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在油画创作的百年发展历史当中,中西方绘画由相互猜疑、抗拒再到学习,进而由被动学习到主动创新。画家在创作的进程当中,潜移默化地将美学元素应用其中,使油画作品在表现西方油画特征的同时,又展现出我国文化的独特魅力。使如何在油画创作中平衡与应用美学元素,成为中国油画画家亟待思考的问题。本文就此开展讨论,立足于油画创作的基本脉络,以中国传统画美学元素与湘楚意象美学元素二者为切入点,对二者元素在油画创作中的应用开展研究,进而对油画创作中美学元素的应用展开思考,目的在于给予中国油画画家创作带来一定的灵感,使其能够创作出时代气息与民族风格相融的当代油画作品,在世界画坛上大放光彩。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舞台表演创作过程中,一般都是从原生态的基础元素中进行动态的提炼和筛选,并通过艺术加工融入创作者的思想和情感,最终形成舞台作品。本文则是针对这一创作过程,以土家族撒叶儿嗬的舞蹈创作为例,加入了艺术原理中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的美学原理,思考和探索这一创作历程的美学认知感受。  相似文献   

3.
油画创作中线条的应用至关重要,有助于激发创作灵感、增添艺术魅力,东西方绘画艺术中线条的应用各有特色,线条在油画创作中的应用有助于更好地表达情感、塑造意象。本文分析了线条的美学特征,从情感、写意、形意、视觉四个方面探讨了线条在西方优化创作中的应用与情感体现,并结合著名画家作品进行了分析,希望能为油画创作中线条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油画创作中线条的应用至关重要,有助于激发创作灵感、增添艺术魅力,东西方绘画艺术中线条的应用各有特色,线条在油画创作中的应用有助于更好地表达情感、塑造意象。本文分析了线条的美学特征,从情感、写意、形意、视觉四个方面探讨了线条在西方优化创作中的应用与情感体现,并结合著名画家作品进行了分析,希望能为油画创作中线条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1930年至今,一批中国国内画家以西藏风光与人物为主题,创作了大量西藏为主题的作品。这些西藏组画以艺术创新和清新的风格,深刻影响到中国现代绘画艺术。本论文通过对西藏艺术形象的"制造"、"生产"与"消费"过程的介绍和描述,阐释了西藏组画及其人物绘画产生的历史缘由,以及多元文化的表达和画家们对艺术美学的追求。  相似文献   

6.
中国作为一个拥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文化大国,具有非常丰富且流传甚广的传统文化元素,西方的油画艺术流传到我国以后,其发展和创作也受到了我国传统文化元素的影响。文本从我国的传统文化元素、传统美学文化、传统哲学观念以及传统文化精神、传统绘画技法这五个方面对油画创作的影响进行分析和研究,希望通过本文能够对油画创作在我国的发展提供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7.
中国作为一个拥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文化大国,具有非常丰富且流传甚广的传统文化元素,西方的油画艺术流传到我国以后,其发展和创作也受到了我国传统文化元素的影响.文本从我国的传统文化元素、传统美学文化、传统哲学观念以及传统文化精神、传统绘画技法这五个方面对油画创作的影响进行分析和研究,希望通过本文能够对油画创作在我国的发展提供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8.
浪漫主义作为美学思潮的一种,对后世美学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而德国早期浪漫派是浪漫运动的先驱。在德国早期浪漫派的文艺作品中,理论基础要素之一就是诗化的世界观。诗化不仅展现了文学作品创作构思的一种审美趋向,更传达了一种新的哲学思维模式和生活审美方向,这种思想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浪漫主义融入现实身边生活的进程,并且完成了诗化与浪漫主义之间的过渡阶段。  相似文献   

9.
中国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在发展中形成了自身独有的文化表现载体,其中,国画花鸟创作就是极具中国味的艺术载体之一,在中国绘画表现体系中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在国画花鸟创作写生表现上,主要掌握的是创作者对不同事物的感悟,花鸟画表现中的传统写生形式可以划分为工笔花鸟写生、白描花鸟写生等,绘画创作者主要是通过自身的观察,进而在纸张上创造表现出极具神态特征的形象内容。由此,本文以"国画花鸟创作写生方法及创作探究"为研究视角,希望通过本文研究,提升国画花鸟创作表现的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10.
佛教经过两千多年的传播与发展,与中国儒家、道家的传统思想和思辨方式的相互激荡、不断交融过程中形成了禅宗。明代董其昌完成了总结禅宗与绘画之间关系的任务,提出"以禅喻画"思想。清初"四僧"受该思想的影响,将"以禅喻画"融入到个人理论、绘画创作中,赋予中国画新的思想,在那个时代显现出独特的画风。  相似文献   

11.
随着科学的进步社会的发展,我国居民物质财富日益增多,物质生活日益丰富,人们更追求于精神文化的需求。我国的传统文化美学在几千年的传承与发展中源远流长,中国传统文化美学融合中国传统审美标准、特色文化素养、哲学观念,形成了特有的艺术体系,对后期的艺术创作有着深远的影响,也影响着当代中国的油画创作。油画的创作对于我国画业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特别是对油画创作的借鉴和融合。本文针对其未来具体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分析,对新时期油画创作的特点进行了研究,并依据实际情况提出了相关的意见及建议,确定其方向。希望可以对新时期油画创作工作的开展起到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2.
绘画艺术的创作是艺术领域里的一项菜篮子工程。深入生活采风如在大自然中挑"菜"。艺术家要走入生活,不断地深入到大自然中进行采风创作。画家、文艺家都应当坚持深入生活,从生活中汲取创作的灵感,创作素材,只有这样才能出精品,才能以好的文艺作品感染人,鼓舞人,教育人,也才能更好地为社会主义文艺事业服务。  相似文献   

13.
佛教经过两千多年的传播与发展,与中国儒家、道家的传统思想和思辨方式的相互激荡、不断交融过程中形成了禅宗.明代董其昌完成了总结禅宗与绘画之间关系的任务,提出"以禅喻画"思想.清初"四僧"受该思想的影响,将"以禅喻画"融入到个人理论、绘画创作中,赋予中国画新的思想,在那个时代显现出独特的画风.  相似文献   

14.
受改革开放后多种新思潮的影响,国内版画的发展提升了一个较大的台阶,但以其整体发展历程观之,目前还处于一种缓慢的趋势。分析来看,存在的主要问题还是观念,对版画究竟是该深究技术、继承传统还是改革创新?当代版画在国内作为一种表现性艺术,属于绘画范畴,应融合民族传统文化且以当下前沿的审美眼光去描绘人们的情感和思考结果。当下版画的创作需要结合好传统文化元素且赋予画面探索及实验精神,不应盲目模仿、跟风,需要在固有思想上进行突破,开辟新的版画绘画语言,唯有这样,我国绝版木刻的创作才能在形式上向多样化发展,百花齐放。  相似文献   

15.
意象性作为中国当代油画风景创作中重要的表现形式,不仅体现了中国传统美学和艺术理想的精华,而且展现着西方绘画在中国当代油画风景创作中的发展与进步。随着中西方文化不断交流,中国当代油画风景的意象性是在中国本土文化的孕育下不断成长。它是一种中国民族文化的艺术语言,在内涵上体现了东方文化精神,也体现了西方绘画的形式表达。本文将从构图、造型、色彩、笔法等四方面探寻意象性油画风景的审美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16.
冯茹 《中国民族博览》2023,(19):179-181
近年来,大量西方绘画艺术作品开始在我国流传,种类繁多的绘画艺术作品不仅增加了我国艺术爱好者的鉴赏难度,在一定程度上也引起人们的审美疲劳,同时也阻碍了我国传统绘画艺术的发展。在这种发展背景下,对后印象派绘画作品中色彩美学的研究与应用和对后印象派绘画作品审美内涵的理解对我国绘画艺术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基于此,本文以后印象派绘画为对象,以其色彩的美学意蕴及艺术特点为主要研究方向,分析后印象派绘画色彩的美学特点,探究后印象派绘画色彩的美学意蕴,并对后印象派绘画色彩的艺术价值与后世影响力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7.
赵孟頫是著名的书画家,同时他也是楷书四大家之一。他给我们留下了很多宝贵的艺术作品,在绘画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至今他的很多理论还在指导着我们国家的绘画艺人。赵孟頫在绘画及书法上有很高的成就,这和他所处的时代背景及艺术环境有很大的关系。他的美学思想给人们带来了不一样的审美,崇尚自然,崇尚古意,打破了传统的模式,开创了新的艺术形式,提出了新的艺术审美标准,对元代绘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赵孟頫是著名的书画家,同时他也是楷书四大家之一。他给我们留下了很多宝贵的艺术作品,在绘画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至今他的很多理论还在指导着我们国家的绘画艺人。赵孟頫在绘画及书法上有很高的成就,这和他所处的时代背景及艺术环境有很大的关系。他的美学思想给人们带来了不一样的审美,崇尚自然,崇尚古意,打破了传统的模式,开创了新的艺术形式,提出了新的艺术审美标准,对元代绘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汉墓壁画兴起于西汉中期,流行于东汉。它顺应我国古代传统丧葬文化发展的需要而出现,也因其在墓室中的广泛应用而成为了浓缩两汉社会生活、民俗文化以及政治思想的历史见证。汉墓壁画对中国绘画史具有以下三方面突破性的贡献:首先,汉墓壁画实现了中国早期绘画创作法式的突破;其次,汉墓壁画实现了中国早期绘画创作题材的突破;另外,汉墓壁画实现了中国早期绘画颜料使用的突破。汉墓壁画开辟了中国绘画之美的新局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陈胜乐是以散文创作成名的湖北作家。进入九十年代,沉寂于散文创作园地已有数年的陈胜乐,竟突然在全国性的文艺刊物中,频频推出了他的散文理论文章,并相继出版了《散文研究与思考》、《散文新探索》、《散文美学概论》等理论专著。《人民日报》曾专门刊发过评介文章,认为"《散文美学概论》为散文美学这门新学科奠定了一块坚实的基石,它的系统性和严密性,它的独有见地的理论阐释和解读,它的对理论状态独特的把握方式,无疑是具有开创性的。"国内著名的《新华文摘》、《文艺研究》、《作品与争鸣》、《文学自由谈》、《当代作家评论》、《作品与争鸣》、《散文选刊》等诸多报刊,对其散文美学研究成果也给予了充分关注,有3所高校还将此书列作学生学习参考书。至此,陈胜乐在他而立之年,完成了由作家到学者的蝉变。国内知名评论家的评论说:古今中外,至今还没有一本系统的、全面的中国散文美学论著。从"五四"时期以来众多的散文理论专著中不难发现,有的是说史的,有的是单篇文章的合集,更多的则是散文技巧和鉴赏。正是鉴于中国散文美学园地长期荒芜的现实,陈胜乐才大胆地闯进了这片处女地当了一名艰难的拓荒者。作为六十年代出生的年轻作家,陈胜乐已收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