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初期的藏文化传播过程中,主要模式为旅游、传统媒体和地区文化代代传承等,因为传播模式较为复古,使得优质的藏文化无法更好地去传播、去弘扬。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优化升级,传播形式逐渐丰富多样,新的网络传播平台正式诞生并迅猛发展,多元化、多形式的传播模式优化了藏文化的传承,新的篇章正式开启,为其有效传播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红色文化是我国特有的文化,其是中华文明重要的组成部分,新时期下,高校教育肩负着立德树人的重要使命,弘扬与传播红色文化是其重要的任务,故而,在高校中,高质量的红色文化传播,能够有效强化中华文化的传播理与影响力。随着新时期下数字化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智媒时代在文化传播上更加智能。在高校中强化红色文化传播,从而提升中华文明的影响力与传播力,能够有效提升国民文化自信,为我国社会发展提供有效支撑。  相似文献   

3.
在互联网背景下,互联网为山西面塑文化传播提供了新手段、新载体和新受众。打造山西面塑文化品牌,利用互联网助力山西面塑产业的发展,利用数字化、大数据等手段进行储存和保护山西面塑已有的资源,方便人们更全面、完整地了解山西面塑文化。  相似文献   

4.
傈僳族是一个有着悠久迁徙史的民族,其经济、政治和文化历史发展均呈现出自身独特的个性特征.从乡土文化视野看,傈僳族社会文化呈现出信仰对象多元、重视女性智慧、喜爱唱歌对调的特征.在融媒体的传播环境下,有效传播傈僳民族文化,要尊重傈僳民族文化独特个性、加强傈僳族民族文化开发保护、建立多元傈僳族民族文化传播机制.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文化影响力在国际上不断增强.中医作为我国传统文化,无论是我国政府还是国内中医专家,都开始对中医"走出去"和将跨文化传播的理念和突进"引进来"有足够的关注和重视,这有助于中医学被世界接受和理解.本文通过对跨文化的概念要素和中医文化属性及其他几个方面进行分析,论述从文化角度出发对于中医传播的可行性和...  相似文献   

6.
新媒体随着时代科技的进步,已经深深地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它具有非常强大的社会影响力。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也越来越重视民族文化在全社会范围之内的发展。新媒体的视域下将民族文化进行传播,是一项富有挑战性的工作。民族文化应把握住这一时代机遇,新媒体机构也应将弘扬民族优良文化为工作使命,双方共同努力,实现我国文化的多元化发展。  相似文献   

7.
8.
文章试图结合考古发现和藏史相关资料并对其进行分析,旨在勾勒出史前藏文化的相状,并阐述其所具有的本土特质及其在文化传播和互动中所表现出的多元性。  相似文献   

9.
藏民族饮茶文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藏民族有自己独特的饮食习俗与饮食文化,其中就有茶文化。文章简述了茶的历史,茶的种类、制法、茶与藏民族须臾不可分离的原因及藏民族独具特色的饮茶习俗。  相似文献   

10.
阳宁东 《民族学刊》2014,5(2):67-71,126-127
随着我国民族旅游业的迅速发展,旅游开发中过度“商业化”和“表演化”的倾向日益突出,旅游者由此而产生的真实体验需求也更加强烈。在此背景下,一些旅游开发商开始将“真实性”作为民族文化旅游开发的重要内容之一,在不断提升游客体验质量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包括偏重于“真实”符号的堆砌而忽略了文化内涵的有效传递,片面强调“真实”场景的打造而缺乏对细节生活片段的展示,以及在展出中过度追求艺术化、精品化而忽略了旅游体验的娱乐性和大众性等。本文通过对九寨沟《藏迷》中“真实再造”的个案分析,指出上述所存在的问题及其根源,并提出相应的策略建议,以利于民族旅游中“真实再造”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1.
王万宏 《民族学刊》2014,5(4):15-18,106-108
网络图像在信息与文化的传播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网络图像具有易得性、易编辑性、超语言性、图文关系多样性、传播途径多样性及图像的文化性等特征。以拉萨"3·14事件"反西方媒体歪曲报道来看,我国涉藏网络图像传播有以下不足之处,如重官方不重民间、重媒体不重个人、重国内不重国外和重文字不重图像等。对此,建议大力建设网站的涉藏图像专栏,与国外门户网站建立合作关系,拓展图像分享渠道,重视民间的力量,注重涉藏事件图像传播的时效性。  相似文献   

12.
历史悠久的中国传统文化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在新时代的发展背景下,应加大引导,创造受众文化需求;坚持以内容为主,促使传播形式多样化和创新;推进传统文化的传播,强化传统文化的影响力,提升中国的软实力."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传统文化的传播带来了全新的机遇和挑战,文章指出了"互联网+"背景下中国传统文化的对外传播方式,对华夏文明的传承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3.
浅论藏文化与纳西文化之交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浅论藏文化与纳西文化之交汇和少英纳西族有30余万人,主要分布在滇川藏3省区的丽江、迪庆、甘孜、昌都以及凉山(木里藏族自治县)5个地州,约在东经98.5—102度,北纬26.5—30度之间的8万多平方公里范围内。①由于这一带地区正处在藏文化圈的东南缘,...  相似文献   

14.
新媒体以其传播主体多样化、传播路径互动化、传播客体个性化的特征,给民族文化的传承及传播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民族文化正陷入消费畸形、对外传播受限和民族文化符号机械复制的困境。而坚持在传播中构建国家共同文化,针对消费群体的特点分层传播民族文化,积极开发民族文化的传播产业链,利用大数据传播民族文化,是摆脱这种困境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从传播学角度关照乌兰牧骑.乌兰牧骑是艺术生产组织,也是文化传播机构,运用民族民间传统文化艺术形式编创演出,内容或取材于民族传统文化,或取材于现实生活,满足基层农牧民的文化需求,使得其演出活动蕴含并呈现出极具功利性的公共传播价值,发挥着兼具传统演艺与现代大众传媒的娱乐功能、审美意识形态功能、建构社会秩序的功能及传承...  相似文献   

16.
广西壮族自治区作为少数民族地区,拥有灿烂而丰富的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在新媒体语境下,广西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传播也迎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探讨如何利用新媒体将广西民族文化旅游资源最大程度化地转化为可观的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对于传播以及发展广西少数民族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就新媒体时代的特征以及广西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传播现状进行概述,然后提出新媒体语境下广西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17.
市场经济的发展及城市化进程的急剧推进使各民族之间的区分慢慢淡化,融媒背景下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播与传承更是面临前所未有的冲击。本文通过分析少数民族文化传播面临的挑战和困境,探讨和阐述了融媒背景下民族文化传播路径的重建。  相似文献   

18.
龙(■)是藏文化语境中的一个重要符号。藏族对龙形象的构建经历了早期、中期、后期三个阶段。随着龙形象的发展,人们对龙的认知和情感也不断发展和扩充,从最初崇拜与畏惧的心理,进而发展出与龙交流和供奉龙的行为,并最终得以调伏和教化龙。龙所表达的意象从万物有灵的具象化概括,到成为一个相对完整自洽的龙神系统,而又皈依于人,获得宗教护法神的身份。龙符号经历的这种叙事动态呈现源于人类社会建构过程中对文化的结构型需求,体现了文化的社会功能性。  相似文献   

19.
传播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在信息传播活动中的心理活动规律的学科,以对媒介化信息传播过程中人的心理变化规律的掌控与把握为学科目的.本研究以传播心理学为视野,通过对传播过程中人的主体因素的本质定位,深入分析了少数民族文化传播过程中主体因素所导致的传播受阻与传播不畅.本文较为系统地梳理和审视了少数民族文化传播过程所面临的问题与困境...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拉萨藏回为研究对象,首先对拉萨藏回的定义进行界定.拉萨藏回,是对拉萨回族的俗称,是指当前户籍在西藏自治区拉萨地区,接受部分藏族生活习惯,与藏族通婚,穿藏装,说藏语.但信仰伊斯兰教的法定回族.其次,本文从历史族源、宗教信仰和生活习俗三个方面陈述拉萨藏回的主要文化特点.最后,根据上文拉萨藏回的文化特点分析其引发的思考,即拉萨藏回是伊斯兰文化在西藏本土化的结果,体现了文化的适应性特征;拉萨藏回所反映的不仅仅是简单的回变藏的文化表象,而是不同民族、不同宗教和谐相处的良好范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