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仫佬族傩舞是仫佬族传统节日依饭节还愿祭祀仪式中的舞蹈。仫佬族傩舞是仫佬族文化的动态载体,其既是百越原生文化因素在仫佬族文化系统中的积累与沉淀,也是中原汉文化、楚文化因素在仫佬族原有的文化基础上堆叠的产物。概言之,仫佬族傩舞是中原文化的跨域融合、楚越文化的潜下观照和农耕民族的生存表达多管齐下的综合产物。  相似文献   

2.
在仫佬族传统的婚姻模式中存在入赘婚和嫁娶婚,"两头走"是21世纪初仫佬族比较盛行的一种婚姻模式。过礼和上香两种仪式共同促成了仫佬族"两头走",是其文化内涵的重要体现。"两头走"是仫佬族传统文化应对现代文明自我调适的结果,对整合家庭资源、传承民族传统文化、壮大人口与增进族际交流、维护社会稳定等发挥着重要作用。政府应在与仫佬族文化具有相似性的地方鼓励"两头走"的婚姻模式,作为构建和谐家庭和谐社会的过渡。  相似文献   

3.
从语言学证据、体质人类学证据和史实资料来看,岭南土著民族仫佬族来自伶人;根据骆越民族的文化特征及仫佬族与侗、水、毛南族的文化关系,认为仫佬族源于伶人.  相似文献   

4.
仫佬族社会教育的方式主要有民歌传唱、民间故事的流传、生活习俗的浸染;仫佬族社会教育的内容主要有伦理道德教育、历史教育、感恩教育、生产劳动教育、文学艺术教育、宗族观念教育和勤俭教育;民歌传唱受到冲击、传统节日活动的内涵发生变化、传统生活习俗日益消失、民族文化传承人难觅是仫佬族传统文化传承所面临的困境;导致困境的原因主要有经济发展落后冲击着文化自觉,社会发展与部分仫佬族传统文化传承存在背离趋势,政府组织的民族文化传承活动对民众的吸引力不够,没有充分发挥现代传媒技术在仫佬族传统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利用内生型制度引导仫佬族文化传承组织、文化传承行动者个体,开展文化传承活动,有利于提高仫佬族文化传承功效。组织场域、制度资源、行动系统、文化-认知系统是仫佬族文化内生型传承制度运行的基本要素。社会规范机制、模仿机制、共存博弈模式体现了仫佬族文化内生型传承制度的运行机理与实践规则。  相似文献   

6.
现存的仫佬族民间音乐主要有民歌与仪式音乐两大类,傩愿戏与采茶戏是仫佬山乡盛行的民间小戏.地方文艺工作者多年来一直在探索将仫佬族民间音乐运用于地方戏剧.通过不断研究与实践,以仫佬族民间音乐为主要元素的仫佬剧已发展成为具有标志性音乐的少数民族新剧种.  相似文献   

7.
现存的仫佬族民间音乐主要有民歌与仪式音乐两大类,傩愿戏与采茶戏是仫佬山乡盛行的民间小戏。地方文艺工作者多年来一直在探索将仫佬族民间音乐运用于地方戏剧。通过不断研究与实践,以仫佬族民间音乐为主要元素的仫佬剧已发展成为具有标志性音乐的少数民族新剧种。  相似文献   

8.
中共广西罗城县委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过程中,认真执行党的民族政策,采取各种有力措施,帮助仫佬族地区发展经济,使仫佬族人民生产生活的状况不断得到改善。罗城县位于桂西北部九万山区,是我国仫佬族的聚居县。建国以来,在党和人民政府的关怀与帮助下,仫佬族地区的经济有了较大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较显著的提高。但是,由于林彪、“四人帮”极左路线的干扰和破坏,加以原来底子很薄,仫佬  相似文献   

9.
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及表现空间,因此在新的时期如何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并指导保护实践,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在以广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近些年来特色村寨建设研究梳理的基础上,结合田野调查,认为在仫佬族文化保护传承、建筑文化与空间、产业与资本开发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在特色村寨建设研究方面还存有亟待深入的议题.因之,应加强仫佬族村寨特色景观、完善仫佬族村寨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机制、增添仫佬族村寨生态环境测评等方面的研究,构建起有效的组织系统,探索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新模式.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对罗城仫佬族自治县东门镇一个仫佬族聚居村落煤炭资源利用的地方性知识进行归纳和梳理的基础上,讨论在当地社会、自然环境发生巨大变化的境况下,仫佬族传统地方性知识所面临的传承困境。  相似文献   

11.
仫佬族主要分布于广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的东门、四把、黄金、龙岸、天河和小长安等乡镇。仫佬族妇女在经济发展的不同时期所扮演的角色有所不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在由传统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仫佬族妇女在各行各业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尤其是在民间贸易活动中非常活跃,她们在经济中角色的变化,提高了她们在社会和家庭中的地位。一、仫佬族妇女在经济发展中角色的变化1949年以前,在仫佬族中封建思想的影响较深,男尊女卑的观念根深蒂固。仫佬族的经济特点是山地小农经济、以旱作物居多。家庭是最基本的生产和消费的单…  相似文献   

12.
广西调查组于1958年10月至11月间完成了“仫佬族简史简志合编”与“毛难族简史简志合编”二书的初稿。为了保证质量,使它能真实地反映仫佬族、毛难族的社会历史面貌;正确地反映在党的领导下,在革命斗  相似文献   

13.
仫佬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共有十三万七千多人(1988年),主要分布于广西,其中罗城仫佬族自治县有九万九千多人,其余散居于宜山、柳城、都安和河池等县市中。 有关仫佬族的族源问题,学者们多以为与魏晋至唐宋时期的僚人有关。这是对的。至其族称,目前接触到的有三:一曰仫佬;二曰伶;三曰谨。这些族称是如何叫起的,含义如何?这些问题,古籍上未有阐明过,我看是这样: (一)仫佬;“仫佬”之称是他称。仫佬旧籍写作姆姥或姆佬;解放以后,经过民族识别,改称今名,仫佬。对是族称的由来和含义,古籍上无解,一九八三年版的《仫佬族简史》云:仫佬族的先祖是从湖南、山东等地来  相似文献   

14.
一个民族的歌唱习惯与叙事方式是在漫长的社会生活实践中形成的,任何一种文学形式的改变都与其文学主体追求新与异的表达方式有关.仫佬族字句歌的产生,字句歌体式与宋词元曲之间存在着形式、韵味、风格上的诸多相似之处,反映了仫佬族民间口传在努力寻求本民族文学发展之途径,是其文学自觉的重要表征.  相似文献   

15.
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形成的文化符号,而与节日相关的仪式活动则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表征,承担着族群赋予它的社会功能和文化意义。在此,以广西罗城仫佬族银氏"五冬"清明节祭祀活动为例,探讨该祭祀活动在仫佬族节日系统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对当地社会生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仫佬族传统节日文化李干芬(广西民族研究所)广西仫佬族人口有13万多人,其中12万6千多人聚居于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境内,其余则故居于宜山、柳城。忻县等县,形成大聚居小分散的分布特点。仫佬族是个有悠久历史的民族,其先民为岭南越系族群之一,唐宋时期统称为“僚...  相似文献   

17.
自1957年上海美影厂特伟导演提出"走民族风格之路"以来,中国动画者们在"民族风格"的道路上总结了大量实践经验,并且从未停下探索的脚步。本文尝试从仫佬族民间艺术的文化内核着手,研究仫佬族民间艺术、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并且结合动画角色设计进行探讨,将立体且具体的仫佬族民族特色和动画创作相结合,为创作立足于本民族民间艺术文化的动画作品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回族服饰文化与伊斯兰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元、明以来 ,回族的服饰在不断变化 ,但其中的宗教基因却保留不变。它既表现出华夏民族的文化传承 ,又涵盖着伊斯兰宗教文化的教义、教规与伦理道德 ,在中国少数民族服饰中独树一帜 ,为具有美观、端庄、俭朴等特色且表现出民族心理及审美观念的服饰文化。回族服饰文化是宗教礼仪服饰文化与世俗服饰文化的有机结合 ,体现着回族人民的智慧与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9.
石敢当是汉族的信仰习俗,但已跨族际流传.在广西罗城,石敢当至今仍见于汉族和仫佬族中.汉族石敢当是在"人家正门适当巷陌桥道之冲"时立的,用于镇宅辟禳;而仫佬族石敢当是在环村空间存在缺口时立的,用于镇村辟禳.石敢当在仫佬族中的流传和改变,有其文化基础和内涵.  相似文献   

20.
每次走进广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博物馆,总被里面的各种各样文物所吸引。因为每一件文物的背后都有一段美丽动听的故事。现在仫佬族博物馆文物收藏已超过2000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明洪武铜官印等就价值连城。另外,仫佬族的官轿、花轿、花窗雕刻、仫佬族刺绣布背带、蓝靛扎染床单……都称得上是文物中的精品。博物馆内陈设规范、布局合理,设有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