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把酸枣》是张继刚的舞剧作品,其以舞蹈为主要表现手法,为观众呈现了晋商文化体裁的爱情悲剧。作者通过别出心裁的创作形式,以舞剧形式对山西晋商的生活历程进行了展现。本文通过对《一把酸枣》在舞美、动作、音乐等方面的艺术特征为切入点进行分析,探讨山西晋商文化的深厚底蕴,让人们了解我国民族文化的魅力所在,进而增强人们保护与传承民族文化的责任感。  相似文献   

2.
《粉墨春秋》是一部地道的中国舞剧,经典舞段"寸跷""水袖""髯口"是现代艺术手法的呈现,表现形式多元多样,浓缩和承载了中国舞剧几百年的舞台记忆。其中,"寸跷"这一传统表演艺术在该舞剧中的巧妙融合,是《粉墨春秋》的点睛之笔。本文针对《粉墨春秋》中的寸跷表演风格展开论述,详细探讨了寸跷在舞剧《粉墨春秋》中的风格特色及其对社会、文化层面产生的影响和意义。  相似文献   

3.
清代著名作家纳兰性德以诗词闻名,历来学界专注对纳兰的诗词研究,而忽视了其赋作研究。纳兰性德现存五篇赋,其中两篇咏物赋尚未引起大量关注。从题材、创作手法与情感三个方面进行探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纳兰性德咏物赋的艺术特色,以及进一步探究纳兰性德咏物赋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笔者认为并非所有舞蹈演员都能演绎好一部舞剧,一个优秀的舞蹈演员不一定能演好舞剧,一个舞剧演员如果没有更多的机会在舞台上锻炼,必然完成不了舞剧的表演。演员们在能够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的情况下,30岁以后站在舞剧舞台上刚刚好,这个"30"不是必须"30",而是演员们若想将人物表现得更为深刻,则需建立在人生阅历的基础之上。本文主要以中国歌剧舞剧院当下对舞剧演员的培养及发展现状为着眼点,浅析舞剧演员其阅历的沉淀于舞剧表演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粉墨春秋》是一部地道的中国舞剧,经典舞段《寸跷》《水袖》《髯口》是现代艺术手法的呈现,表现形式多元多样,浓缩和承载了中国舞剧几百年的舞台记忆。其中,"寸跷"这一传统表演艺术在该舞剧中的巧妙融合,是《粉墨春秋》的点睛之笔。本文针对粉墨春秋的寸跷中表演风格展开论述,详细探讨了寸跷在舞剧粉墨春秋中的风格特色及其对社会、文化层面造成的影响和意义。  相似文献   

6.
《相和歌》是中国民族舞剧经典作品《铜雀伎》中的舞蹈片段,编导孙颖老师在作品中复现了汉代时期盛行的女乐舞蹈——《盘鼓舞》。《盘鼓舞》因舞者敏捷踏盘踏鼓而舞的形式得名,既具有如飞似行的高超舞技又展现出独特的柔婉韵律,代表着汉代舞蹈的最高水平。本文通过对舞蹈作品《相和歌》的舞蹈语言、舞蹈构图等要素进行深入分析,进一步探索汉代艺术文化的审美取向与美学意蕴,以汉代舞蹈的形象与意象展望汉代社会的文化面貌。  相似文献   

7.
徐杰舜教授从事汉民族研究已逾五十年,硕果累累,其中学界又以《汉民族发展史》、《雪球——汉民族的人类学分析》和《汉族风俗史》为徐氏汉民族研究三部曲。回顾徐教授五十多年的汉民族研究历程,我们发现徐教授的研究工作旨在从过程论的角度探讨汉民族形成的来龙去脉,探究汉民族"一体多元"族群结构稳如泰山的根源,从而建构汉民族研究的"雪球"理论,进而以汉民族"多元一体"的案例佐证费孝通先生"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为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尽自己的职责。  相似文献   

8.
舞剧《那个秋天里的女人——秋瑾》编创者以真实的历史人物"秋瑾"为创作素材,剧情选取秋瑾人生经历中具有鲜明象征性阶段,呈现了秋瑾为冲破封建社会束缚,外出留学归国以后"寻求解放,振兴女学",提倡"放足运动"。编导站在秋瑾的女性主体视角来解读其忧国忧民、爱国主义的精神内涵。舞剧以"秋"的意境来贯穿全剧,以"鸟"的精神暗示封建女性追求自由解放的思想。  相似文献   

9.
坚持立德树人是教育工作者的神圣使命,作为与学生紧密联系的专业课教师应该完成好这一项职责。本文充分挖掘原创小舞剧《光华》创作排演中的鲜活教育素材,将课程专业实践与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相结合,重点把握教师在舞剧戏剧结构创作、舞蹈形象思维、舞剧创作方法的三个方面使学生能够体会舞剧内在精神,领悟革命斗志,强化理想信念,达到育人无声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舞剧《那个秋天里的女人——秋瑾》编创者以真实的历史人物"秋瑾"为创作素材,剧情选取秋瑾人生经历中具有鲜明象征性阶段,呈现了秋瑾为冲破封建社会束缚,外出留学归国以后"寻求解放,振兴女学",提倡"放足运动".编导站在秋瑾的女性主体视角来解读其忧国忧民、爱国主义的精神内涵.舞剧以"秋"的意境来贯穿全剧,以"鸟"的精神暗示封建女性追求自由解放的思想.  相似文献   

11.
原创舞剧《孟姜女》将中国传统元素、舞台空间道具、现代与传统结合,创造出新鲜的审美、如画般的写意,并在一定的时空中能感受到那虚实交替性的舞蹈氛围。本文从舞剧《孟姜女》的整体结构及现场感受分析研究现当代舞剧创新与创作。  相似文献   

12.
昭君是“四大美人”之一,而昭君让后人铭记的是她远赴“塞外”和亲的故事,舞剧《昭君出塞》既是真实的还原历史文化背景,亦是深情的演绎了昭君的心路历程。舞剧分为序·烽烟、第一幕·和亲、第二幕·出塞、第三幕·贺婚、第四幕·宁边、及尾声·共荣,故事始于战火烽烟,终于友好团结。舞剧《昭君出塞》是一部古典舞舞剧,但舞剧打破了以往的常规,没有将舞剧以古典舞的形式进行到底,而是融入蒙古族舞蹈元素,及多类舞种结合的新领域,对当今舞剧创作给予一定的借鉴与参考作用。笔者主要从舞剧编排、风格和形态进行探究,从蒙古族舞蹈元素在舞剧《昭君出塞》中的运用进行分析,了解其蒙古族舞蹈元素在舞剧中的运用价值,引发对舞剧创作的思考,证实舞剧在民间舞蹈元素的融合下能充实内容情节、提升舞剧文化底蕴、满足编导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13.
清初词坛名家纳兰性德生活在一个鼎盛的王朝时代,其煊赫的家族背景,绝世的个人才华以及顺畅的仕途生涯,使人们习惯的认为他一定会成为一个盛世之音的歌颂者。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他的词作中更多流露出的是与其身世、家族、王朝乃至整个时代完全相悖的哀婉感伤之音。事实上,他的这种风格的形成是有着十分广阔深远的社会现实原因和内在曲折的精神因素的。本文通过对纳兰性德人生经历的了解,从其所处的时代氛围和家族背景、独特的个人情感经历、来自汉文化的熏陶以及身处羁旅仕途的困倦之感四方面进行阐释,从而得出纳兰性德感伤情怀的成因。  相似文献   

14.
丁卫国 《中国民族》2007,(10):34-36
民族舞台艺术诞生于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山野村寨,经整理、编排、继承展现在我国城市、乡镇的剧院舞台。西藏大型舞剧《珠穆朗玛》、云南原生态歌舞剧《云南映象》、贵州舞剧《多彩贵州风》等具有当地民族风格的舞台艺术为弘扬我国少数民族文化开辟了新路,第三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汇演的成功举办,给少数民族舞台艺术的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民族舞台艺术如雨后春笋,蒸蒸日上。  相似文献   

15.
古敢水族《吞口》舞以古敢水族的"吞口"为主要结构载体,融汇了水族的历史、文化、民情、风俗等内容,把水族民间观念性民俗、人生礼仪民俗、生产劳动民俗、日常生活民俗和游艺民俗等多种民俗文化融入其中,既体现了古敢水族"吞口"崇拜的独特民俗,又以此为载体将水族更多的民俗事项融入舞蹈之中,成为了民俗文化传承的有效载体。  相似文献   

16.
论纳兰性德的词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清一代,词派纷呈,词学极盛。纳兰性德虽未开宗立派,标举词张,但散见于他的诗词作品、杂识笔记、书信序文中的词论观点是清代词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兰性德的词学思想可以梳理为以下三个方面:尊词体、重寄托;主情致、崇境界;显个性、求独创。  相似文献   

17.
康熙二十一年春天和秋天,纳兰性德两次东巡科尔沁和索伦,是清初民族关系史上的重要事件。在《纳兰性德第二次东巡科尔沁诸旗、索伦诸部考》等文中,我对于纳兰性德的第二次东巡进行了考证。在本文中,准备对于第一次东巡进行考证,然后把两次东巡联系起来考察。 两次东巡的性质是不同的。第一次扈驾巡幸,第二次是奉使出塞。但是,我们对于“扈驾”不能理解得过于机械。所谓“扈驾”,不一定是皇帝走到哪里就跟到哪里。皇帝在出巡途中,有时也会把某个随行的侍卫派到某地去执行特殊任务。  相似文献   

18.
三只斑鸠飞来,在一起觅食拣谷,两只小斑鸠抢谷嬉闹,惹得老斑鸠生了气,它教育小斑鸠要团结,最后愉快地一起飞走了。这是拉祜族舞蹈《斑鸠拣谷子》的基本情节,这些都是通过芦笙和芦笙舞的动作表现出来的。芦笙和芦笙舞,可以说是拉祜族文化的代表和象征。凡是拉祜族汉子,基本都会吹芦笙、跳芦笙舞,他们常常就是用芦笙来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的。芦笙舞的舞蹈语汇非常丰富,种类也很多,有表现生产的,如点豆、种瓜、割谷、舂米等;有表现生活的,如喂鸡、喂猪、摆饭、拴牛等;有表现动物的,如公鸡打架、水牛斗角、斑鸠拣谷  相似文献   

19.
舞剧《仙女》于1832年首演于巴黎歌剧院,作品所讲述的悲剧恋情发生在一位苏格兰男青年与仙女之间。故事在现实与非现实、人间与非人间交错上演。那抒情的风格,绚丽多彩的舞蹈全都充满了浪漫主义芭蕾的气息。这部作品首演时,第一次采用了女主角足尖舞蹈的形式,从此足尖舞开始成为芭蕾舞的一个标志。"轻盈的女子脚尖技巧、腾空的跳跃和多圈的旋转等对后代芭蕾舞剧产生深远的影响,使芭蕾艺术更上一层楼。"  相似文献   

20.
不久前在福建举行的第三届全国舞剧观摩演出中,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歌舞剧团创作的大型民族舞剧《额吉》荣膺二等奖。该剧以一个真实的故事为蓝本,运用民族舞剧的表现手法,将催人泪下、感人肺腑的故事淋漓尽致地展现于舞台之上。用丰富的肢体语言表现了一位平凡母亲的伟大与崇高,质朴与感人的情节深深地打动着每一位观众,勾起了人们对往事的回忆和对草原母亲的无限敬意。蒙古族母亲的胸怀就像蒙古草原一样宽广而辽阔,她以博大的胸襟拥抱着她的孩子们,为他们挡风遮雨,尽显伟大的母爱情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