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乡村旅游扶贫与美丽乡村建设之间存在高度关联与耦合关系。美丽乡村建设为开展乡村旅游扶贫提供了良好的旅游环境,乡村旅游扶贫对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具有良好的带动效应,两者应坚持协同发展。湖南武陵山片区乡村旅游扶贫与美丽乡村建设的协同发展需坚持可持续性、因地制宜和主体参与性原则。其协同发展路径可以从几方面入手:深化共识,形成联动;规划落地,强化操作;整合资源,创新机制;突出特色,打造品牌;规范管理,政策支持,使乡村旅游发展与美丽乡村建设互为促进,相得益彰,实现乡村的全面振兴。  相似文献   

2.
正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确定了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任务。美丽乡村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据国家民委公布,我国60%以上的国土为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少数民族人数占全国总人口的6%,其中90%左右的少数民族人口居住在乡村。因此,建设美丽乡村,  相似文献   

3.
本文选取典型案例区奈曼旗14个苏木乡镇36个嘎查村展开美丽乡村建设模式研究,以生态建设和绿色发展为重点,将主要嘎查村归为四种美丽乡村建设模式:产业发展型、生态家庭牧场型、文化休闲旅游型、绿色农业型.最后分析民族地区美丽乡村建设面临困境,并从推进乡村生态发展、振兴乡村产业、繁荣兴盛乡村文化、强化乡村人才支撑、提高民生保障...  相似文献   

4.
正2013年11月20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公布了首批20个美丽宜居小镇、美丽宜居村庄示范名单,恩施市芭蕉侗族乡戽口村获得"中国美丽宜居示范村庄"称号,是湖北省唯一获得该项殊荣的村庄。戽口村位于风情宜人并享有"全国环境优美乡镇""中国名茶之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湖北省新农村建设示范乡"美誉的恩施市芭蕉侗族乡,辖10个村民小  相似文献   

5.
高永久  刘孝贤 《民族学刊》2022,13(1):58-65, 137
西部边疆民族地区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的突出短板之一。边疆民族地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有着内外共洽的现实价值,是贯彻落实国家政策布局的客观要求,也是促进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基本需要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依托。在当前工作开展过程中,既面临着相对复杂的环境基础和后继乏力的资源条件,也存在着尚待完善的治理格局等主客观问题共存的现实挑战。西部边疆民族地区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的进一步优化,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目标共生、提升各方面支持供给积极性的资源共生和统筹政治性、生活性与技术性的行动共生,打造生态宜居、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实现西部边疆民族地区基层乡村各族群众的共同发展、绿色发展、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6.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贯彻落实党的乡村振兴战略、扶贫开发政策实施和乡村社会建设工作的战斗堡垒。在青海牧区乡村,基层组织建设事关党的政策在牧区基层社会贯彻落实,事关牧区乡村社会稳定与发展,事关推进牧区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文章以青海牧区高原美丽乡村建设中的塔村为个案,观察基层党组织在乡村制度建设、文化建设和经济建设中的核心作用。文章认为,基层党组织在牧区社会中,不仅夯实了基层组织,建成了敢于担当、为民务实的党员干部队伍,还改变了村容村貌,激发了村民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力地促进了牧区乡村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7.
随着国家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的乡村建设水平进入了飞速发展时期.乡村文化成为了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因素.因此,深入的挖掘乡村文化资源,丰富乡村优秀文化的宣传方式,是提高乡村建设水平的重要方式.乡村文化墙是宣传乡村文化与思想的重要媒介,可以在美化环境的同时,达到文化宣传的作用.因此,本文将重点围绕乡村文化墙的作用和设计提...  相似文献   

8.
方天建 《民族学刊》2018,9(6):34-43, 106-109
我国边境地区的繁荣稳定与否,将关乎边疆安全与“一带一路”建设的畅通。然而,在城镇化大潮下,无论是东北边境地区,还是西南边境地区都存在“空心化”现象。滇桂交界地区,作为我国集老、少、边、穷和石漠化于一体的特殊地带,属中越边境地区精准扶贫中的典型棘手区,同样亦出现了空心化问题。中越边境滇桂交界地带的“空心化”问题既是城镇化所带来的结果,也是人们基于经济理性的自然选择,其后果可能对边境安全构成影响。因此,根据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国家或者政府层面,有必要强化对该地带“空心化”地区的政策扶持,发展乡村经济,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医疗卫生教育经费的投入,打造美丽宜居边境长廊,构筑牢不可破的抵边村落这一民间层面的国防安全“守护墙”。  相似文献   

9.
从乡村美学的实用性出发,研究乡村美学融入乡村文旅产业的发展路径。首先探讨乡村美学融入乡村文旅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并以山东省五埠村为例展开实证研究,进一步分析乡村美学融入乡村文旅的焦点问题,最后总结乡村美学融入乡村旅游的发展路径。力求推进文化与旅游的耦合,达到用文化持续滋养乡土性的目的,使乡村文旅产业具有更加明确的美学意蕴指向,促进乡村美学研究的深入发展,实现建设美丽乡村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贵州省六盘水市是一座"三线建设"时期建设的西部重工业能源城市,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六盘水市的社会经济发展长期依赖化石能源,城市发展模式为不可持续的透支化石能源的恶性循环模式。由于城市产业长期处于生产链条末端,产品科技和资金附加值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也长期处于全国靠后的水平。如何摆脱落后发展的惯性,和全国其他地区同步实现小康,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建设美丽乡村和宜居环境,六盘水开始总结和反思。六盘水在全国率先提出"三变"政策,通过探索充分利用本土优势资源,变资源为资本,变资金为股金,变农民为股东,大力发展大数据、大旅游、大健康和大体育产业,转变城市发展模式,注重人文关怀,建设国际标准旅游度假人文城市,后发直追实现弯道超车。发掘、整理和整合人文城市资源,摸清家底,为后续工作做好最基础的准备。  相似文献   

11.
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表现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西部民族地区乡村高质量发展成为一种必然选择。在扶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历史节点,积极探索西部民族地区乡村高质量发展有效路径和政策需求,具有非常特殊的意义。从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五个方面入手,结合西部民族地区发展实际,需要优化要素源配置、创新推动与完善产业支撑体系,实现产业兴旺;生态环境修复与绿色发展相融合,实现生态宜居;加强乡村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提升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乡贤文化建设,实现乡风文明;民主自治、基层法治和社会德治融合发展,实现治理有效;提升乡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缩小收入差距,实现生活富裕。  相似文献   

12.
贵州省六盘水市是一座"三线建设"时期建设的西部重工业能源城市,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六盘水市的社会经济发展长期依赖化石能源,城市发展模式为不可持续的透支化石能源的恶性循环模式.由于城市产业长期处于生产链条末端,产品科技和资金附加值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也长期处于全国靠后的水平.如何摆脱落后发展的惯性,和全国其他地区同步实现小康,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建设美丽乡村和宜居环境,六盘水开始总结和反思.六盘水在全国率先提出"三变"政策,通过探索充分利用本土优势资源,变资源为资本,变资金为股金,变农民为股东,大力发展大数据、大旅游、大健康和大体育产业,转变城市发展模式,注重人文关怀,建设国际标准旅游度假人文城市,后发直追实现弯道超车.发掘、整理和整合人文城市资源,摸清家底,为后续工作做好最基础的准备.  相似文献   

13.
王美英 《民族学刊》2018,9(6):18-23, 101-102
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可靠保障。在实施特色产业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程中,凉山会理依托独特的水土和光热资源优势,突出特色、发挥优势,大力开展烤烟种植助农增收,在特色烟草产业发展过程中,严格烤烟规范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品牌化建设,使部分贫困人口通过发展烟草产业不断脱贫致富而改善了经济面貌。但在特色烤烟种植中,还存在烟区面积逐渐减少,烟农种烟技能不高,劳动力不断流失等影响烟草持续发展的问题。当前,凉山特色烟草业要获得长足的发展,应树立危机意识,依靠科技创新,着力在调结构、强特色、优质量上下功夫,在精益管理、创新中促发展,持续做好烟区土壤保护、稳定烟农队伍、生态环境改善等工作,不断提升烟草生产质量,稳定增加贫困人口烟草经济收入,不断助力贫困人口精准脱贫,才能赢得特色经济发展的主动权,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14.
杨春娥  赵君 《民族学刊》2020,11(6):17-28, 152-154
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振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本内容。鄂西南民族地区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振兴的实践取得初步成效,村寨整体风貌改造实现民族乡村生态宜居,特色产业培育兴旺民族乡村经济及带动乡村生活幸福,特色文化发展兴盛民族乡村文化,创建民族团结进步活动促进民族乡村有效治理。在实践中也面临着政策执行者素质不高、执行策略模糊不清、实施资金匮乏的瓶颈。利益分配失衡、城乡差异、村民参与意愿不足、政策支持力度不强是村寨振兴实践困境的归因。与此相应,提高居民保护意识,支持居民参与,科学编制振兴规划,保障村寨建设资金专用,维护群众利益,或许是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调整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振兴实践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15.
依托中越边境地区的资源优势,加快广西边境民族地区旅游发展,是助力沿边地区文化和旅游产业共同发展和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旅游发展能够通过绿水青山、产业融合、文化传承、社区参与、增收就业等优势推进广西边境民族地区乡村的产业振兴、生态振兴、文化振兴、组织振兴、人才振兴,使其建成“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美丽乡村。在广西边境民族地区旅游发展赋能乡村振兴的进程中,需要采取强化规划引领、提供政策保障,深入挖掘文化内涵、打造系列特色旅游品牌,创新旅游发展模式、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加强区域旅游发展、深化协同合作等强有力的策略。  相似文献   

16.
西藏自治区是一个以农牧业为主的地区,乡村人口占总人口的80%以上。西藏乡村经济在西藏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西藏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基础。推动西藏乡村经济发展、增加农牧民收入、全面建设西藏新农村,不仅仅是经济问题,也是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文章以当前西藏乡村经济的环境和现状为立足点,着重研究西藏乡村经济结构转型的目标与基本路径,提出构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西藏乡村经济发展模式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云南作为少数民族众多的一个省份,其村寨建设关系到整个云南省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生态的和谐发展。因此,本文试从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出发,结合云南省少数民族村寨特点,本着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原则,拟对民族村寨建设路径的选择进行初步探究,旨在为云南省少数民族村寨建设提供具有针对性的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8.
乡村建设特别是民族乡村建设,是我国发展经济、统筹城乡发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环节。黑龙江省民族乡村具有其独特的地域属性,特殊的地域属性对于乡村发展有优势也有短板。克服黑龙江省民族乡村发展短板,参考国内外乡村建设的经验,重点要在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建设和文化建设上推动黑龙江省民族乡村建设,进而实现兴边富民的目标,助力乡村振兴战略落实落地。黑龙江民族乡村建设中要突出民族乡村的特色,最大限度地发挥民族特色;因地制宜地把《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落实,有针对性有区别地探讨乡村建设问题;通过民族乡村建设,巩固和发展民族特色产业,带动民族乡村经济社会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19.
村级组织带头人是农村建设小康社会的中坚力量。调研发现,当前湖南农村有一批村级组织带头人在密切党群关系、发展村级经济、保护民族文化等方面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和美丽乡村建设取得巨大成绩。但当前在农村普遍存在的问题在湖南民族地区农村显得更加严重,因村干部待遇低而导致人才老化和流失的情况使一些农村的面貌长期得不到改变。本研究认为,经济发展和教育培训是加强村级组织队伍建设的双轮驱动,创新村级人才流通渠道是新时期农村工作的必要手段。  相似文献   

20.
, 《民族论坛》2013,(4):25-25
正【代表简介】向平华,男,土家族,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张家界市慈利县零溪镇副镇长,象鼻嘴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黄金好不如环境好,金钱多不如幸福多,财富多不如健康多。"全国人大代表,张家界市慈利县零溪镇象鼻嘴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向平华经常说的这句话,正是他要建设美丽乡村的最好诠释。要建设美丽乡村,绝不仅仅是简单的治理污染的问题,在这个目标之下,需要综合考量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农村文明等各方面的因素。农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