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他从泥土深处走来,对养育了他的泥土怀有深深的情感,誓以满腔的热忱和毕生精力回报土地。他,就是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县长,省九届人大代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宋玉龙。   1954年 10月,宋玉龙出生于黄河之北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中川乡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广阔的农村天地和颇富文化氛围的家乡造就了他勤奋好学、吃苦耐劳、知书达礼和忧乐农民群众的良好品德。 1975年 7月,他从青海师范学校毕业后先后在教师、乡政府秘书、团委干事、县委组织员、地委组织部组织科长等岗位上工作过。 1995年 10月他从海东地委组织部调任互助…  相似文献   

2.
郑和是我国历史上的伟大历史人物之一,从1405年至1433年的28年时间里,他率领中国远洋船队先后七次下西洋,访问了30多个国家,促进了中国与世界的经济、文化交流,他的伟大航海壮举,被记入中国和世界航海史册。对他及其航海事业的研究近年来愈来愈热,但是在有些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探讨。在郑和航海600周年之际,许多地方都在以各种形式举办郑和航海600周年的纪念活动。本文从中国穆斯林的角度对郑和及他的航海事业作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3.
一阵冲撞耳鼓的掌声。一片金灿灿的光。难道这是做梦? 他分明看到了自治区党委书记宋汉良和人民政府主席铁木尔·达瓦买提从主席台正中的位置上站起来,带头鼓掌;他感受到了捧在双手上的奖品——一架石英钟是这样沉甸甸的;他的全身都颤抖了:咱农民从土地上“刨”出金子的梦想,终于实现啦! 此时,正值1987年11月底,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二次民族团结表彰大会上。  相似文献   

4.
一位锡伯族飞行员在祖国的万里蓝天翱翔了三十年。他——空军某航校政委那启明,无论是在基层,还是在大队、团和航校各级领导岗位上,都是团结的模范。那启明是个有战功的人,但他有功不自居。解放战争时期,他当过机枪射手,多次立功;一九五○年调空军学飞行之后,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击落敌机三架。他调某航校二十四年来,从未讲过自己的功劳。校政治部宣传干事从档案材料中发现他击落敌机的事  相似文献   

5.
牛志男 《中国民族》2007,(10):55-57
本期关于“民族新闻”的话题,我们选择了采访张儒。原因在于,本刊创刊以来,张儒在这里工作了30年。并于1984年、1991年两次获得“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称号。从1984年起,张儒开始研究民族新闻。1987年,着眼于少数民族新闻事业发展的现状,他在内部刊物上撰写了《民族新闻面面观》,以期引起关注。1996年,张儒在调入中央民族大学后,兼任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研究生导师期间,首开中国少数民族新闻学概论。他最大的愿望是能在民族新闻学科的建立上做出自己的贡献。但30多年过去了,他的愿望仍旧是一个难圆的梦。他的经历,记录了一个新闻工作者民族新闻实践和探索的历程……  相似文献   

6.
蔚蓝的天上飘着白云, 白云下面盖着雪白的羊群……《牧人之子》这支歌,在学校时他最爱唱。理想的翅膀早已随着动听的歌声飞到草原上。1965年,他从河南省郑州畜牧学校畜牧专业毕业了,他第一个报名要求到最艰苦的地方去。“王培尧”,他的名字第一个写在大红纸的“光荣榜”上。  相似文献   

7.
李济深与新桂系的崛起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他从维护广州革命政府的利益出发,为早日实现两广统一,完成孙中山北伐的遗愿,自1923年起就对新桂系采取了军事上援助、政治思想上引导、财政经济上支持的策略,使新桂系在1925年消灭了旧桂系,统一了广西.  相似文献   

8.
中原老黄牛记河南省民委主任马迎洲文/王宏晓河南省民委主任马迎洲今年61岁了,从1956年至今,他已经在民族工作战线上战斗了整整41个春秋。从民族学院干训部学员,到统战部干部、办公室主任、副部长、到河南省民委副主任、主任、从县到地区到省里,他一步一个脚...  相似文献   

9.
在藏北草原的当雄县,有一个从上海来的年轻汉族兽医。他从一九五九年到这里工作的六年来,一直深入牧场和帐篷,跟藏族牧民在同一个木碗里抓糌粑,在同一张毡垫上坐臥,不怕脏,不嫌累,不叫苦,为广大贫苦牧民治愈了数以千计的垂危的牲畜,被誉为毛主席派来的好兽医。他,就是共产党员龚达希。  相似文献   

10.
赛福鼎·艾则孜,维吾尔族,1915年3月生于新疆阿图什。1932年,新疆爆发反对反动统治的武装暴动,时年17岁的赛福鼎·艾则孜毅然拿起枪,成为一名游击队战士。1935年,他赴苏联乌孜别克斯坦塔什干中亚大学学习,在苏两年中,他开始接触到马列主义,并亲眼看到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现实,这给了他巨大的影响。从苏联回国以后,他到北疆的塔城报社工作。  相似文献   

11.
1968年的那场政治风暴,把一个名叫王万清的医科大学毕业生,从繁华的大上海刮到了遥远的甘南大草原。他被派遣到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玛曲县阿万仓的公社卫生院当医生——藏语叫“曼巴”。 王万清最初踏上阿万仓草原时,他没想到他这辈子会在这片异乡的土地上一走到底,更没想到日后自己会跟~位藏族姑娘结婚,在这里生儿育女,如今又抱上了孙子。  相似文献   

12.
透过机翼下的朵朵白云,他看到了那块牵肠挂肚的黑土地."乌云达赖回来了!"老远就认出那高大粗壮的个头,还是那样憨厚黝黑的脸,带着在国际讲台上讲演成功的微笑,向着盼望他的乡亲们走来……他放弃了留居日本的机会,又回到了生他养他的呼伦贝尔大草原.1962年,他从北京医学院毕业执意要求回到当年缺医少药、交通闭塞、三大地方病(克山病、大骨节、甲状腺)流行的家乡——内蒙古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旗.这里,民族的情意在牵着他;乡亲的病在等着他.这个达斡尔族农民儿子,知道自己的"根"就在  相似文献   

13.
陈铭全,一个普通农民的儿子,从一名技术员锻造成一名市级行业主管领导,用他那博大的“海天”胸怀、坚实的足迹,在他那人生的轨迹上,谱写出了一曲响亮的赞歌,在他那追求的事业圈里放射出熠熠辉光,展示出了新时代共产党员特有的风彩。事业的执着时代的责任人生的追求1981年,陈铭全在广西交通学校毕业了,来到了广西原南宁地区交通局公路科工作。十几年来,他从技术员到了工程师,他的人生积淀逐渐丰富起来,性格也更加坚强起来,并养成了善于学习总结的性格特征。崇左要发展,经济要腾飞,交通必先行。“要想富,先修路”,这是世人都知的道理,为了不拖…  相似文献   

14.
从首都北京向北进入内蒙古自治区的赤峰市,再向西北,就是有名的科尔沁草原.草原深处有一个叫做达兰花的嘎查,在这个不为人知的小小的蒙古族牧民村里,1998年有史以来第一次出了一位全国人大代表,他就是这个村的党支部书记斯尔吉嘎瓦。 斯尔吉嘎瓦是一位身材高大、孔武有力的蒙古族汉子.有几件事使得他远近闻名: 从70年代开始,他就是一名著名的搏克手,在那达慕大会上屡屡获胜,还曾经获得过赤峰市的搏克冠军。他像民族英雄一样地受到当地牧民的崇敬. 80年代,他承包了货车,成为科尔沁草原上最先富起来的人。特别值得称道…  相似文献   

15.
1987年在美国卡罗拉多州的西方评论出版社(Westview Press)出版了《西藏的地位》一书。作者是荷兰籍米凯尔·范瓦尔特·范普拉赫先生(简称范普拉赫),他是国际法学者,又担任了流亡在外的达赖喇嘛的法律顾问,他的书意在从国际法角度由历史、权力及其前途来论证西藏是独立的。其书分为几个部分,首先是从历史上找根据,说明自七世纪以来,西藏就是独立的,再从国际法上,说西藏是一个独立的政治实体,他歪曲中国  相似文献   

16.
无论是在中国文坛上,还是在我国政治历史中,苏东坡都是一位富有鲜明个性的人物。千百年来,他一直受到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普通百姓的推崇和爱戴。他在官场上度过了40个春秋,12年在朝为官,28年在13  相似文献   

17.
藏族乡邮员向前布,是甘肃玛曲县邮电局五好职工、先进生产者。几年来,这位出色的乡邮员,在辽阔的玛曲草原上,风里来雨里去,辛勤地为藏族人民投递邮件。一九六○年七月,十九岁的向前布从一个牧民家里出来参加革命工作。来到邮电局后,组织上分配他担任乡邮员的工作。几年  相似文献   

18.
根雕·金雕     
在一个乍暖还寒、忽冷忽热的春日,我回到了地处高山峡谷中的故乡仙米。仲兄问起五弟今年什么时候回家来时那语气有点激动。五弟在北京工作,好几年才能回来一次。我把五弟来的大概时间告诉之后,仲兄沉思的目光长久地望着某个不确定的地方。作为弟兄,我跟他的思路常常很接近。此刻,我大体上能判断出他在想什么。仲兄是那种富有智慧的人。他要是像我这样受几年教育,肯定比我有出息。他的命运是时代造成的,或者说是贫穷落后埋没的人才。“来,我给你看样东西!”他冲我神秘地笑了一下。他从南墙角库房梁上取下一个脏兮兮的塑料编织袋,从里面取出一…  相似文献   

19.
彝族格言:最丑的猴子不知丑,总是爬到树顶上;最美的凤凰不识美,长期隐蔽在山林中.李子土日为计划生育工作做出了很多成绩,但他从不在人面前炫耀自己,更没有伸手要过名利. 李子土日1981年从部队复员回到四川布托县洛甘莫乡的山沟里.这里海拔2730米,闭塞、贫穷.李子土日最初是想在脱贫致富上下功夫.他拿出自己的退伍费和家里为他结婚准  相似文献   

20.
20年前,刘宏从湘西的大山中来到株洲。20年中,在这个新兴的工业城市,他以自己的执着与质朴,尽情地演绎着土家人的风采。(一)1984年,中专毕业的刘宏被分配到株洲市水泥管厂工作,从湘西来到都市,他感到一切都那么新鲜陌生,更感到自己的知识是那么贫乏。于是,进厂不久,他就报考了中南工大机械工程函授本科班,利用休息时间刻苦学习。遇到不好理解的难题,他不装懂,虚心向老师、同学们请教。1988年冬天的一个晚上,他遇到一道电子技术难题和几个工作上无法解决的专业难点,便顶着凛冽的风雪,连夜赶往长沙向老师求教。老师望着这个执着的学生,非常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