研究,为《山海经》文化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基础性的资料。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就乌洛候的文献记载、名称含义、与室韦的关系、地理分布及流向等问题提出了看法,认为《魏书·乌洛侯传》是研究早期乌洛侯历史的基本史料,《通典》、《旧唐书》和《唐会要》中新增入的唐代乌洛侯史料有一定价值,《北史》、《太平寰宇记》和《新唐书》记载的乌洛侯内容都是抄录的前代史书,价值不大。从史料分析,《魏书》记载的室韦包括了乌洛侯,东魏以来的中原人已将乌洛侯看作是室韦的一部分。南北朝至唐代,乌洛侯居地有所变迁,《魏书》记载的乌洛侯人活动在甘河、雅鲁河之间,《旧唐书》记载的乌洛侯人南迁至洮儿河与霍林河之间。缺乏文献根据,单纯从对音角度得出的乌洛侯的名称含义及其与后来古代部落、现代民族关系的结论,是难以取信于人的。任意对音的作法,有悖于历史研究的科学性和严肃性,是不可取的。  相似文献   

4.
《山海经》是中国先秦的重要古籍,保存了包括夸父逐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大禹治水等脍炙人口的远古神话传说和寓言故事.书中记载了很多精灵古怪的异兽,充满了神奇荒诞的想象力,成为中国古代许多神话的灵感和母题.本文对其中的部分异兽形象进行了列析和研究,为《山海经》文化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基础性的资料.  相似文献   

5.
清水河     
在宁夏中南部,有一条河——清水河,只有300多公里长,是条很不起眼的河。我就出生在清水河畔,是清水河的子孙。在河的子孙心中,河流的长度并不仅仅局限在地理意义上,还有情感、文化等诸多的因素。比如黄河,在中国人的心里,它的长度是五千年。清水河在我心中的长度,也以千年计。清水河的确很苍老。在郦道元的《水经注》中就有详细记载,古称西洛水、高平川水、蔚茹水。清水河也很瘦弱,河宽不过一丈,深不足三尺,河水清浅,  相似文献   

6.
藏文史籍《红史》中不仅记载了蒙古黄金家族的人名、家谱,还附有部分汗王生卒年代和在位年代,以及诸多历史人物的活动年代。虽然有的记载难免出现偏差,但作为14世纪70年代以前的史籍,其相关内容也为研究蒙古历史提供了独特的视角,明确了藏文史籍中记载蒙古的史料在蒙古史研究中的价值及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文讨论了由霍林河设计流量及河道的形态断面,推算设计水位、桥孔长度、最大冲刷标高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据中外文献记载,历史上的“丝绸之路”有三条:一出西域,一出海道,这已被后人所探明。除此之外,历史学家们认为,还存在着一条更早、更长的从四川成都起,南下滇、缅经印度、西亚抵里海的南方丝绸之路。西汉的张骞出使西域,据史书记载他在大夏(今阿富汗北部)买到了“蜀布邛竹杖”。《汉书》中记  相似文献   

9.
五国城·三姓·依兰依兰地处黑龙江省东部,有两江一河(松花江、牡丹江、倭肯河)从县城流过,依兰是辽代五国部之五国头城──越里吉城之所在。提到五国头城,人们自然会想到北宋的两位皇帝(徽宗赵估、钦宗赵桓)在这里“坐井观天”的历史。据史料记载,二帝被女真人囚...  相似文献   

10.
文章对河湟文化与河湟教育的产生的历史轨迹进行较为详细的考证,以及对河湟地区藏传佛教文化、儒家文化、伊斯兰文化及其教育在河湟地区的传播、殖根和发展脉络进行了全面的梳理。  相似文献   

11.
文章对河湟文化与河湟教育的产生的历史轨迹进行较为详细的考证 ,以及对河湟地区藏传佛教文化、儒家文化、伊斯兰文化及其教育在河湟地区的传播、殖根和发展脉络进行了全面的梳理  相似文献   

12.
从近古时代起,达斡尔族就以黑龙江上、中游地区作为本民族的历史摇篮,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创造和发展了古老而灿烂的文化。但由于达斡尔族没有文字历史,其文化及其演变只能通过文物发现或中外史料中的有关记载略见端倪。本文采用文化语言学的理论与方法,从有关史料记载入手,通过考察达斡尔语词汇的分布密度,使用频率等来透视达斡尔族早期物质文化的基本情况,试图为中外文献有关记载的真实性提供一些佐证。  相似文献   

13.
全长2413公里,内地通往西藏的两条主要通道之一的川藏公路(另一条是青藏线)是一本厚重的历史教科书,它不仅记载着汉藏一家、源远流长的民族友谊,也记录着千千万万个发生在这条线上的神奇故事。我非常有幸地在川藏公路上工作生活近10个年头,现在,离开那里已经四年多时间了,岁月的流逝冲淡了我对很多往事的记忆,但却无法抹去我对川藏线的思念,那里的一草一木曾经伴我渡过孤独和寂寞的时光;那里的碧蓝色天空又曾经给我带来无限遐想。雅鲁藏布江、怒江的涛声曾经给予我无尽的勇气和坚毅的力量,使我战胜了一个又一个艰难险阻,一次又一次与死神擦…  相似文献   

14.
关于科尔沁部的历史,史书上没有系统、完整的记载。在清代史家的著作中,虽有些片断记载,但其范围只限于清代之历史,关于其形成和演变过程则很少论述。由于史料缺乏,过去国内外学者对科尔沁部的历史研究甚少。 近几年米,随着蒙古史研究工作的深入,对蒙古各部的研究亦有进展,发表了很有价值  相似文献   

15.
周琼 《中国藏学》2006,12(4):43-51
历史时期滇川藏毗邻藏区的生态环境状况,因史料记载的缺乏及其他原因一直未受到应有的关注和重视。一条清代云南方志记载的以滇西北中旬藏区为起点的、至今闲置未用的武备史料,成为清代滇川藏毗邻藏区的民族生态及人口、交通状况的最好记录,也是清统治者在藏区部署驻防的基本依据,为后人研究历史时期滇川藏毗邻藏区的民族生存环境,了解各民族在生产力水平落后、生存条件恶劣的条件下,艰难地开发、建设藏区的历程提供了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文比历史上,“丝绸之路”以其经济文化的载体不仅记载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而且以文化交流的长廊,把中国各民族的物质、精神文明传播到了西方,使中西方文化在这条长廊里得到鉴别、比较、融合和发展,其作用不可估量。同样,居于雪山高原的茶马之路位于藏区东部,横跨甘、青、川三省,历经一千多年的历史,它不仅仅是一条经济文化的长廊,而且是藏族文化及汉藏文化在藏东发展、融合、交流的文化长廊。这是一种独特的历史现象和文化现象。本文试从这条藏东民间商路中窥探其产生、沿革及藏汉文化交汇互融的历史原貌,聊作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7.
城步苗族自治县聚居着苗、汉、瑤、黎、侗等民族,是湖南边远的山区。自从1958年掀起工农业生产大跃进以来,特別是人民公社化以来,交通建設也有了很大的發展,大大地促进了山区經济的繁荣。我县在1958年大干一冬,已修通四条公路一百三十二公里,修通乡村田間道一千三百四十公里,并治理林业河道二百公里,相当于解放后八年来交通建設总和的八倍,是历史上空前的壮举。1959年冬天,我县各族人民又鼓起干勁,抓住冬季生产稍閑的时机,繼續实現交通建設大跃进。在11月25日至12月25日的一个月中,修通公路六条,整修公路两条,治理通航河道两条,水陆交通干綫共長三百四十公里,土石方三百万方;同时也大修乡村道和田間  相似文献   

18.
厚藏壮族文化的巨著——《布洛陀诗经校注》评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壮族是我国一个人口众多、历史悠长和文化灿烂的少数民族。在漫长的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壮族及其先民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辛勤劳动,披荆斩棘,不断进取,赢得了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创造了许许多多闪耀着人类智慧光辉的文化成就,为缔造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但壮族历史上没有形成统一、通用的文字,其历史文化无法全面地记载入籍,而史料的贫乏或残缺不全,往往给全面了解和系统深入地研究壮族的历史文化带来困难。但是另一方  相似文献   

19.
才让 《中国藏学》2023,(3):40-52+211-212
明末清初西藏地方的历史错综复杂,尤其是崛起于后藏的藏巴汗政权与哲蚌寺为首的格鲁派之间纷争不断,但相关历史事件的记载或语焉不详,或有所阙失,使人不明就里。而《第巴法王传》所涉明末西藏内部政治纷争等方面的记载,为此段历史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资料,可补史书记载之不足。通过解读《第巴法王传》中关于藏巴汗与甘丹巴家族、蒙古土默特部、格鲁派寺院集团三方联合势力之间斗争的记述,可知甘丹巴家族、蒙古土默特部在其间发挥的作用。传记显示,第巴法王丹增洛桑嘉措虽流落青海,但受到火落赤部的尊崇,其在密切和巩固甘丹巴家族和土默特火落赤部间的联盟起到了重要作用。火落赤家族与格鲁派之间有多层面的关系,火落赤通过大力支持格鲁派来维护其区域霸主的地位。该传有关火落赤部内讧、却图汗家族之宗教信仰及灭青海土默特部、固始汗率和硕特部攻入青海灭却图汗等事件之记载,亦极具史料价值,可与《西宁卫志》等史书所记互补互证。  相似文献   

20.
拉萨河上游进入墨竹工卡县境一带,形成一条名叫雪绒河的沟谷。沿着雪绒河深处去寻访止贡堤寺,一股思古之幽情不禁油然而生。这一带曾是西藏历史上彪炳千古的松赞干布出生和初建伟业的地方。建筑在今墨竹工卡县甲玛地方的古代甲玛明久王宫,不仅孕育了一位英俊少年快乐王子,而且这座王宫还给十三岁的松赞干布提供了登上王位、穿越历史的舞台。从此,松赞干布由这里挥师西进,在一片不毛之地上创建了一座举世闻名的拉萨城,并进而成就了西藏统一的帝业伟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