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伊斯兰教和回族的丧葬习俗谷文双,谷光琳丧葬习俗是人生礼仪习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果说诞生礼是接纳一个人进入社会的话,那么葬礼则标志着一个人最终脱离社会,是其人生旅途的终结。正是由于丧葬习俗在人生旅途的终结阶段而发生,因此,它不仅反映着一个民族的社会...  相似文献   

2.
在田野调查基础上,就凉山彝族诞生礼中求子礼、孕期禁忌、出生礼等仪式进行描述和解读,管窥凉山彝族诞生礼所承载的以自然崇拜为基础,神灵崇拜为核心的文化观及所反映的凉山彝族驱邪除秽,禳灾除害,祈福人丁兴旺,家族强盛的思想和愿望。  相似文献   

3.
成人礼曾经存在于世界上的大多数民族,冠、笄礼是古代汉族的成人礼.现今,一些民族仍保存成人礼的文化,或成人礼文化的遗迹.成人礼对民族成员的人生和社会生活往往产生决定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举行成人礼之后,人们开始对仪式人呼之以表示尊敬的称谓;仪式人正式获得成人的社会地位,并开始享有成人的权利和履行成人的义务;仪式人更换服饰,并作为踏入成人行列的标志;族群对仪式人的性行为和婚姻的许可;是否举行成人礼决定了一个人死后丧葬仪式的繁简程度;成人礼仪式过程象征着一个人生命的重生等等.  相似文献   

4.
其龙村壮族人举行的满月仪式是巫婆为婴孩招魂的仪式,巫婆要请各路神明和主家人的先祖亡灵下来保佑做法事灵验。招魂旨在佑护婴孩健康长寿,这样一种仪式蕴含了祭祀祖先和延续后代的双重意义,是中国孝文化的核心内涵。满月仪式演绎了孝文化,孝文化也通过满月仪式得以延续承传下来。  相似文献   

5.
闹公婆习俗是中国北方汉、回、东乡、撒拉、保安等几个民族民间婚俗的重要嬉乐内容,当前在人们心目中已完全娱乐化,可这喜庆色彩的"娱乐仪式"背后隐藏了祖先们严肃的社会期待——恪守孝道与礼仪廉耻之行!通过婚礼中"三天无大小"、"羞辱公婆"、"公公背儿媳"等戏剧化的表演方式,强调这些行为都是正常社会状态下不能触犯的"大不韪",祖先们仪式中的这种隐喻方式和手段,是人类很多群体都在人生礼仪等"过渡"礼仪中采用的手段。对此,人类学者维克多·特纳概括为"阈限"。本文就以此理论对闹公婆习俗背后的隐喻作一个解释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陈锦均 《民族论坛》2013,(7):52-55,100
出生和死亡,是每个人一生中都要经历的重要阶段,谁都无可避免。相比成年礼,丧葬仪式也是人们非常重视的人生礼仪之一。在瑶族地区,人死后都要举行较为隆重的丧葬仪式,它代表着一个人一生所有礼仪的终结。和其它民族一样,瑶族人们在举行丧葬仪式时也有属于自己本民族特色的丧葬习俗。本文通过观察广西昭平县一个盘瑶村寨的丧葬仪式,试图从中挖掘出瑶族人们与众不同的丧葬习俗,并依此探讨蕴含在仪式背后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7.
近20年来关于中国少数民族人生礼仪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彦 《民族论坛》2008,(1):20-21
本文对国内近20年来有关少数民族传统礼仪研究中成果最为显著的人生礼仪研究的状况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总结和概述,认为21世纪关于少数民族传统礼仪的研究不应该是人生礼仪一枝独秀,社交礼仪与家庭礼仪应该与人生礼仪一起成为关于少数民族传统礼仪研究的三驾马车,以展现各少数民族辉煌灿烂的礼仪文化,各民族共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8.
古代东北各民族“诞生礼”俗探论张国庆生儿育女是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家族由此得以繁衍兴旺,民族由此得以发展昌盛,古来如此,一个人自娘胎中“呱呱”坠地,便表明了他人生之船已扬帆启航,因而标志着人生第一阶段开始的“诞生礼”即显得十分重要。当然,由...  相似文献   

9.
作为人类改造和跨越自然障碍的创造物,桥既是材质、造型和工艺各异的具象之物,也是凝聚多重文化意义的象征之桥.红瑶的架桥是一种人生过渡仪式和修功德仪式,具有沟通阴阳和“修阴功”的深层意义,体现了红瑶独特的人观.对架桥仪式的研究,不仅是对“过渡礼仪”“阈限”等人类学仪式研究经典概念的印证和延伸,也可拓展人类学以标识与符号“物”为研究旨趣的物质文化研究.  相似文献   

10.
人自诞生于世便要经历生、老、病、死等不同的人生体验,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中,人们往往会对生命的产生、延续、终结持有敬畏之心,这些重要的人生节点好比竹子的竹节,每到一个节点就标志着一个人走到了某一个重要的人生阶段。人们对于这些重要节点的重视也慢慢演化成为一种特定的仪式,因此便构成了人生诸多礼俗中最重要的四大项:诞生礼、成年礼、婚礼以及葬礼。云南西双版纳傣族依水而居,悠久的民族历史文化与多彩的民族民间艺术形成了其独特的民族风俗,使其人生仪礼既展现着傣族民族艺术的美感也展现着其丰富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1.
柯尔克孜族传统的婚姻礼仪是人生重要的通过仪式,也是缔结婚姻关系,整合族群关系的重要纽带,传统的婚姻仪式在社会变迁中也在变化之中。本文通过阿合奇县政府出资为在东莞柯尔克孜族务工人员举行集体婚礼的个案研究,试图揭示由于仪式的主体的转移而带来的变迁。  相似文献   

12.
维吾尔族在人生礼俗与节日习俗方面创造了形形色色的规约和仪式,并以异质同构的属性联系起二者,使物质民俗与非物质民俗获得有机的融合,保证了文化生态链的完整与统一.在维吾尔族人生礼俗与节日习俗中,无论是诞生礼与诺鲁孜节中同构的生态属性,成人礼与巴拉提节中同构的生态主题,还是婚嫁礼俗与肉孜节中同构的生态形式,丧葬礼俗与古尔邦节中同构的生态意蕴,其文化生态的支点都是快乐的教化和快乐的成长.  相似文献   

13.
人自诞生于世便要经历生、老、病、死等不同的人生体验,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中,人们往往会对生命的产生、延续、终结持有敬畏之心,这些重要的人生节点好比竹子的竹节,每到一个节点就标志着一个人走到了某一个重要的人生阶段.人们对于这些重要节点的重视也慢慢演化成为一种特定的仪式,因此便构成了人生诸多礼俗中最重要的四大项:诞生礼、成年礼、婚礼以及葬礼.云南西双版纳傣族依水而居,悠久的民族历史文化与多彩的民族民间艺术形成了其独特的民族风俗,使其人生仪礼既展现着傣族民族艺术的美感也展现着其丰富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4.
明堂有许多异称,它起源于史前时期的"大房子",最初是氏族首领祭神和行使权力的中心,这可以由大量的人类学材料和考古学证据证明。这种礼仪性建筑,夏代称为"世室",殷商称为"重屋",周代叫"明堂"。秦汉以后儒家学者所构拟的明堂宫室制度和明堂阴阳学说有附会的成分,但明堂的存在不容置疑。周人损益夏商二代之礼而制礼作乐,明堂是以祭祀和行政为核心的礼乐体系展演的现实空间,同时也是礼仪之文撰制和展演的现实空间。从明堂这种礼仪性建筑的功能入手探讨周代仪式乐歌、礼仪之文、典礼诵辞等的生成语境与传播方式,是对周代文学和文章研究的拓展和创新。  相似文献   

15.
度戒是瑶族同胞男子一生最重要、最隆重的成人传统礼,同时也是瑶族祖先流传下来对族人进行道德、族规、族史、礼仪教育的传统方法。因此,度戒蕴含着深厚的民族文化内涵。本文试图从教育学的角度分析该仪式的教育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在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夸扣特尔印第安人中,夸富宴是一种最重要的、公开的礼仪活动。举行这种仪式是为了宣布重大事情,要求获得传统地位、世袭的权利和特权。象这样为宣布重大事情,或者为提出某些要求而举行的夸富宴,常常伴以赠送礼  相似文献   

17.
礼仪伦理是中华各族人民在修身、行事中所遵循的行为规范与价值准则,是各民族共情、共享、共生的隐喻纽带。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现实视阈下实现礼仪伦理的现代价值再创造,通过理论逻辑中蕴含的文明共同与“古今通理”、社会交往与“形神统一”、民族互嵌与“美好生活”,并以“礼”为核心在历史逻辑表达中构建了各民族在生活礼仪上的“互联共同体”、人生礼仪上的“纺绳共同体”和生产礼仪上的“命运共同体”,在理论逻辑和历史逻辑的交织叙议中彰显中华民族共同体伦理中的礼仪伦理理念、契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礼仪伦理维度、把握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礼仪伦理实践以及提升中华民族文化软实力的礼仪伦理价值,呈现出礼仪伦理价值效能的实践逻辑。  相似文献   

18.
柯尔克孜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自古以来,柯尔克孜族人民对孩子开始学步的阶段较为重视,开步礼(tu?oo kesüü/tu?oo q?yuu/tu?oo toy)是柯尔克孜族人在孩子开始学步时举办的一种礼仪。每个柯尔克孜人都会举行这个礼仪。本文主要介绍了柯尔克孜族的开步礼举行过程和礼仪中运用的祝福词,并初步探讨了此礼仪部分细节的哲学意义和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9.
论藏族人生仪礼中的头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藏族在其发展演变的过程中 ,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的人生仪礼民俗。其中 ,有许多民俗事象是与头发有关或通过头饰表现出来的。具体说来 ,在婴儿的诞生礼中 ,与头发有关的庆祝仪式成了藏族人关爱婴儿的直接表现 ;在成年礼中 ,头饰及头发的改变充当了藏族女子成年的主要标志 ;在婚礼中 ,头饰成为识别藏族女子婚否的主要标准以及陪嫁、迎亲的必备之物 ;头发的改换既是死者进入阴世的需要 ,也是生者表达对死者哀悼、怀念的手段之一。总之 ,头饰是藏族人生仪礼中诸民俗事象的重要组成内容  相似文献   

20.
世界上每个民族都曾有过成人礼 成人礼又称“成丁礼”,是人生习俗中的一种礼俗。通过了成人礼仪式,便意味着受礼者在人生旅途上步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成年阶段。目前有关研究者都认为:世界上每个民族在其发展过程中都曾有过成人礼这种人生习俗,如汉族历史上的“冠礼”等等,只不过具体内容与形式不同罢了。但是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有的民族已渐渐淡化了这一礼俗。世界上目前也仍有不少民族保留“成人礼”,但其形式、内容及意义也已有了很大变化,有的完全以新形式替代。 纳西族的成人礼一般称作“穿裤礼”与“穿裙礼”,是我国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