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着”字句“拿跟”句和“等”字句是古蔺话三种最常见的有标记被动句,其基本语义是被动义、处置义和消极义,与普通话、合江话相比,古蔺话有标记被动句的消极义更鲜明、更典型,保留着汉语有标记被动句的语义特点。  相似文献   

2.
基于语段理论,可将汉语保留宾语被动句中处在句首的NP1处理为话题的存现结构。在被动化过程中vP为不及物性,而位于vP的Spec位置上的NP1也不是动词的外论元,无需格位核查,所以句中的vP不是语段。因此,保留在原位的NP2可以采用和T建立探针——目标一致性关系的方法在其原始位置上被赋予主格并完成语义无解释性特征的取值。此外,由于汉语句子可以有话题而无主语,这也就为NP1从vP的Spec位置移到Top的Spec位置从而完成话题短语TopP的生成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3.
汉句町四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句町的问题,很少引起学者的重视。近年来,西南民族学界和历史学界讨论夜郎问题,常提到句町,有的说句町是受夜郎控制的小邑;有的说是与夜郎毗邻的国家,①但都未介绍句町的具体情况。笔者认为,要说明夜郎与句町的关系,不能仅从夜郎方面看,还必须弄清句町方面的情况。句町的材料虽少,却也反映了一些问题,加之解放以来的考古发现,就为探索句町情况提供了宝贵的材料。笔者根据现有资料,探求句町的位置,政治中心与势力范围,社会经济与青铜文化,句町与夜郎的关系等四个问题,抛砖引玉,深望学者不吝赐教。  相似文献   

4.
句町古史钩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句町,是横跨于广西西部和云贵高原前沿的一个古国。对这个古国,历史文献有所记载,但过于简略。所幸埋藏于地下的句町古代文化遗物,有一部分已经重见天日,使世人得以了解若干被湮没了的句町古迹。一些同志曾经根据考古发现的材料和有关文献记载,颇有见地地研究过句町历史的若干问题,然宏观微观均拟另作纵深研究。本文试图粗略地勾勒出句町社会历史的主要轮廓,妥否,尚待读者指教。一、句町史迹概说句町作为我国西南古国,却不知其立国  相似文献   

5.
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中国与沿线各个国家之间的文化、经济、政治交流进一步深化,掌握一个国家的语言与文化背景有助于提升交流的有效性。为此,本文针对德语这一小语种的教学工作展开了论述,在探究"一带一路"对语言人才需求的基础上,分析翻译法、交际法在高校德语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相似文献   

6.
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中国与沿线各个国家之间的文化、经济、政治交流进一步深化,掌握一个国家的语言与文化背景有助于提升交流的有效性。为此,本文针对德语这一小语种的教学工作展开了论述,在探究"一带一路"对语言人才需求的基础上,分析翻译法、交际法在高校德语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相似文献   

7.
高句骊族族源与高句骊人流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形成在我国西汉时期东北地区的高句骊族,主要来源于貊族东迁的后裔高夷、夫余、沃沮、小水貊、等。首先使用高句骊称号的是高夷人,构成高句骊族主体的是夫余人;在高句骊族发展壮大过程中,沃沮、小水貊、等先后被兼并,与高句骊凝聚为一族。同时,在高句骊崛起后,也有非貊族系的古代朝鲜人后裔、汉、鲜卑、肃慎、契丹、百济等族人,被其俘掠或投奔、陷没后融入高句骊族,前三种人人数众多。高句骊族在解体、消失过程中,凡15万户约七八十万人流向有四:迁居中原各地近30万人,投入新罗约10万人,亡归鞘(渤海)的10万人以上,散入突厥万余人,共50余万人。其余20余万人,多半死于战乱,余散居在辽河以东、渤海国以南、大同江以北地区。  相似文献   

8.
句芒是人面鸟身的神话人物.他是一个有着多重神格的神祗,既是创世神和造物神、掌管万物生长的木神、主管春天的春神,又是能给人"锡寿"的生命之神.句芒原是东夷部族中以鸟为图腾的族群的祖先神,连云港将军崖岩画留下了他最早的形象.在商周秦汉王朝多次的讨伐征战中,有着高度文明的东夷被灭国、迁君,东夷人遣散、流徙,逐渐融入华夏部族,句芒信仰也被华夏族群所接受,句芒由东夷人的东方之神转变为中华民族共有的春神.东汉时期五行观念盛行,对句芒信仰发生过重要影响,句芒成为立春迎春仪式中的春神.句芒在北宋一度消失,于南宋再起,但演变为一个与"土牛"同等级别的俗神.在当代社会条件下,浙江衢州郊区的梧桐祖殿成为我国唯一尚存的句芒信仰的保留地,进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推荐名单,在国家层面上受到保护.  相似文献   

9.
兼语句是汉语中一种特殊的句式,兼语是既充当前面谓语的宾语又充当后面谓语的主语,具有宾主两种属性的一个句子成分;兼语句以紧密的结构,表达精练的内容,在语言的交际中使用频率很高。由于维语中没有与之对应的句法形式,因此,兼语句的分析与翻译就成为一个难点。本文从兼语句的特征及类型出发,用大量的实例较详细地分析了汉语兼语句在维吾尔语中的不同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0.
四句否定是龙树所创立的中观学派理论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国内外学者对它的解释众说纷纭,但大多存在自相矛盾、永真、永假等问题。本文从时间、空间、逻辑以及实例四个方面分别对四句否定进行了解释,证明其合理性,避免了上述解释的自相矛盾等问题。  相似文献   

11.
兼语句是汉语中一种特殊的句式,兼语是既充当前面谓语的宾语又充当后面谓语的主语,具有宾主两种属性的一个句子成分;兼语句以紧密的结构,表达精练的内容,在语言的交际中使用频率很高.由于维语中没有与之对应的句法形式,因此,兼语句的分析与翻译就成为一个难点.本文从兼语句的特征及类型出发,用大量的实例较详细地分析了汉语兼语句在维吾尔语中的不同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六甲话中具有显著特点的词、句与普通话进行比较,以探讨六甲话的特殊语序,并以双宾句、处置句,被动句、比较句、疑问句为典型例证,分析了六甲话的句式特点.  相似文献   

13.
在学生基础差,班级学生人数多,教学环境不佳的农村英语教学中使用"词-句-文双向教学法"是走向成功的一条捷径.使用这种教学法进行教学实验后,学生卷面成绩和口头表达能力均有较大幅度的提高,而且此法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可推广性.  相似文献   

14.
模因是解释文化进化规律与传播的新理论,其提出的模因复制、传播与发展过程与二语习得的过程相似,句酷批改网作为一种基于语料库与云技术的在线写作系统,具有强势模因特点。因此,本文提出大学英语写作教学可以模因论为理论基础,句酷批改网为媒介,将句酷批改网应用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的信息化教学模式,从而有效提高英语学习者的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15.
随着近年来中德两国在经济贸易、文化和旅游事业等方面的加强合作,德语成为了小语种中较为热门的一个语种,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就读德语专业。但是,就当前情况来看,德语专业的就业状况并不十分乐观。本调查研究以"德语易实习"微信公众号的运营为切入点,以公众号运营过程中的信息反馈,经验体会作为依据,对目前德语专业学生就业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总结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进而为一些迷茫中的德语专业学习者提供一些指导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6.
随着近年来中德两国在经济贸易、文化和旅游事业等方面的加强合作,德语成为了小语种中较为热门的一个语种,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就读德语专业。但是,就当前情况来看,德语专业的就业状况并不十分乐观。本调查研究以"德语易实习"微信公众号的运营为切入点,以公众号运营过程中的信息反馈,经验体会作为依据,对目前德语专业学生就业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总结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进而为一些迷茫中的德语专业学习者提供一些指导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7.
自东汉至唐(不包括晋)的我国各朝专史,都为高句骊立有专传,这是我们今天研究高句骊历史的主要史料之一。但是,各史《高句骊传》都存在着记事不清或互相抵牾、前后不一的情况;后人的有些论述,也存在一些值得商讨的见解。本文试就《高句骊传》中的三个问题,通过对比验证,谈谈我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一) 九句因 “九句因”是陈那逻辑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在完全可靠的科学基础上提出的一套独创性的分析方法。九句因说的基本思想依据因与同品、异品的关系,归纳出因的所有情况,作为分析基础。然后对每一种因进行具体分析,从中筛选出正确的因,揭示出因明推理的本质;通过九句因的分析找出哪些是错误的因,揭示出错误因的根源。九句因的理论是科学的,方法是严密的,为因明推理提供了可靠的基础。“九句因”是陈那的《正理门论》、《集量论》、《集量论释》(陈那的自注)、  相似文献   

19.
高句骊国是两汉至唐王朝时期我国东北的边疆少数民族政权,但长期以来由于受到非学术因素的影响,国内外的个别学者一直把高句骊看成是独立于我国历史上各王朝之外的政权,把高句骊和我国历代王朝的关系纳入中外关系史的研究范围之内,甚至近期出版的一些书仍然沿用这种观点,这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本文从两汉至唐王朝时期各王朝对高句骊管理的角度,依据史书,包括朝鲜的汉文史书的记载,并结合一些考古资料,对高句骊和各王朝的关系作了较详细的探讨。认为高句骊国是西汉王朝时期高句骊县境内的少数民族建立的边疆少数民族政权,归西汉王朝玄苑郡和高句骊县直接管理。南北朝时期,由于中原各王朝分立,高句骊一度称雄东北边疆,但和各王朝仍然保持着臣属关系。至唐王朝高宗时期,高句骊又重新回到中央王朝的直接管理之下,由安东都护府管理。因此我们可以说,高句骊自始至终都是我国历史上的边疆少数民族政权,和“中韩关系史”没有任何关系。  相似文献   

20.
句吴是江南的土著民族之一,其国家的建立与周人有些关系。太伯、仲雍奔吴后,建立起吴国,“太伯端委,以治周礼”,把周人的一些典章制度带到了江南。句吴开始同周人有了某种程度的直接联系。到仲雍的曾孙周章时,“武王克殷,求太伯。仲雍之后,得周章。周章已君吴,因而封之”,“列为诸侯”。从此,句吴同新建立的周王朝有了越来越密切的政治联系。第一,句吴作为周的诸侯国,臣属于周室,与周王朝有着各种政治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