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夏琼寺,藏语称“夏琼德庆云丹旦杰林”(一译夏群寺、妙翅崖寺、法净寺)位于今青海省化隆县查甫公社黄河北岸的高山之巅,势如大雁展翅,雄伟壮观,因之得名。公元一七八七年,清乾隆帝颁赐汉、藏、蒙、满四种文字的“夏琼大乘功德昌盛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陈寅恪《论唐高祖称臣于突厥事》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探讨了联突厥的重要人物刘文静的真正主人、高祖称臣突厥与兴国寺兵的向背关系、唐突关系与刘武周兴灭、李世民国际地位等问题,认为初唐称臣的真正谋主就是李渊,他也是刘文静的真正主人;兴国寺兵是贯彻李渊外稳突厥、内招杨隋旧部的忠诚部队;刘武周覆灭的关健在于李渊成功地运用唐突外交策略,李世民与突厥关系是次要的;武德后期在唐突国际关系中,李世民的国际地位是他多年累积的军功资本、连兵突厥及招纳谋臣勇将苦心经营的综合结果.  相似文献   

3.
马蹄寺石窟群地处张掖市南62公里的祁连山北麓,洞窟大多开凿在临松山山谷间的红砂岩壁上,窟群由千佛洞、金塔寺、马蹄南北寺和上、中、下观音洞七部分组成,共有洞窟七十余个。尚存有文物遗迹的洞窟37个,窟内保存有北凉、北魏、北周、隋、唐、西夏、元、明、以来的珍贵塑像500余身,壁画1200多平方米。1996年,马蹄寺石窟群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相似文献   

4.
都市化进程中的清真女寺和女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强 《回族研究》2011,(2):110-116
中国女性穆斯林的伊斯兰文化教育形式可以分为女寺和女学两种,女寺包括独立女寺和男寺附设女寺,女学包括中阿女校、寺办女学和私立女学三种。城市女寺和女学的兴起与都市化有一定的关联,城市社区结构的变化、家庭宗教功能堪忧、妇女身份意识觉醒为三大主因。女学的发展与当地文化传统相结合,具有本土化特征。女寺和女学是女性相互学习和交流的...  相似文献   

5.
位于类乌齐县的祖拉康寺是出生在达咙噶斯家族的桑吉温于1276年始建的。当时修建了“阳宫”寺和“莎玛”寺,并设立了哲学及怛特罗的理论学说机构。1320年乌金贡布又建造了富有艺术风格的“昌吉理殿”,所以祖拉康寺又称“昌吉玛”寺,到1326年正式落典。距今已有7百多年的历史。祖拉康下设3个扎仓、2个拉章。按噶举派规定拥有僧人2500左右,在西藏白教寺院中可算是规模最大之一。这座寺已传承23代法台,在各地有58个分寺,多集中于青海、云南、四川、昌都等地。祖拉康寺建筑面积有2809平方米,共分3层楼;第一层称“条花殿,”墙厚在1.6米以上,高有13.5米。墙外涂有3种竖型颜色,殿内有180根柱子,每  相似文献   

6.
文章以青海省境内的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为例,对藏传佛教主寺和属寺的传统称谓、主属寺关系中的几组模式、主属寺系统形成的内在原因等,进行了较全面的梳理和分析,认为"教"和"人"的因素是其内在的原因或动力,这种内在因素与包括政治、经济等外在因素结合在一起,成为格鲁派主属寺关系在青海境内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新书浏览     
《11世纪西藏的佛教艺术——从扎塘寺壁画研究出发》张亚莎著大16开385页426千字平装定价:49.50元中国藏学出版社2008年9月第1版ISBN978-7 -80253-019-5/J·42责任编辑:图亚该书系"现代中国藏学文库"之一。是作者以其博士论文为基础形成的专著,全书共分关于扎塘寺壁画的研究、扎巴恩协与扎塘寺、扎塘寺中心佛堂的壁画、扎塘寺壁画艺术分析、宗咯吐蕃文化、青唐吐蕃文化、扎塘寺壁画的艺术定位等九部分。该书对11世纪西藏的壁画艺术,进行了系统  相似文献   

8.
独乐寺内塑像与建筑艺术交相辉映,有国内现存最大的泥塑。因此,研究独乐寺塑像应是全面研究独乐寺的重要课题。本文对独乐寺的八尊塑像进行了介绍,并阐述了独乐寺塑像艺术特点,希望对有关人士研究独乐寺泥塑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独乐寺内塑像与建筑艺术交相辉映,有国内现存最大的泥塑。因此,研究独乐寺塑像应是全面研究独乐寺的重要课题。本文对独乐寺的八尊塑像进行了介绍,并阐述了独乐寺塑像艺术特点,希望对有关人士研究独乐寺泥塑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一、东寺的沿革 东寺座落于今甘肃省定西地区岷县梅川乡河抱山麓,原名灵鹫寺,一度称重广寺,明宣德四年(公元1429年)诏改大崇教寺(),藏语为曲德贡寺·隆主德庆岭()。东寺是民间对该寺的俗称。东寺在安多地区影响甚大,被誉为“第二卫地”。  相似文献   

11.
胡超 《中国藏学》2023,(3):150-159+217-218
既有研究认为,关公信仰正式进入藏传佛教体系始于乾隆时期,并和雍和宫改建有关。文章指出,康熙年间敕建的辽宁省朝阳市佑顺寺,始建时即有关公殿并保存至今,表明关公崇拜正式进入藏传佛教体系不晚于佑顺寺落成的1707年。文章梳理佑顺寺藏传佛教石雕、朝阳市地方志和清末海外汉学家在佑顺寺的研究记录,表明佑顺寺从规划到传承,始终是藏传佛教在东北地区重要的传经和藏经寺庙。朝阳市位于东北、漠南和京畿地区交界,地处清朝统治北方地区的核心位置,北京白塔寺的主持喇嘛卓尔济负责筹建佑顺寺并担任首任主持,在此前后,朝阳也成为藏传佛教经文译为蒙古文的重要地区,后世乾隆等历代清朝皇帝往返盛京(沈阳)途中也都在佑顺寺驻留,这些都反映了佑顺寺在清朝敕建藏传佛教寺庙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清朝通过佑顺寺等敕建藏传佛教寺庙的布局,在蒙古、东北地区和京畿地区建立起藏传佛教体系的多个节点,正反映了清朝将藏传佛教“国教化”和“王朝化”的思路。而佑顺寺中专门建成的关公殿,体现着清朝借助藏传佛教来管理国家,吸收不同民族和地区文化的特点,也反映了藏传佛教的开放和包容。  相似文献   

12.
以寺养寺是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重要内容。寺庙必须从全区发展的大局出发 ,以开放意识代替保守陈旧观念 ,以改革代替固步自封意识 ,摆脱听天由命、守株待兔的守旧思想 ,彻底改变依赖信徒度生的单一经济生活方式 ,要向多种经济成份方向迈进 ,把一向输血的寺庙经济功能 ,变成造血的经济功能 ,开创一条崭新的以寺养寺的经济发展道路。本人在此对我区如何搞好以寺养寺提出了自己很不成熟的见解 ,只是抛砖引玉 ,错误在所难免 ,诚恳希望行家指正。一、积极为僧尼创造生产劳动的条件。要搞好劳动生产 ,必须要有生产基地。为稳定僧尼…  相似文献   

13.
在拉萨众多的寺院中,扎基寺很少引起人们,尤其是学者们的注意。然而,该寺却有着特殊的形成和发展历史。文章从翻译研究扎基寺的一块藏、汉文木匾入手,结合现有的一些藏、汉文史料,对扎基寺的历史及其与扎基关帝庙、扎基拉姆殿、扎基常住寺等之间的关系作一初步的梳理和研究。旨在说明,在地方性知识的形成、发展和传播过程中,一些名不见经传的普通个体同样具有积极而不可忽略的作用;历史上,藏、汉文化之间的交流是一个多纬度、多层面的复杂过程。  相似文献   

14.
坐落在甘肃省夏河县拉卜楞王府村的红教寺,自1887年创建以来,已经历了110年历程。拉卜楞红教寺是一座宁玛派寺院,其寺僧在着装、蓄发、习经、修法、佛事、持戒诸多方面与毗邻的拉卜楞寺有别,但实质上它是拉卜楞属寺之一,一切事务均听从拉寺调遣,是由拉卜楞寺六大学院派生出来的第七大学院——“大密咒学院”()。 对于拉卜楞红教寺之研究,在本世纪40年代初,曾有于式玉教授所撰写的《拉卜楞红教喇嘛的现状、起源与各种象征》一文。然而,近五十多年来,未见任何  相似文献   

15.
李兴华 《回族研究》2007,(2):93-106
本文首先概述了定州历史,接着概括了定州伊斯兰教的地位,探讨了伊斯兰教传入定州的时间。然后根据元至正八年碑正文及碑阴重点研究了伊斯兰教在元代定州兴盛的有关情况。而将探讨的重心放在利用定州清真寺元明清三代文(碑文)、物(建筑物)皆有所存的优势,对这座清真寺寺貌、寺名、寺之建筑规制、寺之管理制度的历史变迁,尤其是建筑成就上。同时对清末民国定州穆斯林的兴学修寺也有所涉及。最后存目式的列举了现知定州各清真寺的碑刻匾联等文物。  相似文献   

16.
正2014年5月6日,第三届中国红安天台寺禅乐文化节在红安天台山风景区举行。中国音乐家协会小提琴学会会长盛中国、中央音乐学院副院长叶小纲、北京交响乐团首席梁大南三位国内外著名艺术家受邀出席艺术节,并为天台寺佛教音乐学院揭牌。湖北省宗教文化交流促进会会长涂勇宣布第三届天台寺禅乐文化节开幕。湖北红安天台寺以"禅乐、禅茶、禅林"三禅理念,打造出目前国内独一无二的禅乐梵呗艺术团。僧众用禅乐弘扬天  相似文献   

17.
土呷 《中国藏学》2013,(2):148-155
十世帕巴拉喇嘛充满传奇色彩,先经金瓶掣签被认定为九世帕巴拉喇嘛的转世,12岁时被迎请到昌都寺举行坐床典礼,20岁时因"康珠玛"明妃事犯戒被取消转世喇嘛的名号。此后他一边继续管理昌都寺,邀请高僧来寺讲经传戒,组织寺僧学习辩经,一边不改对藏戏、卓舞、《格萨尔》等文化艺术的爱好,并使这些文化艺术在昌都寺和昌都得到了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8.
新近发现的两件宣德六年(1431)和正统十四年(1449)的法旨,由北京大隆善寺发往岷州大崇教寺,是目前最早的关于班丹扎释的藏文资料,在明朝驻京藏僧的资料中极为罕见。第一件涉及大崇教寺法脉传承,第二件事关寺院财产分配。这两件法旨对研究班丹扎释、大崇教寺乃至明代藏传佛教都具有重要价值,文章译释了法旨内容,并结合法旨内容初步考述了大崇教寺的创建时间和法脉传承。  相似文献   

19.
在安多地区的苯教史上,佐海寺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是在苯教晚期的历史上,佐海寺与青海贵德、化隆、循化、同仁、共和等地的苯教寺院发生了千丝万缕的联系,并直接参与了这些寺院的很多活动,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佐海寺僧人们的宗教活动不仅将这个地区的很多寺院用师承关系相连接,也加强了佐海寺与青海湖周边的苯教团体之间的联系,提高了这些地区苯教信众对佐海寺的认同感,对苯教这个古老的信仰在该地区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2008年8月,首都师范大学、故宫博物院与登县土司门博物馆合作,由谢继胜教授、罗文华研究员和何克馆长考队队,对甘肃省县连城土司的属寺妙因寺、显教寺、雷坛和红城感恩寺的壁画、像以及县博物馆藏卡、佛像和佛经等进行联考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