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中国传统文化体系中,武术和书法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历经漫长岁月,皆演绎出了别具一格的独特审美特性与艺术形式,同时,两者之间并非完全独立,而是存在一定的联系。本文笔者以武术演练为研究对象,通过比较两者共同的文化起源、审美的互通性等,探索武术习演中的书法精神,让武术习练者能更好地理解武术动作内涵,熟练编排武术套路,提升习演美感,激发创造力,并进一步完善学习者性情、人格、道德,提升其精神境界。  相似文献   

2.
书法学习过程中,习气的滋生常被学书者所忽视,或被误以为是自我书法风格的一种体现。文章首先提出习气并非风格,指明认清习气产生成因的重要性。继而在对当下书法艺术发展阐述时,从今人对古代书法经典的曲解、品评机制下的审美扭曲、传统文化底蕴坍塌与普及教育混乱和多元文化影响下的盲从与"创新"等四个方面提出自己的理解,对书法创作实践和书法教育教学理清思路,也对学书者在学书过程中审美作出理性判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群众文化对于提升国民的精神文化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群文书法活动作为群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促使广大人民群众对传统书法文化进行更加深入的了解.为此,本文针对当前群文书法的重要特征进行了探讨,并通过开展群文书法辅导工作提升人们的精神文化修养,进而更好地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4.
王强 《中国民族博览》2016,(10):110-112
书法学习过程中,习气的滋生常被学书者所忽视,或被误以为是自我书法风格的一种体现.文章首先提出习气并非风格,指明认清习气产生成因的重要性.继而在对当下书法艺术发展阐述时,从今人对古代书法经典的曲解、品评机制下的审美扭曲、传统文化底蕴坍塌与普及教育混乱和多元文化影响下的盲从与“创新”等四个方面提出自己的理解,对书法创作实践和书法教育教学理清思路,也对学书者在学书过程中审美作出理性判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中国书法是一门独立的艺术并源远流长。随着汉字书写的产生、使用和不断的发展,书法艺术以它独特的审美功能和人文情趣也日受关注。而书法的美学著作从东汉时期已经开始出现,并且延续至今。书法是中国所有传统文化中最具经典性的民族符号,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同时也在世界文化宝库中独放异彩。  相似文献   

6.
中国书法是一门独立的艺术并源远流长.随着汉字书写的产生、使用和不断的发展,书法艺术以它独特的审美功能和人文情趣也日受关注.而书法的美学著作从东汉时期已经开始出现,并且延续至今.书法是中国所有传统文化中最具经典性的民族符号,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同时也在世界文化宝库中独放异彩.  相似文献   

7.
书法人类学是中国学者新近提出的一个学科概念,对它的研究有待展开。书法人类学不能仅仅关注作品,更要关注书写者,关注书写行为过程,关注书写者所处的社会结构、社会关系、文化语境,关注围绕作品所建构的社会互动网络,以及作品所具有的能动性。书法人类学要广泛吸收历史人类学、艺术人类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书法家总是处于一定的社会关系网络之中,凭借书法作品与周围形成互动关系。书法作品可被视为物质文化,可以借鉴物质文化的研究方法加以研究。书法亦处于特定的审美空间和文化场域之中,需要用整体性和语境性的视野加以研究。  相似文献   

8.
中国书法作为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哲学、东方文化、华夏民族精神的象征。书法艺术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特征,凝聚着人类的生存智慧和中华先祖对人和自然关系的真知灼见。我们从中国书法中可以集中地体验到中国民族文化博大精深的艺术魅力。它作为作品精神内涵的载体,积淀了独特的民族心理、哲学思想、思维方式、审美意识、时代风尚等文化精神,大力开展书法教育,对培育健全的人格、情操,全面提升人的文化素养都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分析了书法所包含的文化精神,指出了书法教育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学习书法不仅仅是临帖、习贴、学执笔、运笔等,更重要的是了解碑帖的历史文化以及有关书法的品评和相关的文史知识。让学生了解书法的演变过程,从甲骨文、篆书、隶书到楷书、行书,展现的是人类审美的演变。本文从本人教学实际出发,提出一些教学过程中碰到的心得与体会,与大家探讨。  相似文献   

10.
中国书法作为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哲学、东方文化、华夏民族精神的象征.书法艺术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特征,凝聚着人类的生存智慧和中华先祖对人和自然关系的真知灼见.我们从中国书法中可以集中地体验到中国民族文化博大精深的艺术魅力.它作为作品精神内涵的载体,积淀了独特的民族心理、哲学思想、思维方式、审美意识、时代风尚等文化精神,大力开展书法教育,对培育健全的人格、情操,全面提升人的文化素养都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分析了书法所包含的文化精神,指出了书法教育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学习书法不仅仅是临帖、习贴、学执笔、运笔等,更重要的是了解碑帖的历史文化以及有关书法的品评和相关的文史知识.让学生了解书法的演变过程,从甲骨文、篆书、隶书到楷书、行书,展现的是人类审美的演变.本文从本人教学实际出发,提出一些教学过程中碰到的心得与体会,与大家探讨.  相似文献   

12.
硬笔书法是教师的职业基本功,但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们对书写功能的认识逐渐淡薄,电脑的普及使书写的社会功能不断退化,导致大学生的书写水平越来越差。因此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知识,普及书法文化和书法审美,提高书写技能,高等师范学校开设硬笔书法课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对于师范生职业技能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3.
"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晶,它凝聚着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在漫长的变迁中,起着传承中华民族精神、提升个人修养的关键作用。书法是中华传统文化精神在视觉领域的延伸,书法始终在传统文化的滋养下成长。然而目前的学术界对国学修养与书法之间关系的认知尚未完全,也没有达到相应的重视高度。因此,本文将分别从国学修养与书法的含义入手,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以及意义,从而帮助其更好地认识国学修养与书法。  相似文献   

14.
气韵作为一种哲学,是中国古代存在论的主要形态,"气韵生动"则是古代书法和绘画领域内的最高审美标准。本文以中国传统水墨元素为例,探究"气韵"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表现与表达,同时将水墨元素应用于服装设计当中,提升服装的文化内涵,使"气韵"这种抽象的形态更加直观生动地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15.
沧州回族武术文化是区域性民族民间文化的一种,这种文化的主体是人,其文化生存土壤是中华武术文化大系统,其文化底蕴是回回民族传统文化。基于这样的认识,本文在占有田野调查第一手材料、方志材料、口碑材料的基础上,以沧州回族武术文化主体为主要研究对象,以沧州回回入居渊源为切入口,从横(沧州回族武术文化现状调查)、纵(沧州回族武术文化发展概况)两个方面对沧州回族武术进行了全方位的文化透视,力图理清沧州回族武术文化发生的原因、发展的脉胳,弄清沧州回族武术文化的内涵、功能、意义,以及其与中华武术文化、回回民族传统文化的关系,以便我们站在文化高度上更全面、更深刻地认识这一民族民间文化的本质、特征及其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16.
包蕾 《中国民族博览》2016,(24):150-151
气韵作为一种哲学,是中国古代存在论的主要形态,"气韵生动"则是古代书法和绘画领域内的最高审美标准.本文以中国传统水墨元素为例,探究"气韵"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表现与表达,同时将水墨元素应用于服装设计当中,提升服装的文化内涵,使"气韵"这种抽象的形态更加直观生动地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17.
"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晶,它凝聚着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在漫长的变迁中,起着传承中华民族精神、提升个人修养的关键作用.书法是中华传统文化精神在视觉领域的延伸,书法始终在传统文化的滋养下成长.然而目前的学术界对国学修养与书法之间关系的认知尚未完全,也没有达到相应的重视高度.因此,本文将分别从国学修养与书法的含义入手,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以及意义,从而帮助其更好地认识国学修养与书法.  相似文献   

18.
书法与舞蹈两种姊妹艺术具有悠久的历史渊源,两者相伴相生。本文从三个角度论述两者的相通共契。首先从美学韵味相通入手,通过古代书论和多位美学家的闸述解释两者之间的审美相通;继而论述两者具有相通的创作理路,比如都讲究欲扬先抑、欲左先右,并且在"势"与"力"的建构、营造和传达等视知觉层面上具备共通性;两者的表演性传统渊源更是在各自的现代性转型遭遇瓶颈的时候又重新被拾起,彼此成为对方现代性探索的路径之一,在汇通民间和回应现实等方面两者也具有相似的境遇。  相似文献   

19.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是世界文化资源强有力的支撑部分。然而,在日趋边缘化的背景下,高校美育与非遗文化的融合,既有助于实现对非遗文化的传承与保护,还有助于提升高校大学生的审美认同。本文探讨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高校美术教育之间的关系,就其必要性及价值进行了归纳,并从两者的融合路径上提出具体可操作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20.
刘光 《中国民族》2024,(1):104-106
<正>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书法向来被视作有益身心的艺术,长期坚持临摹与创作、沉浸于静谧的书写状态,甚至被认为是一种修身养性的生活方式。特别是在书斋之中,人们凝神静气、调墨挥毫,“此时之手脑,只在点画方寸之间。紧张之心绪,为之松弛;疲劳之精神,借以调节”(陆维钊《中国书法》)。此种状态下,即便是一个初学爱好者,从书写过程中获得的快乐实则不比职业书法家少。也因此,中国书法拥有相当庞大的爱好者群体。他们享受书法史上的经典之作带来的曼妙之美,在一次次挥毫中体验笔毫、纸墨的奇妙变化,在书写过程中心绪得以调节、心灵得到陶冶、审美得以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