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为一支在中国环境下借助伊斯兰文化基因孕育和成形的民族,回族的民俗处处体现着伊斯兰文化的保守和汉文化的儒雅.作为辨别民族身份最直观和清晰的符号,回族服饰以朴实、素雅的风格在中国少数民族中独树一帜,而其中的精髓——头饰,已是回族服饰展现其美学思想和审美能力的灵魂.本文从符号学角度对回族头饰的渊源、设计和社会功能展开解读,以为中国少数民族美学研究增砖添瓦.  相似文献   

2.
中国少数民族头饰文化的社会功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少数民族头饰文化的社会功能管彦波头饰,作为人类最初的文化产物之一,它使裸露在大自然中的人增加了一层文化的“庇护”。同时,它赋予了人类一种身体器官以外的空间扩张及其速率,具有幻化性、规范性、阐释性、象征性、审美性等诸多社会功能。而“功能是人的自然属...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的全国数据,分析了我国少数民族妇女与汉族妇女在互联网接入和使用层面的差异,研究发现,我国少数民族妇女和汉族妇女之间存在着"接入"层面的"数字鸿沟",体现为少数民族妇女在互联网的使用率和使用时长上都显著低于汉族妇女;但在"使用"层面,少数民族妇女和汉族妇女之间并未出现显著差异,她们有着共同的互联网使用偏好,能够积极主动地利用互联网促进自身发展.  相似文献   

4.
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本专以中国少数民族妇女头饰为题材的书。它以大量形象化的资料,辅之以必要的文字说明,对中国少数民族的妇女头饰,逐个地作了介绍。这是很有意义的。它的意义在于,首先它具有美学价值,能够给予人们以美的享受。记得鲁迅转引别人的话时曾经说过,要极省俭地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这话是不错的。我想补充的是,要想通过一个人同时了解到她所代表的民族,那么把她所喜爱的富有特  相似文献   

5.
藏族女性的头饰艳丽多彩,千姿百态。女性头饰不仅是美丽、气派、富有的象征,更有它独特的日常生活意义和文化意义。文章以拉卜楞地区即现今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拉卜楞镇及九甲乡为对象,对该地区女性头饰的形式、产生、发展、演变、特征及其文化寓意作了研究。  相似文献   

6.
中国少数民族妇女基础教育的重点问题──女童失学与辍学方素梅中国现有1.8亿文盲,70%以上为女性,①而1993年261万失学儿童中,三分之二以上仍为女性。②女童教育已经成为中国普及初等教育的主要困难。在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女童入学率低、辍学率高的现象更...  相似文献   

7.
藏族妇女的头饰丰富多彩,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各地区头饰既有统一风格,又由于地理环境、从业形式、生活习惯、社会地位的不同而各具特色,常见的藏族妇女头饰种类有西藏普通型、甘南康巴型、白马藏人型、阿坝松潘型、云南中甸型、迪庆型、青藏草原型以及雍荣华贵的“巴珠”头饰等。这些头饰均以辫发为基本特点,但是辫子的数量、发辫的  相似文献   

8.
民族旅游与少数民族妇女发展是近年来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一个热点话题,本文从女性这一独特的视角出发,以贵州岜沙景区为例,从岜沙特殊的社会经济结构和历史文化传统分析女性参与民族旅游发展的一系列障碍因素,最后就如何提高女性在民族旅游发展中的参与度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9.
妇女研究机构的成立带动了少数民族妇女图书的出版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出版界开始关注女性图书的出版。这个行为与女性学在国际和国内的发展背景紧密联系。以妇女为研究对象的女性学,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在西方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并逐渐发展起来。西方女性主义研究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在相关学术领域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相似文献   

10.
浅谈我国少数民族妇女在新时期的重要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就我国少数民族妇女在新时期的重要作用作了如下四个方面的分析 :一、少数民族妇女现有的生活方式及其角色转换形式发生的变化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民族地区经济文化事业的发展和社会进步 ;二、少数民族妇女自身素质的提高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少数民族地区民族整体素质的提高 ;三、少数民族妇女一生中的几个重要时期对社会的作用 ;四、新时期少数民族妇女的自身锻造和社会的重视与培养是一个民族发展繁荣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1.
蒙古族妇女头饰莫日根高娃蒙古族妇女非常讲究头上装饰。头饰正成为一种独特的民间艺术。蒙古族妇女喜爱戴头饰是她们生活中的共同习俗,然而由于各地区自然环境、生活习惯的差异,头饰的款式又不尽相同,从而形成了各具地方特色的头饰艺术形式。鄂尔多斯妇女头饰鄂尔多斯...  相似文献   

12.
王建民 《民族研究》2012,(3):46-54,108
少数民族扶贫、减贫方略及效果与如何认识少数民族及其文化有着至关重要的联系。将少数民族扶贫、减贫工作与少数民族文化资源的利用联系起来,利用少数民族文化资源摆脱贫困局面,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但因对少数民族在扶贫和文化发展中的主体性认识不足,导致所谓的"文化扶贫"在一定程度上陷入僵局。本文力求对中国贫困研究的现有认识和话语进行富有挑战性的理论辨析,突显少数民族主体性的重要性,并对相关实践原则进行探索,以有助于在反思中明确思路,应对挑战。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民族分布格局中,少数民族多集中在西部。民族学在中国发展的过程中,其重要特色之一就是重视中国各民族社会,特别是少数民族社会、历史与文化的研究。中国多民族社会的现实为民族学提供了广阔的田野,但该学科在加强实证研究以扩大其社会影响力的同时,不要忽略学理上的支撑,需要在实证研究中体现学科规范。  相似文献   

14.
节烈行为是中国古代妇女生活中特殊的社会现象,湘西于清代普遍出现妇女节烈,究其深刻的历史根源,无外乎国家政策影响、宗族控制及女性主观选择三个方面,但就湘西而言,新型社区宗教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深入分析湘西地区的妇女节烈,即可发现其存在数量多、区域分布不均的特点,此为湘西是土家族、苗族、汉族等少数民族杂居所致。概言之,通过对清代湘西地区烈女群的研究,可洞悉改土归流后中央对湘西控制的加强,这种控制不仅干预着女性个体的发展,同时也深深影响着湘西社会。  相似文献   

15.
中国少数民族文化二题杨健吾一、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与民族新文化民族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是近年来国内兴起的“文化热”中最引人注目的问题。而我国少数民族由于其各自所处的自然地理环境、民族历史变迁、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社会发育程度等方面与汉民族有诸多差异,其...  相似文献   

16.
《甘肃民族研究》2006,(2):16-21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增长和社会全面进步,妇女的各项平等权利不断得到保障,特别是少数民族女性的生存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少数民族妇女工作作为党的民族工作和妇女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社会稳定和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由于历史、社会、自然等诸多原因,目前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基础薄弱,少数民族女性生存条件及其发展较为滞后,存在的问题突出。因此,进一步改善少数民族女性生存状况,更好地发挥各族妇女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民族团结进步中的作用,不仅关系到少数民族女性的自身发展,而且是关系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7.
乾隆末年《盛京通志》记载了当时辽东地区社会风俗发生了重大变化,表现为少数民族文化特征减弱、中国传统文化特征日益增强.目前学界的相关研究,往往将其笼统地归因于陆续出关的汉族移民对辽东地区的开发和影响,所用资料为辽东方志、笔记等资料中有关出关"民人"的相关记载,而忽略了这背后还有一个默默无闻的庞大群体.事实上,除了纳入府州...  相似文献   

18.
知识精英是社会的佼佼者,民众的代表,有其独特的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同样,少数民族知识精英在民族社会中的功能和责任十分显著,他们的话语体系呈现出独有的内容特征和权力模式。随着社会的变迁和发展,少数民族知识精英话语体系出现政治的敏感、文化的"俯视"和知识的"异化"等困境,致其疏离其社会责任感和使命。少数民族知识精英应在民族社会的民众生活、经济文化发展、教育和制度建设中重新发挥应有的功能,负起神圣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9.
超越之侧──我国少数民族妇女与全国妇女平均发展水平比较我国少数民族妇女在这半个世纪以来取得的伟大进步举世瞩目。但是,相对于这些起点较低的女性来说,当将她们与全国妇女发展的一均水平进行比较时,我们仍会看到一些差距。1.行业构成:少数民族女性在业人口的8...  相似文献   

20.
弘扬先进文化,当前在我国成为主旋律,正下大力实施.文化的"先进"与"落后"的属性界定,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尤其是处于较为不利生存条件下的所谓"边缘社会"、"弱势族群"的"劣势文化"的少数民族文化,不宜简单地、武断地将其界定为"先进"或"落后".从某种意义上说,不仅"儒学"京剧""昆曲"等中国传统文化样式是"国学"国粹",少数民族的一些优秀传统文化样式,也同样堪称是"国学"、"国粹".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尤其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加以保存、延续,以体现维护人类文化多样性的根本原则,不仅是学术界需要深入讨论的课题,更多是中国各级人民政府及全社会共同关注、下大气力解决的重大现实性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