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狐怪小说是唐代众多小说类型中的一种,多记载狐怪的变形、法术等。狐怪故事在唐代文化的土壤中自成一体且记载颇多。本文以《太平广记》中"狐"类所收录的狐怪故事入手,分析唐代狐怪故事的叙事技巧,以及唐代的叙事艺术如何超越魏晋六朝、将故事结构变得更加丰富深曲的。  相似文献   

2.
电视画面造型语言是一项综合性的艺术表现,涉及构图、光线、影调、色彩、线条等艺术元素。纪录片《张家界土家婚俗》中"讲茶"片段的拍摄,通过景别运用、角度选择、光线处理、镜头运用等多种造型语言和艺术手段,实现了电视画面造型语言的真实性、动态性与新颖性的艺术追求。  相似文献   

3.
寻找文化人类学与影视艺术的结合点范志平几年来,我们运用文化人类学的观点和方法,拍摄了和正在拍摄着一批中国少数民族电视纪录片。我们努力使文化人类学与影视艺术结合起来,就是说使我们拍出来的影片既有人类学的价值,又有影视艺术的价值。因为人类学的电影,不管怎...  相似文献   

4.
电视纪录片是依赖电视技术和创作者积极地发现和思考相结合而产生的一个独特的艺术形式。对于电视人本身来说,创作纪录片是运用电视手段来探究社会发展的内在状态的最直接的具体方式。  相似文献   

5.
跨文化研究中,在理解研究对象的观点和个人经验时,故事往往能够显示出它在其中的重要性。通过以职业健康的研究为例,发现当医生和患者的文化背景之间存在巨大差异时,叙事通常能起到重要的桥梁作用。继而引申出叙事的重要性以及详细论述叙事性访谈和一般性谈话的差异,强调它的独特性。最后,进一步论述了叙事法为何可以作为一种跨文化学习和研究的工具,并探讨了叙事与文化的重要关系,揭示作为文化工具的叙事法是解决文化冲突的一种基本手段。  相似文献   

6.
王彦宏 《民族学刊》2021,12(11):105-111, 133
印度电影作为印度文化的重要传播方式已成为我国民众了解印度、沟通两国情感的重要桥梁。印度电影具有丰富的叙事经验,善于在传统中寻找时代命题,民族信仰下的二元冲突和根植于民族特性的爱情题材,把民族性与时代性完美结合的审美特征,都是宗教世俗观影响下的印度传统文化特征。为了实现故事本土化与他者化兼容的高超叙事能力,印度电影的民族化审美特色以配唱民族歌舞的艺术方式成为印度电影产业长盛不衰的民族基因和民族符号。电影叙事他者化的现代改良,强调引入西方的视角思考民族社会问题;打造具有本土特色的国际巨星更是印度文化软实力输出的国家形象代表,以宝莱坞为首的印度电影业成为其国家“走出去”的文化品牌。而中印文化交流路径的搭建和“元故事”叙述体的创新表达,对于中国在“一带一路”背景下讲好中国故事具有重要的文化启示意义,对中印文化交流具有国家层面的外交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7.
电视画面造型语言是一项综合性的艺术表现,涉及构图、光线、影调、色彩、线条等艺术元素。纪录片《张家界土家婚俗》中"讲茶"片段的拍摄,通过景别运用、角度选择、光线处理、镜头运用等多种造型语言和艺术手段,实现了电视画面造型语言的真实性、动态性与新颖性的艺术追求。  相似文献   

8.
杨蕊 《中国民族》2012,(Z1):119
常规电影通常是运动的,包括故事的发展、人物的动作,是对于人物、事物随时间变化的一种刻画、一种延展。但杨蕊的纪录片《翻山》是一部反运动的、相对静止的电影,这在某种程度上是反电影规律的。所以人们总是把"中国实验纪录片新锐导演"这个称呼和年轻的杨蕊联系起来。对此,杨蕊也不反对。  相似文献   

9.
《升仙传》是一部以明朝嘉靖年间为背景的道教修仙小说,"丁郎寻父"故事是其中的重要情节。此故事后来逐渐脱离文人小说,在华北地区以秧歌戏、二人转等多种民间叙事形式广泛流传,成为家喻户晓的孝道故事。《升仙传》及"丁郎寻父"故事至今仍有18种以上的蒙文抄本保存于国内外图书馆,二者是上世纪文人叙事与民间叙事相互影响的重要研究材料。  相似文献   

10.
王海兵是将中国纪录片带入西方世界的第一人,他的《藏北人家》代表我国的纪录片最早走出亚洲走向世界。通过他的片子,让西方世界再一次认识了来自东方文明古国的电视纪录片。从业30年来,他的作品获全国以上奖励60多项,在国际上获得诸多奖项,为中国电视纪录片争得了荣誉,在不断学习、实践、创作、推进中国纪录片发展的过程中,在他看来:"我们只是在探路,是一个铺路人。"  相似文献   

11.
跨媒体叙事是互联网时代一种理想的叙事形态,其围绕一个世界故事展开,联动多个媒体平台参与叙事。“故事世界”是跨媒介叙事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在完成源文本故事的建构后,跨媒体叙事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在多种媒体平台中将源世界碎片化和外延化。《盗墓笔记》系列网剧作为进入“盗笔世界”的一个重要窗口,其延展的信息文本、剧粉主动参与的双向建构都对源故事世界有着独特的拓展贡献,可以说,作为文本空间的“盗笔世界”,是由作者、导演以及受众共同生产的文本意义再构成的。  相似文献   

12.
《舌尖上的中国》是一部关于华夏饮食文化的电视纪录片,采用大跨度的叙事模式,快节奏、陌生化的视听风格,打造出一部活色生香的视听美宴,音乐也成为其中不可或缺的关键元素,其作用主要体现在帮助观众融入电视画面,与电视画面、解说词的音画统一,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等三个方面,为观众留下独特的审美体验与广阔的思维空间。  相似文献   

13.
《舌尖上的中国》是一部关于华夏饮食文化的电视纪录片,采用大跨度的叙事模式,快节奏、陌生化的视听风格,打造出一部活色生香的视听美宴,音乐也成为其中不可或缺的关键元素,其作用主要体现在帮助观众融入电视画面,与电视画面、解说词的音画统一,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等三个方面,为观众留下独特的审美体验与广阔的思维空间。  相似文献   

14.
叙事     
叙事从研究客体的"讲故事"以及研究主体的"写故事"两个维度介入人类学和民族学.在人类学和民族学发展所经历的古典、现代和后现代三个阶段中,其叙事范式依次呈现为突出文学性、突出科学性和突出诗性的特点,并可以在文本的科学性与文学性之间起到调节作用;在人类学和民族学中国本土化进程中,民族志乡土叙事由费孝通的《江村经济》和林耀华的《金翼》引领出两种不同的叙事范式,在经历了20世纪70年代以后城乡叙事的跨媒介转向后,演变成关注科学诉求和关注伦理诉求两种叙事类型.  相似文献   

15.
福克纳是一位伟大的小说技巧实验家,<献给爱米丽的致瑰>是一篇结构复杂、精雕细琢的小说,故事内容与结构高度统一的典范.从叙事方式和时序安排两个方面来探讨这篇小说的艺术效果十分有意义.正是这独特的叙事技巧,渲染了故事恐怖气氛,并唤起了读者对爱米丽的同情.  相似文献   

16.
《羊脂球》是奠定莫泊桑"短篇小说之王"地位的一块极具重大意义的里程碑,它给当时乃至后世提供了一个文化的镜像。本文从故事的叙事逻辑着手分析,借用法国著名叙事学家布雷蒙的复合叙事方法,来说明叙事序列之间的逻辑关系,以此探求该篇小说的隐喻式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7.
叙事学的"叙事"包括叙述方式和实际所讲述的东西两个基本范畴.贺州客家围屋用空间结构手段来立体地记录和理解贺州客家人的文化,围屋作为一种视觉表达方式实质上是贺州客家人在自然与人文、怀旧与崇新、传承与变迁等多层面上进行的一种文学叙述,围屋不仅成为贺州客家人的自我意识表征,而且还成为了贺州客家族群历史的记忆,是贺州客家人对自身文化进行表达和表述的一种社会叙事"文本",同时也为叙事学提供了一种族群历史记忆的叙事范式.  相似文献   

18.
人类学叙事研究即以叙述故事为主要形式的一种人类学研究方法。或许因为它更集中地关注人类自身的生命意义,或许因为故事能够更准确地再现事件过程的基本框架,目前,人类学叙事研究正在被广泛地引入到包括乡村社会研究在内的诸多领域。  相似文献   

19.
元叙事是关于叙事的叙事,它既能够提示文本结构的构造过程,又能够"犯框"使文本陌生化,提升作品的审美感受。维吾尔当代达斯坦作品《奔腾的河流》成功地运用元叙事策略,创造性继承本民族一种特殊的"五卷诗"文学传统的同时,把当代诗人的创作风格和个性魅力表现得淋漓尽致,为读者提供了多层次对话的开放式作品。  相似文献   

20.
权新宇 《西藏研究》2023,(4):143-154+160
麻昼仪式具有傩舞和苯教的某些文化元素,但不完全是学界一般认为的傩舞和苯教神舞的民间遗留,而是以仪式主体相信万物有灵和鬼神等超自然力量为基点,通过一系列媒介并加以符号化和象征化,在特定时空维度中,以众神之名驱逐侵害人们的鬼邪,旨在落实来年村寨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畜兴旺等现实性诉求的一种程式化叙事。这种程式化叙事不仅是白马人精神世界在日常生活中的一种文化投射,也是村落语境中白马人对自身文化的追溯性表述。显然,这种追溯性表述与族群的过去、现在及未来休戚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