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舞台民族民间舞表演是一个整体性的艺术,只有实现民族特色、民族精神、情绪、情感、人物关系等各方面的统一,才能够实现一场完美的演出,给人带来艺术的审美体验。由此可见,充分调动情绪和情感,是舞台民族民间舞表演效果充分展现的关键。而理清舞台民族民间舞表演中情绪与情感的关系是充分调动情绪和情感的前提,也是舞台民族民间舞表演创作过程中不可忽视的环节。本文首先对情绪与情感的概念进行了描述,分析了两者的差异;其次,对研究该问题的重要性进行了分析;最后,基于情绪和情感的关系,探析这种关系在舞台民族民间舞表演中的具体应用方法。  相似文献   

2.
中国民族民间舞起源于民间,人民群众通过舞蹈的形式将他们的日常生活、劳动过程表现出来,并且通过世世代代的传承才出现在我们面前,是劳动人民智慧与审美的结晶。中国民族民间舞本身是随性的,不会受到外界客观因素的约束,并不是通过不断练习就能够掌握的,是人民最真实情感、情绪的表现,要结合文化、情感、技巧等多种因素才能充分理解中国民族民间舞的真谛。  相似文献   

3.
庞维 《中国民族博览》2016,(24):144-145
中国民族民间舞起源于民间,人民群众通过舞蹈的形式将他们的日常生活、劳动过程表现出来,并且通过世世代代的传承才出现在我们面前,是劳动人民智慧与审美的结晶.中国民族民间舞本身是随性的,不会受到外界客观因素的约束,并不是通过不断练习就能够掌握的,是人民最真实情感、情绪的表现,要结合文化、情感、技巧等多种因素才能充分理解中国民族民间舞的真谛.  相似文献   

4.
中国民族民间舞历史悠久,在长期的发展以及融合过程中不断得以丰富。在文化强国战略背景下,如何创新民族民间舞形式、充实民族民间舞的内容,进而增强民族民间舞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是现阶段民族舞艺术领域重点关注的课题。伴随艺术环境的变迁,我国民族民间舞在受到现代舞蹈文化冲击的同时,也迎来了传承与发展的新际遇,呈现出融合化、现代化以及多元化的特征。本文立足于时代背景,就中国民族民间舞现代发展际遇展开阐述,希望能够丰富民族民间舞的相关理论研究,为我国民族民间舞注入新鲜的理论活力。  相似文献   

5.
我国的民族民间舞具有十分悠久的历史,民族民间舞经常会进行戏曲舞蹈、武术身法等多种元素融合的创作。在我国的民族民间舞之中,融合了不同地区的地域文化以及我国各民族之间的不同信仰,是我国数千年文化的艺术瑰宝。开展对于民族民间舞的教学,有利于我们继承与发展我国的民族民间舞文化。近些年来,我国对于民族民间舞的教学工作不断进行改革,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是与此同时也发现了许多问题,限制了我国民族民间舞教育改革的深化发展。同时,如何对于学生的创造力进行培养,如何鼓励学生在继承民族民间舞这种传统文化的同时结合现代文化元素进行创作,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我国的历史文化非常悠久,在这些绚烂的历史文化中,有一种文化叫做民族民间舞,代表了我国劳动人民的艺术形式,是我国古代文化的传承,代表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生活向往。本文主要对民族民间舞的特征进行概述,并探索民族民间舞在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谌曦 《中国民族博览》2017,(10):133-134
我国的历史文化非常悠久,在这些绚烂的历史文化中,有一种文化叫做民族民间舞,代表了我国劳动人民的艺术形式,是我国古代文化的传承,代表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生活向往.本文主要对民族民间舞的特征进行概述,并探索民族民间舞在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秧歌舞蹈在特定的环境与气氛中,人们自然地把握了舞蹈的风格性,在舞蹈当中即兴创作,共同表演,相互激发情感。这种最纯朴的舞蹈形式,不仅让我们深切感受到了最传统的民族舞蹈文化,还对秧歌舞蹈起到了传承的作用。学习民间舞最重要的是掌握风格,这样才能感受它的民族文化,从肢体到情感体现舞蹈的风格特征,从而达到训练的目的。汉族秧歌舞蹈作为民间舞学科的必修课,训练中的方法和训练的重点体现了它的训练价值。  相似文献   

9.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是我国艺术殿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艺术发展和传承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基于此,本文主要以我国的民族民间舞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中国的民族民间舞具有的民族性、多样性和丰富性特征,然后研究民族民间舞教学的目标、内容和教学方式等,为开展民族民间舞教学提供借鉴。针对当下的舞蹈教学情况,本文提出优化民族民间舞教学的措施,旨在通过这种传统的艺术形式,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中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人民在中华大地上创造了丰富而又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与民间舞蹈。中国民间舞蹈自产生至今仍广泛流传于民间,经历了漫长的岁月一直延续至今,其生命力之持久与旺盛令人赞叹,这在于其蕴含着丰富深邃的生命意蕴。文章通过论述原始民间舞是生命意识最灿烂的表现,以及在中国民间舞生命意识的当代演绎中,探索当今民族民间舞创作中生命意识的价值导向和意义。  相似文献   

11.
民间舞作为中国舞蹈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体现民族风情与民族文化。随着快餐文化的流行,民间舞的生存空间不断缩小。本文对民间舞生存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高校民间舞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正>民族民间舞蹈是中华民族舞蹈艺术的根,也是最有民族性、社会性、文化性以及群众性的舞蹈形式。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和人们艺术审美的迫切需求以及舞蹈艺术的现代化,原生态的民族民间舞已经完成了从民间到课堂的舞蹈场域转换,自娱性的民间舞蹈在当地蓬勃发展的同时,逐步转换为专业的舞台表演形式。本文通过对民族民间舞蹈的舞台化发展现状,民族民间舞从"原生态"走向"舞台化"进行了分析与思考。  相似文献   

13.
民族文化涵摄了一个民族的基本生活方式,以及表达民族情感的文学、音乐、艺术,乃至于宗教信仰。更重要的,它具体地展现了一个民族的价值观念与理想典范。任何一种民族文化都是其民族的社会物质生活水平,即社会生产水平的反映。就是说民族文化中物质文化是该民族的最基本的生活方式的反映,而精神文化正是从物质文化中摄取、积淀、升华的。基本的生活方式是民族的精神文化产生的物质基础,民族的精神文化反过来又会促进基本的生产方式的改变和进步,两者是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矛盾统一体。乌兰蒙古族是以畜牧业为主的民族,祖辈们遗留下…  相似文献   

14.
高校舞蹈专业是培育专业舞蹈人才的载体,肩负着培养品学兼优的艺术人才的重任,作为必修课的《中国民族民间舞》课,合理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实现全面育人教学目标,打造出德才兼备的人才。在舞蹈思政课程教学建设中,将民族民间舞教学与思政元素相融合,要立足多维视角展开规划,将史学理论体系作为先导,以民族民间舞与现代新作为依托,促进二者深度融合,培育出具备高尚道德品质与技术过硬的舞蹈艺术人才。  相似文献   

15.
多地舞在甘肃舟曲特殊区域环境、文化氛围中形成了个性化艺术特色,成为我国民间舞艺术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结合走访调查所获取的第一手资料,在简要论述多地舞产生根源基础上,从题材内容、动作技巧、情感内涵、服饰道具等角度系统剖析该民族多地舞的艺术特征,借此深化对该民族多地舞的认识,为更好地推广、传承该民族多地舞提供必要的理论指导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分别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国内外有关民族偏见的研究进行了介绍.民族偏见研究的起源;有关民族偏见的定义及民族偏见所包括的三个成分:认知的--刻板印象、情绪情感的--情绪或情感强度、行为的--歧视;重点介绍并评价了国外有关民族偏见的理论及国内外民族偏见研究的现状:包括民族或种族偏见最新研究趋势及民族认同与民族偏见的关系;最后对我国偏见的研究进行了总结与展望.  相似文献   

17.
情绪是舞蹈艺术表演的灵魂,它可以表现为内在情绪和外在情绪,情感依赖于情绪,人的情感总是表现在各种变化的情绪中。在主体和主体的情感加工过程中,参与者的认知作用最为重要。《大梦敦煌》以莫高和月牙的爱情故事为线索,讲述了一段可歌可泣的爱情故事,并且构成了敦煌文化核心和灵魂之一。《大梦敦煌》的成功离不开演员的完美演绎,而情绪作为舞蹈彰显灵魂的重要载体,充分证明演员对情绪情感的准确把握和抒发,由此可见情绪的表达直接决定着演出的成功与否。  相似文献   

18.
情绪是舞蹈艺术表演的灵魂,它可以表现为内在情绪和外在情绪,情感依赖于情绪,人的情感总是表现在各种变化的情绪中。在主体和主体的情感加工过程中,参与者的认知作用最为重要。《大梦敦煌》以莫高和月牙的爱情故事为线索,讲述了一段可歌可泣的爱情故事,并且构成了敦煌文化核心和灵魂之一。《大梦敦煌》的成功离不开演员的完美演绎,而情绪作为舞蹈彰显灵魂的重要载体,充分证明演员对情绪情感的准确把握和抒发,由此可见情绪的表达直接决定着演出的成功与否。  相似文献   

19.
彭曲 《民族论坛》2012,(16):98-101
作为民族传统艺术形态的土家族民间舞,处身波澜壮阔的社会文化变革中,不可避免地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原生态的衰落与蜕变形的生发,便构成土家族民间舞艺术随社会文化变革而呈现的两种基本态势。  相似文献   

20.
杨丽萍  赖程程 《民族学刊》2021,12(10):91-97, 128
以歌代言的壮族诗性传统的传承主体以丰沛的情感表达对宇宙、天地、山川以及圣灵的崇敬之情,也通过民歌演唱表达喜怒哀乐的情感。壮族歌者心之所系、情之所寄、梦之所萦、魂之所牵和灵之所托,皆同他们的心灵感悟和情感表达密切相关,他们的情感生活实乃壮族诗性传统得以传承与延续的人文根基。因此,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壮族民歌习俗的保护与传承,应当涵容世世代代壮民族的情感体验和壮阔情怀,通过体悟壮族的情感世界,探索壮族诗性传统的传承,领悟壮族诗性传统的文化内涵和核心精神,感知壮族诗性传统中蕴含的情感表达与心灵寄托的文化智慧,唤醒日趋淡漠的诗性文化记忆,铭记壮族经历过的欢乐与忧伤,重振民族文化的自信心,建立起符合天地人伦本性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体悟与表达机制,凝聚民族复兴的文化源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